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 必修 音乐鉴赏11.21 峥嵘岁月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 必修 音乐鉴赏11.21 峥嵘岁月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2019)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2-06 15:2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峥嵘岁月》
——课题来源: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必修)第十一单元第二十一节《峥嵘岁月》
一、教学理念:
本课选取高中音乐鉴赏(必修)第十一单元第二十一节《峥嵘岁月》进行深入的分析鉴赏,引导学生的爱国情怀,借着以建党百年之际,整节课以红军长征为主要线路鉴赏聆听分析,引领学生根据红色精神走进这节《峥嵘岁月》,在教学设计上,彰显美育功能,强调音乐实践,深化情感体验,了解中国红军长征的历史文化。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音乐核心素养,积极引导学生欣赏——思考—分析—探究—体验等学习环节,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开发创造潜能、突出音乐特点,以深入学习中国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为主线,去理解音乐的结构以及创作背景。整节课以建党100周年为始,贯穿着红色精神于每首作品之间,运用微课视频加深学生对作品情绪的理解,引领学生积极思考发言深度融合在课堂教学中。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分段聆听分析作品《血战湘江》,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血战湘江》的主题音乐情
绪特征,了解作曲家创作的动机意图,让学生深入了解该作品的历史背景,提升学生
的审美感知能力,理解历史文化内涵。
2 通过视、唱、听、辨等体验环节,运用听辨、赏析、猜歌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艺术
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音乐风格以及歌曲结构,理解其音乐情绪情感的艺术表现。
以红军长征宣告胜利的地点导入,介绍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创作背景,同时
认知该歌曲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分析歌曲结构和音乐情绪的表达,引导学生通过音
乐记忆演唱体验A段主题,通过歌唱落实学生对曲子的记忆,让学生在全曲聆听时,
情景模拟欢迎红军到来以及与红军道别的情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情绪理解和
爱国情怀。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血战湘江》是选自作曲家张千一创作的大型交响套曲的第二乐章表现的是1934年红军战士付出巨大牺牲渡江湘江、成功突破封锁的悲壮故事。《忆秦娥 娄山关》的创作背景是毛泽东同志带领红军永乘胜追击攻下遵义。这也是红军长证途中的重大的战略转折。《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在十年文革结束,解放思想后诞生的,展现了陕北民歌的地方特色。是根据陕北信天游音调改编而成的一首歌曲。这首歌唱出了陕北人民对红军到来时的激动与期盼,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历史画卷,反映出当时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这三首作品是不同时期创作的,但都是描写红军长征的故事。
2、学情研判: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鉴赏能力,他们空间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比较丰富,逻辑思维能力也比较成熟,但自主归纳总结的能力有待于提高,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总结、归纳,进一步培养现代高中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的重难点:
1、重 点:通过《血战湘江》、《忆秦娥 娄山关》、《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三个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鉴赏,引导学生的爱国情怀,以深入学习中国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为主线,去理解音乐的结构以及创作背景。
2、难 点:准确听辨交响乐第二乐章《血战湘江》的主题旋律以及其情绪表达。
五、教 时:第一课时
教 具:多媒体课件、一体机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 学 导 入 学生进入课堂,教师致欢迎词,用建党百年之际的热门话题,引出课题,引导学生聆听片段音乐。 认真聆听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好奇心。
新 课 讲 解 之一: 分 段 聆 听 , 猜 主 题 战 役 请同学们认真聆听几个片段进行思考: 引子部分营造了怎么的气氛呢? 连接段多数出现了什么节奏型呢?在作品里起到怎样的听觉效果呢? 3、聆听A主题,思考该旋律的节奏对音乐 产生了怎样的情感表达? 4、聆听B段,引导学生猜一猜有几个主题? 第一主题的节奏和第二主题出现的节奏有什么不同? B段第二主题里有两条错开的旋律,在专业上叫什么?营造了怎么样的气氛呢? 5、教师根据几个片段营造的气氛,提问: 在红军长征的途中有很多场战役,哪一场有紧 张、焦灼、敌我双方僵持不下的紧张气氛的 呢? 6、请同学们观看微课视频《血战湘江》(音画结合)进行全曲聆听,同时根据老师的微课视频加深对湘江战役的历史背景的了解。 7、教师总结(再一次加深学生理解历史文化内涵): 听完这首气势磅礴的《血战湘江》,同学们对于红军在湘江浴血奋战的印象已经更加深刻。红军在面对反抗国民党围剿的战略部署过程中,博古、李德错误的左倾指导思想,让红军战士们付出了血淋淋的代价。相较之下,毛泽东同志在之后的作战指挥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也为毛泽东在未来中国革命事业的道路上的发展铺下深厚基石。 一、学生根据老师引导,认真聆听,深入感受思考作品的情绪表达。 1、急促紧张残酷的战争状态 2、三连音同音反复、密集紧张的鼓声 3、(弦乐)节奏紧张,表现战事激烈的气氛,木管和弦乐声部节奏密集,动力性极强 (铜管)主旋律节奏慢、舒展,旋律宽广,表现场面宏大。铜管乐 奏出紧张、焦灼、恐怖的A 主题。 4、两个主题。B段第二主题都各自由两条旋律组成,并且出现的顺序是错开的。这种相似的旋律先后不同时出现的音乐形式,在专业上被称为“赋格”该主题音乐,旋律不断地交替变化,两个主题交织呈现,更能进一步体现并强调紧张、焦灼的氛围。 5、生:不约而同猜到《湘江战役》 6、生:认真观看微视频、聆听作品、思考历史文化,再一次感受作品中战役紧张、焦灼的气氛。 7、认真聆听、思考、落实巩固对作品的感悟以及历史文化的理解。 通过分段聆听分析作品《血战湘江》,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血战湘江》的主题音乐情绪 特征,了解作曲家创作的动机意图,让学生深入了解该作品的历史背景,提升学生的 审美感知能力,理解历史文化内涵。
