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科学教学质量检测(一)
试卷说明 1. 本试卷考核范围: 浙教版九下全册。 2. 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60 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 15 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 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 根据大爆炸宇宙论推测宇宙的年龄约为137亿年,但是科学家发现有一颗名为HD140283 的星球年龄为144.6亿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宇宙大爆炸假说是错误的观念 B.宇宙是在不断膨胀和不断的演化
C .违背了宇宙大爆炸假说,我们应予以否定 D .科学家测量星球年龄的方法一定出现错误
2 . 将高产倒伏小麦和低产抗倒伏小麦通过人工技术培育出高产抗倒伏小麦,这种培育采用 的生物技术是 ( )
A.组织培养 B.杂交 C.转基因技术 D.无土栽培
3 . 随着网络的发展, 各种各样的软件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 如图所 示, 为一款关于用药安全的App软件,涵盖了“根据疾病找药品、 药品分类查找、疾病饮食注意、实用小偏方”等相关知识。下列 用药方法符合“安全用药”原则的是 ( )
A.输入症状后,软件显示的“OTC”药品,可直接到药房购买
B.购买的成人止咳糖浆,给婴幼儿服用时,用量减半即可
C.经常服用感冒药,不但可以预防感冒,还能增强抵抗力
D.用药后,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应该减少服用的剂量
4 . 许多成语或诗句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以下成语或诗句中的现象与影响因素对应 合理的是 ( )
选项 成语或诗句 影响因素
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生物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季节
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土壤
D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温度
5 . 证据和逻辑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依据“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实验结果,通过推理得 出的结论是 ( )
A.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等有机物
B.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够形成生命
C.非生命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要经过漫长的时间
D.原始地球条件下,简单无机物可以生成简单有机物
6 . 某科研小组利用基因“魔剪”编辑技术,开发出一种破坏艾滋病病毒(HIV— 1)基因 的有效方法,成功抑制 HIV— 1 在感染细胞内的增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艾滋病
九年级科学第1页(共8页)
病毒基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是一种特殊蛋白质 B.位于染色体上
C.具有遗传和变异作用 D.能控制某些性状
第6题图 第8题图
7 .抗生素的滥用导致抗药性强的“超级细菌”的出现。“超级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 )
A.抗生素诱导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B .“超级细菌”的产生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 .“超级细菌”长期生活在含有抗生素的环境中,适应了该环境
D .“超级细菌”发生了变异,抗生素选择抗药性强的个体生存下来
8 . 如图是一种水晶球样的生态球, 该水晶球密封,内装有水、两条小鱼,底部有泥沙,并 生有一些水藻,妙在小鱼和水藻都是活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生态球是一个小小的生物群落,必须有段时间放在阳光下
B.水藻是生产者,小鱼是分解者,且生态球内也必有消费者
C.此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能持久维持生态平衡,说明其中的能量可循环流动 D.该生态球中的食物链是水藻→小鱼,其中箭头可表示能量从水藻流向小鱼
9 . 建立中学生健康档案是关注生命的重要举措。表中为某校两位男同学的血常规化验单,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化验项目 化验者姓名 正常参考值
小明 小伟
RBC (红细胞) 4.8×1012 3. 1×1012 (4.0~5.5)×1012 个/L
WBC (白细胞) 18×109 8×109 (5.0~ 10)×109 个/L
Hb (血红蛋白) 142 103 120~ 160 g/L
A.医生抽血时,针头刺入的血管是动脉
B.小伟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品
C.小伟应该服用抗生素治疗存在的炎症
D.小明应该注射胰岛素治疗存在的糖尿病
10 .下列科学家的科学研究中,没有用到模型的是 ( )
A B C D
A .宇宙体系(哥白尼) B .DNA 双螺旋结构(沃森和克里克)
C .磁感线描述磁场(法拉第) D .表示磷元素(道尔顿)
