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重难点预习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重难点预习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6 14:4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重难点预习卷-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占卜(pǔ) 捣乱(dǎo) B.鸡冠(guàn) 篱笆(lí)
C.绮丽(qí) 剥削(bō) D.率领(shuài) 应和(hè)
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懒皮 蚊帐 顺序 B.催眠 蜻蜓 和谐
C.莲蓬 老翁 锐利 D.奇幻 复杂 霸气
3.下列句子中,与“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雨,落叶儿般轻,针尖儿样细。
B.灿烂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C.我的心激动得要跳出胸膛。
D.白杨树哗哗地响,在他的头上不断地号叫。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 )
A.纺织娘的歌声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 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B.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山村.那里山清水秀,可爱极了。
C.老师对成天不专心学习的同学指手画脚。
D.夜幕降临,璀璨的星光照耀着整个大地。
5.下列诗句不是写景的一项是( )
A.日常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B.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C.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D.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6.下列成语中不是关于古人读书求学的一项是( )
A.程门立雪 凿壁借光 B.手不释卷 悬梁刺股
C.刻舟求剑 班门弄斧 D.铁杵成针 囊萤夜读
二、填空题
7.看拼音,写汉字。
zhuāng shì shùn xù tà bù hé xié
( ) ( ) ( ) ( )
dūn zhe gòu chéng wēn xīn cuī mián
( ) ( ) ( ) ( )
8.辨字组词。
徐( ) 篱( ) 疏( ) 锄( )
涂( ) 离( ) 流( ) 助( )
9.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映照——( ) 舞动——( ) 绮丽——( )
10.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木板窗 一( )星
一( )小方洞 一( )云
一( )玻璃 一( )黑影
11.根据情境描述,写出相应的诗句。
(1)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天日长,篱落边无人过往,大家都在田间忙碌,只有蜻蜓和蝴蝶在款款飞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儿子在溪东田间锄草,二儿子在院里编织鸡笼;最有趣的是小儿子顽皮、淘气,趴卧在溪边正剥莲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纺织娘唱起了歌。(把句子说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么美的乡下人家怎么能不让人陶醉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对姐姐说:“我们一起出去买点菜”。(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例: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照样子补充句子)
你会从那____________,想象到那也许是__________,也许是_____________,也许是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天窗(节选)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啊!”跟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13.在正确的读音后面打“√”。
一瞥( piē piě) 慰藉( jiè jí) 卜落( bǔ pū)
14.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在选文中出现了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句子回答问题“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①“扫荡”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的要大十倍百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选文说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火桂花
崔芹家门前有一棵特别高大的桂花树。村里的人有时看它一眼,不是在嘴里,就会在心里感叹:“就没有见过这么高大的桂花树!”听老人们说,这棵桂花树已经活了二百多年了,是崔芹家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现在,守护着这棵桂花树的是崔芹。