新 课 讲 解 之二: ︽ 忆 秦 娥 · 娄 山 关 ︾ 请聆听老师演唱一个片段,猜一猜此曲的歌 词是谁写的呢? 介绍《忆秦娥 娄山关》的作品背景 毛泽东诗词《忆秦娥·娄山关》作于1935 年。 1935 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转回贵 州攻打黔军,抢占娄山关,歼敌两个师,取 得长征途中的第一个大胜利,是红军长证途 中的重大的战略转折。 分段解析作品《忆秦娥 娄山关》,简单介绍艺术歌曲的特点 歌曲的前奏是全曲的概括 上阕是大军过娄山关的情景。 下阕是描写大军向娄山关进军的情景。 (结合艺术歌曲的特点给学生介绍:多采用著名诗歌,曲调表现力强,侧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钢琴伴奏占有重要地位,对演唱要求严格) 四、再一次全曲 聆听《忆秦娥 娄山关》 毛泽东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研讨式学习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研讨式学习 四、学生留意老师课件上的段落标记,在聆听的过程中,在自己的学案上也做好笔记,加深对曲子的结构、情感的记忆。 此曲的歌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可看出诗人毛泽东无比激动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他面对失利与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这也反映出的战事严峻。这个环节在仅有的短时间课堂里分析,从音响的本体入手,主要让学生领悟作品的意图和情绪,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
新 课 讲 解 之三: ︽ 山 丹 丹 开 花 红 艳 艳 ︾ 师问:红军长征在哪里宣告最终胜利的? 根据学生的答案,引出新内容 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简单介绍歌曲背景: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根据陕北信天游音调改编而成的一首歌曲,旋律采用陕北高腔的音调,激越高亢、明亮而宽广,迸发出朴素真挚的情感。 全曲聆听《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思 考:歌曲分为几段? 每段的所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 四、学习演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A 段,感受陕北信天游的音调特点。(邀请学生尝试记忆旋律演唱) 五、再一次全曲聆听,提示(听到B段热闹场景的时候全班起来互动,感受人民对红军的欢迎之情。到A乐段再现的时候,全班情景模拟向中央红军挥手道别。 生答:陕甘宁 生专注聆听 三、歌曲属于三部曲式,由引子+A+B+A1组成,属于陕北民歌中的信天游(山歌)。
A乐段:旋律悠长,具有陕北特色,使人眼前呈现出一副陕北景色;
B乐段:突然转入热闹场面,表现人民对红军的欢迎之情。
A乐段再现:音乐回复到开始的绵长节奏中,表现的是人民在向中央红军挥手道别。 四、班级自主推荐代表学生 演唱 五、全班参与感受、深情投入,进一步感受三部曲不同段落的情感体验。 课堂通过教师引导讲解,让学生清晰了解歌曲结构,通过邀请学生演唱,更能让全班同学认真倾听歌曲的A主题,加深记忆。最后通过设计情景模拟互动让全班参与,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再一次深入感受浓郁的红色精神。
拓 展 全班同学分两个组。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进行A、B段演唱,用歌声再次情景模拟向中央红军挥手道别的情景。 通过情景模拟,加深学生的深刻体会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
小 结 ︵ 教 师 寄 语 ︶ 课堂赠语: 峥嵘岁月,红军长征路上总有许多艰难险阻,但总会越过。在同学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也会遇到困难,要坚信总会有拨开云雾、柳暗花明的一天。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们,更要带着红色精神奔赴属于自己美好未来。珍惜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美好生活,相信你们一定能够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认真聆听、思考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红色精神,让学生深刻体会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起到启迪智慧的作用。
板 书 设 计 《峥 嵘 岁 月》 《血战湘江》 《忆秦娥 娄山关》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小 结 教师寄语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牢把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结合高中学生思维活跃,分析能力强等特点,通过音乐聆听、感受、体验展示和情感模拟等教学环节,紧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积极达成“音乐鉴赏”模块教学的目标。简单明了的导入环节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聆听---分析----对比-----感受等音乐体验,帮助学生直观有效的理解知识点,增强学生音乐情绪的认知;情景模拟部分音乐互动实践加深学生对歌曲结构的记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全程投入;教师寄语环节总结了音乐作品所表达的精神内涵。这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还能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和消化吸收知识点,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