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同步训练
1.下列措施出自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改革,这次改革是( )
※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提倡学习西方礼节与生活方式
A.彼得一世改革 B.明治维新 C.戊戌变法 D.1861年农奴制改革
2.据俄国诺夫哥罗德省的一个调查材料统计,1861-1870年间给外出做工的农民所发的长期护照是5.92万份,1891一1900年间增加到184.5万份。至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的雇佣工人已达900万人以上。这说明1861年改革
A.使俄国走上君主立宪道路 B.解放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
C.为资本主义发展积聚资本 D.保留了大量封建社会残余
3.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下列表述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
A.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B.1861年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改革
C.《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D.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
4.俄国1861年改革后广大农民的生活仍极端困苦,农民起义与骚动层出不穷。为解决农民问题,从沙俄统治集团到各社会组织乃至个人纷纷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及措施。然而这些主张及措施却先后走向失败。这反映了1861年改革( )
A.使俄国的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B.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
C.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5.彼得一世改革期间,俄国东正教会修士阿弗拉阿米曾以文字形式批评改革措施,要彼得一世注意自己“不符神意”的行为,结果遭到流放。由此可见,彼得一世改革( )
A.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D.打击了俄国的守旧势力
6.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保留着19世纪上半期的报纸上登出的一则出售和交换农奴的广告:出售家奴两名,一名为照看猎犬者,并会做鞋,现年三十,已婚。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俄国做法是
A.推行地税改革 B.进行彼得一世改革
C.进行农奴制改革 D.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7.关于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B.都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
C.都废除了农奴制度 D.都废除了沙皇专制统治
8.亚历山大二世的塑像上写着:“谨向这位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他义无反顾的行动,引领俄罗斯挥别过去,走向未来。”这是肯定了他( )
①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③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 ④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9.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这反映出俄国农奴制改革( )
A.目的是稳固沙皇专制统治 B.没有给予农民土地
C.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彻底解放了农奴
10.关于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B.都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
C.都废除了农奴制度 D.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1.19世纪,俄国地主们说:“买打谷机要花钱,要修理,还要为它养马,但农民的劳动却不用花一分钱。”这反映出( )
A.农奴制在19世纪的俄国依然盛行
B.19世纪农奴制已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阻碍
C.在农奴制下农奴主占有农奴的劳动成果
D.19世纪俄国农奴使用的劳动工具非常简单
12.成功的改革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俄国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相同之处是( )
A.都促进了俄国的进步和发展 B.都废除了农奴制
C.都派遣留学生并创办科学院 D.都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3.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用一只专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对普希金所说的“种子”,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B.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学习西方礼节与生活方式
14.长期以来,俄国是一个“冰封”的内陆帝国,渴望拥有自己的“温水港”,不管通过哪一条路,它都要通向这个或那个海洋,但海洋全都在西方人特别是英国人的控制之下。据此推知
A.夺取出海口是俄国对外扩张重要步骤 B.俄国是个封闭自守的国家
C.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受到俄国的挑战 D.农奴制阻碍俄国海洋战略
15.农奴制改革后,俄国降低了对进口金属、机器和设备的保护关税税率,使进口机器的支出、对外贸易额大大增加。这一变化反映了农奴制改革
A.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B.强化了封建农奴制度
C.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D.适应了工业化的需求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解决劳动力问题,彼得一世于1721年颁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以维护农奴制度不可侵犯。……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广大农民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严重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到19世纪中叶,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
材料二:在俄国反对拿破仑的战争中,一些青年军官感受到了西欧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为推翻落后的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积极宣传民主思想,1825年12月发动武装起义,结果起义失败。1825-1855年俄国农奴不堪忍受压迫,先后发动反抗暴动500多次。基于对农奴制度弊端的清醒认识,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促使社会各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摘编自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彼得一世对待农奴制的态度,并概括19世纪中叶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最大障碍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俄国不同阶层为了促进社会转型分别做出的努力。
(3)材料三认为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请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说明。
17.数千年的文明中,人类通过改革、创新和制度的确立,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决定了国家的命运。
材料一 秦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 年之内,一个新朝代——汉朝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秦汉时期的政治角度分析“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的原因。
材料二
(2)元世祖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清朝前期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统治有何创新?
材料三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对于这种方法,过去在共产党内和共产党外,都有许多人表示怀疑。但是去年夏季以来,由于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和最近几个月以来城市中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他们的疑问已经大体解决了。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1月25日)
(3)材料中的“社会主义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此次“社会主义革命”中什么成为社会主义改造的一大创举?
材料四 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在一次重要谈话中公开肯定了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当时国务院主管农业的副总理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这一举动表示的支持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农村改革势在必行。
(4)材料中的“农村改革”指的是什么?这次改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
材料五
(5)结合所学说明亚历山大二世在19世纪中期是如何推动俄国社会发展的。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为解决经济危机采取了新政,新政“新”在何处?
