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1.3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同步检测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高二上·榆树期末)下列有关环境容纳量(即K值)及其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K值是指一定空间中所能容纳的种群最大值,此时增长速率最大
B.一定空间中同一种群的K值不会变化
C.降低环境中老鼠的K值,如严密封储粮食等,可限制老鼠种群的数量
D.在开发动植物资源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才能猎取一定数量的该生物资源
2.(2021高二上·运城期末)田鼠是主要生活在农田中的植食性鼠类,当田鼠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B.人为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环境容纳量不变
C.田鼠的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后在环境容纳量的上下波动
D.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只能大于0
3.(2021高二上·漠河期末)生活在一个生物群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强到弱
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4.(2021高二上·漠河期末)下图是对某地区某种动物种群结构的调查结果,其种群发展趋势是( )
A.总量将增加 B.环境阻力不变
C.种群密度下降 D.保持稳定型增长
5.(2020高二上·安徽月考)下列关于K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K值是指某地某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B.不同的生物种群都有一个固定不变的K值
C.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
D.“J”型增长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出现的,K值很大
6.(2018高二上·长春期末)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反映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C.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K/2值上下波动
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象、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7.(2017高二上·中山期中)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 )
A.居住人口不同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D.人口男女性别比
8.(2017高二上·哈尔滨期中)在理想状态下,种群的数量呈什么增长( )
A.“S”型 B.“J”型 C.“V”型 D.“W”型
9.(2017高二上·平顶山期末)下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
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④,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10.(2019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
A.性别特征 B.年龄组成
C.种群密度 D.出生率和死亡率
11.(2021高二上·长春期末)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应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
B.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中的雄性个体主要通过改变种群年龄组成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易脱落或颜色过于鲜艳时均会造成误差
D.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不影响该种群的K值
12.(2021高二上·长春期末)对于一个种群,某些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种群密度越大,种群受该因素的影响就越大,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某些因素的作用强度与种群的密度无关,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据此分析,下列属于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
①食物 ②天敌 ③地震 ④火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3.(2021高二上·龙江期末)研究人员调查了8年间某养兔场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并据此绘制了如图的 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第4~6年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第2~4年和第6~8年兔种群数量均增加
C.第0~2年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D.第4年兔种群密度大于刚开始的种群密度
14.(2021高二上·哈尔滨期末)蝗虫卵会在特定的月份发育为跳蝻,这是治蝗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研究人员为了探究某地招引粉红椋鸟治蝗效果,对防控区跳蝻密度的变化情况和对照区的进行比较,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调查,结果见表。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不同时间防控区和对照区中的跳蝻密度
调查序号 跳蝻密度/(头/m2)
防控区 对照区
第1次 51.3 37.8
第2次 27.9 36.5
第3次 6.6 21.8
第4次 0.0 15.5
A.在调查时,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跳蝻密度
B.在调查期间,对照区跳蝻密度不会超过37.8头/ m2
C.从实验结果分析,招引粉红椋鸟具有一定治蝗效果
D.由实验结果推测,跳蝻密度变化还受自身及其他外界因素影响
15.(2021高二上·哈尔滨期末)关于“S”形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增长率不断增加
B.t1~t2之间,由于资源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增长速率下降
C.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
D.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t1前及时控制其种群密度
16.(2022高二上·长春期末)下列关于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就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中的个体数
B.理想环境中,种群数量可以呈“J”形增长
C.呈“S”形增长的种群在数量达到K值之前,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D.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生存空间及种群密度的制约
17.(2022高二上·茂名期末)2020年春,一场历史罕见的蝗灾席卷东非和欧亚大陆,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的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a~b段,飞蝗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其原因可能是气候干旱造成的
B.曲线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b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D.蝗虫等动物种群在春夏时节数量增加,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重要影响
18.(2022高二上·惠州期末)蝗虫侵入某地区后其数量迅速增长,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第2个月时,蝗虫数量增长速率最快
B.在第4个月时治理蝗灾效果最佳
C.前4个月蝗虫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近似“S”形
D.蝗虫数量变化是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9.(2022高二上·宣城期末)下列有关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干旱、地震、火灾等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B.昆虫的孵化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倒春寒的低温会影响春天昆虫种群的孵化率
C.干旱缺水会使许多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却可促使东亚飞煌种群的爆发式增长
D.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
20.(2021高二上·绥化期末)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有关推测,错误的是( )
A.田鼠种群密度越大,受食物短缺的影响越大
B.气候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有关
C.鸟类种群密度较低时,种内互助行为对种群发展有利
D.苹果树种植密度不同时.单位面积苹果的产量可能相同
二、综合题
21.(2022高二上·长春期末)下图表示我国某草原上甲、乙两种小型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甲、乙动物为 关系。丰富度是指 。
(2)可采用标记重捕法来调查这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若在调查期间,有标记物脱落,则得到的种群数量值会 (填“变大”、“不变”或“减小”)。
(3)2~3年,甲动物种群的出生率 (填“>”“=”或“<”)死亡率,第3年乙动物的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 。
22.(2020高二上·静海月考)如图是自然条件下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模型,请回答: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 特征, 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图中曲线是反映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 模型,用该模型解释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 ,以利于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增加。
(3)图中A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 型,A点后种群的增长速率 (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
(4)研究还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调查统计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研究者通常采用 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23.(2016高二上·黑龙江期中)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如图1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 ,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
(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 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 (填“K1”或“K2”).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 .
