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斜面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斜面,知道斜面是一种省力的简单机械。
2.能基于所学知识,用木板等材料搭建简单的斜面,能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能设计控制单一变量的探究实验并完成实验。
3.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了解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增强用科学技术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提出问题:工人师傅要把一批电动车运到货车上。可是,电动车太重了,如果抬上去太费力气了,大家想想出个主意。
生;用一块木板斜搭在车上,把电动车推上去。
师:这种方法可以吗 我们来看一看工人师傅的方法是什么。
(师播放课件:工人利用木板轻松地把电动车推上卡车。)
师:看来,这个木板里面藏着大学问呢!像木板这样斜搭之后与地面有一定的坡度,形成了一种简单的机械一斜面。斜面里究竟蕴含着哪些科学的奥秘呢 这节课,我们一同来研究。(板书课题:斜面。)
(二)、探究活动
1.搭斜面。
师;利用桌上的实验材料搭一个斜面。
(学生分组搭斜面。)
2.猜想斜面的作用。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斜面可能有什么作用呢
生:我认为斜面可能省力。
师:你这样想的理由是什么
生;因为工人师傅很轻松地把电动车推上去了,所以我认为斜面可能有省力的作用。
师: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 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3.研究斜面的作用。
师:做实验之前,我们必须要设计好实验方案。下面,请各个小组的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讨论设计证明斜面是否能够省力的实验方案。
(学生分组研究实验方案。)
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你们的实验方案
生:我们小组设计的方案是这样的:在木板的一端垫上一个小木块,然后沿着斜面用测力计拉动一个物体。
生: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对比实验,还得测出垂直提起物体时的拉力,才能验证斜面是省力。
生:这个实验是对比实验。在做实验的时候,应该注意控制好变量。
师:老师再补充几点:拉动小车要均匀用力,让小车在匀速前进中读出数据;为使数据更加科学,我们需要在同一个实验中连续测量3次数据,求平均值。(学生根据分工和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
(三)、反馈交流,总结规律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小组一起分享
生:我们小组先用测力计测量直接提起小车所用的拉力是1牛顿,然后测量在斜面上拉动小车所用的拉力是0.5牛顿。
生:我们小组直接提起小车的拉力是1牛顿,沿着斜面用的拉力是0.4牛顿,我们经过讨论认为斜面能省力。
师:其他小组和这两个小组的研究结果一样吗
师:同学们通过研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一斜面能省力。刚才,我们提起同样的小车,用的拉力都是1牛顿,而各个小组在斜面拉动它时使用的拉力大小却不一样。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组间交流。)
师:你们找到原因了吗
生:我们组和第1小组进行了讨论、交流,发现我们两个小组使用的斜面长度不一样。我们组用的斜面比1组的长,用的拉力比1组的小。因此,我们认为:高度相同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生:我们组和他们的发现不同。我们组与3组使用的斜面长度相同,用的拉力不同的原因是他们小组的斜面垫得低,我们组垫得高,用的拉力比3组大
师:木板长度相同时,垫得高低不同,在科学上叫作斜面的坡度不同
生: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坡度越小,越省力。
(四)、联系生活,拓展深化
师:你们还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过应用斜面的例子
生:有的盘山公路利用了斜面省力的原理。
生:有的楼层较高,楼梯利用了斜面省力的原理。
生:螺丝钉、斧头利用了斜面省力的原理。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知道很多生活中利用斜面的实例。课下,请同学们利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斜面的知识,亲自体验上陡坡时怎样做才能更省力。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