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培优-课时训练】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阅读专练(六)&名著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培优-课时训练】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阅读专练(六)&名著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6 10:36:25

文档简介

更指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留下的耻辱印记。3.第⑥段开
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2)示例:相濡以沫,不
头引用“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两句诗,承上
如相忘于江湖。赏析:原意是指泉水干了,鱼吐沫相互润
启下。
“郁孤台下清江水”一句承上,“凝目远跳”启下,引
湿,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由。比喻一同在困难的
出眼前所望之景。“中间多少行人泪”一句引出对南宋屈
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有时不妨放弃执着,以全
辱历史的回顾,点明辛弃疾作词的背景
4.(1)南宋王
新的自我迎接世界
(3)儒家孔子孟子主张仁政宣扬性
朝苟且偷安,辛弃疾力主抗金,却只能空怀报国志,啼嘘

19.示例一:表达优伤情绪:听,是谁的琴声,如此读
长叹:古城墙甘愿御敌,同样遭遇冷落,只能和辛公“一样
凉,低沉的乐音,缓慢的节奏,仿佛正诉说着什么。音调低
唏嘘,一样长叹”
(2)更多的人记住了辛弃疾,记住了
得略微有些抖动,听起来似乎心也有些抖动,我感觉到些
这首词,记住了郁孤台,并且融入了心中,他们脚踩历史足
许压抑沉阅的气息,已凝结在这空气中…示例二:表达
印,心念古今人事,郁孤台若有知,当倍感欣慰。
5.示例
欢乐情绪:今天阳光真好!坐在窗前,看窗外如此睛朗的
一:鹊雀楼,王之涣为之作《登雀楼》,留下了“欲穷千里
天感觉特别舒心。雨过天晴后的世界,仿佛阳光照耀在
目,更上一层楼”的名句。示例二:黄鹤楼,崔顾为之写《黄
“心田”上空,让前些天被风雨践踏过的花朵重新得到爱的
鹤楼》,留下了“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名
关怀,重现生命的活力!

(二)1.巫峡瞿塘峡
2.最奇险最美丽山势较
22《礼记》二则
巫峡稍低平,水势仍险急(意对即可)3.突出三峡丰富的
历史文化积淀,增加三峡景物的文化内涵,使之更吸引人·
夯实基础:1.zhang yue xiàojǔguan fen2.B
3.A4.C5.D6.(1)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
更耐人寻味。(意对即可)4.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
不知道它的好处。
〔2)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山峰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巫峡的山奇险高耸,山势
(3)在大道施行的时侯,天下是公共的。
(4)因此人们不
连绵的特点,表现作者对这奇险美景的惊叹和喜爱之情。
只是数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5)使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
名著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二)
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7.(1)类比
一,1,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
引用古藉
教学相长嘉肴弗食,不知其旨
至道弗学
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2.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
不知其善

教学相长(2)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3,保尔4.图A示例:保尔去问神父,为什么《圣经》上说
其子外户而不闭
的地球存在的时间跟地理课上老师讲的不一致?图B示
提升能力:8.(1)味美(2)指学者9.D10.要了解学生
例:在神父家补考时,保尔为报复神父平日对他的不公,悄
的心性,然后才能补救其过错。
11.教学相长长善而救
悄地往神父家准备做复活节糕的面团里撒了一把烟灰。
其失者也12.阐述了要重视实践的观点,即要求把明白
5.(1)略。(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2)示例:保尔
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实践来消化所学的知识并证明道理
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他把自已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
是最好的。
13.(1)以……为亲(2)来、用来14.D
业,双目失明却决不碌碌无为,在病床上完成了著作
15.所以奸诈之心发生(或:因此各种图谋出现),战争也因
《暴风雨所诞生的》,他用钢铁般的意志诠释着生命的意
此(或:由此)而引发
16.天下为家温馨和爱讲究