风霜二百多年,这棵桂花树早已盘根错节,以一副苍劲的风宋盘立在那里。那树干粗硕救实,枝枝权权,粗粗细细,曲曲折折,向四周扩张,枝条或向下或向上,乍一看都辨不清那一根根的走向。冬天,枯叶落尽,树干树枝都呈黑褐色,天空之下,显出一副铁质的筋骨,依然是道风景。春风一来,一片片小小的叶子悄然长出,弱不禁风的样子,但随着一日暖似一日,那些叶子越长越欢,不几天,就一片繁茂的景象。就这么长着长着,人们以为它就长这一树的叶子,已经看惯了这道风景时,夏天去了,秋天到了。八月,它开花了,桂花小小的,金黄色的,十分稠密,一簇簇,成串成串的,立见一番壮观。路过的人,不分老少,都会被这满枝头的花吸引,停下脚步,仰头观望,久久不能离去。
那几天,这世上独一无二的花香无形飘散,不仅能使全村人闻到,还能飘出数里地去。闻到的人抽抽鼻子:这香好似桂花香。看看四周,却又不见一棵桂花树。到了夜里,花儿受到水汽的浸染,香味越发浓重,在月光下四处流淌,仿佛大地万物的沉睡,皆是被这扑鼻而来的香气熏醉的。
但这桂花的生命,总是短得让人有点儿伤感:昨天还是鲜活鲜亮的样子,一夜之间就疲了,就衰了,一阵风来,纷纷飘落,如成千上万的小蝴蝶——但这蝴蝶已失去飞行能力,摇摇摆摆地坠落在地上。不远处是条大河,遇上大风,这成千上万朵金黄色的花,飘落到水面上,不一会儿,河上就漂满了。鸭子们在游动,花向两边分开,但鸭子们游过去不久,花又很均匀地聚拢到了一起,缓缓地向远处漂去。看着这番情景,总不免让人叹息。
桂花开放的那些日子,崔芹家的人就会时时关注着:花开三成了,花开五成了……
每年,他们家把花收集起来,分送给全村各户人家,自家留下的很少,甚至一点也没有留下。得了桂花的人家,或拿它做了桂花糕,或拿它做了桂花茶,或拿它做了柱花酒,或拿它做了桂花卤。还有的人家,拿它做了枕头,那枕头叫香枕。
这些桂花,不是那些自然飘落在地的桂花。这些桂花原本还在枝头,是被人用力摇落下来的,是活花。八月里,总有一天是摇花的日子。这个日子,是精心挑选的。崔芹的爸爸仰脸仔细看那一树的花,心里明明已经很有把握了,还是叫来几个人一起帮着看。崔芹的爸爸说:“可以摇花了?”那几个人都点点头:“可以摇花了。”
一大早,崔芹帮着爸爸妈妈在桂花树下铺上十几张干干净净的席子。大人和小孩陆陆续续地向桂花树聚扰了过来。摇花的事,都交由村里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来做,大人们则鼓动孩子们用力、加油。
参加摇花的孩子们不是随随便便可以一脚踏上席子的,必须去河边,用清澈的河水将脚仔细地洗干净——路上席子的,必须是一双双干干净净的脚。时间一到,无数双小手抱住桂花树,一个个倾伏着身子,高高地振着屁股,随着崔芹的爸爸一声“摇”,一起用力摇动,只见花枝乱颤,那桂花如稠密的雨珠纷纷飘落下来,直落得树下的孩子一头一身,一个个成了金黄色的。抖一抖身子,花又落到席子上。
“加油!”“加油!”大人们一边喊,一边做出摇树的动作。摇动,一波又一波。总有花纷纷落下。眼见着,席子被花覆盖了,看上去,没有席子,只有一地的花。那花挤在一起,还在开放中,看上去,好像在微微动弹。
八月,摇花,是这个村庄的一个隆重而圣洁的节日……
17.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粗硕敦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棵二百多年的桂花树,一年四季姿态不一。冬天,桂花树显出( );春天,桂花显出( );夏天,桂花树显出( ) ,秋天,桂花树长出树开出( )。
19.文中画“ ”的句子中,“四处流淌”指的是( ),表达出了作者对桂花树、对桂花深深的( )之情。
20.文章第⑩段描写了“摇桂花”的过程,体会作者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1.习作。
在学习和生活中,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美丽的田野、热闹的游乐场等都会让我们着迷。请选择一个地方,以“我的乐园”为题写一篇习作,写清楚乐园给你带来的快乐。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识记。
A.“占卜”的“卜”读音为bǔ。
B.“鸡冠”的“冠”读音为guān。
C.“绮丽”的“绮”读音为qǐ。
D.读音正确。
2.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形易错字的辨析。
BCD书写正确。
A.有误。懒:怠惰,与“勤”相对:懒汉。懒怠。;赖:刁钻泼辣,不讲道理,赖皮,因此把“懒皮”改为“赖皮”。
3.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
“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句子将麦苗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
A.不相同。“雨,落叶儿般轻,针尖儿样细。”句子把雨比作落叶,运用比喻的手法。
B.不相同。“灿烂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句子把笑容比作百合花,运用比喻的手法。
C.不相同。“我的心激动得要跳出胸膛。”句子将激动夸大化,运用夸张的手法。
D.相同。“白杨树哗哗地响,在他的头上不断地号叫。”句子将白杨树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
4.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A.恰当。甜甜蜜蜜:味道同蜜一样甜。
B.恰当。山清水秀:形容山水风景优美。也说山明水秀。
C.不恰当。指手画脚:形容一边说话一边比画。也形容乱加批评或随意发号施令。指手画脚是贬义词,此处用来形容老师批评同学,不恰当。
D.恰当。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5.D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A.“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句意: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B.“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句意: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C.“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其二),句意: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边的树上花已凋落,而新叶却刚刚长出没有形成树阴。
