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同步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1-29 17:36:09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2022八上·姜堰期中)我们既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也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主要的调节结构是()
A.角膜 B.晶状体 C.瞳孔 D.虹膜
【答案】B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所以一个眼睛正常的人既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也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在成像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主要结构是晶状体,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2.(2022·绵阳)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下列有关健康用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 B.读书1小时后要远眺
C.尽量不用手机看视频 D.在床上躺卧看书学习
【答案】D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 ABC.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读书1小时后要远眺,尽量不用手机看视频,可以有效的预防近视眼的发生,ABC不符合题意。
D.在床上躺着看书,容易导致近视,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看”,有效地预防了近视眼的发生。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读书写字时眼与书的距离保持在33cm左右;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四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近视眼成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可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3.(2022·张家界)某同学经常长时间低头玩手机游戏并且戴着耳机开着很大的声音,致使其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和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受损,视力和听力下降。这两类细胞分布在(  )
A.角膜和鼓膜 B.视网膜和耳蜗
C.视神经和听觉神经 D.晶状体和耳郭
【答案】B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眼球中的视网膜,为一层柔软而透明的膜,紧贴在脉络膜内面,有感受光刺激的作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够把物体的色彩、亮度等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故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是眼球内成像的部位。耳蜗内具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因此接受声音的听觉感受器在耳蜗内。所以,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和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分布在视网膜和耳蜗。
故答案为:B。
【分析】(1)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4.(2022·日照)内耳中的感音结构发生障碍会引起神经性耳鸣。可引起神经性耳鸣的是(  )
A.耳蜗 B.鼓膜 C.听小骨 D.外耳道
【答案】A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经声波传到鼓膜;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鼓膜能将声波转变为机械振动,听小骨能将振动传到内耳;内耳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结合分析可知,选项中可引起神经性耳鸣的是耳蜗。
故答案为:A。
【分析】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5.(2022七下·惠州期末)坐车、坐船发生晕车、晕船的现象,与其有关的结构是(  )
A.前庭、半规管 B.鼓膜、听小骨
C.耳蜗、听神经 D.耳廓、外耳道
【答案】A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半规管引起旋转感觉,前庭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敏感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即晕车、晕船,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耳的结构,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耳的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收集并引导声波传至外耳道,外耳道引导声波传至鼓膜;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可以把声波的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6.(2022七下·揭东期末)“倒车,请注意!”路人听见提示音后,可以及时躲避车辆,避免事故的发生。听觉的形成过程需要经过(  )
①听神经 ②鼓膜 ③耳蜗 ④外耳道 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A.声波→①→②→③→④→⑤ B.声波→④→③→①→②→⑤
C.声波→④→①→②→③→⑤ D.声波→④→②→③→①→⑤
【答案】D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听觉的形成过程:简单表示为: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听觉的形成过程,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7.(2022七下·邕宁期末)电视台开设手语节目,方便听障人士了解时事新闻。他们观看节目时,图像信息成像于(  )
A.瞳孔 B.晶状体 C.视网膜 D.视觉中枢
【答案】C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根据以上所述,图像信息成像于视网膜,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视觉的形成过程,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视觉感受器是视网膜,视网膜形成图像信息,视网膜能把物象刺激转化成神经冲动,形成视觉的部位是视觉中枢。
8.(2022七下·邕宁期末)在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品,其目的是为了使(  )张开,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防止鼓膜涨痛。
A.鼻泪管 B.外耳道
C.咽鼓管 D.半规管
【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旅客在咀嚼食品时,咽鼓管会张开,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击穿鼓膜,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耳的卫生保健,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咽鼓管的作用,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遇到巨大声响时,同时张开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保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以保护鼓膜。
9.(2022七下·梁园期末)近视眼是由于(  )
A.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晶状体的曲度过大
B.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晶状体的弹性小
C.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晶状体的曲度过大
D.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晶状体的弹性小
