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1-30 10:44:22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2022七上·船营期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下列不符合绿色生活理念的是(  )
A.植树造林 B.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C.总使用一次性木筷 D.节水用水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植树造林,能够净化美化环境,通过光合作用调节碳-氧平衡,A不符合题意。
B.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能够节约能源,减少尾气排放,减少大气污染,B不符合题意。
C.使用一次性木筷,会因为大量使用大材去砍伐树木,造成森林面积减少,C符合题意。
D.节水节电,能够节约能源,是低碳生活的表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2.(2022七上·临渭期中)保护生物圈,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下列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使用节能台灯 B.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C.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D.绿色出行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节能减排,有利于保护环境,A符合环保理念。
B.废弃物实行分类回收或处理,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B符台环保理念。
C.使用一次性餐具,排放的垃圾增多,不利于保护环境,B不符合环保理念。
D.步行、骑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保护生活环境,D符合环保理念。
故答案为:C。
【分析】1、采取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环境污染。如,(1)步行、骑自行车或做公共交通工具(2)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分类处理(3)节约粮食和水资源。
2、环保的有效措施:(1)节约资源,合理开发,重视再生(2)探寻清洁能源(3)杜绝污染物随意排放,防止环境污染。
3.(2022七上·岑溪期中)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
A.生活污水排入河流 B.开发兴建城市
C.保护森林 D.开垦荒地
【答案】C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生活污水排入河流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保护生物圈,A不符合题意;
B、开发兴建城市会破坏植被和食物链,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破环,还可造成空气污染加剧、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不利于保护生物圈,B不符合题意;
C、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森林与人类的生存发展,与生物圈的稳定息息相关,保护森林有利于保护生物圈,C符合题意;
D、开垦荒地会破环植被,使土地质量下降,造成水土流失等后果,影响生物圈的稳定,不利于保护生物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也日益增强。人类的一些活动(如开垦荒地、采伐森林、兴建城市、发展工业等)已经使生物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影响着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也对人类自身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人类有义务保护生物圈。
4.(2022·梧州)下列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符的是(  )
A.退耕还林 B.填湖建房 C.张网捕鸟 D.毁林开荒
【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这是一道简单试题,考查学生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基本国策的认识。我们发展经济要与保护环境相协调,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条件下发展经济。故退耕还林与此观念相符。
故答案为:A。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5.(2022·襄阳)小敏做家务劳动时,发现了一盒过期药品。在投放垃圾时,她应该将过期药品投入到有“(  )”标识的垃圾桶中。
A.有害垃圾 B.可回收物 C.厨余垃圾 D.其它垃圾
【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过期的药品属于有毒、有害垃圾,故应投入有“有害垃圾”标志的垃圾桶中。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活垃圾分成四类:(一)可回收物,是指生活中产生的适宜回收和可循环再利用的物品,主要类别包括废纸类、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废织物,旧木材等。(二)餐厨垃圾,是指生活中产生的易腐烂,易变质发臭的废弃物。主要类别包括菜头菜尾、肉蛋食品、瓜果皮核、剩菜剩饭、碎骨汤渣、糖果糕点、宠物饲料、水培植物等。(三)有害垃圾,是指生活中产生的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主要类别包括废电池类,废灯管类废药品类,废化学品类、废水银类、废胶片及废纸类。(四)其他垃圾,是指居民家庭生活中产生的除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之外的生活垃圾,主要包括混杂、污损、易混淆的纸类、塑料、废旧衣服及其他纺织品、废弃日用品、清扫渣土、骨头贝壳、水果硬壳、坚果果壳、玉米棒,陶瓷制品等生活垃圾。
6.(2022七下·惠州期末)为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实行垃圾分类。吃剩的扇贝壳应投入下列贴有哪个标志的垃圾桶?(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可回收垃圾一般是指纸类、塑料、橡胶、金属、玻璃等,A不符合题意。
B、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果壳、尘土、食品袋(盒),贝壳应该防御其它垃圾桶中,B符合题意。
C、厨余垃圾包括果皮、菜叶、剩菜剩饭、饭后垃圾等,厨余垃圾回收后可以用来当做化肥,变废为宝,C不符合题意。
D、有毒有害垃圾包括油漆颜料、废弃电池、废弃灯管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垃圾的分类,为基础题,熟记即可。
7.(2022八下·揭东期末)下列关于人口过度增长对全球环境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造成资源消耗加快 B.导致环境容纳量增加
C.造成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 D.导致环境污染加剧
【答案】B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A、人口过度增长,势必造成资源消耗加快,如耕地减少等,A说法正确。
B、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资源枯竭,环境容量降低,B说法错误。
C、人口增长过快,使得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C说法正确。
D、随着人口的增长,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 导致环境污染加剧 ,如温室效应,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以下几点:
人口增长和开垦土地之间的关系:使耕地的污染和退化严重;
人口增长过快与森林资源的关系:使得越来越多的森林受到破坏;
人口增长过快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加剧了环境污染;
人口增长过快与水资源的关系:用水量就会相应增加,同时污水也相应增加,而人均水资源减少;
人口增长过快与能源或矿产的关系:除了矿物燃料外,木材、秸秆都成了能源,给环境带来了压力。
8.(2022七下·邕宁期末)下列哪种气体被认为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
A.一氧化碳 B.臭氧 C.二氧化碳 D.氢气
【答案】C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考查温室效应的原因,为基础题,熟记即可,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9.(2022七下·邕宁期末)酸雨形成的原因是(  )
A.森林火灾频繁
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太多
C.全球的降雨量过多
D.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硫等酸性物质造成的
【答案】D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酸雨中酸度主要是硫酸和硝酸造成的,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屋里过程,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排放的S02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后,在水凝过程中溶解于水形成亚硫酸,然后经某些污染物的催化作用及氧化剂的氧化作用生成硫酸,随雨水降下形成酸雨,可见,酸雨形成的原因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硫等酸性物质造成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酸雨的形成原因,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酸雨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10.(2022七下·伊通期末)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下列行为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是(  )
A.海汰高耗能企业 B.绿化美化环境
C.在田间焚烧秸秆 D.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在田间大量焚烧秸秆会造成空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有害物质大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温室效应的相关问题,为基础题,熟记即可,熟知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如果过高,容易造成大气的温度逐年升高,即温室效应,大力植树造林、减少私家车使用,提倡绿色出行,大量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新能源,这些措施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11.(2022七上·江城期末)爱护植被,绿化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封山育林以提高森林覆盖率 B.开展广泛持久的义务植树活动
C.严禁在草场上过度放牧牛羊 D.砍伐森林以扩大楼房修建面积
【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BC.此三项的做法能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恢复生态环境,利于植被和环境的保护,ABC不符合题意。
D.砍伐森林破坏了生物的栖息环境,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不利于保护环境,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2.(2022七上·江城期末)2022年2月23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22年六五环境日宣传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旨在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下列观点或做法与环境日主题活动不相符的是(  )
A.开展陡坡种粮、围海造田活动
B.过量的碳排放会加剧全球的温室效应
C.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D.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
【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开展陡坡种粮、围海造田活动,会造成生物种类减少,破坏生物多样性,A符合题意。
B.过量的碳排放会加剧全球的温室效应,B不符合题意。
C.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C不符合题意。
D.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地球上的资源和空间也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3.(2022九上·揭东期中)如图是漫画《手下留情》:筷子一次性,树木难安宁,劝君手留情,护绿记心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B.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C.保护森林资源,爱护人类家园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从漫画中观察得知,人们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 致使大量森林被毁, 环境恶化, 因此,漫画告诉我们要保护森林资源,爱护人类家园。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4.(2022七上·平桂期中)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相关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B.步行、骑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保护生活环境
C.“低碳生活”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D.环境能影响生物,所以生活中我们要禁止一切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二氧化碳是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A错误;
B、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要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步行、骑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保护生活环境,B错误;