A.食物和天敌 B.气候和传染病
(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
会变小.
(6)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前4年该种群数量 (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9年调查松鼠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 型.第 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将呈 型曲线增长.
24.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前4年该种群数量 (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9年调查松鼠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 型。第 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
(2)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将呈 型曲线增长,从物种之间的关系解释,可能的原因有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A、K值表示一定环境中所容纳的种群最大数量,此时的种群增长率为0,A错误;
B、K值即环境容纳量,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数量也随之改变,B错误;
CD、防止害虫时,可以降低害虫的环境容纳量,以达到相应的目的;开发动植物资源时,保证种群的数量在K/2处,此时的种群增长率最大,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型增长。但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环境阻力等存在,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1)环境容纳量=K值。
(2)"S型曲线增长速率:开始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在a~K/2之间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在K/2~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速率在不断减小;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围绕K值上下波动。
(3)为了合理利用资源,应该在种群数量超过K/2时捕获,使得每次捕获后,种群数量降低到K/2,这样可以保证此时种群数量尽快地恢复。
2.【答案】D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A、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但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不为零,A正确;
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种群数量迅速降低,但是环境容纳量不变,B正确;
C、环境容纳量即为K值,田鼠的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后在环境容纳量的上下波动,C正确;
D、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因为黄鼬的种群数量还受其天敌、种内斗争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田鼠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食物充足,生活空间,环境优越,田鼠数量将会上升。由于可能受到天敌,种内密度等因素制约,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维持在环境容纳量范围波动。种群数量稳定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3.【答案】C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ab之间为竞争关系,初期生活资源充足,竞争强度较弱,后期资源不足,竞争强度逐渐增加,最后b被淘汰;故AB错误;a种群为S型增长,到达一定程度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不再增加,C正确。b种群表现为S型增长,D错误。
【分析】准确掌握两种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曲线,J型曲线是理想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S型增长曲线受种群自身密度和环境阻力双重制约。种间关系为捕食,捕食者一般不会使被捕食者数量降为零。
4.【答案】C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该种群中幼年个体数较少、老年个体数较多,属于衰退型种群,由此可预测该种动物种群的种群密度会逐渐下降,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种群年龄组成类型:稳定型、衰退型、增长型。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衰退型老年个体所占比例较大,种群数量有减小的趋势;增长型老年个体所占比例小,种群数量有增加的趋势;稳定型老年个体、幼年个体、成年个体比例适中,种群数量基本维持稳定。
5.【答案】C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A、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A错误;
B、通过分析可知,不同的生物种群的K值不是恒定不变的,B错误;
C、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C正确;
D、“J”型增长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出现的,不存在K值,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K值是在自然状况下,某一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量,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到达K值时,增长速率为0,此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6.【答案】D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要想知道种群数量的消长,还需要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等其他数量特征,A不符合题意;我国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不符合题意;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K值上下波动,C不符合题意;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种群数量指的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个体同时生活着的个体数量的总和;种群密度指的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据此答题。
7.【答案】A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年龄组成可用来预测种群未来的动态,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A符合题意;
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只能说明人口基数,不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B不符合题意;
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C不符合题意;
人口男女的性别比例能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出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等特征都能影响种群密度,但只有年龄组成可用来预测种群未来的动态;现有的人口数量和密度会影响将来的人口绝对量,但不是预测未来人口数量的主要依据;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决定现在的种群数量;同样道理,现阶段男女性别比例,只能影响现阶段出生率大小,但对预测未来人口动向及死亡率情况却不起作用。
8.【答案】B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在理想状态下,种群增长不受环境限制,表现为“J”型增长。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加的两种曲线,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呈“J”型曲线;正常情况下,自然界中一定空间存在一定的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增长会呈“S”曲线.
