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同步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同步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6 15:3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1930年,一群人步行前往印度西海岸制盐,一路上宣传动员群众抵抗盐税,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此次行动的发起人是
A.查士丁尼 B.章西女王 C.甘地 D.赫鲁晓夫
2.愚见认为,与邪恶不合作正如与善良合作一样,都是一种责任。……我尽力向我的同胞表明∶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既然邪恶只能靠暴力来维持,那么对邪恶不予支持,就需要完全戒除暴力。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予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上述材料的史实受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影响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经济大危机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在印度疯狂抢掠剥削,印度人民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抗斗争。将下列印度历史上反抗英国殖民的代表性事件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acb B.cab C.abc D.cba
4.“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殖民地地区出现了革命的浪潮。虽然这些革命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14年以前的那些年里,但却正是战争本身直接促进了革命……这些起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年中最终摧毁欧洲诸帝国的大动乱的序幕。”下列符合上述内容的是( )
A.印度民族大起义 B.拉美独立运动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纳米比亚独立
5.甘地认为没有制止群众的暴力行为是自己“最惨痛的耻辱”,他要求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督促农民缴纳租税,禁止任何“挑衅活动”。甘地这样做的目的是
A.打击英国的殖民统治 B.增强印度人民自尊心
C.维护印度农民的利益 D.控制群众的斗争方式
6.一战后,在甘地、凯末尔领导下印度和土耳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者相同之处都是
A.维护民族利益,坚持武装斗争 B.引进西方技术,发展民族工业
C.实现政教分离,确立共和制度 D.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7.分析下面思维导图,①处内容主题应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加强 B.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一战后初期世界局势的变化 D.两极冷战对峙格局下的世界
8.一战后,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发生了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由此可以看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是
A.都以武装起义为主要斗争方式 B.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
C.形成了多样性的民族民主运动 D.人民群众起主导作用
9.一位领导人曾说过:“我们国家与我国民族的唯一使命是用我们的刺刀把敌人从我们的土地上赶走”。材料说明他所领导的这场革命是
A.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采用武装斗争的方式
C.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D.与国内反动势力妥协
10.在甘地的号召和指引下,印度学生以罢课抵制英同人开办的学校,商人以罢市抵制英国的商品,市民以改穿土布抵制洋布,士兵拒不接受英国颁发的奖章。由此可见
A.甘地领导印度取得民族独立 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成效甚微
C.印度人民民族意识空前高涨 D.英国殖民统治即将全面终结
1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兴起了反抗西方列强、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下列历史事件与材料相符的是
①萨拉热窝事件 ②中国抗美援朝战争
③埃及华夫脱运动 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何新华在《评甘地的反工业主义思想》提到:“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憎恶使甘地认为,独立后的印度绝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为此,甘地
A.抵制在殖民政府工作 B.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
C.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 D.提出废除食盐专卖法
13.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实现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浪潮。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
①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解放南美
③纳米比亚独立 ④“非洲年” ⑤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
14.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华夫脱运动的共同点是:
①都反对英国殖民者 ②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③都实现了自治或独立 ④都属于民族民主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有学者认为:卡德纳斯改革是部分的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促进了墨西哥社会和经济发展,使墨西哥成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拉丁美洲最民主的国家。下列有关卡德纳斯改革措施中,体现民主政治体制建立的是
A.推行土地改革 B.发展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C.打击寡头势力 D.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沛乎莫能御……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1)材料一认为文明演进的总因是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中“古学复兴”这一事件“一洗思想界之奴性”?
材料二 动力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2)材料二中的“动力革命”在英国工业革命中的具体表现。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的经济体制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中期,面对殖民主义的暴行,殖民地人民进行了不屈的抗争,斗争结果虽然不尽相同,但都沉重打击了殖民统治,维护了民族尊严。这一时期殖民地人民的斗争一般有三种结果:一是民族独立并迅步强大;二是民族独立但社会发展缓慢;三是失败,殖民统治进一步加强。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上、九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任意选择“三种结果”中的一种“结果”并列举一例历史事件验证这一时期殖民地人民斗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奏响了“民族曲”,震撼了帝国主义的后方。请列举一例。
材料四 对于在这里的我们而言……更多地吸取他们(阵亡将士)的献身精神,完成他们已经完全为之献身的事业。我们坚信……一个由人民组成、人民治理并且为了人民的政府将在地球上永存。
——林肯1863年在葛底斯堡军人公墓落成仪式上的演说词
(4)请写出材料四的演说词中“献身的事业”中“事业”的含义。与1863年以前相比,演说词中的“人民”增加了新成员,请写出增加的主要原因。
17.19世纪初的国际格局是欧洲列强统治世界,但20世纪初期,这一格局改变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任务
20世纪初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世界1/6的土地上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一战后,欧洲走向没落,美国和日本则利用战争发展了自己的力量。纽约取代了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日本成为英法等国的债权国。
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依据实力强权,确立了从欧洲到非洲和亚太地区的新国际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改变了以欧洲列强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战后兴起了两股巨大的政治力量,是帝国主义所无法摆布的。一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强大以及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二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蓬勃开展的民族解放运动,它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这两股政治力量的结合,加速了人类历史的进步过程。这表明,列强统治世界的政治格局再也无法维持下去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十月革命创建了什么性质的国家?20世纪初的“新国际格局”是通过哪两次国际会议建立的?
