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重难点预习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重难点预习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6 14:4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重难点预习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杂兴(xìng) 银钲(zhēng) 玉磬(qìng) 耘(yún)田
B.篝火(gōu) 明澈(chè) 点缀(zhuì) 招供(gōng)
C.啃玉米(kěn) 樱桃(yīn) 无垠(yín) 巍峨(é)
D.倭瓜(wō) 凉飕飕(shōu) 秉性(bǐng) 眷恋(juàn)
2.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呼兰河传》的作者是中国近代女作家萧红写的。
B.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顿时衰老了许多。
C.即使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D.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多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3.下面词语与相应的解释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B.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C.巍峨雄奇:形容人很高大雄伟。
D.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4.对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比喻)
B.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反问)
C.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拟人)
D.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夸张)
5.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这使得诗人卢梅坡也难以评判,于是他说( )
A.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C.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6.发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联系方式之一,下面表达得体的是( )
A.今天,李老师忘记布置作业了,于是小明给老师发微信:老师,发作业!
B.清明节这天,刘丽给老师发微信:老师,祝您节日快乐!
C.小敏给同学东东发微信:东东,今天是你12岁大寿,祝你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D.陈诚给老师发微信:老师好!我的作文发您邮箱了,请指导!谢谢!
二、填空题
7.默读《梅花魂》,梳理外祖父爱国思乡的五件事。
8.积累与运用。
(1)儿童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____,____”,刻画的是爱劳动的儿童;“____,__”,刻画的是凿冰的儿童;“____,____”,刻画的是牛背吹笛的儿童。
(2)童年,是一首诗,是一幅画。《祖父的园子》中,“我”的童年是___的。故乡,是一壶老酒,是一杯浓茶。《月是故乡明》中,“我”以___为寄托,抒发___之情。
(3)《游子吟》中运用对偶的手法的诗句是“___,___”,运用比喻的手法来表现母爱的诗句是“___,___”。
(4)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网上购物越来越受欢迎,但在奶奶和妈妈的童年时代网络还没有这么发达。岳涵对自己一家三代人童年时代的购物情况做了个调查,应该提出哪些问题?请你帮忙填一填。
奶奶 _____ _____ _____
妈妈 _____ _____ _____
姐姐 如何使用超市的小推车? 怎么在超市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 扫码付款的好处有哪些?
三、信息匹配
9.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眷恋(quàn juàn) 厦门(xià shà)
玷污(diàn zhān) 颇负盛名(pō pē)
埋葬(zàng zhàng) 缭乱(liáo láo)
10.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虽然……但是…… 不是……而是……
因为……所以…… 一……就……
(1)( )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 )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2)我也过来浇,但( )往菜上浇,( )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
(3)( )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 )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
(4)太阳( )出来,榆树的叶子( )发光。
11.选词填空。
诚恳 诚实 称赞 赞扬
(1)在老师的耐心教育下,晓军终于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并且( )地向老师作了检讨,他的这种知错能改的态度受到了老师的( )。
制造 创造 鼓动 鼓舞
(2)我国自己( )的运载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大大( )了无数工作人员。
四、语言表达
12.句子训练营。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地这么大。 陆地还占不到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两句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祖父的眼晴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旱烟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
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给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啦。"
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摸着他的袖管,撕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
祖父常常这样做,也总是把帽放在同一的地方,总是放在袖口和衣襟下。
那些搜索他的孩子没有一次不是在他衣襟下把帽子拿出来的,好像他和孩子们约定了似的:“我就放在这块,你来找吧!”