9.【答案】C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解:A、种群的年龄组成能够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A不符合题意。
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B不符合题意。
C、④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③影响出生率,推出④为年龄组成,③为性别比例,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C符合题意。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③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数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
10.【答案】A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解析】【分析】种群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故本题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种群的特征,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11.【答案】C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解析】【解答】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但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不一定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A不符合题意;
B.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中的雄性个体,主要通过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B不符合题意;
C.用标志重补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易脱落或颜色鲜艳时均会造成误差,C符合题意;
D.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影响该种群的K值,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死亡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3.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12.【答案】A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①种群密度越大,对食物的需求越大,所以食物是密度制约因素;②种群密度越大,天敌数量也随之增加,反过来制约种群数量的增加,所以天敌也属于密度制约因素;③④的发生与某种群的种群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
3.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受到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在自然界中,一个种群内部有竞争关系,种群间也有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和相互竞争关系,这些也会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13.【答案】A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A、第4-6年,λ值等于1,种群的增长率=λ-1=0,表明在此期间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A正确;
B、第2~4年,λ<1,种群的增长率=λ-1<0,兔种群数量开始逐年下降;第6~8年λ>1,种群的增长率=λ-1>0,兔种群数量逐年上升,B错误;
C、第0~2年,λ<1,种群的增长率=λ-1<0,兔种群数量开始逐年下降,C错误;
D、第0~4年,λ<1,种群的增长率=λ-1<0,兔种群数量开始逐年下降,第4年兔种群密度小于刚开始的种群密度,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注意λ的含义,是当年种群数量与上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与种群增长率的关系是种群的增长率=λ-1,然后根据曲线变化推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增长率大于0种群数量在增加,增长率小于0种群数量下降。
14.【答案】B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解析】【解答】A、跳蝻活动能力弱,可以采用样方法来调查跳蝻的密度,A正确;
B、调查期间,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对照区跳蝻密度可能会超过37.8头/m2,B错误;
C、实验结果表明,招引粉红椋鸟后,跳蝻的密度会下降,说明招引粉红椋鸟具有一定治蝗效果,C正确;
D、对照组未经任何干预,跳蝻密度也会下降,说明跳蝻密度变化受自身和其他外界因素影响,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
(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2)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种群个体总数=标志数(第一次捕获)×重捕个体数/重捕中标志个体数。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动物种群数量受生物因素影响的同时,也受气温、日照和降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
15.【答案】A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A、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增长速率不断增加,增长率不断减小,A错误;
B、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少为0,B正确;
C、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C正确;
D、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t1前及时控制其种群密度,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形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2、特点: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K/2值处增长速率最大。
16.【答案】A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A、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A错误;
B、理想环境中,空间、资源等丰富,种群数量可以呈“J”形增长,B正确;
C、呈“S”形增长的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增长速率最大,故在数量达到K值之前,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C正确;
D、生存空间及种群密度都会影响种群的数量,故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生存空间及种群密度等因素的制约,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型增长。但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环境阻力等存在,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S”型曲线增长速率:开始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在a~K/2之间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在K/2~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速率在不断减小;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围绕K值上下波动。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动物种群数量受生物因素影响的同时,也受气温、日照和降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
3、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7.【答案】B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A、曲线a~b段,类似种群数量的J型增长曲线,此时飞蝗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其原因可能是气候干旱造成的,A正确;
B、曲线b~c段,种群数量超过K/2,此后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但出生率依然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还在增长,B错误;
C、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b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因为b点时蝗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而且越早防治越好,C正确;