(3)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
礼仪礼17.示例:政治清明,经济高速发展,能够满足
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也是在这
人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社会稳定,尽量消除人与
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
人之间在各个方面的不平等,教育发达,素质提升,真正似
生活面前不颓废。
6.(1)保尔单枪匹马营教被白匪抓住
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答对两个方面即可)
的朱赫来。
(2)莉莎告诉了贵族子弟维克多,维克多告
探究创新:18.(1)人与人相互亲爱(或:仁爱)(2)示例:
密,导致保尔被抓。
二,7.揽工汉
建筑工人煤矿工
仁人志士、杀身成仁,仁至义尽、仁义之师、仁义道德、见仁
、8.建校会建庙会9.孙玉亭
贺凤英10.东拉
见智。(写出两个即可)(3)示例:品读经典故事帮助
哭咽11.为人民服务12.院子里的那口肥猪
同学们了解关于“仁”的经典故事,理解“仁”的内涵。
第六单元情趣与理趣
(4》示例:“仁”的核心即爱人,也就是人们互助互爱。为创
21《庄子》二则
建文明和谐城市,我们中学生要能对处于困境的人施予援
夯实基础:1.ming xi kūnti6 o tuan xun2.(1)振
手。例如,给老人让座,帮助迷路的小朋友,更要感恩父
母,孝顺父母等。
19.示例:“教学相长”是教师与学生的
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同“溟”,海。
(3)离开。
共同成长与发展。首先,我们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教师成
(4)这样
(5)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6)完全,完
长提供了契机。我们都有模仿、亲近所喜爱的老师的自然
备。
(7)迫溯。(8)固然。
3,(1)①动词,是②动
词,成为(2)①连词,表顺承②连词,表修饰(3)①的
顿向,同时我们又总是不断地给老师提出需要解决的问
题。而提升工作能力、优化在学生心目中形象的欲望,又
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①记载②做标
促使老师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大的发展。我们希望
记4.B5.B6.C
7.(1)大明往南海迁徙的时候,翅
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
学得好,老师也希望教得好,这种对成就感的追求也正是
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2)山野中的
我们共同进步的不竭动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只有善于
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学习,能够与时共进,与师共进的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成
长:只有善于学习,能够与时共进、与生共进的老师,才能
(3)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
的!
(4)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
得到真正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和老师一同成长!
水的桥上知道的。
8.(1)周战国哲学道家
23马

(2)逍遥游秋水
(3)扶摇直上鹕程万里(4)庄子与
夯实基础:1.(1)zhi(2)piáncáoi(3)shi su dan
惠子的一次辩论
好辩,重分析偏于智辩,重欣赏
(4)si si
2.(1)即使。
(2)吃一次。
(3)等同,一样。
提升能力:9.(1)长(2)最高限度10.D11.(1)直上穿
(4)按照
(5)怎么,那里
3.D4.B5.B
过云层,背负青天,这样以后打算南飞,将要到南海去
6.(1)①动词,用马鞭驱赶②名词,马鞭(2)①代词,指
(2)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
12.大鹏硕大无比,由“鹏之
千里马②表示加强诘问语气③表示推测,恐怕
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可知,它有崇高理
(3)①才能②能够(4)①连词,表示转折②连词,表
想,追求“广大、高远、自由、无可束缚也无可企及”的“逍遥
修饰7.(1)退之韩昌黎唐宋八大家(2)议论托
游”。斥鸚不可能理解大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它们认
物寓意贤才难過明主(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翔的
(4)衹辱于奴求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5)食不饱,力
最高限度了,不必像大鹏一样升腾到九万里高空再飞翔
不足,才美不外见(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所以它们目光短浅。
13,(1)好像(2)代词,指这件事
(7)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自从患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
提升能力:8.(1)同“现”,表现(2)面对(3)你(4)回
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15.运斤成风比喻手法纯
头看9,B10.(1)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
熟,技术高超16.表达了知音难求的心情:慨叹自惠子死
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已的才能。
(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
后,他就没有可以谈话的知己了
表达对老友的
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11.臣/有骏马/欲卖之12.原
怀念之情。17,示例:依赖能够产生力量,带来奇迹。
因是“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顿之”,因为人们认为伯乐善
探究创新:18.(1)庄子,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战国时期
于识马,如果伯乐都“还而视之,去而颜之”,那说明这是一
·149第六单元情趣与理趣
阅读专练(六)
(一)(恩施)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①也,不可施刑,刑⑤其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
傅①公子虔,黥①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
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人足。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虽有嘉肴》)
【注】①布:领布,公布。②於:同“于”。③卒:终于。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
④嗣:继承。⑤刑:处罚。⑥傅:老师。⑦黥:即墨
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
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不知其细,舍问,其奚[避]决焉?
(1)秦民大说
(
(选自《孟涂文集》)
(2)有一人徙之
(
【注】奚:怎么。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1)然后能自反也
B.故/外户/而不闭
(2)君子之学必好问
(
C.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
(3)舍问,其奚决焉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
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无以广识。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
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
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甲文中的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
5.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已进入甲文所说
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
什么?
4.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
文作答)》
5.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庄周家贫
庄周家贫,故往贷栗于监河侯。监河侯曰:
(二)(襄阳)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您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然作色哪,曰:“周昨来,有中道④而呼者,周顾视,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
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
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
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⑦也。君岂有斗升之水
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
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①西
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
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
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与①,我无所处圆,吾得斗升之水⑨然活耳,君乃言
(节选自《礼记·礼运》)
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乙】令既具,未布①,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
【注】①贷粟:借粮。②邑金:封地交纳的租税。
於 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
③忿然作色:生气而变了脸色。④中道:道路中间。
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
⑤波臣:水里的小人物。⑥激:引。⑦吾失吾常与:
之,氟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 下令。
我失去曾经做伴的(水)。⑧处:安身之地。⑨然:
於时太子犯法。卫鞅日:“法之不行,自上犯
乃,就。
语文·八年级·下册·RJ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