这样的不知做过了多少次,就像老太太永久讲着“上山打老虎”这一个故事给孩子们听似的,哪怕是已经听过了五百遍,也还是在那里回回拍手,回回叫好。
每当祖父这样做一次的时侯,祖父和孩子们都一齐地笑得不得了。好像这戏还像第一次演似的。
别人看了祖父这样做,也有笑的,可不是笑祖父的手法好,而是笑他天天使用一种方法抓掉了孩子的帽子,这未免可笑。
13.给以上文字起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
14.简要写出以上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你觉得文中的祖父是个怎样的人?先概括地说说你对他的印象,再具体地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了文中画“﹏﹏﹏”的句子,我想到一个成语(或俗语、歇后语、诗句)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
17.读一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试着提出2个问题,并联系上下文解答一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暖冬
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
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看,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
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图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地的油灯。
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度过的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18.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I)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 )
(2)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
19.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中,母亲“愤怒”的原因是_________。“愁苦”的原因是_______。
(2)短文第4自然段连用三个“小心翼翼”、可以体会到_______。
20.“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短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多选)
A.思乡 B.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 C.对母爱的赞美
六、书面表达
22.快乐习作。
童年的岁月纯真、难忘。童年时代,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请选取自己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事情,以“我的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作文。4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A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全部正确;
B.有误,招供,读音zhāo gòng;
C.有误,樱桃,读音yīng táo;
D.有误,凉飕飕,读音liáng sōu sōu。
2.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A.语义重复,删掉“的作者”或“写的”。修改为:《呼兰河传》的作者是中国近代女作家萧红。或:《呼兰河传》是中国近代女作家萧红写的。
B.语义重复,删掉“一下子”或“顿时”。修改为:我觉得外祖父顿时衰老了许多。或: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C.关联词运用不当。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是“因为……所以……”应修改为: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D.没有语病。
故答案选D。
3.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A.解释正确。
B.解释正确。
C.巍峨雄奇: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而雄伟。故解释错误。
D.解释正确。
答案选C。
4.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
A.从“像一个小毛球似的“可看出这句话将蜜蜂比做了小毛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正确。
B.“蝴蝶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的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蝴蝶飞得那么快,追不上。”它是一句反问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故正确。
C.“愿意”的意思是“情愿、同意、应允”,这是人才能发出的一种思维感情,在这句话中用在了黄瓜身上,黄瓜本身是没有思维能力的,故本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故正确。
D.“草满池塘水满坡,山衔落日浸寒漪”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顶挂着的落日拟人化,描绘成好像是山在衔着落日一般,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一幅富有情趣的山村晚景图。故夸张是错误的。
答案选D。
5.B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句的理解。
A.“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出自宋代卢钺的《雪梅·其二》,全诗内容: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意思: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出自宋代卢梅坡的《雪梅》,全诗内容: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意思: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以评议梅与雪的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C.“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出自宋代卢钺的《雪梅·其二》,全诗内容: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意思: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梅花》,全诗内容: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意思: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6.D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实践的目的,然后组织材料或作出计划。本题中表达得体的是D项。
A项:不得体,因为小明的微信没有运用礼貌用语。
B项:不得体,因为清明节有扫墓祭祖、踏青、植树、放风筝的习俗,所以用“祝您节日快乐”不恰当。
C项:不得体,儿童12岁生日,不能说“大寿”。
D项:得体。
7.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识记与理解能力。
本题出自课文《梅花魂》,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文章通过阐述老人对一幅墨梅的珍爱,透析出梅花那坚贞不屈的气节。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贯穿在全文中老人的三次流泪,进而让读者感受到一个侨居在异乡的老人一份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由文中“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可知,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的诗句时就会留下泪珠。
由文中“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可知,当“我”把墨梅图弄脏后,外祖父在“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训斥“我”妈。
由文中“外公年纪太大了……”“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可知,当外祖父因为年纪大不能回国时,哭的像个小孩子。
由文中“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可知,离别的前一天外祖父送了“我”墨梅图。
由文中“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可知,离别当天外祖父送“我”绣着梅花的手绢。
8.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自由快乐 月亮 思乡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卖东西的地方离家远吗? 可以买到哪些物品? 一块毛巾的价格是多少? 卖东西的地方叫什么名字? 那时候的食品是散装的,还是包装的? 卖场里有哪些文具?
【详解】(1)本题古诗词默写。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南宋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全诗为: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意思是: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出自宋代杨万里的《稚子弄冰》,全诗为: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银钲 一作: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意思是: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出自宋代雷震的《村晚》,全诗为: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意思是: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
需要学生熟读课文。本题中《祖父的园子》中“我”的童年特点即为自由快乐,而《月是故乡明》中,“我”通过月亮为寄托,抒发的即为自己对于故乡的思念,学生整合答案即可。
(3)《游子吟》全诗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意思是: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4)本题考查综合实践。
本题要求了解三代人童年时代的购物情况。提问时要切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注意奶奶和妈妈童年时代那时物质匮乏,没有现在那么方便。可问他们在哪购物?远不远?有哪些东西可买?