D、蝗虫等动物种群在春夏时节数量增加,是与蝗虫相关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型增长。但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环境阻力等存在,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1)环境容纳量=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2)"S型曲线增长速率:开始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在a~K/2之间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在K/2~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速率在不断减小;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围绕K值上下波动。
(3)为了合理利用资源,应该在种群数量超过K/2时捕获,使得每次捕获后,种群数量降低到K/2,这样可以保证此时种群数量尽快地恢复。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动物种群数量受生物因素影响的同时,也受气温、日照和降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
18.【答案】B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A、第2个月时,蝗虫的种群数量在K/2值附近,所以蝗虫种群增长速率最快,A正确;
B、由图可知0到第2个月时间之内,蝗虫的种群数量较低,因此应该在0到2个月之内进行治理蝗灾效果最好,B错误;
C、由于受到环境因素的限制,所以蝗虫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为S型,C正确;
D、蝗虫数量变化是生物因素(天敌等)和非生物因素(环境资源)综合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题图分析:蝗虫迁入一个新的环境,开始需要适应一段时间,然后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第2个月种群的增长率最大,第2个月和第3个月种群的增长率明显变小,接着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后处于波动中。
19.【答案】A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A、干旱、地震、火灾等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A错误;
B、昆虫的孵化是由胚胎发育转为胚后发育的过程,母体提供的营养已用完,自身从外界获取的能力很弱,适应外界的能力很弱,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 倒春寒的低温会降低春天昆虫种群的孵化率,B正确;
C、对于东亚飞蝗来说,气候干旱正是其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气候干旱蝗虫卵的孵化率提高,容易引起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C正确;
D、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即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 ①在自然界,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到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即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对于东亚飞蝗来说,气候干旱正是其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②在自然界,任何一个种群都与其他种群有着密切的关系,捕食、种间竞争、寄生等种间关系对种群数量的变化都会产生影响。③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④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20.【答案】B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A、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受食物短缺的影响越大,A正确;
B、气候对种群数量的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B错误;
C、种内互助有利于种群的发展,C正确;
D、苹果树种植密度不同时,单位面积苹果的产量可能相同,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动物种群数量受生物因素影响的同时,也受气温、日照和降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
21.【答案】(1)捕食;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变大
(3)<;乙动物捕食甲动物,第3年甲动物的种群数量下降,导致乙动物缺乏食物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甲乙之间的关系是捕食,乙捕食甲。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采用标记重捕法来调查这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若在调查期间,有标记物脱落,根据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标志个体数,若标记物部分脱落,则重捕中标记个体数减少,因此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
(3)由曲线走势可以看出,2~3年,甲动物种群的相对数量减少,则出生率<死亡率;第3年乙动物的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因为乙动物捕食甲动物,第3年甲动物的种群数量下降,导致乙动物缺乏食物。
【分析】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种群个体总数=标志数(第一次捕获)×重捕个体数/重捕中标志个体数。
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动物种群数量受生物因素影响的同时,也受气温、日照和降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
22.【答案】(1)数量;年龄组成
(2)数学;有效提高大熊猫种群的K值
(3)增长;减小
(4)标记重捕法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解析】【解答】(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而年龄组成可以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2)图中曲线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该曲线表示在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呈现“S”型增长。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可以改善大熊猫栖息地的环境条件,提高(大熊猫种群的)K值,以利于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增加。(3)图中A点前后,种群数量不断增加,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点后,曲线的上升幅度变缓,说明种群的增长速率减小。(4)研究者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1、“J型增长”
(1)数学模型: Nt=N0λ;
(2)条件: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
(3)举例:自然界中确有,如一个新物种到适应的新环境(短期内)。
2、“S型增长”
(1)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2)曲线中注意点: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K/2处增长率最大;
3、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重要意义。
23.【答案】(1)曲线图
(2)J;无限环境(空间和资源充裕)、理想条件(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3)K1
(4)B
(5)K值(或环境容纳量)
(6)基本不变;衰退;10;J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解:(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曲线图,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
(2.)在空间和资源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呈J型增长,图甲中A段种群数量迅速增加,接近J型曲线特点,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无限环境(空间和资源充裕)、理想条件(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3.)种群数量稳定后在K值上下波动,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K1
(4.)D段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C段表示种群数量迅速下降,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由于气候和传染病的影响.
(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K值(或环境容纳量)会变小
(6.)前4年,λ值为定值,λ=1,说明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第9年时λ<1,种群数量减少,所以松鼠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衰退型.由于4~10年时λ<1,种群数量减少,在10~20年时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所以第10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由图示曲线图趋势知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λ大于2,而且基本不变,说明种群数量将持续增加,呈“J”型曲线增.
