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培优-课时训练】24 唐诗三首(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培优-课时训练】24 唐诗三首(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6 10:36:25

文档简介

更指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留下的耻辱印记。3.第⑥段开
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2)示例:相濡以沫,不
头引用“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两句诗,承上
如相忘于江湖。赏析:原意是指泉水干了,鱼吐沫相互润
启下。
“郁孤台下清江水”一句承上,“凝目远跳”启下,引
湿,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由。比喻一同在困难的
出眼前所望之景。“中间多少行人泪”一句引出对南宋屈
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有时不妨放弃执着,以全
辱历史的回顾,点明辛弃疾作词的背景
4.(1)南宋王
新的自我迎接世界
(3)儒家孔子孟子主张仁政宣扬性
朝苟且偷安,辛弃疾力主抗金,却只能空怀报国志,啼嘘

19.示例一:表达优伤情绪:听,是谁的琴声,如此读
长叹:古城墙甘愿御敌,同样遭遇冷落,只能和辛公“一样
凉,低沉的乐音,缓慢的节奏,仿佛正诉说着什么。音调低
唏嘘,一样长叹”
(2)更多的人记住了辛弃疾,记住了
得略微有些抖动,听起来似乎心也有些抖动,我感觉到些
这首词,记住了郁孤台,并且融入了心中,他们脚踩历史足
许压抑沉阅的气息,已凝结在这空气中…示例二:表达
印,心念古今人事,郁孤台若有知,当倍感欣慰。
5.示例
欢乐情绪:今天阳光真好!坐在窗前,看窗外如此睛朗的
一:鹊雀楼,王之涣为之作《登雀楼》,留下了“欲穷千里
天感觉特别舒心。雨过天晴后的世界,仿佛阳光照耀在
目,更上一层楼”的名句。示例二:黄鹤楼,崔顾为之写《黄
“心田”上空,让前些天被风雨践踏过的花朵重新得到爱的
鹤楼》,留下了“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名
关怀,重现生命的活力!

(二)1.巫峡瞿塘峡
2.最奇险最美丽山势较
22《礼记》二则
巫峡稍低平,水势仍险急(意对即可)3.突出三峡丰富的
历史文化积淀,增加三峡景物的文化内涵,使之更吸引人·
夯实基础:1.zhang yue xiàojǔguan fen2.B
3.A4.C5.D6.(1)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
更耐人寻味。(意对即可)4.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
不知道它的好处。
〔2)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山峰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巫峡的山奇险高耸,山势
(3)在大道施行的时侯,天下是公共的。
(4)因此人们不
连绵的特点,表现作者对这奇险美景的惊叹和喜爱之情。
只是数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5)使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
名著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二)
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7.(1)类比
一,1,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
引用古藉
教学相长嘉肴弗食,不知其旨
至道弗学
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2.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
不知其善

教学相长(2)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3,保尔4.图A示例:保尔去问神父,为什么《圣经》上说
其子外户而不闭
的地球存在的时间跟地理课上老师讲的不一致?图B示
提升能力:8.(1)味美(2)指学者9.D10.要了解学生
例:在神父家补考时,保尔为报复神父平日对他的不公,悄
的心性,然后才能补救其过错。
11.教学相长长善而救
悄地往神父家准备做复活节糕的面团里撒了一把烟灰。
其失者也12.阐述了要重视实践的观点,即要求把明白
5.(1)略。(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2)示例:保尔
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实践来消化所学的知识并证明道理
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他把自已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
是最好的。
13.(1)以……为亲(2)来、用来14.D
业,双目失明却决不碌碌无为,在病床上完成了著作
15.所以奸诈之心发生(或:因此各种图谋出现),战争也因
《暴风雨所诞生的》,他用钢铁般的意志诠释着生命的意
此(或:由此)而引发
16.天下为家温馨和爱讲究