C、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低碳生活”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C错误;
D、环境能影响生物,但生活中我们需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不能“禁止一切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2)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
15.(2022七上·大埔期中)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保护地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是(  )
A.工业废气不经过处理就排放 B.参与环保宣传,植树造林
C.随意焚烧固体垃圾 D.果园中大量喷洒农药
【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工业废气不经处理就排放,会造成大气污染,A不符合题意;
B、多植树造林、爱护植被,减缓生态恶化,B符合题意;
C、随意焚烧固体垃圾,会造成大气污染,C不符合题意;
D、果园中大量喷洒农药,会造成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6.习总书记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向世界发出“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绿色家园”的倡议。下列措施中不利于达成这一目标的是(  )
A.植树造林 B.退耕还湖
C.使用一次性筷子 D.垃圾分类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植被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植树造林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树木有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作用,而且能抵挡风沙、美化环境,有利于“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绿色家园”,A正确;
B、退耕还湖是为了保持一种生态平衡,是一种维护生态环境的做法,B正确;
C、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会需要砍伐很多树木,降低环境的自净能力,不利于环境保护,C错误;
D、垃圾可称为放错地方的资源,城市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可有效利用资源,降低对环境的污染,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有: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分类处理垃圾,回收利用资源;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17.(2022八上·江油开学考)“全球气候变暖”和“酸雨”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和“酸雨”形成的气体依次主要是指(  )
A.水蒸气、氮气 B.水蒸气、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D.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答案】C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地球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既能使太阳光顺畅地投射到大地,又能截留和吸收地表放散出的热量,起着温室上的玻璃一样的作用,这就是温室效应。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所以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和“酸雨”形成的气体依次主要是指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故答案为:C。
【分析】(1)近几十年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因此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引发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后,冰川会加速融化,海平面会逐渐上升,一些地区的台风暴雨更加频繁,还有一些地区则更加干旱,最终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的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的生存危机。因此,我们应积极研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
(2)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酸雨能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甚至能伤害人的皮肤和黏膜;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使植物枯萎,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水生生物死亡;酸雨可以引起水源酸化,影响饮用,威胁人们的健康等等。
18.(2022·枣庄)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是(  )
A.将秸秆焚烧还田 B.大面积植树造林江
C.将垃圾分类回收 D.使用充电式电池
【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会使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增多,污染环境,不利于空气质量的提升,A符合题意。
B.植树造林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树木有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作用,而且能抵挡风沙、美化环境,B不符合题意。
C.结合分析可知,垃圾可称为放错地方的资源,城市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可有效利用资源,降低对环境的污染,C不符合题意。
D.使用充电式电池,而不是一次性电池,符合低碳生活的要求,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9.(2022七下·揭东期末)“低碳生活,保护地球”应从点滴小事做起,下列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垃圾分类,合理利用
B.选用步行、骑自行车等绿色方式出行
C.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
D.多用纸张,过度包装
【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垃圾分类,合理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A不符合题意。
B、选用步行、骑自行车等绿色方式出行,少开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B不符合题意。
C、用电子贺卡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还可以减少生产书所消耗的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C不符合题意。
D、多用纸张,过度包装,浪费纸张,增加森林的砍伐,不利于保护环境,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保护环境,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
20.(2022七下·揭东期末)“我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对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B.关停所有钢铁、水泥等污染大气的行业
C.对生态林进行合理采伐利用
D.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光能、水能等清洁能源
【答案】B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对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A不符合题意。
B、关停所有钢铁、水泥等污染大气的行业可以减轻对空气的污染,但是不能满足对钢铁和水泥的需求,所以不能盲目全部关停,B符合题意。
C、对生态林进行合理采伐利用既可以满足人们对木材的需要,还不会对生态林造成破坏C不符合题意。
D、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光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对煤炭等的燃烧释放二氧化碳、有害气体等,减少空气污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对环境的保护,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为了防止自然环境的恶化,对山脉、绿水、蓝天、大海的保护,不能私自采矿或滥伐树木, 尽量减少乱排(污水)乱放(污气)、不能过度放牧、不能过度开荒、不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能破坏自然.,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儿做起。
21.(2022八下·榕城期末)下列有关居室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室内多放些或、花,特别是有香味的花
B.光线强比弱好,时间一长就适应了
C.开窗通风是改善室内污染,减少疾病的有效方法
D.冬春季节不宜多开窗,以防含有流感病毒等的空气进入而感冒
【答案】C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A、带有浓烈香味的花一般不适合放在室内养,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
B、光线强和弱,都不利于益于人的身心健康,说法是错误的,B不符合题意。
C、开窗通风可以使室内的有害气体排出,可以有效的改善室内污染,减少疾病的有效方法,这说法正确,C符合题意。
D、冬春季节要适当开窗通风,利于身体健康,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居室环境的改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熟记即可,空气中的污染物能严重的危害人和其它生物的健康,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大面积植树造林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22.(2022七下·清丰期末)我国各省区每年按一定计划进行“退耕还林”,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农业生产 B.促进经济发展
C.发展旅游事业 D.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我国大部地区自然环境先天不足,生态脆弱,受到人为破坏以后,原始植被很难恢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目前水土流失与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不但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危及全国环境设此,国家决定在不适于发展农业的地区,如黄土高原区、西部山区的坡度大于25度上的坡耕地,一律要退耕还草、还林。林区以及广大草原地区,已经开垦的农田,必须退耕,适于发展林业的植树,适于发展牧业的种草,使那里生态环境得到复。鼓励居民改善自己居住地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经济创造环境条件。这一举措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类型与方式,初步达到了保护生态和提高农牧民生产与生活水平的双重目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因此,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23.(2022八下·郑州期末)现在微塑料已经成为新污染物,已经进入海洋生物体内。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B.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
C.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
D.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
【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会使大量的塑料进入环境造成“白色污染”,A不符合题意。
B.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可以节约能源,B不符合题意。
C.使用易降解的塑料制品的替代,避免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C不符合题意。
D.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分解环境中的塑料及制品,能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24.(2022七下·洮北期末)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彰显大国责任和担当,我国提出“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植树造林 B.发展火力发电
C.焚烧垃圾 D.使用一次性餐具
【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碳中和是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要合理使用化石燃料,改用清洁型新能源。所以,选项中“ 发展火力发电 ”、“ 焚烧垃圾 ”和“ 使用一次性餐具 ”都会直接或间接产生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而“植树造林”,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故答案为:A。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25.(2022七下·英德期末)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量 B.追捧野味餐饮行业
C.大力引进外来物种 D.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围湖造田是指将湖泊的浅水草滩由人工围垦成为农田的一种活动。围湖造田是过度围垦往往会损害湖泊自然资源,破坏湖泊生态环境和调蓄功能。A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
B、追捧野味餐饮行业,不仅会破坏生物多样性,使某些野生生物的生存面临威胁,而且某些野生动物的身上携带有病菌,B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