【分析】1、据图分析,A段种群数量持续上升,类似于J型曲线;C段种群数量下降;E段种群数量进而不变.2、据图2分析,0~4年时λ=1,种群数量不变;4~10年时λ<1,种群数量减少;在10~20年时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
24.【答案】(1)基本不变;衰退;10
(2)J;无天敌和竞争者,食物充足(无环境阻力)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1)前4年该种群λ=1,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相等,种群数量不变。第9年λ<1,种群数量在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衰退型。第4~第10年λ都小于1,种群数量一直下降,故第10年种群密度最低。(2)第16~20年λ为恒值,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从物种之间的关系解释,一方面,可能其食物充足,另一方面,无天敌和竞争者。
【分析】本题考查种群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1.3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同步检测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高二上·榆树期末)下列有关环境容纳量(即K值)及其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K值是指一定空间中所能容纳的种群最大值,此时增长速率最大
B.一定空间中同一种群的K值不会变化
C.降低环境中老鼠的K值,如严密封储粮食等,可限制老鼠种群的数量
D.在开发动植物资源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才能猎取一定数量的该生物资源
【答案】C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A、K值表示一定环境中所容纳的种群最大数量,此时的种群增长率为0,A错误;
B、K值即环境容纳量,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数量也随之改变,B错误;
CD、防止害虫时,可以降低害虫的环境容纳量,以达到相应的目的;开发动植物资源时,保证种群的数量在K/2处,此时的种群增长率最大,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型增长。但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环境阻力等存在,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1)环境容纳量=K值。
(2)"S型曲线增长速率:开始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在a~K/2之间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在K/2~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速率在不断减小;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围绕K值上下波动。
(3)为了合理利用资源,应该在种群数量超过K/2时捕获,使得每次捕获后,种群数量降低到K/2,这样可以保证此时种群数量尽快地恢复。
2.(2021高二上·运城期末)田鼠是主要生活在农田中的植食性鼠类,当田鼠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B.人为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环境容纳量不变
C.田鼠的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后在环境容纳量的上下波动
D.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只能大于0
【答案】D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A、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但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不为零,A正确;
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种群数量迅速降低,但是环境容纳量不变,B正确;
C、环境容纳量即为K值,田鼠的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后在环境容纳量的上下波动,C正确;
D、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因为黄鼬的种群数量还受其天敌、种内斗争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田鼠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食物充足,生活空间,环境优越,田鼠数量将会上升。由于可能受到天敌,种内密度等因素制约,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维持在环境容纳量范围波动。种群数量稳定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3.(2021高二上·漠河期末)生活在一个生物群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强到弱
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答案】C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ab之间为竞争关系,初期生活资源充足,竞争强度较弱,后期资源不足,竞争强度逐渐增加,最后b被淘汰;故AB错误;a种群为S型增长,到达一定程度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不再增加,C正确。b种群表现为S型增长,D错误。
【分析】准确掌握两种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曲线,J型曲线是理想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S型增长曲线受种群自身密度和环境阻力双重制约。种间关系为捕食,捕食者一般不会使被捕食者数量降为零。
4.(2021高二上·漠河期末)下图是对某地区某种动物种群结构的调查结果,其种群发展趋势是( )
A.总量将增加 B.环境阻力不变
C.种群密度下降 D.保持稳定型增长
【答案】C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该种群中幼年个体数较少、老年个体数较多,属于衰退型种群,由此可预测该种动物种群的种群密度会逐渐下降,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种群年龄组成类型:稳定型、衰退型、增长型。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衰退型老年个体所占比例较大,种群数量有减小的趋势;增长型老年个体所占比例小,种群数量有增加的趋势;稳定型老年个体、幼年个体、成年个体比例适中,种群数量基本维持稳定。
5.(2020高二上·安徽月考)下列关于K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K值是指某地某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B.不同的生物种群都有一个固定不变的K值
C.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
D.“J”型增长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出现的,K值很大
【答案】C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A、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A错误;
B、通过分析可知,不同的生物种群的K值不是恒定不变的,B错误;
C、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C正确;
D、“J”型增长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出现的,不存在K值,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K值是在自然状况下,某一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量,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到达K值时,增长速率为0,此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6.(2018高二上·长春期末)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反映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C.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K/2值上下波动
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象、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答案】D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要想知道种群数量的消长,还需要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等其他数量特征,A不符合题意;我国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不符合题意;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K值上下波动,C不符合题意;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种群数量指的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个体同时生活着的个体数量的总和;种群密度指的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据此答题。
7.(2017高二上·中山期中)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 )
A.居住人口不同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D.人口男女性别比
【答案】A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年龄组成可用来预测种群未来的动态,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A符合题意;
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只能说明人口基数,不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B不符合题意;
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C不符合题意;
人口男女的性别比例能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出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等特征都能影响种群密度,但只有年龄组成可用来预测种群未来的动态;现有的人口数量和密度会影响将来的人口绝对量,但不是预测未来人口数量的主要依据;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决定现在的种群数量;同样道理,现阶段男女性别比例,只能影响现阶段出生率大小,但对预测未来人口动向及死亡率情况却不起作用。
8.(2017高二上·哈尔滨期中)在理想状态下,种群的数量呈什么增长( )
A.“S”型 B.“J”型 C.“V”型 D.“W”型
【答案】B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在理想状态下,种群增长不受环境限制,表现为“J”型增长。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加的两种曲线,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呈“J”型曲线;正常情况下,自然界中一定空间存在一定的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增长会呈“S”曲线.