试卷第5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A
根据材料的内容可得出,18世纪初,彼得一世为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全面推行改革。主要内容有①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军事: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③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④文化教育: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⑤社会生活: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A项正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创办的是近代工业,而不是手工工场,排除BC项;1861年农奴制改革应该要有废除农奴制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2.B
依据“1861-1870年间给外出做工的农民所发的长期护照是5.92万份,1891一1900年间增加到184.5万份。至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的雇佣工人已达900万人以上”可知这说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从而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B项正确;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仍然保留沙皇专制统治,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不是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积聚资本,而是指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排除C项;题干并没有反映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社会残余,而是反映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有利于俄国的进步,排除D项。故选B项。
3.B
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据此分析,“1861年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改革”属于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的客观史实,B项正确;A项是对美国内战性质的评判,C项是对《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意义的评判,D项是对联合国性质或地位的评判,都属于历史结论,排除ACD项。故选B项。
4.B
结合所学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农民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实质上是对农民的一次掠夺,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因此,俄国1861年改革后,“广大农民的生活仍极端困苦,农民起义与骚动层出不穷”,B项正确;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1861年改革的消极影响,C项是积极影响,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农民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5.D
依据题干可知彼得一世改革期间,俄国东正教会修士阿弗拉阿米曾以文字形式批评改革措施,结果遭到流放,由此可见彼得一世改革中严厉打击反对改革的守旧势力,D项正确;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发生在彼得一世改革之前,而且题干也没有反映彼得一世改革与文艺复兴之间的关联,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彼得一世改革严厉打击反对改革的守旧势力,没有体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或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排除BC项。故选D项。
6.C
根据题干“出售家奴两名……”可知农奴制在当时俄国盛行,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宣布进行改革农奴制,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和劳动力,使俄国迅速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C项正确;推行地税改革是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排除A项;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农奴制,而不是改革农奴制,排除B项;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在美国内战或南北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7.A
根据所学可知,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都是沙皇领导的改革,所以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A项正确;两场改革都没有改变俄国社会性质,所以也都没有废除沙皇专制统治,排除B、D项;废除了农奴制度的是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排除C项;故选A项。
8.D
根据题干“……引领俄罗斯挥别过去,走向未来。”结合所学知识,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进行了废除农奴制改革,1861年改革是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②③符合题意,D项正确;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的是彼得一世,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C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加强中央集权”的信息,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故选D项。
9.A
详解
依据“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可见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稳固沙皇专制统治,A项正确;俄国农奴制改革允许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块土地,排除B项;题干没有反映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作用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是反映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排除C项;依据“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和所学知识,这场改革不可能彻底解放农奴,在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又对农奴进行了掠夺和欺骗,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根据材料可知,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都是沙皇领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时国家都很落后,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都促进了本国发展,A项正确;俄国的沙皇彼得一世的改革加强了沙皇的统治,并没有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排除B项;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农奴制,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排除C项;彼得一世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根据材料“农民的劳动却不用花一分钱”反映了俄国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榨,说明19世纪农奴制已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阻碍,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奴制在19世纪的俄国依然盛行、19世纪俄国农奴使用的劳动工具非常简单的内容,排除AD项;农奴主占有农奴的劳动成果,不属于实质问题,排除C项。故选B项。
12.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都是沙皇领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俄国落后的面貌,促进了俄国的进步和发展,A项正确;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农奴制,排除B项;“遣留学生并创办科学院”是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排除C项;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依据所学可知,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因此普希金赋诗所说的“种子”是指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A项正确;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的是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排除B项;加强了中央集权与“启蒙的‘种子’”不符,排除C项;“学习西方理解与生活方式”属于彼得一世改革的具体内容之一,不是最佳答案,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根据材料可知,俄国渴望拥有自己的“温水港”,通向世界其他地方,据此推知,俄国对外扩张首先需要夺取一个出海口,故选A;俄国是一个“冰封”的内陆帝国,但是渴望获得出海口,俄国并非是封闭自守的国家,排除B;俄国只是渴望拥有自己的“温水港”,但不足以挑战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排除C;俄国的农奴制与俄国海洋战略不存在必然联系,排除D。
15.D
材料“俄国降低了对进口金属、机器和设备的保护关税税率,使进口机器的支出、对外贸易额大大增加”体现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助推了俄国的工业近代化进程,D正确;A是彼得一世改革的意义,A排除;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B排除;C是二月革命的结果,排除。故选D。
16.(1)态度:维护或强化。原因:缺乏自由劳动力;限制国内市场扩大。
(2)青年军官:宣传民主,反抗专制,发动武装起义;农奴:不堪压迫,多次进行反抗暴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顺应历史潮流,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
(3)“延缓了革命”: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序上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沙皇统治。“不能消除革命”指出了其局限性,即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解析】(1)态度:根据材料“彼得一世于1721年颁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以维护农奴制度不可侵犯”得出维护或强化。原因:根据材料“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得出缺乏自由劳动力;根据材料“广大农民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严重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得出限制国内市场扩大。
(2)青年军官:根据材料“一些青年军官感受到了西欧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为推翻落后的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积极宣传民主思想”得出宣传民主,反抗专制,发动武装起义;农奴:根据材料“1825-1855年俄国农奴不堪忍受压迫,先后发动反抗暴动500多次”得出不堪压迫,多次进行反抗暴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根据材料“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促使社会各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得出顺应历史潮流,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
(3)“延缓了革命”:根据材料“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得出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结合所学农奴制改革对社会矛盾的影响得出一定程序上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沙皇统治。“不能消除革命”根据材料“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得出指出了其局限性,即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根据材料“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得出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结合所学农奴制改革的结果得出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17.(1)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行省制;设伊犁将军
(3)三大改造;赎买政策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5)进行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解析】(1)根据材料“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的原因是: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是高度集权社会,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2)元朝时期,实行行省制;清朝时期,设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理。
(3)三大改造一般指社会主义改造,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由材料“由于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和最近几个月以来城市中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他们的疑问已经大体解决了”,可知指三大改造。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用的方法是建立生产合作社(或合作化) ,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用的方法是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4)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农村改革的基本做法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结合所学,针对内忧外患,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针对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