11.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 全国人民团结奋斗, 群防群控, 众志成城, 目前我国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下列关于新冠肺炎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新冠肺炎病毒是传染源 B.隔离新冠肺炎患者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C.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疾病 D.新冠肺炎病毒属于原核生物
九年级科学第2页(共8页)
12.2021 年 1 月 18 日阿塞拜疆启动第一阶段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阿卫生部长在阿首都巴库率先 接种了中国科兴公司的新冠疫苗“克尔来福”。接种疫苗预防“新冠肺炎”时,疫苗和被接 种疫苗的人群分别属于 ( )
A.抗体、传染源 B.抗原、传染源 C.抗体、易感人群 D.抗原、易感人群
13 .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的数据显示, 我国平均每 10 个人中就有 2 人患心血管疾病, 心血 管疾病的死亡率远高于包括癌症、艾滋病在内的其他疾病。下列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叙 述中,正确的是 ( )
A.心血管疾病是由心脏和血管的病变引起的传染病
B.为心肌细胞提供氧气和养料的血管是心脏上的冠状静脉
C.心血管疾病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
D.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14 .图中漫画表示人体受到某种病原体感染时发生的免疫反应,其中①表示某种病原体,③ 表示抗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中的②表示人体内的 T 淋巴细胞
B.图中的③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C.该漫画表示的免疫类型为体液免疫
D.该漫画体现出免疫具有保持自我稳定的功能
15 .“免疫”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明代医书《免疫类方》, 指的是“免除疫疠”,也就是防 治传染病的意思。下列关于免疫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皮肤和黏膜:铜墙铁壁就是我,要想入侵先败我,我是第一道防线
B .体液:我有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大军团,你若来犯我必诛之, 我是第二道防线
C .B 淋巴细胞:当有抗原入侵刺激我,我就会产生特殊蛋白质——抗体消灭它
D.天花抗体:人体内只要有我,任何抗原我都能解决掉
二、填空题 (本题有 9 小题, 20 空格,每空 2 分,共 40 分)
16 .2020 年 7 月 23 日, “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天问一号”
火星探测器目标是实现着陆火星。
(1)火星属于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在如图的太阳系示意图中代表火星的是 (填 标号) 。
(2) 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 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 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CO2 为主的大气 十分薄弱,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 1%。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正确 的是 (填选项) 。
A.火星上也有四季变化 B.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约长一倍 C.在火星上也能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 D.火星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上大
17 .2020 年《自然 ·天文学》发表了一篇关于行星科学的论文, 作者选择大肠杆菌和酵母菌 进行实验, 发现它们都能在 100%氢气环境下的培养基中生存和繁殖, 但比在空气中存活
九年级科学第3页(共8页)
率低、繁殖周期长。请回答:
(1)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 。
(2) 大肠杆菌在 100%氢气环境中获得能量的方式是 (选填“有氧呼吸”或 “无氧呼吸”) 。
(3)这项研究的意义有 (填选项)。
A.为研究生物生存环境多样性提供证据
B.为探索生物在无氧环境中的生存提供依据
C.为寻找适宜生物生存的行星,不以氧气存在为唯一标准
18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类似于 SARS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病毒的病原体,通过呼吸道感 染人体,国家提倡在饭店就餐时尽量减少堂食, 堂食时须使用公筷。如图所示是一种紫 外线杀菌的筷子盒, 内置有一盏紫外灯, 装入干燥筷子只需 3~5 分钟即可完成杀菌消毒。
(1)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上,使用公筷是属于预防措施中的 。
(2)新冠疫苗已经对重点人群进行接种,使人体获得免疫,这属于 免疫。
九年级科学第4页(共8页)
第18题图
第20题图
19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种类多、分布广、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与人类关系密切。
(1) 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等腐生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 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无机物被植物再利用。