9.(2017高二上·平顶山期末)下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
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④,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答案】C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解:A、种群的年龄组成能够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A不符合题意。
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B不符合题意。
C、④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③影响出生率,推出④为年龄组成,③为性别比例,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C符合题意。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③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数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
10.(2019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
A.性别特征 B.年龄组成
C.种群密度 D.出生率和死亡率
【答案】A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解析】【分析】种群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故本题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种群的特征,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11.(2021高二上·长春期末)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应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
B.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中的雄性个体主要通过改变种群年龄组成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易脱落或颜色过于鲜艳时均会造成误差
D.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不影响该种群的K值
【答案】C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解析】【解答】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但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不一定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A不符合题意;
B.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中的雄性个体,主要通过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B不符合题意;
C.用标志重补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易脱落或颜色鲜艳时均会造成误差,C符合题意;
D.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影响该种群的K值,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死亡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3.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12.(2021高二上·长春期末)对于一个种群,某些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种群密度越大,种群受该因素的影响就越大,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某些因素的作用强度与种群的密度无关,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据此分析,下列属于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
①食物 ②天敌 ③地震 ④火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①种群密度越大,对食物的需求越大,所以食物是密度制约因素;②种群密度越大,天敌数量也随之增加,反过来制约种群数量的增加,所以天敌也属于密度制约因素;③④的发生与某种群的种群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
3.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受到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在自然界中,一个种群内部有竞争关系,种群间也有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和相互竞争关系,这些也会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13.(2021高二上·龙江期末)研究人员调查了8年间某养兔场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并据此绘制了如图的 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第4~6年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第2~4年和第6~8年兔种群数量均增加
C.第0~2年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D.第4年兔种群密度大于刚开始的种群密度
【答案】A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A、第4-6年,λ值等于1,种群的增长率=λ-1=0,表明在此期间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A正确;
B、第2~4年,λ<1,种群的增长率=λ-1<0,兔种群数量开始逐年下降;第6~8年λ>1,种群的增长率=λ-1>0,兔种群数量逐年上升,B错误;
C、第0~2年,λ<1,种群的增长率=λ-1<0,兔种群数量开始逐年下降,C错误;
D、第0~4年,λ<1,种群的增长率=λ-1<0,兔种群数量开始逐年下降,第4年兔种群密度小于刚开始的种群密度,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注意λ的含义,是当年种群数量与上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与种群增长率的关系是种群的增长率=λ-1,然后根据曲线变化推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增长率大于0种群数量在增加,增长率小于0种群数量下降。
14.(2021高二上·哈尔滨期末)蝗虫卵会在特定的月份发育为跳蝻,这是治蝗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研究人员为了探究某地招引粉红椋鸟治蝗效果,对防控区跳蝻密度的变化情况和对照区的进行比较,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调查,结果见表。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不同时间防控区和对照区中的跳蝻密度
调查序号 跳蝻密度/(头/m2)
防控区 对照区
第1次 51.3 37.8
第2次 27.9 36.5
第3次 6.6 21.8
第4次 0.0 15.5
A.在调查时,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跳蝻密度
B.在调查期间,对照区跳蝻密度不会超过37.8头/ m2
C.从实验结果分析,招引粉红椋鸟具有一定治蝗效果
D.由实验结果推测,跳蝻密度变化还受自身及其他外界因素影响
【答案】B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解析】【解答】A、跳蝻活动能力弱,可以采用样方法来调查跳蝻的密度,A正确;
B、调查期间,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对照区跳蝻密度可能会超过37.8头/m2,B错误;
C、实验结果表明,招引粉红椋鸟后,跳蝻的密度会下降,说明招引粉红椋鸟具有一定治蝗效果,C正确;
D、对照组未经任何干预,跳蝻密度也会下降,说明跳蝻密度变化受自身和其他外界因素影响,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
(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2)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种群个体总数=标志数(第一次捕获)×重捕个体数/重捕中标志个体数。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动物种群数量受生物因素影响的同时,也受气温、日照和降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
15.(2021高二上·哈尔滨期末)关于“S”形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增长率不断增加
B.t1~t2之间,由于资源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增长速率下降
C.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
D.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t1前及时控制其种群密度
【答案】A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A、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增长速率不断增加,增长率不断减小,A错误;
B、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少为0,B正确;
C、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C正确;
D、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t1前及时控制其种群密度,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形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2、特点: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K/2值处增长速率最大。