9.juàn xià
diàn pō
zàng liáo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辨析。
眷恋( juàn):(书)(动)深切地留恋(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
厦门(xià):福建省辖地级市。
玷污(diàn):(动)弄脏。比喻败坏声誉等。
颇负盛名(pō):相当的有名声,形容名人或名物名气很大。
埋葬(zàng):(动)掩埋尸体。
缭乱(liáo):处于零乱、混淆状态心绪缭乱,也可形容事物杂乱无章。
10. 因为 所以 不是 而是 虽然 但是 一 就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1)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是因果关系,所以选择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
(2)第二句和第三四五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选择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不是……而是……”。
(3)第一句和第二三句之间是转折关系,所以选择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
(4)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是条件,所以选择表示承接关系的关联词“一……就……”。
11. 诚恳 称赞
创造 鼓舞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完成时要注意区分它们的意义,然后根据具体语境填空。
(1)
诚恳:形容不虚假的话诚实:内心与言行一致,不虚假。
诚实:用来说明一个人的品格,诚恳更多带有感彩。
称赞:指人们对某件事的赞扬,即对某件事的认同的基础上觉得它做得好。
赞扬:动词,表示对一个人进行称赞。
称赞一般用于对行为,赞扬一般用于对人。
根据语境可填:诚恳 称赞
(2)
鼓励、鼓舞:
1.两者都当动词讲时,当对方做得不好,说话人希望他做得更好;或者对方做得很好,而说话人希望他做得更好时,用“鼓励”.比如,孩子考试成绩不好,你希望他以后多努力,你就要“鼓励”他.孩子成绩很好了,你也可以“鼓励”他,希望他以后考得更好。 当一个很好的消息或事情发生时,使人心情激动,振作起来,有信心把事情做得更好,就用“鼓舞”。常说“他的事迹使我们“他的事迹深深地鼓舞了我们”。从形式上说,“鼓励”常用于兼语式“鼓励某人干某事”,“鼓舞”一般不这么用。
2.“鼓舞”还可用作形容词,如“令人鼓舞”“欢欣鼓舞”“令人鼓舞的消息”。“鼓励”不能这么用。
制造、创造:最重要的区别是创造是创新性的。
根据语境可填:创造 鼓舞。
12.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陆地虽然这么大,但是还占不到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树绿了,就像换了新衣似的。蝉叫了,就像吹起喇叭似的。 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我还小呢,不懂!
【详解】(1)本题考查陈述句变反问句。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2.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词。3.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本题在这后加“难道”,肯定词“是”改为“不是”,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吗”,再把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修改为: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2)本题考查关联词。
两个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合成一句话“陆地”用一次就可以:陆地虽然这么大,但是还占不到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相仿的句子。
例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格式为“……了,就像……似的”。
示例: 蝴蝶走了,就像在跳舞似的。 小鸟叫了,就像在歌唱似的。
(4)本题考查直述句转换为转述句。
直述句改转述句方法:1.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2.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3.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因此这句改为: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我还小呢,不懂!