(2)据材料概括说明欧洲列强统治世界的政治格局无法维持下去的主要理由。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世界历史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趋势。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所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C项正确;A项是古罗马皇帝,排除A项;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1857年,“子弹涂油事件”,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英军乘势进攻章西城,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排除B项;D项是苏联的领导人,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根据题干“见认为,与邪恶不合作正如与善良合作一样,都是一种责任。……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既然邪恶只能靠暴力来维持,那么对邪恶不予支持,……非暴力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描述的是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是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从印度征召了100多万人,运走了数百万吨粮食和军用物资,还强迫印度负担几亿英镑的军费,印度人民深受其苦,1918年-1919年,印度农业歉收,疾病流行,1000多万印度人丧生,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在甘地的带领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A项正确;经济大危机指的是1929年——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而非暴力不合作最早在1920年开始的,排除BC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与题干描述的世界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1920年开始印度非暴力不合作,1946年印度皇家海军水兵发动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起义,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cab,B项正确;ACD项时间先后排序错误,排除。故选B项。
4.C
【详解】据所学可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时间是1920-1942年,属于一战后的民族民主运动,C项正确;印度民族大起义发生于19世纪中期,拉美独立运动发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纳米比亚独立是在20世纪末,时间不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年中最终摧毁欧洲诸帝国的大动乱的序幕”,排除ABD项。故选C项。
5.D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甘地在发生了群众暴力行为后要求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禁止任何“挑衅活动”,可见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控制群众的斗争方式,防止爆发革命,D项正确;甘地发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的是为了打击英国的殖民统治,但是题干反映的是他要求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排除A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意义之一是增强印度人民自尊心,但是题干反映的是甘地要求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排除B项;题干反映甘地督促农民缴纳租税,显然不是维护印度农民的利益,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甘地领导印度人民为了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进行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为了反抗英法的殖民统治,进行了革命斗争,D项正确;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是武装斗争,排除A项;B项与题目没有任何关联,排除B项;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没有成功,没有确立共和制,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依据思维导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存的局面;1918年,一战结束削弱了欧洲的力量,削弱了帝国主义殖民的力量;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一战后的世界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如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等,因此①处内容主题应是一战后初期世界局势的变化,C项符合题意;AD项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加强和两极冷战对峙格局下的世界都是在二战后,排除;B项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C。
8.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要通过非暴力方式实现民族独立,埃及华夫脱运动主要是通过暴力方式实现民族独立;墨西哥卡德纳斯通过改革的方式使墨西哥走上民主道,故C项正确;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以非暴力方式进行,排除A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目标是要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B项;墨西哥卡德纳斯的资产阶级改革并没有体现人民群众的主导作用,排除D;故选C。
9.B
【详解】根据材料“用我们的刺刀把敌人从我们的土地上赶走”可知,他所领导的这次革命采用武装斗争的方式,故B正确;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方式是“非暴力不合作”,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革命性质,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与国内反动势力妥协,故排除D项。故选B。
10.C
【详解】印度人民在甘地的领导下,进行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故C项正确;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最后以甘地与印度总督谈判妥协告终,排除A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排除B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最后以甘地与印度总督谈判妥协告终,排除D项。故选择C项。
11.D
【详解】一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实现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浪潮,亚非拉国家获得新发展。历史事件与材料相符的是③埃及华夫脱运动、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是一场以争取民族独立为目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甘地领导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③④符合题意;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①排除;中国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在二战后,②排除。所以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D。
12.C
【详解】根据“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憎恶使甘地认为,独立后的印度绝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此甘地主张要着重恢复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其中心是手工纺织和印度村社,C符合题意;抵制在殖民政府工作没有体现“反工业主义”,A排除;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与材料内容无关,B排除;提出废除食盐专卖法没有体现“反工业主义”,D排除。故选择C。
13.D
【详解】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①;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在拉丁美洲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时间是19世纪,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②;1945年二战结束,③纳米比亚独立是在1990年,④“非洲年”是在1960年,⑤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是在1999年,因此反映了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③④⑤正确。故本题选D。