D.“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句意:大儿子在溪水东面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选项ABC的诗句都是写景的诗句,选项D的诗句是对人物的描写,不属于写景。故选D。
6.C
【详解】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出自《宋史·杨时传》。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手不释卷: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悬梁刺股:成语故事,主要人物有孙敬和苏秦,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刻舟求剑: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在句子中多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多含贬义。
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
铁杵成针 :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出自: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
囊萤夜读:晋朝人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从夜晚接着白天学习。形容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出自《晋书》。
故答案为:C
7. 装饰 顺序 踏步 和谐 蹲着 构成 温馨 催眠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看拼音写汉字。
看拼音写汉字是小学比较基础的知识点。同学们要想做好此类题目,最重要的是拼音知识要过关,平时要多听、多读、多写。拼音知识扎实了,汉字书写才会正确。同学们在书写汉字时要笔画规范,笔顺正确;要多读几遍,再下笔。这样,同学们做题的正确率会更高。书写时要注意“谐、蹲、馨”这些容易写错的字。
8. 徐徐 竹篱 疏远 锄草 涂抹 离开 河流 帮助
【解析】略
9. 映射 摆动 绚丽
【解析】略
10. 排 颗 个 朵 块 条
【详解】考查量词搭配。
所填写的量词一定要符合其后名词的特点。可根据原文填空。
一排木板窗 一颗星 一个小方洞 一朵云 一块玻璃 一条黑影
11.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
(1)描述的情景对应的诗句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句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其二),原文: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描述的情景对应的诗句是“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诗句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原文: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3)描述的情景对应的诗句是“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诗句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原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2. 纺织娘在月明人静的夜晚唱起了动听的歌。 这么美的乡下人家让人陶醉。 妈妈对姐姐说,她们一起出去买点菜。 漫天的云霞 天空害羞的红晕 太阳丢下的火红的纱巾 织女晾晒的锦缎
【详解】(1)这道题考查学生扩写句子的能力。
学生需要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扩写。扩写时要注意语法正确,不能够改变原句的意思,还要注意在修饰词后面加上正确的“的”“地”“得”。扩句,又称扩写,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按照题干要求把句子说具体即可。示例:纺织娘在深夜中轻轻的唱起了好听的歌。
(2)这道题考查学生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即:这么美的乡下人家让人陶醉。
(3)这道题考查学生直述句转换为转述句的能力。
转述句就是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转换方法如下:①标点符号的改变,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②把第一、二人称改成第三人称。
即:妈妈对姐姐说,她们一起出去买点菜。
(4)这道题考查想象力和句子的仿写。
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展开想象,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根据第一个空中提示的信息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个排比的句子即可。如:我会从那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想象到那也许是有人家商铺开业了,也许是有人家娶亲了,也许是有人家盖房子要完工了……
13.piē jiè bǔ 14.两次 下雨天被关在家里感到失落时,由天窗想象风雨的威力;晚上被迫上床休息感到无奈时,由天窗想象夜晚的神奇。 15. 形象地写出在孩子们想象画面中,风雨的可怖与狂暴。 此时的天窗就像放大境,把孩子们细微的感受放大了十倍百倍。 16.此时的天窗就像万花筒,让孩子们从虚无中的想象看到大千世界的新奇有趣、丰富多彩。
【解析】13.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一瞥——piē :看了一眼,比喻很短的时间。
慰藉——jiè :安慰。
卜落——bǔ:象声词。形容物件连续着地的碎响。
14.本题考查关键信息提取。