C、引进外来物种,常常直接或间接地降低被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改变当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造成本地物种的丧生或灭绝,甚至于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功能丧失,C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
D、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D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力的增强,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人为的破坏(如人类的乱捕滥杀、乱采滥挖、乱砍滥伐森林、随意开荒、无节制地排放污染物等)。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环境,我们只有加大保护环境的力度,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多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积极研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都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力措施。
二、判断题
26.(2022七下·邕宁期末)我国人多耕地少,为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应该毁林造田,增加耕地面积,保证食粮安全。
【答案】(1)正确
【知识点】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
【解析】【解答】我国人口数量大,增长快,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上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应该合理的开垦荒地,不能盲目的毁林造田,者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题干所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此题考查我国的粮食问题,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目前由于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占用耕地,故为了保护粮食生产,应加强保护耕地,少占耕地;同时提高单产是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
27.()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大气污染。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关注城市环境
【解析】【解答】废电池里含有汞、银、镉等重金属,当废电池日晒雨淋表面皮层锈蚀了,其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成分就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们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产的农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就会进入人的体内,慢慢的沉积下来,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可见废旧电池对土壤、水等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是重金属污染。故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争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28.(2020七上·科尔沁左翼中旗期中)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改造,对生物圈没有影响。
【答案】(1)错误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例如:①森林砍伐;②过度开垦;③城市建筑与工业化;④环境污染;⑤物种引入和入侵等。故题干观点错误。
【分析】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的范围包含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如, 植树造林、 养花种草 ;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这种破坏又可分为二大类:一是直接破坏,如过度的砍伐、开垦、放牧、狩猎、捕捞等,二是间接地破坏,如:工业的排污、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大气变暖等等。其中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 。
29.(2020·玉林)用电子邮件发布通知、文件,可以减少对植物的破坏,降低能源的消耗。
【答案】(1)正确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用电子邮件发布通知、文件,可以减少对植物的破坏,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30.(2020·玉林)“问题大米”的“镉超标”主要是水、土被重金属污染引起的。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当地土壤或水体中镉污染较严重时,被水稻吸收后,可能导致大米中镉含量超标,食用大米后,大米中的镉会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争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31.(2020八上·靖远期末)围湖造田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更能改善环境。
【答案】(1)错误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如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变成单一的农田后,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再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如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使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减少,因此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破坏了生态平衡。故人类要合理的开发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题干说法错误。
【分析】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的范围包含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唯一的家园,我们要爱护它。
2、围湖造田是指将湖泊的浅水草滩由人工围垦成为农田的一种活动。围湖造田是过度围垦,往往会损害湖泊自然资源,破坏湖泊生态环境和调蓄功能。
32.(2020七上·富县期末)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导致酸雨。
【答案】(1)错误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而不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酸雨是pH<5.6的雨水,是由于燃烧煤、石油、然气时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在到大气中与雨水结合,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的危害:使土壤的养发生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影响鱼虾繁殖甚至死亡,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植物死亡,对各种生物和各种建筑物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被称为“空中死神”.减少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对付酸雨,工厂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烟气脱硫装置、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33.(2022七下·邕宁期末)为了构建低碳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2022年5月5日,南宁市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不合格不收运不处置专项行动,南宁市城市生活垃圾可以分类为: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答案】可回收;厨余;其他;有害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城市生活垃圾可以分类为:
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
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盒);
有害垃圾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及其容器、过期化妆品等。
故答案为:可回收、厨余、其他、有害。
【分析】此题考查垃圾的分类,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34.(2022七下·)pH小于   的雨水属于酸雨。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   物质造成的。
【答案】5.6;酸性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酸雨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现象,通常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如雾、露、霜等)统称为酸雨,酸雨可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故答案为:5.6、酸性。
【分析】此题考查酸雨的形成原因,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当大气受到污染时,大气中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增高,溶于雨雪中生成亚硫酸、硝酸使降水的pH值小于5.6。
35.(2022七下·)“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我国十大生态建设工程的第一个巨大植树造林工程,所谓“三北”,指的是我国   、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地区,已经成为   的绿色屏障,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 “全球500佳”称号。
【答案】西北;防风固沙
【知识点】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植被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邓小平同志为“三北”防护林工程题名为“绿色长城”,目前已累计造林两千多万公顷,相当于全球人工造林面积的7%,已经成为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
故答案为:西北、防风固沙。
【分析】此题考查“三北”防护林工程的意义,比较简单,熟记:三北防护林又称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1979年国家决定在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即带、片、网相结合的“绿色万里长城”,被誉为“世界林业生态工程之最”的生态工程。
36.() 全球性的大气污染,除了酸雨以外,还有     和     .
【答案】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当大气受到污染时,大气中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增高,溶于雨雪中生成亚硫酸、硝酸使降水的pH值降低(pH小于5.6)谓之酸雨。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人类大量开发和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中过多排放二氧化碳引起的。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控制和停止使用氟利昂,以及减少含氮废气的排放等,是防止臭氧层破坏的关键。
故填: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分析】人类活动的加剧,严重破坏了生物圈的环境,比如大气污染。全球性大气污染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37.(2017七下·临泽期末)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   气体能阻挡热量,从而保持地球温度的现象。
【答案】二氧化碳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解: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它们燃烧后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加之人为的乱砍滥伐,能吸收二氧化碳的大片森林不断消失,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大,在地球的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像温室的玻璃那样起保温作用,导致大气温度不断升高,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38.() 空气中的     气体加上水蒸气就形成了酸雨.
【答案】二氧化硫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酸雨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故填:二氧化硫
【分析】当大气受到污染时,大气中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增高,溶于雨雪中生成亚硫酸、硝酸使降水的pH值小于5.6,谓之酸雨。
39.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是   
,     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答案】少生;优生
【知识点】我国的生育政策
【解析】【解答】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可以通过晚婚、晚育、少生来实现,但其决定作用的也就是关键的是少生; 而 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的是优生.