(2)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有些病毒能造福人类,有些病毒会给人 类和动植物带来疾病等危害, 如新冠病毒等。个别地方出现了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 状感染者属于 ,需进行隔离观察或治疗。
20 .如图是某同学自制的生态鱼缸, 内养有金鱼、小虾和水草,瓶底还有泥沙,他还打算再 放几只田螺。田螺能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起到净水作用,它的排泄物还能使泥沙变得肥 沃,为水草提供肥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田螺的加入增强了鱼缸生态系统的 能力,使其更稳定。
(2) 将鱼缸上部密封并置于光线良好处, 几天后发现瓶内的生物仍生长良好, 但水中的 pH明显下降。适当增加 数量可让瓶内各种生物生存时间延长。
21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请回答:
(1) 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碳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 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碳 主要是以 的形式进行循环。
(2)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图中 C 属于 。
(3)图中④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22 .如图,菟丝子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其茎黄色、叶退化, 遇到适宜的植物就缠绕在上面, 形成吸根并插入植物体内吸取有机养料。
(1) 茎黄色、叶退化, 说明菟丝子的细胞中缺少叶绿体, 菟丝子要获得有机物, 其吸根 必须插入植物 A 茎的 。
(2)菟丝子与植物 A 之间属于 关系,在高等植物中极为罕见。
九年级科学第5页(共8页)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23 .2020 年 2 月,一场历史罕见的由沙漠蝗虫引起的灾害,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
(1) 某地区的所有沙漠蝗虫属于一个 (选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
(2) 如图是蝗虫摄食的情景, 蝗虫掠食性强、繁殖速度快的性状都是由 决定的。
24 .吸毒会引发肺癌和重度贫血等多种疾病,毒品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是巨大的,而且具有很 强的成瘾性,所以每个公民都应远离毒品。
(1) 肺癌属于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细胞具有 ,并且能够转移,侵犯新的组织等特点。
(2)重度贫血是指红细胞计数和 的数值都远低于正常范围所引起的疾病。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 4 小题 13 空格,第 25、26 小题,每空 3 分, 第 27、28 小题,每空
2 分, 共 32 分)
25 .人体感染 H7N9 禽流感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普通流感疫苗是否可以用来预防 H7N9 禽流感呢?科研人员欲在实验室中进行试验, 请你完善以下实验方案并回答问题。 【材料用具】健康小白鼠若干只、普通流感疫苗、 H7N9 禽流感病毒、特殊培养液(含
有病毒可以寄生的活细胞)、注射器等。
【实验过程】
(1)实验过程中所用到的普通流感疫苗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
(2)第一步:取健康小白鼠若干只,平均分为两组,编号为甲组、乙组。
第二步: 甲组 ,乙组不做处理, 作为对照, 其他饲养条件相同。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再分别给甲、乙两组小白鼠注射 。 观察两组小白鼠的生活状况。
【实验结果】 。 【实验结论】普通流感疫苗不能用来预防 H7N9 禽流感。
26 .根据下列有关人类抵抗天花疾病的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宋代,我国发明了“人痘接种法”。具体方法是将干燥的微量天花病人的痂皮
研成细末,用小管吹入健康儿童的鼻孔。之后, 孩子会患一次轻微或不显性的 天花,进而获得对天花的终身抵抗力。
资料二: 18 世纪初, 英国医生琴纳从一位患牛痘的挤奶女工手上取出微量牛痘脓浆, 接
种到一个从未患过牛痘或天花的 8 岁男孩的手臂上。 两个多月后,琴纳从正患 天花的病人的痘痂上取出一些脓液, 注射到该男孩身上,竟没有出现任何天花 病症。两年之后,琴纳又找到了一个患牛痘的挤奶女工,他把上述实验重复做 了一遍。 1796 年,琴纳找到了抵御天花的“牛痘接种法”。
(1) 宋代, 中国医生将干燥的微量天花病人的痂皮研成细末, 用小管吹入健康儿童的鼻 孔。这样做是基于 的猜想。
(2) 资料中的实验过程中, 分别取微量的“人痘痂皮”和“牛痘脓浆”接种在健康人身 上,实验中“微量”的目的是 。
(3)两年之后,琴纳还要再重做一遍实验的原因是 。
27 .某兴趣小组在研究青霉素对不同细菌的生长的影响,实验方案如下:分别在三个培养皿 中分别培养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然后在培基上打出直径为 3 mm 的 孔, 并在孔中各加入 1 mL 一定浓度的青霉素, 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 可以在孔的周围观 察到一圈清晰区,测量清晰区的直径,数据见表。
细菌 不同浓度青霉素条件下清晰区直径(mm)
5 μg/mL 7.5 μg/mL 10 μg/mL 15 μg/mL 20 μg/mL
大肠杆菌 7 10 14 16 16
金黄色葡萄球菌 — 5 8 13 17
枯草杆菌 5 7 9 14 19
(1) 该实验的假设是 。
(2) 本实验中青霉素对细菌的影响用 来表示。
(3) 三种细菌中对低浓度青霉素最不敏感的是 。
