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查阅相关资料知氧化性:,设计了盐桥式的原电池,如图所示。盐桥中装有琼脂与饱和溶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烧杯的溶液中发生还原反应
B. 乙烧杯中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C. 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从到
D. 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移向乙烧杯
2. 港珠澳大桥于年月正式开通,这座当今世界里程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使用了大量各类材料:路面使用了进口的湖底天然沥青和混凝土、承台和塔座等部位使用了双相不锈钢钢筋、抗震方面使用了新型高阻尼橡胶和钢板。关于这些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沥青主要成分是有机物,也可以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B. 混凝土中含有的水泥、沙子都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 不锈钢是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的途径防锈蚀
D. 橡胶一定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3.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氯碱工业是电解熔融的,在阳极能得到
B. 电渗析法淡化海水利用了离子交换膜技术
C. 晶体硅制得的光电池,能直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D. 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化学变化可转化为清洁能源
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
B.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
C. 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
D. 若将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
5. 已知:与反应的;与反应的。则 与 反应生成 的等于( )
A. B.
C. D.
6. 下列对有关事实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编号 事实 解释
锌与稀硫酸反应,加入氯化钠固体,速率加快 增大了氯离子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锌与稀硫酸反应,滴入较多硫酸铜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减慢 锌置换铜的反应干扰了锌置换氢的反应,致使生成氢气的速率变慢
的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分解速率迅速加快 降低了反应的焓变,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增多,速率加快
面粉生产车间容易发生爆炸 固体表面积大,反应速率加快
A. B. C. D.
7. 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和进行反应:,后反应达到平衡,生成的物质的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的平衡转化率为
B. 若增大压强,则的平衡转化率减小
C. 若将容器体积变为,则的平衡浓度小于原来的
D. 若升高温度,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
8. 溶液中存在平衡:橙色黄色用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结合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中溶液变黄,中溶液橙色加深
B. 中被氧化
C. 对比和可知酸性溶液氧化性强
D. 若向中加入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
9. 已知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弱酸化学式
电离平衡常数
A.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各溶液关系为:
B. 冰醋酸中逐滴加水,则溶液的导电性、醋酸的电离程度、均先增大后减小
C. 中通入少量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D. 稀释溶液过程中,减小
10. 在时由水电离的的下列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 B. 、、、
C. 、、、 D. 、、、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甲装置可用于蒸干饱和溶液制备晶体
B. 图乙装置可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C. 图丙装置可以探究温度对溶液与反应的影响
D. 图丁装置可以论证醋酸、碳酸、硼酸的酸性强弱顺序为:醋酸碳酸硼酸
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随温度、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B. 分别用等体积的蒸馏水和稀硫酸洗涤 沉淀,用水洗涤造成 的损失量大于用稀硫酸洗涤时的损失量。
C. 能与碳酸钠反应制,说明是强电解质
D. 常温下,的醋酸溶液中加入水可使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溶液中的比值变大
13.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分离、 将混合物投入足量溶液中然后依次进行过滤、洗涤、蒸发、灼烧四项操作
验证淀粉溶液水解生成葡萄糖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共热,冷却后再加入新制悬浊液,加热
证明: 向浓度均为的和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
检验晶体是否完全变质 取少量久置的晶体于试管中,逐滴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14. 用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加热装置Ⅰ中的烧杯,分离和高锰酸钾固体
B. 用装置Ⅱ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C. 用装置Ⅲ蒸干氯化铝溶液制无水氯化铝
D. 用装置Ⅳ分离苯和溶液
15. 盐类水解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应用或说法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
A. 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B. 加入足量粉末充分反应并过滤以除去溶液中的少量
C. 用稀硫酸或浓氨水除去铜器表面的铜绿
D. 长期使用硫酸铵化肥的土壤,易变酸性,可施用适量的熟石灰
16. 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下列有关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入,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B. 加水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C. 升高温度的值减小 D. 加入固体,溶液的减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12分) 过渡态理论认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从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如图是与 恰好反应生成和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试写出和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的活化能是______。
图 是某学生模仿图 画出的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则图中______,______。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 和 ,压强为,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
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 ,
反应速率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平衡____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向 密闭容器中加入 ,发生反应,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______。
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倍,则______是原来的倍。
平衡常数 的平衡浓度 达到平衡的时间 平衡时的体积分数
18. (12分) 用酸式滴定管准确移取某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于一洁净的锥形瓶中,然后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指示剂为酚酞滴定。滴定结果如下所示:
溶液起始读数 终点读数
第一次
第二次
准确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的主要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待测盐酸溶液,滴定时左手控制碱式滴定管的玻璃球,右手不停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滴定终点。
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或“不影响”
19. (14分) 某课外小组分别用图中所示装置对原电池和电解原理进行实验探究.
