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中的虚和实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中的虚和实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7 10:1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中的虚和实
学习目标:
掌握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
结合作品分析实写和虚写的内容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
掌握分析方法和答题思路,形成完整答案。
一、标出下列诗词中的虚和实。
①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②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③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或“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④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唐)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⑤梦入关 韦庄
梦中乘传过关亭,南望莲峰簇簇青。马上正吟归去好,觉来江月满前庭
⑥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xi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概括:情为虚,景为实;过去未来为虚,现在为实;想象为虚,现实为实.
二、考查点:手法鉴赏
出题模式:分析技巧型
请对诗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做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
阐述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
哪是虚写→写的是什么
分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激发读者想象,丰富诗歌内容,扩大诗歌意境,强化诗歌情感
三、练习
例1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例2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渴望。(意对即可)
三、反馈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浪淘沙
欧阳修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1.上片前三句描写荔枝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2.请从虚实角度分析下片最后三句。(4分)
第7版 参考答案【模拟演练】
1.点明杨贵妃“偏怜”荔枝的原因(2分),交代荔枝产地“五岭”远离长安,为下片写唐玄宗专宠杨贵妃派驿使从岭南驰送荔枝一事作铺垫(2分)。2.虚写当年杨贵妃缢死马嵬的悲剧,交待驰驿传送荔枝的劳民之举(1分)。实写眼前所见的游人过往车马扬起的红尘,满眼佳木葱茏的骊山(1分)。虚实对比(1分),含蓄点出统治者淫侈享乐、乱政误国的历史教训(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