(4) 组长小龙认为该实验缺少对照组, 以青霉素对大肠杆菌的生长的影响为例, 请帮助 该小组设置对照实验方案 。
28 .为研究普通成年人健步走的推荐速度及步频,小科查阅到如下资料:
资料一:PA (体力活动) 指南建议: 为健康效益, 成年人要确保每周 5 天、每天一次至
少 3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资料二:能量代谢当量(MET)是一种表示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定义 1 kg 体重在 1 min
内消耗 3.5 mL 氧气的运动强度为 1 MET 。3~6 MET 为中等运动强度。
资料三:成年人在不同步行速度下,步频的统计数据及相应的能量代谢当量如表:
步行速度 v (km/h) 步频f(1/min) 能量代谢当量(MET)
男 女 男 女
3.8 95.71 97.46 2.93 2.91
4.8 113.06 115.68 4.02 3.96
5.6 119.61 123.01 4.58 4.58
6.4 126.01 131.00 5.46 5.50
根据上述资料,进行如下研究:
(1) 分析资料三中的数据可以发现: 相同条件下, 能量代谢当量随着 的增大而 增大。
(2) 小科的妈妈在 30 min 内健步行走 3600 步, (选填“能”或“不能”)达 到中等运动强度。(假设小科妈妈步行时的能量代谢当量与资料三中相应的数据一 致,下同)
(3) 小科的妈妈体重50 kg,当她以6.4 km/h 的速度步行3.2 km,共消耗了 mL 氧气。
四、解答题(本题有 6 小题, 第 29 小题 5 分, 第 30、32、34 小题各 8 分, 第 31、33 小题各 7 分,共 43 分)
29.我国将于 2022 年前后建成自己的首个空间站。为了模拟在 太空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几名志愿者在一个完全封闭的循 环舱内进行模拟试验。舱内栽培了小麦等 25 种植物, 从生 态学角度看该循环舱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图为舱内碳 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九年级科学第6页(共8页)
(1) 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2) X这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3)图中可表示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 (填序号) 。
30.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 运载着“天问一号”探测器的火箭在文 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预计探测器于2021年2月到达火星。如图 所示为“天问一号”探测器内的火星车, 其质量为120千克。探测 器发射前,在水平地面上进行了测试,火星车匀速直线行驶速度 为0.05米/秒。请回答:
(1)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 下列天体中距离火星最远的是 。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北极星
(2)测试时,火星车匀速直线行驶600秒通过的路程是 米。
(3) 若火星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恒为车重的0.3倍, 求火星车行驶100米时克服阻力 所做的功。 (g取10 N/kg)
31 .如图所示的是我国南方某些山区修建的梯田。
(1)我国南方山坡上能修建种植水稻的梯田, 其灌溉得益于南方有 的气候条件。
(2)山坡上修建了梯田后,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是 。
(3)为修复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应在这些梯田上做何改造?为什么? 。
32 .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 定量分析, 得出了如图所示的数据, 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 单位是 J/(cm2 ·a)。图中“未 固定”是指未被固定的太阳能,“未利用”是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后一个 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据图回答: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464.4 J/(cm2 ·a),能量的源头是 。
(2)该图中的食物链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 A 营养级的能量没有全部流向 B 的原因是除未利用外,还有 两个去向。
(4)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九年级科学第7页(共8页)
3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选取“花生仁、核桃仁” ,按如图甲实验装置探究食物中储存 的能量,重复三次,记录并计算,数据如表。请回答:
实验次数 1 克花生仁燃烧放出的能量/kJ 1 克核桃仁燃烧放出的能量/kJ
1 9.23 12.39
2 9.85 13.86
3 9.76 13.86
(1) 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 1 克花生仁储存的能量是 23 千焦、1 克核桃仁储存的能量是
31 千 焦。排 除 操 作 不 当 的 影 响 ,请 你 帮 忙 分 析 他 们 测 得 数 据 偏 低 的 原 因: (写出一点即可)。
(2) 由上述实验可知, 花生仁、核桃仁储存有一定的能量。人食用后, 它们在人体内被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通过细胞的 释 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3) 多糖分、高脂肪的饮食不利于身体健康, 在合理膳食的情况下青少年时期新陈代谢 的主要特点是同化作用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异化作用。