请回答:
Ⅰ用图装置进行第一组实验.
在保证电极反应不变的情况下,不能替代作电极的是______填序号.
A.铝 石墨 银 铂
极为______填“正”“负”“阴”“阳”电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 ___.
实验过程中,______填“从左向右”“从右向左”或“不”移动;滤纸上能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
Ⅱ用图装置进行第二组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与第一组实验不同的现象:两极均有气体产生,极区溶液逐渐变成紫红色;停止实验,铁电极明显变细,电解液仍然澄清.查阅资料得知,高铁酸根离子在溶液中呈紫红色,且需碱性环境才可产生.
电解过程中,极区溶液的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电解过程中,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和______.
若在极收集到气体,在极收集到气体均已折算为标准状况时气体体积,则电极铁电极质量减少______
在碱性锌电池中,用高铁酸钾作为正极材料,电池反应为该电池正极发生的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20. (14分)如图装置所示,是用氢氧燃料电池乙进行的某电解实验:
在电池乙工作时:
若所用电解质可以传递,则电子由 ______ 极流出,向 ______ 极移动.填“”或“”
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__ ____ .
外电路中,每转移电子,在极消耗 ___ ___ 的标准状况下.
若电解池甲中、都是惰性电极,电解液是滴有酚酞的饱和溶液,则工作时: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____ __ .
在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 __ ____ .
电极上将逸出的气体产物是 ____ __ 对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__ ____ ;
若甲中其它条件均不变,只将电极换成铁棒,可以制取 _____ _ 沉淀填化学式.
答案和解析
1. 【解析】由于氧化性,即可以将氧化为,故在原电池中,失电子被氧化,故极为负极;得电子被还原,故极为正极。
A.甲烧杯中失电子被氧化,即甲池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
B.乙烧杯中得电子被还原:,故B错误;
C.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即由流向,故C正确;
D.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即移向甲烧杯,故 D错误。故选C。
2. 【解析】A.沥青主要成分是有机物,沥青可以通过石油分馏得到,故A正确;
B.混凝土中含有的水泥、沙子都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正确;
C.不锈钢是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的途径防锈蚀,故C正确;
D.橡胶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天然橡胶不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故D错误。故选D。
3.
【解析】A.氯碱工业是指电解溶液制氢氧化钠及氯气,故A错误;
B.海水淡化的方法有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等,其中电渗析法淡化海水利用了离子交换膜技术,故B正确;
C.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晶体硅制得的光电池,能直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
D.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化学变化可转化为清洁能源,故 D正确;故选A。
4. 【解析】A、生成物能量和反应物能量和,所以生成物的能量和高于反应物能量和时,反应吸热,故A正确;
B、化学反应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发生能量变化,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不同导致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所以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故B正确;
C、生成物全部化学键形成所释放的能量小于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故C错误;
D、在相同条件下,将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硫固体变化为硫蒸气吸热,所以前者放出热量多,故D正确;故选C。
5. 【解析】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
,用可得,故A正确。 故选A。
6. 【解析】加入氯化钠固体,反应物浓度没变,反应速率不变,故错误;
加入较多硫酸铜,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不一定有氢气生成,故错误;
二氧化锰为双氧水的催化剂,不改变焓变,但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故错误;
增大固体表面积,反应速率增大,面粉易爆炸,故正确。故C正确。故选C。
7. 【解析】A.经达到平衡,生成,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为,的转化率为,故A错误;
B.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故B错误;
C.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体积变为,体系的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平衡浓度小于原来的,故C正确;
D.升高温度,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的,故D错误。 故选C。