16.(2022高二上·长春期末)下列关于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就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中的个体数
B.理想环境中,种群数量可以呈“J”形增长
C.呈“S”形增长的种群在数量达到K值之前,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D.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生存空间及种群密度的制约
【答案】A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A、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A错误;
B、理想环境中,空间、资源等丰富,种群数量可以呈“J”形增长,B正确;
C、呈“S”形增长的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增长速率最大,故在数量达到K值之前,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C正确;
D、生存空间及种群密度都会影响种群的数量,故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生存空间及种群密度等因素的制约,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型增长。但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环境阻力等存在,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S”型曲线增长速率:开始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在a~K/2之间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在K/2~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速率在不断减小;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围绕K值上下波动。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动物种群数量受生物因素影响的同时,也受气温、日照和降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
3、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7.(2022高二上·茂名期末)2020年春,一场历史罕见的蝗灾席卷东非和欧亚大陆,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的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a~b段,飞蝗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其原因可能是气候干旱造成的
B.曲线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b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D.蝗虫等动物种群在春夏时节数量增加,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重要影响
【答案】B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A、曲线a~b段,类似种群数量的J型增长曲线,此时飞蝗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其原因可能是气候干旱造成的,A正确;
B、曲线b~c段,种群数量超过K/2,此后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但出生率依然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还在增长,B错误;
C、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b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因为b点时蝗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而且越早防治越好,C正确;
D、蝗虫等动物种群在春夏时节数量增加,是与蝗虫相关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型增长。但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环境阻力等存在,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1)环境容纳量=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2)"S型曲线增长速率:开始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在a~K/2之间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在K/2~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速率在不断减小;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围绕K值上下波动。
(3)为了合理利用资源,应该在种群数量超过K/2时捕获,使得每次捕获后,种群数量降低到K/2,这样可以保证此时种群数量尽快地恢复。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动物种群数量受生物因素影响的同时,也受气温、日照和降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
18.(2022高二上·惠州期末)蝗虫侵入某地区后其数量迅速增长,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第2个月时,蝗虫数量增长速率最快
B.在第4个月时治理蝗灾效果最佳
C.前4个月蝗虫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近似“S”形
D.蝗虫数量变化是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答案】B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A、第2个月时,蝗虫的种群数量在K/2值附近,所以蝗虫种群增长速率最快,A正确;
B、由图可知0到第2个月时间之内,蝗虫的种群数量较低,因此应该在0到2个月之内进行治理蝗灾效果最好,B错误;
C、由于受到环境因素的限制,所以蝗虫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为S型,C正确;
D、蝗虫数量变化是生物因素(天敌等)和非生物因素(环境资源)综合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题图分析:蝗虫迁入一个新的环境,开始需要适应一段时间,然后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第2个月种群的增长率最大,第2个月和第3个月种群的增长率明显变小,接着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后处于波动中。
19.(2022高二上·宣城期末)下列有关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干旱、地震、火灾等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B.昆虫的孵化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倒春寒的低温会影响春天昆虫种群的孵化率
C.干旱缺水会使许多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却可促使东亚飞煌种群的爆发式增长
D.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
【答案】A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A、干旱、地震、火灾等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A错误;
B、昆虫的孵化是由胚胎发育转为胚后发育的过程,母体提供的营养已用完,自身从外界获取的能力很弱,适应外界的能力很弱,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 倒春寒的低温会降低春天昆虫种群的孵化率,B正确;
C、对于东亚飞蝗来说,气候干旱正是其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气候干旱蝗虫卵的孵化率提高,容易引起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C正确;
D、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即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 ①在自然界,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到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即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对于东亚飞蝗来说,气候干旱正是其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②在自然界,任何一个种群都与其他种群有着密切的关系,捕食、种间竞争、寄生等种间关系对种群数量的变化都会产生影响。③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④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20.(2021高二上·绥化期末)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有关推测,错误的是( )
A.田鼠种群密度越大,受食物短缺的影响越大
B.气候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有关
C.鸟类种群密度较低时,种内互助行为对种群发展有利
D.苹果树种植密度不同时.单位面积苹果的产量可能相同
【答案】B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A、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受食物短缺的影响越大,A正确;
B、气候对种群数量的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B错误;
C、种内互助有利于种群的发展,C正确;
D、苹果树种植密度不同时,单位面积苹果的产量可能相同,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动物种群数量受生物因素影响的同时,也受气温、日照和降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
二、综合题