【答案】A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双凸透镜状)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近视眼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晶状体的曲度过大。因此,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10.(2022八上·灌南月考)在视觉形成过程中,物像和视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
A.视网膜、视神经 B.视网膜、视觉中枢
C.角膜、视网膜 D.角膜、视觉中枢
【答案】B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物像是形成于视网膜上,视觉则形成于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11.(2022八上·陇县期中)通常人所说的的“黑眼珠”指的是(  )
A.角膜 B.瞳孔 C.晶状体 D.虹膜
【答案】D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在人的眼睛中,眼球壁的白色部分是巩膜,其保护作用,就是我们所说的“白眼珠”。虹膜上面有色素,我们东方人的虹膜是棕色的或黑色的,就是我们所说的“黑眼珠”。
故答案为:D。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12.(2022八上·姜堰期中)遇到巨大声响时,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保护()
A.外耳道 B.鼓膜 C.听小骨 D.前庭
【答案】B
【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13.(2022八上·江油开学考)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关灯后,屋内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但过一会儿,又能看清部分物体的轮廓。视觉发生这种变化,与眼球哪个结构的调节有关?(  )
A.角膜 B.巩膜 C.视网膜 D.瞳孔
【答案】D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人眼虹膜中央的小孔叫瞳孔。沿瞳孔呈环形排列的平滑肌叫瞳孔括约肌。括约肌收缩时使瞳孔缩小。沿瞳孔呈放射状排列的平滑肌叫瞳孔放大肌。放大肌收缩时使瞳孔散大。正常人的瞳孔能反射性地调节其自身的大小。当光线增强时,瞳孔缩小;当光线减弱时,则瞳孔散大。
故答案为:D。
【分析】眼球最前方是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巩膜白色,有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的作用。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14.(2022七下·梁园期末)中耳炎是因为病菌从(  )
A.外耳道进入中耳 B.咽喉进入中耳
C.咽鼓管进入中耳 D.耳蜗进入中耳
【答案】C
【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口腔、咽、喉通过咽鼓管与中耳相连,如果这些部位发生炎症,病菌会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人体会患中耳炎。故中耳炎是因为病菌从咽鼓管进入中耳,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
①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
②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③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④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15.(2022七下·江源期末)当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迅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你产生听觉的部位是(  )
A.大脑 B.耳蜗 C.听小骨 D.鼓膜
【答案】A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因此,能接收到声音刺激的部位是耳蜗,听觉形成的部位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故答案为:A。
【分析】耳的结构:
二、读图理解题
16.(2021七下·环江期末)图是眼球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眼球结构中,[2]是    俗称“黑眼球”。
(2)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房水、[3]   、晶状体、玻璃体后,最后落在[6]   形成一个物像,[6]上的感光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了视觉。
(3)如果个人患近视,物像会落在视网膜的   (填 “前方” 或“后方” ), 需要佩戴   (填 “凸” 或“凹” )透镜矫正。
(4)预防眼部疾病,除了注意用眼卫生外,还应注意平时的饮食营养,缺乏   易患夜盲症。
【答案】(1)虹膜
(2)瞳孔;视网膜
(3)前方;凹
(4)维生素A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1)眼球结构中,2虹膜俗称“黑眼球”,不同的人种虹膜的颜色不同。
(2)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3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其中主要是晶状体的折射作用),在6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3)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使光线发散的凹透镜进行矫正。
(4)维生素A能够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在晚上时看不清东西。
【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前面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后面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虹膜不适光有黑色素,俗称黑眼球,白种人是蓝色的,俗称蓝眼睛。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内膜是视网膜,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都能落在视网膜上。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图中:1角膜,2虹膜,3瞳孔,4晶状体,5视网膜,6视神经,7玻璃体。
17.(2022·牡丹江)2022年3月3日全国爱耳日的主题为“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右图为人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慎挖掏:用尖锐的东西挖耳,容易碰伤外耳中的[   ]   ,引起感染、发炎。
(2)避噪声: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   ]   会破裂,甚至失去听觉。
(3)常按摩:按摩耳垂后,促进由[1][    ][    ]构成的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
【答案】(1)7;外耳道
(2)6;鼓膜
(3)2;3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1)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中的7外耳道。如用指甲、发夹等在耳内掏挖,容易损伤外耳道引起感染发炎,严重的还会造成鼓膜穿孔出血,影响听力。
(2)外界的声波首先经过外耳道传到6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会使鼓膜破裂出血,使人丧失听觉。
(3)经常揉耳垂,会导致患者耳部的血液循环更加的顺畅和快速,也能够促进内耳1半规管,2前庭,3耳蜗的血液循环,对于预防疾病和保持身体的健康非常有效果。
【分析】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三、资料分析题
18.(2017七下·南宁期末)关注健康,善待生命,请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根据调查,我国的近视眼发病率高居世界第二位,近视逐渐低龄化,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引起了人们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如图是近视眼成像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1)眼球成像过程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结构是[   ]   .