8. 【解析】溶液中存在平衡:橙色黄色,加入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则溶液橙色加深,加入碱,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变黄,由实验、可知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氧化乙醇,而不能,以此解答该题。
A.在平衡体系中加入酸,平衡逆向移动,重铬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橙色加深,加入碱,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变黄,故A错误;
B.中重铬酸钾氧化乙醇,重铬酸钾被还原,故B错误;
C.是酸性条件,是碱性条件,酸性条件下氧化乙醇,而碱性条件不能,说明酸性条件下氧化性强,故C正确;
D.若向溶液中加入的硫酸到过量,溶液为酸性,可以氧化乙醇,溶液变绿色,故D错误。故选C。
9. 【解析】A.由电离常数的关系可知,则酸性,所以应有 ,故A错误;
B.冰醋酸中逐滴加水,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大,但随水的量增大,浓度变小,导电性减小,而醋酸的电离程度一直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故B错误;
C.由于的电离平衡常数小于碳酸的一级电离平衡常数,大于碳酸的二级电离平衡常数,故中通入少量发生的化学反应为:,故C正确;
D.稀释溶液过程中,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的物质的量增加,的物质的量减小,故增大, 故D错误。故选C。
10. 【解析】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为酸或碱溶液,
A.因酸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与不共存,碱溶液中不能共存,符合题意,故A正确;
B.因酸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而碱溶液中不反应能共存,故B错误;
C.因酸或碱溶液中、、、均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因酸溶液中不能共存,而碱溶液中不反应能共存,故D错误;故选:。
11. 【解析】A.因氯化铝易水解,故加热得不到氯化铝,故A错误;
B.温度计应当是测量反应量的温度,应当插入小烧杯内,故B错误;
C.反应物相同,浓度体积也相同,只有温度不同,故可以测定,故C正确;
D.因醋酸会挥发出进入烧杯中,故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其反应,故不能证明碳酸硼酸,故D错误。故选C。
12. 【解析】A.只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A错误;
B.因为硫酸中存在着大量的硫酸根离子,所以硫酸钡在硫酸中的溶解度要小于它在水中的溶解度,因此,用水洗的时候溶解掉的硫酸钡要比用硫酸洗的时候多,所以用水洗造成的损失要大,故B正确;
C.能与碳酸钠反应制,说明比碳酸的酸性强,不能说明就是强酸,也不能说明是强电解质,故C错误;
D.是醋酸根离子的水解平衡常数的倒数,即,水解平衡常数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D错误;故选B。
13. 【解析】A.和的混合物中加入溶液,与发生反应,难溶于溶液,过滤洗涤得到,将溶液蒸发、灼烧最终得到的固体为,不能获得,故A错误;
B.淀粉水解时用稀硫酸作催化剂,淀粉水解液呈酸性,向水解液中加入新制悬浊液,与酸发生中和反应,不能检验葡萄糖,用新制悬浊液检验葡萄糖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故C错误;
C.由于与类型不同,不能由生成沉淀的先后说明、溶度积常数的大小,故C错误;
D.若紫红色褪去,晶体没有完全变质,若紫红色不褪,晶体完全变质,故D正确。故选D。
14. 【解析】A.高锰酸钾加热发生分解,不能用如图装置分离和高锰酸钾固体,故A错误;
B.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是二氧化硫还原性的体现,不能用该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故B错误;
C.氯化铝在水溶液中存在水解,加热氯化铝溶液,促进铝离子的水解,当用装置Ⅲ蒸干氯化铝溶液时,得到的是氢氧化铝固体,而不是无水氯化铝,故C错误;
D.苯和溴化钾不相溶,可以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D正确。故选D。
15. 【解析】、热碱是碳酸钠溶液,溶液中碳酸根水解显碱性,水解过程是吸热反应,加热促进水解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去污能力增强,故A不选;
B.向含有少量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粉末,促进铁离子水解,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可除杂,故B不选;
C.用稀硫酸或浓氨水除去铜器表面的铜绿,其中硫酸与碱式碳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碳与水,与水解无关,故C选;
D.长期使用硫酸铵化肥的土壤,易变酸性,和铵根离子水解有关,熟石灰显碱性,且价格便宜,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D不选; 故选:。
16. 【解析】、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会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实质是二氧化碳消耗氢氧根离子,促使平衡正向移动,所以碱性减弱,溶液减小,故A正确;
B.加水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不变,故B错误;
C.水解平衡是吸热的,升高温度,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增加,碳酸根离子浓度减小,比值变大,故C错误;
D.加入固体,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增大,故D错误; 故选:。
17.;;;;
变小;不;
;
18.容量瓶、胶头滴管;
;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当最后一滴标准液滴下后溶液由无色变粉红色且内不变色;
偏高。
19. ;
;
增大;
;;
;
20. ;;
;
;
;溶液变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