(4) 日常生活中根据“平衡膳食宝塔”设计食谱可以做到合理营养, 现有以下五类食物:
①果蔬类;②奶类;③油脂类;④谷类;⑤肉类。请将其填入如图乙所示膳食宝塔 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③①②⑤④ B.③②①⑤④ C.③②⑤①④ D.③①⑤②④
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研究人员发现大气层中特别是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日益变薄。进入大气平流层的
氯氟烃(一类合成有机化合物,应用于冰箱和空调的制冷剂、灭火器等) 是造 成臭氧层变薄的主要原因。因为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平流层中的臭氧存在如下
平衡: O3O2+O;而氯氟烃进入平流层后会分解产生氯原子(Cl),进而发
生下列反应: Cl+O3——→ClO+O2 ;ClO+O——→Cl+O2
研究表明:平流层中 1 个氯原子大约可以破坏 1×105 个臭氧分子。
(1)氯氟烃分解产生的氯原子在上述反应中起着 作用。
(2) 如果某区域上空的臭氧急剧减少, 导致该区域内大量生物在短时间内死亡, 则该区 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
(3)写出一条保护高空臭氧层的合理建议。 。 材料二: 近地面处臭氧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其含量过高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
影响肺部功能;还会刺激、损伤眼睛,导致视力下降。
(4)如果近地面处臭氧含量过高,将直接导致下列哪一类疾病增加? 。
A.呼吸道疾病 B.血液传染病 C.糖尿病
九年级科学第8页(共8页)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科学教学质量检测(一)
试卷说明
1.本试卷考核范围:浙教版九下全册。
2.本试卷共8页,满分160分。
3.答题结束可扫描左侧二维码,查看习题视频解析及相关知识点讲解
课程,并可查看同类题推送及创建电子错题本进行知识巩固。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
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根据大爆炸宇宙论推测宇宙的年龄约为137亿年,但是科学家发现有一颗名为HD140283
的星球年龄为144.6亿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宇宙大爆炸假说是错误的观念
B.宇宙是在不断膨胀和不断的演化
C.违背了宇宙大爆炸假说,我们应予以否定D.科学家测量星球年龄的方法一定出现错误
2.将高产倒伏小麦和低产抗倒伏小麦通过人工技术培育出高产抗倒伏小麦,这种培育采用
的生物技术是()
A.组织培养
B.杂交
C.转基因技术
D.无土栽培
3.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各样的软件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如图所
用药专全
示,为一款关于用药安全的App软件,涵盖了“根据疾病找药品、
Q清地人三名
药品分类查找、疾病饮食注意、实用小偏方”等相关知识。下列
咨询医生习
用药方法符合“安全用药”原则的是()
34运所s治还世1入
A.输入症状后,软件显示的“OTC”药品,可直接到药房购买
对定技两
B.购买的成人止咳糖浆,给婴幼儿服用时,用量减半即可
耳药品分说
C.经常服用感冒药,不但可以预防感冒,还能增强抵抗力
饮新宜步
有方新之
D.用药后,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应该减少服用的剂量
的实用佩方
4.许多成语或诗句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以下成语或诗句中的现象与影响因素对应
合理的是()
选项
成语或诗句
影响因素
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生物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季节
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土壤
D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温度
5.证据和逻辑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依据“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实验结果,通过推理得
出的结论是()
A.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等有机物
B.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够形成生命
C.非生命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要经过漫长的时间
D.原始地球条件下,简单无机物可以生成简单有机物
6.某科研小组利用基因“魔剪”编辑技术,开发出一种破坏艾滋病病毒(HIV一1)基因
的有效方法,成功抑制HV一1在感染细胞内的增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艾滋病
九年级科学第1页(共8页)2020-2021 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科学教分层学知质识量演检练测(一)
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选择题(本题有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A A D A D D B D C D C C D
二、填空题(本题有 9 小题,20 空格,每空 2 分,共 40 分)
16.