13.祖父的园子 14.祖父喜欢与孩子们开玩笑,祖父生活悠闲。 15.慈祥、和善、热爱生活
16. 童心未泯 这个句子作者连用一系列动词描写孩子们的举动,侧面突出表现了祖父的童心未泯。 17.常常这样做是指? 为什么把帽子放在同一个地方。 祖父把帽子放在同一个地方不是为了为难孩子,而只是一种情趣,更是一种幸福。
【解析】13.本题考查了学生加标题的能力。
标题一般能体现章的主要内容或表达的主题。本文主要写了祖父和孩子们在后园玩闹的的故事,表现了祖父和蔼可亲,生活悠闲。所以可加标题“祖父的园子”。
1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文章讲述了祖父与孩子们开玩笑,祖父生活悠闲,表现了祖父和蔼可亲,表达“我”对祖父的依恋与怀念,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向往与怀念。
15.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从“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可以看出祖父是一位慈祥、和善、热爱生活的人;从他与孩子们开玩笑的动作、神态中看出祖父是一位童心未泯的人。
16.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成语(或俗语、歇后语、诗句)的积累。
“孩子们都知道祖父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摸着他的袖管,撕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这个句子作者连用一系列动词描写孩子们的举动,侧面突出表现了祖父的童心未泯。
童心未泯:形容成年人还尚存天真之心。
故由句子可想到“童心未泯”这个成语。
17.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根据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提出两个问题并联系上下文解答一个问题即可。示例:(1)常常这样做是指? (2)祖父为什么常常这样做?常常这样做是指拿小孩的帽子并放在相同的地方。
18. 愁眉不展 小心翼翼 19. “我”因为贪玩,掉进冰水里 担心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我”怎么上学 突出强调“我”知道错了以后的表现 20.1.“我”有了新的棉衣可以御寒,无受冻之忧;2.“我”有了母亲用爱的目光编织成的可以伴随“我”人生的温暖的路。 21.BC
【解析】18.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I)从文中第三段中“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可以找到适合句子意思的词,愁眉不展。
(2)从文中第四段中“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可以找到合适句子意思的词,小心翼翼。
19.本题考查体会文章中关键词句。
解题时先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再从文中找到关键语段去体会人物情感。此题从文中第三段中可以感受到母亲的愤怒,她愤怒“我”不听话,同时又能感受到母亲更多的是愁苦,她愁苦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
20.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解答此题时先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再结合上下文去理解。因为母亲连夜给我做了一件新的棉袄棉裤,所以我能穿着它去上学并且很温暖。同时这新的棉袄棉裤又饱含了母亲对我的爱,这份爱就像春日里的阳光,伴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因此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棉袄带来的温暖,二是母爱的温暖。
21.本题考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解题时看清楚题干要求,是个多选题,解题时需要先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围绕关键词句体会情感。文章通过讲述了小时候因贪玩而掉进冰水里,母亲连夜为我做了一件新棉袄好让我去上学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同时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文中没有表达“思乡”情感的语句。故选BC。
22.范文:
我的童年趣事
晚上,我写完作业,无意间想起前天晚上找同学借的《马小跳》还没来得及看完,可是书在客厅里,而妈妈正坐在客厅里看手机呢!
怎么办呢?我眼珠一转,一个念头从我脑海中闪过,我装作去倒水,趁妈妈不注意,迅速拿起那本让我手发痒的《马小跳》,装进口袋里。好了,准备撤离“作案现场”。我放下水装做镇定的走回去,这时妈妈突然冒出来对我说:“作业写完了吧?去把我上个星期买的楚才作文书好好看一下。”呼……吓死我了,还以为被妈妈发现了。
“好!”我干脆利落的回答道。可是一个让我头疼的问题出现了,我很想看《马小跳》,可是妈妈要让我看《楚才作文》,这可怎么办?
突然,我灵机一动,有了!我回到房间,躺在床上,先把《楚才作文》打开,然后把《马小跳》夹在中间,妈妈一来我就立刻将《马小跳》塞到枕头底下,并装作津津有味的看《楚才作文》,因此虽然妈妈进来看了我好几次,但都没有发现我的小伎俩。
但是“伸手必被抓啊”,这不!被发现了!我看完书准备去洗澡,刚进卫生间,一声巨吼把我吓得魂飞魄散,只听妈妈的声音比刚才起码高了8度,她吼道:“项依阳,你竟敢偷看漫画书,居然还瞒着我,我估计你刚才根本没有看作文书,光看《马小跳》去了。”
“我看了!”我本能的大声辩解,但这话说得我自己都心虚。
妈妈又吼道:“那你就说说你枕头底下夹着的漫画书是怎么回事?你给我说清楚!”
完蛋了!一顿惊慌,我的脑袋卡壳了,实在找不到一个瞒天过海的理由。
“今天你免不了一顿“竹笋炒肉”!”妈妈恨恨的说。
唉,偷看的滋味真不好受!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本次习作是命题作文,要求以“我的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回顾自己的童年生活,想想童年中的哪些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选择最难忘或最想和大家分享地去写。无论写什么事,都要通过典型的事例来表现童年的快乐与有趣,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开头:开门见山直接交代起因叙述。
中间:通过典型的事例来表现童年的快乐与有趣,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结尾:抒情或总结这件事带给自己的收货或启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