(2)物像只有落到[   ]   上,我们才能看到清楚的物体.
(3)某人眼球结构完整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则发生病变的可能是什么部位?   .
(4)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引起眼球的功能异常,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配带   透镜加以矫正.请指出两种不良的用眼习惯:   、   .
【答案】(1)2;晶状体
(2)3;视网膜
(3)视神经或视觉中枢
(4)凹;躺卧看书;过长时间看电视,过长时间上网等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解:如图是近视眼形成示意图,1是角膜,2是晶状体,3是视网膜.
(1)、眼球在成像的过程中,2晶状体和玻璃体对光线具有折射作用,其中主要起折射作用的是2晶状体,晶状体具有调节作用,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不同远近的物体.
(2)物像只有落到3视网膜上,我们才能够看清楚物体.
(3)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据此可知,某人眼球结构完整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视神经或视觉中枢.
(4)如图,如果晶状体的曲度过大,物象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就形成了近视,近视眼可以配带装有凹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三个一,才能有效地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三要(好习惯)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
五不看(不良习惯)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因此阅读习惯良好的是看书40~50分钟后休息一会.
三个一(注意事项)是:一尺、一拳、一寸,即读书写字时,眼睛和桌面要保持一尺的距离;身体和课桌之间保持一个小拳头的间隔;握笔时手和笔尖要保持一寸的距离.
故答案为:(1)[2]晶状体 (2)[3]视网膜 (3)视神经或视觉中枢(4)凹;躺卧看书、过长时间看电视,过长时间上网等.(举出两种合理情况即可).
【分析】此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填空题,涉及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逐一分析解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2022八上·姜堰期中)我们既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也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主要的调节结构是()
A.角膜 B.晶状体 C.瞳孔 D.虹膜
2.(2022·绵阳)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下列有关健康用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 B.读书1小时后要远眺
C.尽量不用手机看视频 D.在床上躺卧看书学习
3.(2022·张家界)某同学经常长时间低头玩手机游戏并且戴着耳机开着很大的声音,致使其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和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受损,视力和听力下降。这两类细胞分布在(  )
A.角膜和鼓膜 B.视网膜和耳蜗
C.视神经和听觉神经 D.晶状体和耳郭
4.(2022·日照)内耳中的感音结构发生障碍会引起神经性耳鸣。可引起神经性耳鸣的是(  )
A.耳蜗 B.鼓膜 C.听小骨 D.外耳道
5.(2022七下·惠州期末)坐车、坐船发生晕车、晕船的现象,与其有关的结构是(  )
A.前庭、半规管 B.鼓膜、听小骨
C.耳蜗、听神经 D.耳廓、外耳道
6.(2022七下·揭东期末)“倒车,请注意!”路人听见提示音后,可以及时躲避车辆,避免事故的发生。听觉的形成过程需要经过(  )
①听神经 ②鼓膜 ③耳蜗 ④外耳道 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A.声波→①→②→③→④→⑤ B.声波→④→③→①→②→⑤
C.声波→④→①→②→③→⑤ D.声波→④→②→③→①→⑤
7.(2022七下·邕宁期末)电视台开设手语节目,方便听障人士了解时事新闻。他们观看节目时,图像信息成像于(  )
A.瞳孔 B.晶状体 C.视网膜 D.视觉中枢
8.(2022七下·邕宁期末)在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品,其目的是为了使(  )张开,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防止鼓膜涨痛。
A.鼻泪管 B.外耳道
C.咽鼓管 D.半规管
9.(2022七下·梁园期末)近视眼是由于(  )
A.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晶状体的曲度过大
B.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晶状体的弹性小
C.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晶状体的曲度过大
D.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晶状体的弹性小
10.(2022八上·灌南月考)在视觉形成过程中,物像和视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
A.视网膜、视神经 B.视网膜、视觉中枢
C.角膜、视网膜 D.角膜、视觉中枢
11.(2022八上·陇县期中)通常人所说的的“黑眼珠”指的是(  )
A.角膜 B.瞳孔 C.晶状体 D.虹膜
12.(2022八上·姜堰期中)遇到巨大声响时,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保护()
A.外耳道 B.鼓膜 C.听小骨 D.前庭
13.(2022八上·江油开学考)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关灯后,屋内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但过一会儿,又能看清部分物体的轮廓。视觉发生这种变化,与眼球哪个结构的调节有关?(  )
A.角膜 B.巩膜 C.视网膜 D.瞳孔
14.(2022七下·梁园期末)中耳炎是因为病菌从(  )
A.外耳道进入中耳 B.咽喉进入中耳
C.咽鼓管进入中耳 D.耳蜗进入中耳
15.(2022七下·江源期末)当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迅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你产生听觉的部位是(  )
A.大脑 B.耳蜗 C.听小骨 D.鼓膜
二、读图理解题
16.(2021七下·环江期末)图是眼球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眼球结构中,[2]是    俗称“黑眼球”。
(2)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房水、[3]   、晶状体、玻璃体后,最后落在[6]   形成一个物像,[6]上的感光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了视觉。
(3)如果个人患近视,物像会落在视网膜的   (填 “前方” 或“后方” ), 需要佩戴   (填 “凸” 或“凹” )透镜矫正。
(4)预防眼部疾病,除了注意用眼卫生外,还应注意平时的饮食营养,缺乏   易患夜盲症。