【分析】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其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体素质。
40.()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     ,减少燃烧     、     等燃料是污染物的排放.
【答案】净化装置;煤、石油;回收和利用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预防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石油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工厂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烟气脱硫装置等净化装置、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的工作。
故填:净化装置;煤、石油;回收和利用
【分析】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
(1)酸雨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2)酸雨的危害: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使河水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水源酸化,影响饮用,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3)预防措施:通过净化装置进行烟气脱硫,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
41.(2020·巴中)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问题。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用占世界   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的人口,创造了世界奇迹。
【答案】7%;22%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我国耕地面积1.3亿公顷,占世界7%的耕地却承受着养活世界22%的人口的沉重负担,我国现有的宜垦荒地资源数量不多,其中可开垦为耕地的荒地就更少了;但我国粮食供应与人口之间的关系仍处于比较稳定的平衡状态,每个中学生力所能及的就是节约粮食。
【分析】我国人口数量庞大,耕地面积却不足。
四、读图理解题(共1题,共6分)
42.(2022·青海)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布,我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加),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目标。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作答:
(1)图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包括   (填图中序号)三种途径,其中   (填图中序号)途径是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
(2)图中2表示呼吸作用,其实质是分解   释放能量。
(3)绿色植物可通过   (填图中序号)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
(4)为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你在护绿、低碳方面不该做些什么(答一条即可)   。
【答案】(1)②③④;④
(2)有机物
(3)①;碳-氧
(4)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1)图中②表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③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④表示燃料的燃烧过程,因此,②③④都能产生二氧化碳。由于④化石燃料的大量开发和使用,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绿色植物通过①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
(4)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点滴小事都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出行少坐出租车或私家车,多坐公交车;随手关灯,减少用电;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煤炉烧水;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节省使用物品,废品回收利用。
【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具有全球性与循环性;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信息传递的特点是双向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五、资料分析题(共2题,共13分)
43.(2022八上·乾安期中)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那里有许多狼,经常袭击家畜,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狼的活动。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破坏了草原生态平衡。
(1)分析上述资料,你认为人类   (填能或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2)请利用上述材料中提到的动物补全食物链:草→野兔→   ,其中生产者是   。
(3)当狼被猎杀,会导致相关的食物链被切断,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因此动物在维持   中起着重要作用。
(4)牛、羊、兔、狼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自然界的动物还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   。
(5)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写出你在生活中是如何保护环境的?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不能
(2)狼;草
(3)生态平衡
(4)消费者;种子
(5)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绿色出行、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1)人类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所以,分析上述资料可知,人类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所以,请利用上述材料中提到的动物补全食物链:草→野兔→狼,其中生产者是草。
(3)结合分析可知,当狼被猎杀,会导致相关的食物链被切断,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因此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4)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所以,牛、羊、兔、狼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消费者。结合分析可知,自然界的动物还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5)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绿色出行、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都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做法。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①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维持生态平衡。
②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的循环利用)。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④仿生: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食品设备,就叫仿生.(如:长颈鹿与宇航服、萤火虫与冷光灯、蝙蝠与雷达等)。
44.(2022七下·梁园期末)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十三五”规划指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快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烈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大幅度的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示,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1)某市为广大市民出行提供免费自行车,能降低能源消耗,还能减少   污染。
(2)大量燃烧煤炭石油,会导致酸雨危害,酸雨主要是废气中的   引起的。
(3)生物呼吸、燃料的燃烧等都能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加已经超出生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最终会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这是   效应。
(4)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下列消费方式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____
A.使用再生纸 B.夏天使用空调调至最冷
C.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D.超市购物自带购物袋
(5)森林碳汇是指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能促进森林碳汇?   。(举一例)
【答案】(1)大气
(2)二氧化硫
(3)温室
(4)B
(5)节约纸张,减少对树木的采伐;植树造林,增加林地面积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1)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目前全球50%以上的石油消费在交通领域,汽车作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排放温室气体和废气越来越严重,汽车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甲醛、PM2.5等多种污染物。所以,某市为广大市民出行提供免费自行车,能降低能源消耗,还能减少大气污染。
(2)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如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所以,大量燃烧煤炭石油,会导致酸雨危害,酸雨主要是废气中的二氧化硫等引起的。
(3)生物呼吸、燃料的燃烧等都能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加已经超出生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最终会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这是温室效应。
(4)A.使用再生纸,减少了纸张的消耗,减少了森林的砍伐,A正确。
B.夏天使用空调调至最冷,不利于降低能耗,也不利于身体健康,B错误。
C.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会造成木材和纸张的浪费,不值得提倡,C正确。
D.超市购物自带购物袋,能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量,减少白色污染,D正确。
所以,B不符合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故答案为:B。
(5)节约纸张,减少对树木的采伐;植树造林,增加林地面积都是能促进森林碳汇的具体做法。
【分析】酸雨是pH<5.6的雨水,是由于燃烧煤、石油、然气时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在到大气中与雨水结合,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的危害:使土壤的养发生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影响鱼虾繁殖甚至死亡,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植物死亡,对各种生物和各种建筑物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被称为“空中死神”。减少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对付酸雨,工厂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烟气脱硫装置、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
六、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5分)
45.(2022·梧州)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四个规格相同的瓶子,分别贴上标签A、B、C、D;
②取40粒饱满的绿豆种子分为四组,每组10粒,分别放进四个瓶子中;
③用食醋和清水配制pH为4的模拟酸雨;
④把四组种子同时置于温暖的室内,具体操作方法如图所示;
⑤定期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几天后,结果记录如下表:
组别 种子数量 操作方法 萌发的种子数
A 10 定期喷洒适量清水 10
B 10 定期喷洒适量模拟酸雨 3
C 10 不喷洒清水,也不喷洒模拟酸雨 0
D 10 加入过量清水并淹没种子 0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和C两个装置作为对照实验时,变量是   。
(2)D组种子不萌发的原因是缺乏   。
(3)该实验的每个装置中都放有10粒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目的是   。
(4)在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时,你认为该小组同学应从图中选择   两个装置作为对照实验。由该组对照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清水
(2)空气
(3)避免偶然性
(4)AB;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1)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因此AC变量是有无清水。
(2)水淹没种子是形成没有空气的密闭环境,因此,D组种子不萌发的原因是缺乏空气。
(3)在实验时,为了防止出现偶然现象,减少实验误差,因而我们在实验中选取的对象往往是多个且是随机的。
(4)AB变量是酸雨,因此,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AB两组。
实验结果是:B里面的种子萌发较少,A里面的种子萌发较多,则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完整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2022七上·船营期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下列不符合绿色生活理念的是(  )
A.植树造林 B.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C.总使用一次性木筷 D.节水用水
2.(2022七上·临渭期中)保护生物圈,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下列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使用节能台灯 B.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C.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D.绿色出行
3.(2022七上·岑溪期中)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
A.生活污水排入河流 B.开发兴建城市
C.保护森林 D.开垦荒地
4.(2022·梧州)下列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符的是(  )
A.退耕还林 B.填湖建房 C.张网捕鸟 D.毁林开荒
5.(2022·襄阳)小敏做家务劳动时,发现了一盒过期药品。在投放垃圾时,她应该将过期药品投入到有“(  )”标识的垃圾桶中。
A.有害垃圾 B.可回收物 C.厨余垃圾 D.其它垃圾
6.(2022七下·惠州期末)为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实行垃圾分类。吃剩的扇贝壳应投入下列贴有哪个标志的垃圾桶?(  )