(1)B
(2)ACD
17.
(1)成形的细胞核
(2)无氧呼吸
(3)ABC
18.
(1)切断传播途径
(2)特异性
19.
(1)分解者
(2)传染源
20.
(1)自动调节
(2)水草
21.
(1)有机物
(2)消费者
(3)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2.
(1)筛管
(2)寄生
23.
(1)种群
(2)基因
24.
(1)不间断分裂
(2)血红蛋白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 4 小题 13 空格,共 32 分)
25.(9 分)
(2)注射适量的普通流感疫苗 相同且等量 H7N9 禽流感病毒
【实验结果】甲、乙两组小白鼠都感染了 H7N9 禽流感
九年级科学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26.(9 分)
(1)天花病毒可从呼吸道进入人体,用微量天花病毒感染人体能够提供免疫
(2)让人在不生病的前提下,能够产生抵抗天花的抗体
(3)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27.(8 分)
(1)不同浓度的青霉素对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2)清晰区的直径
(3)金黄色葡萄球菌
(4)在培基上打出直径为 3mm 的孔,并在孔中各加入 1mL 的清水,经过一定时间培
养后,测量清晰区的直径
28.(6 分)
(1)步行速度(或步频)
(2)能
(3)28875
四、解答题(本题有 6 小题,共 43 分)
29.(5 分)
(1)小麦(植物)→人(志愿者) ························································ (2 分)
(2)分解者 ······················································································ (2 分)
(3)① ···························································································· (1 分)
30.(8分)
(1)D ····························································································· (2分)
(2)30 ···························································································· (2分)
(3)解:f=0.3G=0.3×120kg×10N/kg=360N,W=fs=360N×100m=36000J ·········· (4分)
31.(7 分)
(1)降水丰富 ··················································································· (2 分)
(2)修建梯田的地区,地形坡度较大,南方降水多,耕种的水田植被单一(数量少)
土壤容易被流水带走 ···································································· (2 分)
(3)退耕还林,山坡上植被更多样和丰富,植物起到涵养水土修复生态的
效果 ··································································· ( 3 分)
32.(8分)
(1)太阳能 ······················································································ (2分)
(2)A→B→C ··················································································· (2分)
(3)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和被分解者利用 ·················································· (2分)
(4)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2分)
33.(7 分)
(1)热量散失(燃烧不充分等) ··························································· (2 分)
(2)小肠 ························································································· (1 分)
呼吸作用 ··················································································· (1 分)
(3)大于 ························································································· (1 分)
(4)C ····························································································· (2 分)
34.(8 分)
(1)催化 ························································································· (2 分)
九年级科学参考答案第2页(共3页)
(2)减弱 ························································································· (2 分)
(3)发明氯氟烃的代替物、推广无氟冰箱,无氟空调等(合理即可) ··········· (2 分)
(4)A ····························································································· (2 分)
九年级科学参考答案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