17.(2022·牡丹江)2022年3月3日全国爱耳日的主题为“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右图为人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慎挖掏:用尖锐的东西挖耳,容易碰伤外耳中的[   ]   ,引起感染、发炎。
(2)避噪声: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   ]   会破裂,甚至失去听觉。
(3)常按摩:按摩耳垂后,促进由[1][    ][    ]构成的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
三、资料分析题
18.(2017七下·南宁期末)关注健康,善待生命,请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根据调查,我国的近视眼发病率高居世界第二位,近视逐渐低龄化,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引起了人们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如图是近视眼成像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1)眼球成像过程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结构是[   ]   .
(2)物像只有落到[   ]   上,我们才能看到清楚的物体.
(3)某人眼球结构完整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则发生病变的可能是什么部位?   .
(4)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引起眼球的功能异常,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配带   透镜加以矫正.请指出两种不良的用眼习惯:   、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所以一个眼睛正常的人既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也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在成像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主要结构是晶状体,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2.【答案】D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 ABC.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读书1小时后要远眺,尽量不用手机看视频,可以有效的预防近视眼的发生,ABC不符合题意。
D.在床上躺着看书,容易导致近视,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看”,有效地预防了近视眼的发生。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读书写字时眼与书的距离保持在33cm左右;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四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近视眼成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可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3.【答案】B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眼球中的视网膜,为一层柔软而透明的膜,紧贴在脉络膜内面,有感受光刺激的作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够把物体的色彩、亮度等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故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是眼球内成像的部位。耳蜗内具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因此接受声音的听觉感受器在耳蜗内。所以,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和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分布在视网膜和耳蜗。
故答案为:B。
【分析】(1)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4.【答案】A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经声波传到鼓膜;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鼓膜能将声波转变为机械振动,听小骨能将振动传到内耳;内耳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结合分析可知,选项中可引起神经性耳鸣的是耳蜗。
故答案为:A。
【分析】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5.【答案】A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半规管引起旋转感觉,前庭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敏感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即晕车、晕船,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耳的结构,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耳的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收集并引导声波传至外耳道,外耳道引导声波传至鼓膜;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可以把声波的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6.【答案】D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听觉的形成过程:简单表示为: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听觉的形成过程,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7.【答案】C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根据以上所述,图像信息成像于视网膜,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视觉的形成过程,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视觉感受器是视网膜,视网膜形成图像信息,视网膜能把物象刺激转化成神经冲动,形成视觉的部位是视觉中枢。
8.【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旅客在咀嚼食品时,咽鼓管会张开,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击穿鼓膜,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耳的卫生保健,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咽鼓管的作用,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遇到巨大声响时,同时张开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保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以保护鼓膜。