A. B.
C. D.
7.(2022八下·揭东期末)下列关于人口过度增长对全球环境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造成资源消耗加快 B.导致环境容纳量增加
C.造成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 D.导致环境污染加剧
8.(2022七下·邕宁期末)下列哪种气体被认为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
A.一氧化碳 B.臭氧 C.二氧化碳 D.氢气
9.(2022七下·邕宁期末)酸雨形成的原因是(  )
A.森林火灾频繁
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太多
C.全球的降雨量过多
D.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硫等酸性物质造成的
10.(2022七下·伊通期末)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下列行为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是(  )
A.海汰高耗能企业 B.绿化美化环境
C.在田间焚烧秸秆 D.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
11.(2022七上·江城期末)爱护植被,绿化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封山育林以提高森林覆盖率 B.开展广泛持久的义务植树活动
C.严禁在草场上过度放牧牛羊 D.砍伐森林以扩大楼房修建面积
12.(2022七上·江城期末)2022年2月23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22年六五环境日宣传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旨在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下列观点或做法与环境日主题活动不相符的是(  )
A.开展陡坡种粮、围海造田活动
B.过量的碳排放会加剧全球的温室效应
C.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D.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
13.(2022九上·揭东期中)如图是漫画《手下留情》:筷子一次性,树木难安宁,劝君手留情,护绿记心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B.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C.保护森林资源,爱护人类家园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4.(2022七上·平桂期中)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相关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B.步行、骑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保护生活环境
C.“低碳生活”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D.环境能影响生物,所以生活中我们要禁止一切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15.(2022七上·大埔期中)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保护地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是(  )
A.工业废气不经过处理就排放 B.参与环保宣传,植树造林
C.随意焚烧固体垃圾 D.果园中大量喷洒农药
16.习总书记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向世界发出“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绿色家园”的倡议。下列措施中不利于达成这一目标的是(  )
A.植树造林 B.退耕还湖
C.使用一次性筷子 D.垃圾分类
17.(2022八上·江油开学考)“全球气候变暖”和“酸雨”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和“酸雨”形成的气体依次主要是指(  )
A.水蒸气、氮气 B.水蒸气、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D.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18.(2022·枣庄)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是(  )
A.将秸秆焚烧还田 B.大面积植树造林江
C.将垃圾分类回收 D.使用充电式电池
19.(2022七下·揭东期末)“低碳生活,保护地球”应从点滴小事做起,下列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垃圾分类,合理利用
B.选用步行、骑自行车等绿色方式出行
C.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
D.多用纸张,过度包装
20.(2022七下·揭东期末)“我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对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B.关停所有钢铁、水泥等污染大气的行业
C.对生态林进行合理采伐利用
D.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光能、水能等清洁能源
21.(2022八下·榕城期末)下列有关居室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室内多放些或、花,特别是有香味的花
B.光线强比弱好,时间一长就适应了
C.开窗通风是改善室内污染,减少疾病的有效方法
D.冬春季节不宜多开窗,以防含有流感病毒等的空气进入而感冒
22.(2022七下·清丰期末)我国各省区每年按一定计划进行“退耕还林”,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农业生产 B.促进经济发展
C.发展旅游事业 D.改善生态环境
23.(2022八下·郑州期末)现在微塑料已经成为新污染物,已经进入海洋生物体内。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B.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
C.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
D.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
24.(2022七下·洮北期末)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彰显大国责任和担当,我国提出“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植树造林 B.发展火力发电
C.焚烧垃圾 D.使用一次性餐具
25.(2022七下·英德期末)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量 B.追捧野味餐饮行业
C.大力引进外来物种 D.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二、判断题
26.(2022七下·邕宁期末)我国人多耕地少,为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应该毁林造田,增加耕地面积,保证食粮安全。
27.()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大气污染。
28.(2020七上·科尔沁左翼中旗期中)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改造,对生物圈没有影响。
29.(2020·玉林)用电子邮件发布通知、文件,可以减少对植物的破坏,降低能源的消耗。
30.(2020·玉林)“问题大米”的“镉超标”主要是水、土被重金属污染引起的。
31.(2020八上·靖远期末)围湖造田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更能改善环境。
32.(2020七上·富县期末)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导致酸雨。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33.(2022七下·邕宁期末)为了构建低碳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2022年5月5日,南宁市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不合格不收运不处置专项行动,南宁市城市生活垃圾可以分类为: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34.(2022七下·)pH小于   的雨水属于酸雨。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   物质造成的。
35.(2022七下·)“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我国十大生态建设工程的第一个巨大植树造林工程,所谓“三北”,指的是我国   、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地区,已经成为   的绿色屏障,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 “全球500佳”称号。
36.() 全球性的大气污染,除了酸雨以外,还有     和     .
37.(2017七下·临泽期末)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   气体能阻挡热量,从而保持地球温度的现象。
38.() 空气中的     气体加上水蒸气就形成了酸雨.
39.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是   
,     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40.()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     ,减少燃烧     、     等燃料是污染物的排放.
