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现代文阅读预习检测卷-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开心阅读。
《燕子》节选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聚拢: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飘落( ) 增添( )
3.本自然段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草、叶。文中_________这个成语写出了春天的特点。
4.文中画“ ”的句子把花、草、叶当做人来写,这种修辞方法叫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海底世界(节选)
海底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5.请用“ ”画出这段话的关键句。根据关键句,我知道了这段话主要写了 。
6.这段话中介绍了海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活动特点。
7.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这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
开心阅读。
花钟 (节选)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qiáng)薇(wēi)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8.用“ ”画出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
9.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争奇斗艳( ) A.对打 B.比赛 C.奋斗
(2)欣然怒放( ) A.生气 B.气势盛 C.少数民族
(3)含笑一现( ) A.现在 B.表露在外面,使人看见 C.实有的,当时就有的
10.第1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________种花开放的情况。通过读选文,我们知道了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与_______有密切的关系。
11.昙花在晚上九点左右开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仿照选文第1自然段中对各种花开放的时间的写法,从蒲公英、荷花、茉莉花三种花中任选一种来写一写。蒲公英开花的时间是早上六点左右,荷花开花的时间是早上八点左右,茉莉花开花的时间是傍晚五点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奇妙的植物世界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奇妙的植物。
植物能吃虫。夏天,在沼泽地带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淡红色的小草,这就是会捕捉飞虫的毛毡苔。毛毡苔的叶子有200多根小绒毛,这些小绒毛能分泌出一种黏性很强的液体,这种黏液还含有一种很甜的香气和味道。小虫子一闻到这种气味,就急急忙忙地飞来,一旦落到毛毡苔的叶子上,就会被牢牢地粘住。经过1~2个小时,小虫子就被叶子消化吸收掉了。
植物还会听音乐呢。一位印度的科学家常喜欢在花园里拉拉小提琴,放放交响乐。日子久了,竟然发现他那园中的花木长得格外旺盛。于是,他每天在一块稻田里播放25分钟交响乐。一个月后,他发现这块田里的水稻比同样一块没有听过交响乐的田里的水稻要长得更加茂盛,平均株高超过了30厘米。
此外,还有可以预报地震的山芋藤,能净化水的葫芦,会“咬人”的漆树……
1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弱( ) 枯萎( )
1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毛毡苔能分泌出很甜很香的液体,___________小虫,然后___________它们。
(2)听音乐的花木、水稻比没有听音乐的同样的花木、水稻长得______________。
15.短文介绍的植物的奇妙之处有能吃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短文主要介绍了_________和________的奇妙之处,简略介绍了奇妙的________、_________和漆树。
17.短文中结尾的省略号代表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部分
纸的发明(节选)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18.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的“刻、铸刻”说明了( )
A.在龟甲、兽骨和青铜器上“写”字非常清楚、明了。
B.在龟甲、兽骨和青铜器上“写”字需要用很大的力量,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C.在龟甲、兽骨和青铜器上“写”字是一件很郑重其事的事情。
19.“学富五车”这个成语用以形容读书多,学问大,它的来历与( )有关。
A.文字刻在青铜器上 B.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 C.文字写在帛上
20.这段话介绍了人们记录文字经历了一段发展过程,请下面的发展过程补充完整。
龟甲、兽骨或青铜器 →( )→( )
21.这段话表现了古人什么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小的时候,游戏的种类很多,其中我最爱玩的是吹肥皂泡。
下雨的时节,不能到山上海边去玩,母亲总教我们在廊子上吹肥皂泡。她说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
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水,和弄和弄,使它融化,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成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零乱。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停着呼吸,——不久,这光丽的薄球就无声地散裂了。肥皂水落了下来,洒到眼睛里,大家都忽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 (《肥皂泡》节选)
22.读了文章,我知道了“阴雨时节玩肥皂泡比较好,是因为____________。”
23.读第3自然段,按照作者的描述,我能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吹肥皂泡的过程。
24.第4自然段,吹起的肥皂泡很美丽:球面是___________的,分裂开的小球是________的,有时还会扯成________的形式。这里不仅写出了肥皂泡的颜色美,而且写到了它的__________美。
25.文中划线句子中加点的词用得真好,读着读着,我仿佛感受到了当时大家____的心情。此时,大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试着写一写。
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停着呼吸,心想: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竹
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竹子是怎样生长的呢?