(3)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
礼仪礼17.示例:政治清明,经济高速发展,能够满足
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也是在这
人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社会稳定,尽量消除人与
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
人之间在各个方面的不平等,教育发达,素质提升,真正似
生活面前不颓废。
6.(1)保尔单枪匹马营教被白匪抓住
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答对两个方面即可)
的朱赫来。
(2)莉莎告诉了贵族子弟维克多,维克多告
探究创新:18.(1)人与人相互亲爱(或:仁爱)(2)示例:
密,导致保尔被抓。
二,7.揽工汉
建筑工人煤矿工
仁人志士、杀身成仁,仁至义尽、仁义之师、仁义道德、见仁
、8.建校会建庙会9.孙玉亭
贺凤英10.东拉
见智。(写出两个即可)(3)示例:品读经典故事帮助
哭咽11.为人民服务12.院子里的那口肥猪
同学们了解关于“仁”的经典故事,理解“仁”的内涵。
第六单元情趣与理趣
(4》示例:“仁”的核心即爱人,也就是人们互助互爱。为创
21《庄子》二则
建文明和谐城市,我们中学生要能对处于困境的人施予援
夯实基础:1.ming xi kūnti6 o tuan xun2.(1)振
手。例如,给老人让座,帮助迷路的小朋友,更要感恩父
母,孝顺父母等。
19.示例:“教学相长”是教师与学生的
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同“溟”,海。
(3)离开。
共同成长与发展。首先,我们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教师成
(4)这样
(5)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6)完全,完
长提供了契机。我们都有模仿、亲近所喜爱的老师的自然
备。
(7)迫溯。(8)固然。
3,(1)①动词,是②动
词,成为(2)①连词,表顺承②连词,表修饰(3)①的
顿向,同时我们又总是不断地给老师提出需要解决的问
题。而提升工作能力、优化在学生心目中形象的欲望,又
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①记载②做标
促使老师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大的发展。我们希望
记4.B5.B6.C
7.(1)大明往南海迁徙的时候,翅
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
学得好,老师也希望教得好,这种对成就感的追求也正是
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2)山野中的
我们共同进步的不竭动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只有善于
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学习,能够与时共进,与师共进的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成
长:只有善于学习,能够与时共进、与生共进的老师,才能
(3)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
的!
(4)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
得到真正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和老师一同成长!
水的桥上知道的。
8.(1)周战国哲学道家
23马

(2)逍遥游秋水
(3)扶摇直上鹕程万里(4)庄子与
夯实基础:1.(1)zhi(2)piáncáoi(3)shi su dan
惠子的一次辩论
好辩,重分析偏于智辩,重欣赏
(4)si si
2.(1)即使。
(2)吃一次。
(3)等同,一样。
提升能力:9.(1)长(2)最高限度10.D11.(1)直上穿
(4)按照
(5)怎么,那里
3.D4.B5.B
过云层,背负青天,这样以后打算南飞,将要到南海去
6.(1)①动词,用马鞭驱赶②名词,马鞭(2)①代词,指
(2)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
12.大鹏硕大无比,由“鹏之
千里马②表示加强诘问语气③表示推测,恐怕
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可知,它有崇高理
(3)①才能②能够(4)①连词,表示转折②连词,表
想,追求“广大、高远、自由、无可束缚也无可企及”的“逍遥
修饰7.(1)退之韩昌黎唐宋八大家(2)议论托
游”。斥鸚不可能理解大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它们认
物寓意贤才难過明主(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翔的
(4)衹辱于奴求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5)食不饱,力
最高限度了,不必像大鹏一样升腾到九万里高空再飞翔
不足,才美不外见(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所以它们目光短浅。
13,(1)好像(2)代词,指这件事
(7)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自从患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
提升能力:8.(1)同“现”,表现(2)面对(3)你(4)回
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15.运斤成风比喻手法纯
头看9,B10.(1)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
熟,技术高超16.表达了知音难求的心情:慨叹自惠子死
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已的才能。
(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
后,他就没有可以谈话的知己了
表达对老友的
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11.臣/有骏马/欲卖之12.原
怀念之情。17,示例:依赖能够产生力量,带来奇迹。
因是“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顿之”,因为人们认为伯乐善
探究创新:18.(1)庄子,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战国时期
于识马,如果伯乐都“还而视之,去而颜之”,那说明这是一
·149班级:
姓名:
24唐诗三首
夯实基础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一、积累与运用
A.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伟大的现实主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义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二人
A.幽咽(ye)
挂罥(juan)
沉塘坳(ào)
都是唐代诗人。
B.大庇(bi)
突兀(wù)
俄顷(é)
B.《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
C.伐薪(xin)
翩翩(pian)
口称敕(chi)
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
D.两鬓(bin)
老妪(yù)
辗冰辙(che)
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
A.高者挂胃长林梢(布匹)
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
B.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
C.死者长已矣(停止,完结)
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
D.系向牛头充炭直(同“值”,价钱)
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3.下列对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D.《卖炭翁》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
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
A.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而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B.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提升能力
C.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二、阅读与理解
D.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阅读《石壕吏》,回答问题。
4.填空。
6.本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概括老妇人一家人的
(1)《石壕吏》中表明差役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
遭遇。

(2)《石壕吏》中通过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
奈的语句是
7.“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
(3)《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已被差役抓走的语
要分析。
句是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景渲染诗人暗淡
悲惨处境的句子是
8.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无私奉献
的精神的语句是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从个人“长
(二)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问题。
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推己及人,发出了
9.“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仗”与诗中哪个词相
照应?“我”叹息什么?
”的呐喊,表现了诗人关
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7)《卖炭翁》中以外貌描写表现卖炭翁的辛酸
10.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
劳作的诗句是
天漠漠向昏黑”两句。
(8)《卖炭翁》中以矛盾心理深刻反映卖炭翁惨
境的句子是
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