41.(2020·巴中)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问题。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用占世界   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的人口,创造了世界奇迹。
四、读图理解题(共1题,共6分)
42.(2022·青海)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布,我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加),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目标。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作答:
(1)图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包括   (填图中序号)三种途径,其中   (填图中序号)途径是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
(2)图中2表示呼吸作用,其实质是分解   释放能量。
(3)绿色植物可通过   (填图中序号)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
(4)为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你在护绿、低碳方面不该做些什么(答一条即可)   。
五、资料分析题(共2题,共13分)
43.(2022八上·乾安期中)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那里有许多狼,经常袭击家畜,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狼的活动。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破坏了草原生态平衡。
(1)分析上述资料,你认为人类   (填能或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2)请利用上述材料中提到的动物补全食物链:草→野兔→   ,其中生产者是   。
(3)当狼被猎杀,会导致相关的食物链被切断,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因此动物在维持   中起着重要作用。
(4)牛、羊、兔、狼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自然界的动物还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   。
(5)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写出你在生活中是如何保护环境的?   (写出一点即可)
44.(2022七下·梁园期末)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十三五”规划指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快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烈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大幅度的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示,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1)某市为广大市民出行提供免费自行车,能降低能源消耗,还能减少   污染。
(2)大量燃烧煤炭石油,会导致酸雨危害,酸雨主要是废气中的   引起的。
(3)生物呼吸、燃料的燃烧等都能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加已经超出生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最终会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这是   效应。
(4)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下列消费方式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____
A.使用再生纸 B.夏天使用空调调至最冷
C.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D.超市购物自带购物袋
(5)森林碳汇是指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能促进森林碳汇?   。(举一例)
六、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5分)
45.(2022·梧州)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四个规格相同的瓶子,分别贴上标签A、B、C、D;
②取40粒饱满的绿豆种子分为四组,每组10粒,分别放进四个瓶子中;
③用食醋和清水配制pH为4的模拟酸雨;
④把四组种子同时置于温暖的室内,具体操作方法如图所示;
⑤定期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几天后,结果记录如下表:
组别 种子数量 操作方法 萌发的种子数
A 10 定期喷洒适量清水 10
B 10 定期喷洒适量模拟酸雨 3
C 10 不喷洒清水,也不喷洒模拟酸雨 0
D 10 加入过量清水并淹没种子 0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和C两个装置作为对照实验时,变量是   。
(2)D组种子不萌发的原因是缺乏   。
(3)该实验的每个装置中都放有10粒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目的是   。
(4)在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时,你认为该小组同学应从图中选择   两个装置作为对照实验。由该组对照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植树造林,能够净化美化环境,通过光合作用调节碳-氧平衡,A不符合题意。
B.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能够节约能源,减少尾气排放,减少大气污染,B不符合题意。
C.使用一次性木筷,会因为大量使用大材去砍伐树木,造成森林面积减少,C符合题意。
D.节水节电,能够节约能源,是低碳生活的表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2.【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节能减排,有利于保护环境,A符合环保理念。
B.废弃物实行分类回收或处理,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B符台环保理念。
C.使用一次性餐具,排放的垃圾增多,不利于保护环境,B不符合环保理念。
D.步行、骑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保护生活环境,D符合环保理念。
故答案为:C。
【分析】1、采取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环境污染。如,(1)步行、骑自行车或做公共交通工具(2)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分类处理(3)节约粮食和水资源。
2、环保的有效措施:(1)节约资源,合理开发,重视再生(2)探寻清洁能源(3)杜绝污染物随意排放,防止环境污染。
3.【答案】C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生活污水排入河流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保护生物圈,A不符合题意;
B、开发兴建城市会破坏植被和食物链,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破环,还可造成空气污染加剧、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不利于保护生物圈,B不符合题意;
C、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森林与人类的生存发展,与生物圈的稳定息息相关,保护森林有利于保护生物圈,C符合题意;
D、开垦荒地会破环植被,使土地质量下降,造成水土流失等后果,影响生物圈的稳定,不利于保护生物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也日益增强。人类的一些活动(如开垦荒地、采伐森林、兴建城市、发展工业等)已经使生物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影响着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也对人类自身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人类有义务保护生物圈。
4.【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这是一道简单试题,考查学生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基本国策的认识。我们发展经济要与保护环境相协调,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条件下发展经济。故退耕还林与此观念相符。
故答案为:A。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5.【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过期的药品属于有毒、有害垃圾,故应投入有“有害垃圾”标志的垃圾桶中。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活垃圾分成四类:(一)可回收物,是指生活中产生的适宜回收和可循环再利用的物品,主要类别包括废纸类、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废织物,旧木材等。(二)餐厨垃圾,是指生活中产生的易腐烂,易变质发臭的废弃物。主要类别包括菜头菜尾、肉蛋食品、瓜果皮核、剩菜剩饭、碎骨汤渣、糖果糕点、宠物饲料、水培植物等。(三)有害垃圾,是指生活中产生的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主要类别包括废电池类,废灯管类废药品类,废化学品类、废水银类、废胶片及废纸类。(四)其他垃圾,是指居民家庭生活中产生的除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之外的生活垃圾,主要包括混杂、污损、易混淆的纸类、塑料、废旧衣服及其他纺织品、废弃日用品、清扫渣土、骨头贝壳、水果硬壳、坚果果壳、玉米棒,陶瓷制品等生活垃圾。
6.【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可回收垃圾一般是指纸类、塑料、橡胶、金属、玻璃等,A不符合题意。
B、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果壳、尘土、食品袋(盒),贝壳应该防御其它垃圾桶中,B符合题意。
C、厨余垃圾包括果皮、菜叶、剩菜剩饭、饭后垃圾等,厨余垃圾回收后可以用来当做化肥,变废为宝,C不符合题意。
D、有毒有害垃圾包括油漆颜料、废弃电池、废弃灯管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垃圾的分类,为基础题,熟记即可。
7.【答案】B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A、人口过度增长,势必造成资源消耗加快,如耕地减少等,A说法正确。
B、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资源枯竭,环境容量降低,B说法错误。
C、人口增长过快,使得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C说法正确。
D、随着人口的增长,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 导致环境污染加剧 ,如温室效应,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以下几点:
人口增长和开垦土地之间的关系:使耕地的污染和退化严重;
人口增长过快与森林资源的关系:使得越来越多的森林受到破坏;
人口增长过快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加剧了环境污染;
人口增长过快与水资源的关系:用水量就会相应增加,同时污水也相应增加,而人均水资源减少;
人口增长过快与能源或矿产的关系:除了矿物燃料外,木材、秸秆都成了能源,给环境带来了压力。
8.【答案】C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考查温室效应的原因,为基础题,熟记即可,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9.【答案】D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酸雨中酸度主要是硫酸和硝酸造成的,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屋里过程,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排放的S02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后,在水凝过程中溶解于水形成亚硫酸,然后经某些污染物的催化作用及氧化剂的氧化作用生成硫酸,随雨水降下形成酸雨,可见,酸雨形成的原因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硫等酸性物质造成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酸雨的形成原因,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酸雨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10.【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在田间大量焚烧秸秆会造成空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有害物质大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温室效应的相关问题,为基础题,熟记即可,熟知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如果过高,容易造成大气的温度逐年升高,即温室效应,大力植树造林、减少私家车使用,提倡绿色出行,大量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新能源,这些措施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11.【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BC.此三项的做法能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恢复生态环境,利于植被和环境的保护,ABC不符合题意。
D.砍伐森林破坏了生物的栖息环境,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不利于保护环境,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2.【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开展陡坡种粮、围海造田活动,会造成生物种类减少,破坏生物多样性,A符合题意。
B.过量的碳排放会加剧全球的温室效应,B不符合题意。
C.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C不符合题意。
D.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地球上的资源和空间也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3.【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从漫画中观察得知,人们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 致使大量森林被毁, 环境恶化, 因此,漫画告诉我们要保护森林资源,爱护人类家园。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4.【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二氧化碳是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A错误;
B、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要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步行、骑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保护生活环境,B错误;
C、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低碳生活”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C错误;
D、环境能影响生物,但生活中我们需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不能“禁止一切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2)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