9.【答案】A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双凸透镜状)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近视眼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晶状体的曲度过大。因此,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10.【答案】B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物像是形成于视网膜上,视觉则形成于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11.【答案】D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在人的眼睛中,眼球壁的白色部分是巩膜,其保护作用,就是我们所说的“白眼珠”。虹膜上面有色素,我们东方人的虹膜是棕色的或黑色的,就是我们所说的“黑眼珠”。
故答案为:D。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12.【答案】B
【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13.【答案】D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人眼虹膜中央的小孔叫瞳孔。沿瞳孔呈环形排列的平滑肌叫瞳孔括约肌。括约肌收缩时使瞳孔缩小。沿瞳孔呈放射状排列的平滑肌叫瞳孔放大肌。放大肌收缩时使瞳孔散大。正常人的瞳孔能反射性地调节其自身的大小。当光线增强时,瞳孔缩小;当光线减弱时,则瞳孔散大。
故答案为:D。
【分析】眼球最前方是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巩膜白色,有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的作用。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14.【答案】C
【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口腔、咽、喉通过咽鼓管与中耳相连,如果这些部位发生炎症,病菌会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人体会患中耳炎。故中耳炎是因为病菌从咽鼓管进入中耳,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
①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
②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③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④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15.【答案】A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因此,能接收到声音刺激的部位是耳蜗,听觉形成的部位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故答案为:A。
【分析】耳的结构:
16.【答案】(1)虹膜
(2)瞳孔;视网膜
(3)前方;凹
(4)维生素A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1)眼球结构中,2虹膜俗称“黑眼球”,不同的人种虹膜的颜色不同。
(2)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3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其中主要是晶状体的折射作用),在6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3)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使光线发散的凹透镜进行矫正。
(4)维生素A能够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在晚上时看不清东西。
【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前面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后面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虹膜不适光有黑色素,俗称黑眼球,白种人是蓝色的,俗称蓝眼睛。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内膜是视网膜,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都能落在视网膜上。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图中:1角膜,2虹膜,3瞳孔,4晶状体,5视网膜,6视神经,7玻璃体。
17.【答案】(1)7;外耳道
(2)6;鼓膜
(3)2;3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1)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中的7外耳道。如用指甲、发夹等在耳内掏挖,容易损伤外耳道引起感染发炎,严重的还会造成鼓膜穿孔出血,影响听力。
(2)外界的声波首先经过外耳道传到6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会使鼓膜破裂出血,使人丧失听觉。
(3)经常揉耳垂,会导致患者耳部的血液循环更加的顺畅和快速,也能够促进内耳1半规管,2前庭,3耳蜗的血液循环,对于预防疾病和保持身体的健康非常有效果。
【分析】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18.【答案】(1)2;晶状体
(2)3;视网膜
(3)视神经或视觉中枢
(4)凹;躺卧看书;过长时间看电视,过长时间上网等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解:如图是近视眼形成示意图,1是角膜,2是晶状体,3是视网膜.
(1)、眼球在成像的过程中,2晶状体和玻璃体对光线具有折射作用,其中主要起折射作用的是2晶状体,晶状体具有调节作用,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不同远近的物体.
(2)物像只有落到3视网膜上,我们才能够看清楚物体.
(3)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据此可知,某人眼球结构完整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视神经或视觉中枢.
(4)如图,如果晶状体的曲度过大,物象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就形成了近视,近视眼可以配带装有凹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三个一,才能有效地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三要(好习惯)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
五不看(不良习惯)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因此阅读习惯良好的是看书40~50分钟后休息一会.
三个一(注意事项)是:一尺、一拳、一寸,即读书写字时,眼睛和桌面要保持一尺的距离;身体和课桌之间保持一个小拳头的间隔;握笔时手和笔尖要保持一寸的距离.
故答案为:(1)[2]晶状体 (2)[3]视网膜 (3)视神经或视觉中枢(4)凹;躺卧看书、过长时间看电视,过长时间上网等.(举出两种合理情况即可).
【分析】此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填空题,涉及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逐一分析解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