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民间永不朽——剪纸”课例
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教材,第16课中国民间美术:美在民间永不朽——剪纸。通过对中国剪纸知识的了解,作品的赏析,旨在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我国璀璨民间美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剪纸艺术,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历经了千百年历史,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刻的文化内涵。民间美术界既是民俗的造型载体,更是民族精神的视觉象征。使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与民俗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通过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习俗的剪纸艺术作品欣赏,使学生明确剪纸的基本概念,了解其表现形式、艺术特征以与民俗的关系。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并逐步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审美的情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欣赏、感受、体验、讨论、评述等过程,培养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情感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剪纸艺术形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剪纸艺术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剪纸图片赏识,剪纸方法视频学习,学生课堂剪纸。
难点:掌握剪纸的方法并运用。
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办法:通过图片、视频分析鉴赏了解剪纸文化和制作方法。通过设问、展示、实验、讨论、示范等方式,让学生提高课堂感受。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九年级学生,该年龄段学生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能顺利完成课堂任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题。
展示PPT上的图片,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窗户上的是什么?你们在哪里见过?(引起学生关注,思考问题,并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窗花。
窗花 : 贴在窗纸或者窗户玻璃的剪纸,中国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春节期间都会贴。(引出剪纸)
目的:通过展示PPT上的图片,使用提出问题的方式:引起学生关注,思考问题,并回答问题。 成功进入课题,并直接进入剪纸的基础知识欣赏与讲解,通过鉴赏,让学生初步了解剪纸的传统文化。
二、剪纸的概述
剪纸,又名刻纸,广义上指的是一种平面镂空的艺术形式。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布、皮等等。剪纸不仅仅限制在“剪”和“纸”的层面,它已成为一种艺术门类的通称。在生活中也广 泛应用。
剪纸的风格分两派别:南方剪纸和北方剪纸
图一 河北剪纸 图二 陕西剪纸 图三 山东剪纸
北方剪纸 图片分析(河北、陕西、山东)
北方剪纸淳朴浑厚,豪迈粗放,变形夸张,喜用块、面,线条也简练概括,人物特征鲜明,风格朴素,单纯,明快,色彩浓艳,代表作品有山西、陕西、河
北、山东;
图四 湖北剪纸 图五 岭南剪纸 图六 福建剪纸
南方剪纸 图片分析(湖北、岭南、福建)
南方剪纸包括的地区广大,如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中部地区和广东、广西、福建等南部地区。中部地区比较典型的是江浙一带。
南方剪纸的民间传统风格是注重写实,艺术风格秀丽,柔美明快,工艺精巧,玲珑剔透,镂金彩绘,风格重装饰,因而加工复杂,工艺性较强。
三、分析剪纸工具和材料
1、剪刀;
2、纸张:大红纸、绒面纸、蜡光纸、单色纸等;
3、其他工具:铅笔、橡皮、稿纸、刻刀、回形针、直尺等。
目的:在讲解剪纸工具以及分析剪纸类型这一环节中,通过展示实物工具和剪纸作品,使学生能真切地通过真实的体会与感受,认识剪纸工具与剪纸。避免了使用想象与记忆的方式,减弱课堂的真实体验感。实物展示,使课堂效果更理想。
四、单色剪纸
单色剪纸,是一种颜色的纸剪出单一色彩的图案。使用极广,最为普及,很受人们的欢迎。
图七 阳刻剪纸 图八 阴刻剪纸 图九 阴阳结合式剪纸
1、阳刻剪纸 ,是将轮廓线保留,减去轮廓以外部分;
2、阴刻剪纸,是剪去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内的部分;
3、阴阳结合式剪纸,是阴刻和阳刻结合。
五、剪纸艺术的应用
分析讲解剪纸在生活中的应用,如: 服装、灯饰、装饰等等
图十 服装设计 图十一 灯饰设计
六、一起学剪纸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1、囍的剪纸方法(视频教学)步骤图①②③④;
2、让一名同学上来示范囍的剪纸方法,使用实物展示台带领同学整个剪纸的过程。(教师指导);
3、同学练习(教师指导);
4、同学们把成果举高展示展示;
5、教师点评。
目的:在示范环节中,首先使用多媒体视频教学,学生整体学习,然后邀请一位学生,上讲台作为小老师进行操作示范,教师在旁边引导。其他同学分小组,认真观看小老师操作,跟着进行剪纸练习。教师随堂指导。使用录制的多媒体视频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同学是最熟悉的人,在课堂中让学生当小老师,引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拓展
课后查阅剪纸的不同折法。探究不同折法剪出的图案有什么不一样。找出规律。
目的:提出课外拓展的要求,通过鉴赏和技能实践,让学生感受了剪纸的文化艺术,也让学生发现剪纸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创新的方式,把剪纸艺术应用的生活中去,发扬传统文化精神。
八、课堂小结
通过直观的图片分析,视频讲解,同学示范,老师辅导,同学们对剪纸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基本能按要求完成。
案例反思
1、创设问题,导入课题
课题的引入,是一节课堂开端的重要环节,影响着课堂的效果。授课班级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强。通过生活中的物品,设立问题,发起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回答问题,锻炼学生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精神,鼓励基础薄弱的同学,勇于表达自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2、实物展示,提高课堂体验感
在美术教学中,真实感的体会是非常重要。在课堂中,单纯使用多媒体视频教学,虽然能为课堂增色不少,但体验感还是比较弱。本节课在课堂中工具的介绍,剪纸形式的讲解中,使用了实物展示。如果单纯使用图片形式出现,同学的记忆很快就忘记。但使用实物,在课堂中通过看、接触、理解,感受更具体。使课后记忆更加深刻,有利于课堂的复习与拓展教学。
3、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一般以教师示范为主,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练习。这样的情况下,学习思考变得被动。本节课堂中,使用录制课堂教学视频的形式,加快课堂时效,提高效率。通过整体初步观看视频后,邀请一位学生作为小老师,上讲台进行示范,同学跟练的形式进行。同学作为小老师,是熟悉的人、是最亲密的战友,给课堂带来新的感受,激活课堂积极性。同时锻炼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通过这次学生示范,给学生引导一种意识,每一位同学都有能力作为小老师。通过课堂练习,培养自主学习、思考探索的能力。
4、弘扬传统艺术,开拓创新
剪纸艺术,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通过鉴赏、技能练习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历经了千百年历史,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刻的文化内涵。在课堂中提出如何弘扬传统艺术,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使用学习的剪纸的基础知识、技能与规律,进行创新并运用到生活的装饰中。通过创新的形式,把剪纸艺术运用到其中,为生活添加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