它是一年成才的植物,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稍转暖就开始萌发。春季,是竹子生长的旺季。可这时候,往往因为土壤比较干燥,水分不够,笋芽藏在土里。等到一场春雨下来,土壤里的水分多了,春笋吸足了水分,就顶土而出。它们一天能长高一、二尺,有的还能长高一米。遍地的新竹,不到一年就能长成竹林。
竹子的竿能够制成笙、笛,能制成箩筐、扁担、竹杠、脚手架;它的枝丫扎成扫帚,能除去污尘;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烂成为肥料。竹,从根到梢,从竿到叶,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
26.连一连,使前后词语搭配。
气候 扫帚
吸足 污尘
扎成 转暖
除去 水分
27.春笋破土而出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为什么一场春雨过后,一夜之间就会有新竹遍地?请你在文中找到答案,用“ ”画出来。
29.竹子有哪些用途?请简要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聚集,文中指各种花、草、叶聚集到一起。 生活的情趣。 2. 洒落 平添 3. 清风 细雨 柔柳 烂漫无比 4. 拟人 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
聚拢:意思是会聚合拢起来。根据文中“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可知这里聚拢指的是聚集,文中指各种花、草、叶聚集到一起。
生趣:1、产生意趣。2、生活情趣;乐趣。根据文中“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可知这里生趣的意思是指生活情趣、乐趣。
2.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飘落:形容物体飘荡降落的下沉状态。结合文章可知“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中的“洒落”和其意思相近。
增添:添加、增多。结合文章可知“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中的“平添”和其意思相近。
3.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由文中“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可知描写的景物有清风、细雨、柔柳、花、草、叶。
烂漫无比:形容鲜花争相盛放的景象。写出了春天的特点。
4.本题考查赏析修辞手法。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文中画“______”的句子把花、草、叶当做人来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拟人的好处在于便于抒发感情,使人感到亲切、易受感染。而且使用拟人还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语言更加的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5.海底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海底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6. 梭子鱼 乌贼 章鱼 贝类 7. 拟人 把贝类的活动方式写得十分有趣,很有新鲜感
【解析】5.本题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海底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就是这段的中心句。
6.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结合此段“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可知。
7.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这个句子把“贝类”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运用了拟人修辞。轮船带着这些贝类,它们的活动方式就是“巴在轮船底下”。
8.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9. B B B 10. 九 温度、湿度、光照以及昆虫的活动时间 11.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 12.早上六点左右,蒲公英揉揉惺忪的睡眼,张开了灿烂的笑脸。
【解析】8.本题考查找中心句。
通过读短文可知,短文的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各种花开的时间不一样,故中心句是“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9.本题考查对字义的辨析。
(1)争奇斗艳:形容百花竞放,十分艳丽。奇:奇异;艳:色彩鲜艳。因此“斗”的意思是比赛。故选:B。
(2)欣然怒放:愉快地盛开。因此“怒”的意思是气势盛。故选:B。
(3)含笑一现:姿态十分优雅美丽,仿佛带着微笑,但是开花的时间很短暂。因此“现”的意思是表露在外面,使人看见。故选:B。
10.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读短文可知,第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共九种花;结合“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可知,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与温度、温度和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11.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来回答。
1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根据题干可知,仿照第一自然段中对各种花开放的时间的写法,从蒲公英、荷花、茉莉花三种花中任选一种来写一写。语句通顺,想象合理即可。
如:早上八点,红红的荷花绽开了自己的笑脸。
13. 强 茂盛 14. 粘住 消化吸收 更加茂盛 15. 会听音乐 可预报地震 能净化水 会“咬人” 16. 毛毡苔 水稻 山芋藤 葫芦 17.还有许多奇妙的植物
【解析】13.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在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弱:气力小;势力差(跟“强”相对)。故文中反义词是:强。