14.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运动,领导人甘地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人。甘地是印度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大会党的领袖,他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加强控制和奴役埃及,英国宣布埃及处于英国的保护之下,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战后,埃及资产阶级政党华夫脱党提出“通过和平手段”争取埃及的完全独立,得到人民的支持,英国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所以共同点是①②④,D项符合题意。③都实现了自治或独立不是共同点。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5.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卡德纳斯当选总统后,为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施行,进行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为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打击寡头势力。故C正确。AD项属于经济角度,故排除AD项。B项属于教育,故排除B项。故选C。
16.(1)思想自由;文艺复兴宣传人文主义,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2)动力革命: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火车的发明;(任意一点即可)经济体制:使英国由乡村经济体制转变为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
(3)第一种:民族独立并迅步强大——美国独立战争;第二种:民族独立但社会发展缓慢——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第三种:失败,殖民统治进一步加强——印度民族大起义。(任意选择一种“结果”,对应关系正确即可)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纳德斯改革。(任意一点即可)
(4)维护国家独立;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叛乱州的黑人奴隶获得自由。
【详解】(1)依据材料一的“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可知材料一认为文明演进的总因是思想自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古学复兴”指的是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宣传人文主义,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因此说文艺复兴“一洗思想界之奴性”。
(2)依据材料二的“动力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动力革命”在英国工业革命中的具体表现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和火车的发明;依据材料二的“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可知工业革命给英国的经济体制带来的变化有:使英国由乡村经济体制转变为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
(3)根据材料三的“这一时期殖民地人民的斗争一般有三种结果:一是民族独立并迅步强大;二是民族独立但社会发展缓慢;三是失败,殖民统治进一步加强。”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种结果:民族独立并迅步强大,事例是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了独立,独立后的美国迅速强大起来;第二种结果:民族独立但社会发展缓慢,事例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使拉丁美洲国家获得独立,但发展缓慢;第三种结果:失败,殖民统治进一步加强,事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了,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进一步加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奏响了“民族曲”,震撼了帝国主义的后方。这一时期的事例有: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纳德斯改革。
(4)依据材料四内容可知,材料四的演说词中“献身的事业”中“事业”的含义是维护国家独立;与1860年以前相比,演说词中的“人民”增加了新成员黑人奴隶。因为1862年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叛乱州的黑人奴隶获得自由。
17.(1)性质:无产阶级专政(苏维埃政权、社会主义国家)会议: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2)主要理由:帝国主义阵线被十月革命所冲破(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或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改变;欧洲的衰落(美日的发展)帝国主义无力摆脱两股政治力量的冲击(民族解放运动削弱殖民势力)(任答3点即可)
(3)历史趋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民族解放运动动摇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任答1点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20世纪初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世界1/6的土地上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创建了无产阶级专政(或:苏维埃政权、社会主义国家);根据材料“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依据实力强权,确立了从欧洲到非洲和亚太地区的新国际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改变了以欧洲列强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1月,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问题、处置德国、缔结和约,召开巴黎和会。会议最后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巴黎和会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华盛顿会议。会议最后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等条约,形成了华盛顿体系;两次会议的召开,最终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根据材料“20世纪初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世界1/6的土地上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一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强大以及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二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蓬勃开展的民族解放运动,它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概括可知,帝国主义阵线被十月革命所冲破(或: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或: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根据材料“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依据实力强权,确立了从欧洲到非洲和亚太地区的新国际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改变了以欧洲列强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概括可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改变;根据材料“战后兴起了两股巨大的政治力量,是帝国主义所无法摆布的”,概括可知,欧洲的衰落(美日的发展)帝国主义无力摆脱两股政治力量的冲击(或:民族解放运动削弱殖民势力)。
(3)根据材料“20世纪初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世界1/6的土地上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战后兴起了两股巨大的政治力量,是帝国主义所无法摆布的。一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强大以及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二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蓬勃开展的民族解放运动,它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这两股政治力量的结合,加速了人类历史的进步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世界历史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趋势为: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民族解放运动动摇帝国主义殖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