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2 《杞人忧天》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2 《杞人忧天》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6 21:5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列子》,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语。
2、理解文章大意。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坐进观天、刻舟求剑、揠苗助长、闻鸡起舞四幅图画,让学生看图猜成语。结合学生对这四个成语的熟悉程度,针对不熟悉的成语,让熟悉的学生给大家介绍故事梗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个成语故事杞人忧天。(板书课题)  
了解作家作品
(教师出示,以填空题形式,让学生当堂掌握。)
三、诵读  
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1)学生把课下注释中的读音誊写在课本上。
(2)教师出示生字词,检查读音。
2、教师播放录音(读准节奏)
(1)学生自主画好朗读节奏
(2)教师出示正确朗读节奏
(3)学生跟读。
3、抽生读(读出情感)
4、全班读。
四、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1、对照课下注释自行翻译。
2、师生共同疏通文意。 
五、复述课文大意,熟悉故事情节。
1、故事起因:有个杞国人担心某一天天崩地陷自己没有地方依托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2、故事发展:有一个热心肠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去开导杞人。
3、故事结束:杞人的担心没有了,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很高兴。
六、把握文章主旨,明确寓言寓意
(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杞人所“忧”之事有没有根据,有没有必要?
(2)这篇寓言故事的寓意, 作者借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要消除没有根据的或不必要的忧虑。
拓展延伸,读后感悟。
学习了这篇寓言故事后我们为杞人的做法感到想笑,但笑过之后,你可曾想过杞人之所以闹出这样低级笑话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如何才能避免闹出这种低级的笑话?
这则寓言看似讽刺的是杞人,实则对我们有很强的警示意味。杞人可笑主要是因为他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经验。这启示我们要努力学习,发奋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不要闹出这样低级的笑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