21.(2022高二上·长春期末)下图表示我国某草原上甲、乙两种小型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甲、乙动物为 关系。丰富度是指 。
(2)可采用标记重捕法来调查这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若在调查期间,有标记物脱落,则得到的种群数量值会 (填“变大”、“不变”或“减小”)。
(3)2~3年,甲动物种群的出生率 (填“>”“=”或“<”)死亡率,第3年乙动物的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 。
【答案】(1)捕食;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变大
(3)<;乙动物捕食甲动物,第3年甲动物的种群数量下降,导致乙动物缺乏食物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甲乙之间的关系是捕食,乙捕食甲。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采用标记重捕法来调查这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若在调查期间,有标记物脱落,根据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标志个体数,若标记物部分脱落,则重捕中标记个体数减少,因此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
(3)由曲线走势可以看出,2~3年,甲动物种群的相对数量减少,则出生率<死亡率;第3年乙动物的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因为乙动物捕食甲动物,第3年甲动物的种群数量下降,导致乙动物缺乏食物。
【分析】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种群个体总数=标志数(第一次捕获)×重捕个体数/重捕中标志个体数。
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动物种群数量受生物因素影响的同时,也受气温、日照和降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
22.(2020高二上·静海月考)如图是自然条件下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模型,请回答: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 特征, 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图中曲线是反映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 模型,用该模型解释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 ,以利于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增加。
(3)图中A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 型,A点后种群的增长速率 (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
(4)研究还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调查统计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研究者通常采用 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答案】(1)数量;年龄组成
(2)数学;有效提高大熊猫种群的K值
(3)增长;减小
(4)标记重捕法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解析】【解答】(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而年龄组成可以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2)图中曲线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该曲线表示在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呈现“S”型增长。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可以改善大熊猫栖息地的环境条件,提高(大熊猫种群的)K值,以利于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增加。(3)图中A点前后,种群数量不断增加,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点后,曲线的上升幅度变缓,说明种群的增长速率减小。(4)研究者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1、“J型增长”
(1)数学模型: Nt=N0λ;
(2)条件: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
(3)举例:自然界中确有,如一个新物种到适应的新环境(短期内)。
2、“S型增长”
(1)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2)曲线中注意点: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K/2处增长率最大;
3、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重要意义。
23.(2016高二上·黑龙江期中)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如图1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 ,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
(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 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 (填“K1”或“K2”).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 .
A.食物和天敌 B.气候和传染病
(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
会变小.
(6)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前4年该种群数量 (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9年调查松鼠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 型.第 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将呈 型曲线增长.
【答案】(1)曲线图
(2)J;无限环境(空间和资源充裕)、理想条件(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3)K1
(4)B
(5)K值(或环境容纳量)
(6)基本不变;衰退;10;J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解:(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曲线图,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
(2.)在空间和资源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呈J型增长,图甲中A段种群数量迅速增加,接近J型曲线特点,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无限环境(空间和资源充裕)、理想条件(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3.)种群数量稳定后在K值上下波动,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K1
(4.)D段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C段表示种群数量迅速下降,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由于气候和传染病的影响.
(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K值(或环境容纳量)会变小
(6.)前4年,λ值为定值,λ=1,说明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第9年时λ<1,种群数量减少,所以松鼠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衰退型.由于4~10年时λ<1,种群数量减少,在10~20年时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所以第10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由图示曲线图趋势知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λ大于2,而且基本不变,说明种群数量将持续增加,呈“J”型曲线增.
【分析】1、据图分析,A段种群数量持续上升,类似于J型曲线;C段种群数量下降;E段种群数量进而不变.2、据图2分析,0~4年时λ=1,种群数量不变;4~10年时λ<1,种群数量减少;在10~20年时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
24.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前4年该种群数量 (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9年调查松鼠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 型。第 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
(2)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将呈 型曲线增长,从物种之间的关系解释,可能的原因有 。
【答案】(1)基本不变;衰退;10
(2)J;无天敌和竞争者,食物充足(无环境阻力)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1)前4年该种群λ=1,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相等,种群数量不变。第9年λ<1,种群数量在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衰退型。第4~第10年λ都小于1,种群数量一直下降,故第10年种群密度最低。(2)第16~20年λ为恒值,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从物种之间的关系解释,一方面,可能其食物充足,另一方面,无天敌和竞争者。
【分析】本题考查种群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