枯萎:(形)干枯萎缩。故文中反义词是:茂盛。
1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结合“毛毡苔的叶子有200多根小绒毛,这些小绒毛能分泌出一种黏性很强的液体,这种黏液还含有一种很甜的香气和味道。小虫子一闻到这种气味,就急急忙忙地飞来,一旦落到毛毡苔的叶子上,就会被牢牢地粘住。经过1~2个小时,小虫子就被叶子消化吸收掉了。”可知,毛毡苔能分泌出很甜很香的液体,粘住小虫,然后消化吸收它们。
(2)结合“日子久了,竟然发现他那园中的花木长得格外旺盛。于是,他每天在一块稻田里播放25分钟交响乐。一个月后,他发现这块田里的水稻比同样一块没有听过交响乐的田里的水稻要长得更加茂盛,平均株高超过了30厘米。”可知,听音乐的花木、水稻比没有听音乐的同样的花木、水稻长得更加茂盛。
1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仔细阅读原文,即可得出答案,短文介绍的植物的奇妙之处有能吃虫、会听音乐、能预报地震、能净化水、会“咬人”。
16.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内容可以概括得出答案,短文主要介绍了毛毡苔和水稻的奇妙之处,简略介绍了奇妙的山芋藤、水葫芦和漆树。
17.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作用。
结合结尾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尾省略号的作用是还有许多奇妙的植物,没有一一例举。
18.B 19.B 20. 竹片、木片 帛
21.表现了古人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解析】18.本题考查对字词意思的理解。
龟甲、兽骨和青铜器本身是很硬的,在上面“写”字需要用很大的力量,“刻、铸刻”体现了在上面写字的难。
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中提到后来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所以这个词语的来历就与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有关。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几千年前人们最开始是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后来写在竹片和木片上,最后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
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古人根据当时的条件不断优化文字的保存方法,表现了古人积极进取的精神。
22.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 23.使它溶化 用笔管蘸上肥皂水吹 24. 五色的浮光 玲珑娇软 长圆 形状 25. 紧张 多美的球儿啊,飞高点儿,再飞高点儿,可千万别破了啊,大家都不敢出声。
【解析】2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填空回答问题。
从文中的“她说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可知,“阴雨时节玩肥皂泡比较好,是因为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
23.考查总结吹肥皂泡过程。
从“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水,和弄和弄,使它融化,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成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可知,按照作者的描述,吹肥皂泡的过程可总结为:将碎肥皂放在木碗里,加水和弄→使它溶化→用笔管蘸上肥皂水吹→轻轻地扇送。
2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从“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零乱。”可知,吹起的肥皂泡很美丽:球面是五色的浮光的,分裂开的小球是玲珑娇软的,有时还会扯成长圆的形式。这里不仅写出了肥皂泡的颜色美,而且写到了它的形状美。
25.考查对重点没句子的理解。
文中的“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停着呼吸,——不久,这光丽的薄球就无声地散裂了”这句话写出了美丽的肥皂泡在人们的美好享受中,最终散裂。句中的“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停着呼吸”的几个加点字,肥皂泡破裂,肥皂水就会落下来,洒到眼睛里。人们可能在心想:肥皂泡真的太美啦,随着风飘得更高更高。
26. 27.吸饱养分、气候变暖、水分充足 28.等到一场春雨下来,土壤里的水分多了,春笋吸足了水分,就顶土而出。它们一天能长高一、二尺,有的还能长高一米。 29.竹子的竿能够制成笙、笛,能制成箩筐、扁担、竹杠、脚手架;它的枝丫扎成扫帚,能除去污尘;它的落叶,可以腐烂成为肥料。
【解析】26.本题考查词语搭配的能力。
本题可以在文中找到答案,由“气候稍转暖就开始萌发”“春笋吸足了水分”“它的枝丫扎成扫帚”“能除去污尘”可知答案。
27.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短文第②段写了竹子生长所需要的条件,首先是要吸饱养分,然后等气候变暖,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稍转暖就开始萌发;其次是需要充足的水分,等到一场春雨下来,土壤里的水分多了,春笋吸足了水分,就顶土而出。
28.本题考查查找关键句子。
“等到一场春雨下来,土壤里的水分多了,春笋吸足了水分,就顶土而出。等到一场春雨下来,土壤里的水分多了,春笋吸足了水分,就顶土而出。它们一天能长高一、二尺,有的还能长高一米。”这两话写了春雨过后,土壤里水分充足,春笋吸足水分后就顶土而出,他们生长的速度很快,一天能长高一、二尺,有的还能长高一米,所以一夜之间就会有新竹遍地。
29.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短文第③段介绍了竹子的用途很广,它从根到梢,从竿到叶,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它的竿能够制成笙、笛,能制成箩筐、扁担、竹杠、脚手架;它的枝丫扎成扫帚,能除去污尘;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烂成为肥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