文中第一段出现“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是下雨天被关在家里感到失落时,由天窗想象风雨的威力;第三段出现“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是晚上被迫上床休息感到无奈时,由天窗想象夜晚的神奇。所以一共是两次。
15.本题考查词语解释和句子理解。
①扫荡:1、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敌人。2、泛指彻底清除。这里是“猛烈的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结合扫荡一词的意思,可以想象出“这雨,这风,这雷,这电””的巨大威力,可怕景象,形象地写出在孩子们想象画面中,风雨的可怖与狂暴。
②因为孩子们是善于想象的,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可以通过想象被无限夸大、天马行空,此时的天窗就像放大境,把孩子们细微的感受放大了十倍百倍,想象出的东西比现实后到的更丰富。
16.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这里的“无”和“虚”指透过天窗仅能看见和听见的屋外世界,“有”和“实”指想象的情景。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这句话说明虽然孩子们只能在屋里通过天窗看外面,不能看到全景,但他们仍能通过自己看到的有限的事物加上丰富的联想,想象出丰富多彩的外面的世界。此时的天窗就像万花筒,让孩子们从虚无中的想象看到大千世界的新奇有趣、丰富多彩。言之有理即可。
17.本意是指结实粗壮,文中指二百多岁的老桂花树非常粗壮,结实庞大。 18. 一副铁质的筋骨 弱不禁风的叶子 一片繁茂的景象 —簇簇稠密的小花 19. 桂花的香味 喜爱与赞美 20.作者详细描写了“摇桂花”的场景,为我们展现了欢乐和谐的劳作场景,更体现出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分析】17.本题考查理解词语。
注意结合上下文理解。粗硕敦实,意思是粗大壮硕结实,健壮老实。可形容人十分健壮和憨厚。结合“那树干粗硕救实,枝枝权权,粗粗细细,曲曲折折,向四周扩张,枝条或向下或向上,乍一看都辨不清那一根根的走向”可得出答案。
18.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结合文中第三段关于春夏秋冬的描写可得出答案。
19.本题主要考查对关键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对情感的把控能力。
首先需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大致内容,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结合句子,由“花儿受到水汽的浸染,香味越发浓重”可知“四处流淌”的答案,联系文章内容可知这句话表达出了作者对桂花树、对桂花深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0.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文章描写了一个家族对桂花树的守护以及孩子们摇落桂花的情景。一方面展示少年视角、少年心理下的世界,一方面表现出少年视野里成人世界中的人物。字里行间充满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通读段落内容,可知采用了细节描写,通过一系列人物的动作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人们在摇桂花时欢乐和谐的劳作场景,体现出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21.范文:
我的乐园
有人钟爱书声琅琅的校园,有人喜欢热热闹闹的游乐场,还有人向往充满回忆的故乡……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他们的乐园,但在我眼中,我的乐园是我的卧室。
我的卧室虽然面积不大,却功能齐全。我把它简单地分为学习区、游乐区和休息区。
学习区,顾名思义,就是我学习的地方。在这里有一个书桌和书柜。书柜里摆满了各种书籍,有历史书、成语书、故事书、科技书……一坐到书桌边,我就不由自主地开始认真看书、做作业。正是我坚持每天认真学习和广泛阅读,不断充实自己,使成绩逐步提高,让我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快乐感觉。
游乐区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飘窗,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我可以在上面玩拼图、堆积木、穿串珠、玩魔方、捏橡皮泥……朋友来了,还可以一块儿在这里聊天、做游戏,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消磨时光。
休息区,大家一定猜到了,那就是我的床。生气的时候,可以打枕头、踢被子,发泄自己心中的怒火;开心的时候,可以在床上滚来滚去、也可以跳来跳去。当然,最主要是,晚上它可以让我舒服地进入梦乡,迎接美好的明天。
这就是我的乐园,一个伴我开心学习、尽情游戏、快乐成长的地方。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命题作文。
“乐园”,顾名思义就是带给我们别样的乐趣的地方。如:花园、旧居、祖父母家、儿童乐园、甚至是书房、餐厅等等,带来快乐与享受的地方都可以写。主要以我在乐园里的自娱自乐为主,或是我的自我成长,所以我与他人的活动是不合适的,减少人与人对话、行动上的描写。
重点提醒:首先,我们要写出乐园是什么,大致包括什么物件(如花园里的重要花草,书房中的温暖地毯与书香古朴的柜子,餐厅里各样的蔬果等),哪些物件使你得到快乐,乐园的基本构造与布局方位,乐园中是否涵盖亲情等等,逐一罗列。其次,我们要明确自己所写的习作中心思想是什么:是要表达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还是对大自然的喜爱,或是对亲情的留念,还是包含两种以上的情感。最后,在具体写作的时候可以以环境描写为主,环境描写中可以采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应注意修饰的句子符合生物或物件的基本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