15.【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工业废气不经处理就排放,会造成大气污染,A不符合题意;
B、多植树造林、爱护植被,减缓生态恶化,B符合题意;
C、随意焚烧固体垃圾,会造成大气污染,C不符合题意;
D、果园中大量喷洒农药,会造成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6.【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植被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植树造林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树木有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作用,而且能抵挡风沙、美化环境,有利于“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绿色家园”,A正确;
B、退耕还湖是为了保持一种生态平衡,是一种维护生态环境的做法,B正确;
C、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会需要砍伐很多树木,降低环境的自净能力,不利于环境保护,C错误;
D、垃圾可称为放错地方的资源,城市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可有效利用资源,降低对环境的污染,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有: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分类处理垃圾,回收利用资源;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17.【答案】C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地球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既能使太阳光顺畅地投射到大地,又能截留和吸收地表放散出的热量,起着温室上的玻璃一样的作用,这就是温室效应。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所以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和“酸雨”形成的气体依次主要是指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故答案为:C。
【分析】(1)近几十年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因此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引发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后,冰川会加速融化,海平面会逐渐上升,一些地区的台风暴雨更加频繁,还有一些地区则更加干旱,最终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的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的生存危机。因此,我们应积极研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
(2)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酸雨能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甚至能伤害人的皮肤和黏膜;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使植物枯萎,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水生生物死亡;酸雨可以引起水源酸化,影响饮用,威胁人们的健康等等。
18.【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会使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增多,污染环境,不利于空气质量的提升,A符合题意。
B.植树造林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树木有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作用,而且能抵挡风沙、美化环境,B不符合题意。
C.结合分析可知,垃圾可称为放错地方的资源,城市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可有效利用资源,降低对环境的污染,C不符合题意。
D.使用充电式电池,而不是一次性电池,符合低碳生活的要求,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9.【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垃圾分类,合理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A不符合题意。
B、选用步行、骑自行车等绿色方式出行,少开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B不符合题意。
C、用电子贺卡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还可以减少生产书所消耗的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C不符合题意。
D、多用纸张,过度包装,浪费纸张,增加森林的砍伐,不利于保护环境,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保护环境,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
20.【答案】B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对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A不符合题意。
B、关停所有钢铁、水泥等污染大气的行业可以减轻对空气的污染,但是不能满足对钢铁和水泥的需求,所以不能盲目全部关停,B符合题意。
C、对生态林进行合理采伐利用既可以满足人们对木材的需要,还不会对生态林造成破坏C不符合题意。
D、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光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对煤炭等的燃烧释放二氧化碳、有害气体等,减少空气污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对环境的保护,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为了防止自然环境的恶化,对山脉、绿水、蓝天、大海的保护,不能私自采矿或滥伐树木, 尽量减少乱排(污水)乱放(污气)、不能过度放牧、不能过度开荒、不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能破坏自然.,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儿做起。
21.【答案】C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A、带有浓烈香味的花一般不适合放在室内养,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
B、光线强和弱,都不利于益于人的身心健康,说法是错误的,B不符合题意。
C、开窗通风可以使室内的有害气体排出,可以有效的改善室内污染,减少疾病的有效方法,这说法正确,C符合题意。
D、冬春季节要适当开窗通风,利于身体健康,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居室环境的改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熟记即可,空气中的污染物能严重的危害人和其它生物的健康,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大面积植树造林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22.【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我国大部地区自然环境先天不足,生态脆弱,受到人为破坏以后,原始植被很难恢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目前水土流失与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不但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危及全国环境设此,国家决定在不适于发展农业的地区,如黄土高原区、西部山区的坡度大于25度上的坡耕地,一律要退耕还草、还林。林区以及广大草原地区,已经开垦的农田,必须退耕,适于发展林业的植树,适于发展牧业的种草,使那里生态环境得到复。鼓励居民改善自己居住地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经济创造环境条件。这一举措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类型与方式,初步达到了保护生态和提高农牧民生产与生活水平的双重目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因此,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23.【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会使大量的塑料进入环境造成“白色污染”,A不符合题意。
B.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可以节约能源,B不符合题意。
C.使用易降解的塑料制品的替代,避免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C不符合题意。
D.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分解环境中的塑料及制品,能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24.【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碳中和是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要合理使用化石燃料,改用清洁型新能源。所以,选项中“ 发展火力发电 ”、“ 焚烧垃圾 ”和“ 使用一次性餐具 ”都会直接或间接产生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而“植树造林”,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故答案为:A。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25.【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围湖造田是指将湖泊的浅水草滩由人工围垦成为农田的一种活动。围湖造田是过度围垦往往会损害湖泊自然资源,破坏湖泊生态环境和调蓄功能。A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
B、追捧野味餐饮行业,不仅会破坏生物多样性,使某些野生生物的生存面临威胁,而且某些野生动物的身上携带有病菌,B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
C、引进外来物种,常常直接或间接地降低被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改变当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造成本地物种的丧生或灭绝,甚至于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功能丧失,C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
D、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D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力的增强,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人为的破坏(如人类的乱捕滥杀、乱采滥挖、乱砍滥伐森林、随意开荒、无节制地排放污染物等)。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环境,我们只有加大保护环境的力度,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多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积极研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都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力措施。
26.【答案】(1)正确
【知识点】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
【解析】【解答】我国人口数量大,增长快,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上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应该合理的开垦荒地,不能盲目的毁林造田,者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题干所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此题考查我国的粮食问题,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目前由于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占用耕地,故为了保护粮食生产,应加强保护耕地,少占耕地;同时提高单产是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
27.【答案】(1)错误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关注城市环境
【解析】【解答】废电池里含有汞、银、镉等重金属,当废电池日晒雨淋表面皮层锈蚀了,其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成分就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们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产的农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就会进入人的体内,慢慢的沉积下来,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可见废旧电池对土壤、水等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是重金属污染。故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争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28.【答案】(1)错误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例如:①森林砍伐;②过度开垦;③城市建筑与工业化;④环境污染;⑤物种引入和入侵等。故题干观点错误。
【分析】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的范围包含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如, 植树造林、 养花种草 ;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这种破坏又可分为二大类:一是直接破坏,如过度的砍伐、开垦、放牧、狩猎、捕捞等,二是间接地破坏,如:工业的排污、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大气变暖等等。其中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 。
29.【答案】(1)正确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用电子邮件发布通知、文件,可以减少对植物的破坏,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30.【答案】(1)正确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当地土壤或水体中镉污染较严重时,被水稻吸收后,可能导致大米中镉含量超标,食用大米后,大米中的镉会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争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31.【答案】(1)错误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如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变成单一的农田后,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再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如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使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减少,因此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破坏了生态平衡。故人类要合理的开发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题干说法错误。
【分析】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的范围包含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唯一的家园,我们要爱护它。
2、围湖造田是指将湖泊的浅水草滩由人工围垦成为农田的一种活动。围湖造田是过度围垦,往往会损害湖泊自然资源,破坏湖泊生态环境和调蓄功能。
32.【答案】(1)错误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而不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酸雨是pH<5.6的雨水,是由于燃烧煤、石油、然气时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在到大气中与雨水结合,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的危害:使土壤的养发生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影响鱼虾繁殖甚至死亡,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植物死亡,对各种生物和各种建筑物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被称为“空中死神”.减少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对付酸雨,工厂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烟气脱硫装置、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
33.【答案】可回收;厨余;其他;有害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城市生活垃圾可以分类为:
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
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盒);
有害垃圾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及其容器、过期化妆品等。
故答案为:可回收、厨余、其他、有害。
【分析】此题考查垃圾的分类,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34.【答案】5.6;酸性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酸雨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现象,通常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如雾、露、霜等)统称为酸雨,酸雨可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故答案为:5.6、酸性。
【分析】此题考查酸雨的形成原因,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当大气受到污染时,大气中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增高,溶于雨雪中生成亚硫酸、硝酸使降水的pH值小于5.6。
35.【答案】西北;防风固沙
【知识点】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植被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邓小平同志为“三北”防护林工程题名为“绿色长城”,目前已累计造林两千多万公顷,相当于全球人工造林面积的7%,已经成为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
故答案为:西北、防风固沙。
【分析】此题考查“三北”防护林工程的意义,比较简单,熟记:三北防护林又称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1979年国家决定在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即带、片、网相结合的“绿色万里长城”,被誉为“世界林业生态工程之最”的生态工程。
36.【答案】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当大气受到污染时,大气中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增高,溶于雨雪中生成亚硫酸、硝酸使降水的pH值降低(pH小于5.6)谓之酸雨。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人类大量开发和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中过多排放二氧化碳引起的。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控制和停止使用氟利昂,以及减少含氮废气的排放等,是防止臭氧层破坏的关键。
故填: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分析】人类活动的加剧,严重破坏了生物圈的环境,比如大气污染。全球性大气污染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37.【答案】二氧化碳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解: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它们燃烧后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加之人为的乱砍滥伐,能吸收二氧化碳的大片森林不断消失,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大,在地球的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像温室的玻璃那样起保温作用,导致大气温度不断升高,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38.【答案】二氧化硫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酸雨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故填:二氧化硫
【分析】当大气受到污染时,大气中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增高,溶于雨雪中生成亚硫酸、硝酸使降水的pH值小于5.6,谓之酸雨。
39.【答案】少生;优生
【知识点】我国的生育政策
【解析】【解答】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可以通过晚婚、晚育、少生来实现,但其决定作用的也就是关键的是少生; 而 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的是优生.
【分析】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其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体素质。
40.【答案】净化装置;煤、石油;回收和利用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预防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石油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工厂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烟气脱硫装置等净化装置、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的工作。
故填:净化装置;煤、石油;回收和利用
【分析】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
(1)酸雨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2)酸雨的危害: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使河水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水源酸化,影响饮用,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3)预防措施:通过净化装置进行烟气脱硫,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
41.【答案】7%;22%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我国耕地面积1.3亿公顷,占世界7%的耕地却承受着养活世界22%的人口的沉重负担,我国现有的宜垦荒地资源数量不多,其中可开垦为耕地的荒地就更少了;但我国粮食供应与人口之间的关系仍处于比较稳定的平衡状态,每个中学生力所能及的就是节约粮食。
【分析】我国人口数量庞大,耕地面积却不足。
42.【答案】(1)②③④;④
(2)有机物
(3)①;碳-氧
(4)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1)图中②表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③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④表示燃料的燃烧过程,因此,②③④都能产生二氧化碳。由于④化石燃料的大量开发和使用,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绿色植物通过①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
(4)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点滴小事都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出行少坐出租车或私家车,多坐公交车;随手关灯,减少用电;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煤炉烧水;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节省使用物品,废品回收利用。
【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具有全球性与循环性;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信息传递的特点是双向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43.【答案】(1)不能
(2)狼;草
(3)生态平衡
(4)消费者;种子
(5)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绿色出行、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1)人类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所以,分析上述资料可知,人类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所以,请利用上述材料中提到的动物补全食物链:草→野兔→狼,其中生产者是草。
(3)结合分析可知,当狼被猎杀,会导致相关的食物链被切断,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因此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4)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所以,牛、羊、兔、狼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消费者。结合分析可知,自然界的动物还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5)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绿色出行、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都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做法。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①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维持生态平衡。
②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的循环利用)。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④仿生: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食品设备,就叫仿生.(如:长颈鹿与宇航服、萤火虫与冷光灯、蝙蝠与雷达等)。
44.【答案】(1)大气
(2)二氧化硫
(3)温室
(4)B
(5)节约纸张,减少对树木的采伐;植树造林,增加林地面积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1)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目前全球50%以上的石油消费在交通领域,汽车作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排放温室气体和废气越来越严重,汽车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甲醛、PM2.5等多种污染物。所以,某市为广大市民出行提供免费自行车,能降低能源消耗,还能减少大气污染。
(2)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如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所以,大量燃烧煤炭石油,会导致酸雨危害,酸雨主要是废气中的二氧化硫等引起的。
(3)生物呼吸、燃料的燃烧等都能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加已经超出生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最终会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这是温室效应。
(4)A.使用再生纸,减少了纸张的消耗,减少了森林的砍伐,A正确。
B.夏天使用空调调至最冷,不利于降低能耗,也不利于身体健康,B错误。
C.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会造成木材和纸张的浪费,不值得提倡,C正确。
D.超市购物自带购物袋,能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量,减少白色污染,D正确。
所以,B不符合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故答案为:B。
(5)节约纸张,减少对树木的采伐;植树造林,增加林地面积都是能促进森林碳汇的具体做法。
【分析】酸雨是pH<5.6的雨水,是由于燃烧煤、石油、然气时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在到大气中与雨水结合,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的危害:使土壤的养发生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影响鱼虾繁殖甚至死亡,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植物死亡,对各种生物和各种建筑物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被称为“空中死神”。减少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对付酸雨,工厂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烟气脱硫装置、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
45.【答案】(1)清水
(2)空气
(3)避免偶然性
(4)AB;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1)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因此AC变量是有无清水。
(2)水淹没种子是形成没有空气的密闭环境,因此,D组种子不萌发的原因是缺乏空气。
(3)在实验时,为了防止出现偶然现象,减少实验误差,因而我们在实验中选取的对象往往是多个且是随机的。
(4)AB变量是酸雨,因此,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AB两组。
实验结果是:B里面的种子萌发较少,A里面的种子萌发较多,则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完整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