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
(第445期)
诗词知识篇
课内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9.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整顿衣裳起敛容B.暮去朝来颜色故
C.凄凄不似向前声D.举酒欲饮无管弦
20.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下面四句分别表现了乐声的不同特点,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
(1)大弦嘈嘈如急雨 (2)小弦切切如私语
(3)间关莺语花底滑 (4)幽咽泉流冰下难
A.轻细 流畅 冷涩 粗重B.流畅 冷涩 轻细 粗重
C.流畅 轻细 粗重 冷涩D.粗重 轻细 流畅 冷涩
21.对下列文句(或画线文字)所用修辞手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②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③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④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⑤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⑥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①⑤/②⑥/③/④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③/②/④/⑤/⑥D.①③/②⑥/④⑤/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琵琶女演奏之前,诗人先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用“未成曲调先有情”来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中。
B.这部分文字对音乐的描写十分成功,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将抽象无形的音乐变得有形可感,不仅写出了声音的轻重、快慢、高亢、低回与呜咽,而且写出了不同的音色和音量,复杂而有层次,表现了琵琶女内心的情感起伏。
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属于正面描写,点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让周围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D.诗文中的琵琶女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艺术家,从她弹奏的乐曲可以看出她对现实的不满。
【答案】
19.D
20.D
21.C
22.C
【分析】
19.本题考查古今异义。
A项,整顿:古义,整理;今义,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B项,颜色:古义,指人的脸色;今义,就是指色彩。
C项,向前:古义,先前;今义:向前走,前进。
故选D。
20.本题考查比喻手法的修辞效果。
大弦嘈嘈如急雨,是说大弦粗重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表现了乐声的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语,是说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表现了乐声的轻细。
间关莺语花底滑,是说琵琶声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表现了乐声的流畅。
幽咽泉流冰下难,是说水在冰下流动受阻冷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表现了乐声的冷涩。
故选D。
21.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鉴赏能力。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中,“眉”代指“头”,“低眉”即“低头”,运用了借代手法。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意思是主人(我)和客人都下了马,到了船上,举起酒杯想喝酒,但没却没有管弦音乐。此句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就是虽然前一句写我,后一句写客人,但其实我和客人都发生了这个动作。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江州司马是官名,这里借代诗人自己,使用的是借代手法。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前一句的最后一个词语和后一句的第一个词语相同,运用的是顶针的修辞手法。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是说琵琶声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又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是说听到了琵琶声之后,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衬托了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运用了衬托手法。
故选C。
2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项,“正面描写”错。“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是侧面描写,用周围船上的人们的悄无言衬托琵琶女弹奏的艺术魅力。
故选C。
【点睛】
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手法并具体解说,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于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高考题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做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泛泛而谈。
参考译文: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的“大江”既是实景,又虚化成历史的长河,才能够“淘尽”了“风流人物”。
B.“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句承上启下,总结上文之景,引出下文的豪杰英雄。
C.下阕写周瑜这个令自己仰慕的英雄形象,是表明自己“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D.“故国神游”句是说词人去神游赤壁之战故地,被周瑜嘲笑华发早生,功业未成。
24.这首词一般被认为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品,请简要分析本词如何体现豪放之情的。
【答案】
23.D
24.①词人选用的景物如“大江”“惊涛”等都具有开阔、激烈奔放的特点,有利于抒发豪放之情。②怀想的人物周瑜年少有为,雄姿英发;指挥了赤壁大战,以少胜多,战绩显赫,给人慷慨豪放之感。③词人遭遇挫折打击,处境失意,但仍怀有思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分析】
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被周瑜嘲笑华发早生”错,应该是词人的自嘲。
故选D。
2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本词上片写景。词一开始,以一泻千里、日夜东流的长江着笔,“大江”“惊涛”等都具有开阔、激烈奔放的特点,给人以突兀峥嵘、震惊耳目的感觉,有利于抒发豪放之情。
下片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这三句描写周瑜风华正茂的形象。“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表明他虽为武将,却有文士的风度,这样就突出了周瑜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
“谈笑间”三字充分反映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那种轻而易举的神态。“樯橹灰飞烟灭”将火烧赤壁的情景和曹操覆灭的惨象逼真地再现出来了。周瑜以少胜多,战绩显赫,给人慷慨豪放之感。
词人虽遭贬谪,处境失意,甚至“早生华发”,但仍思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这份壮志更是其体现豪放之情的体现。
作文素材篇
作文指导|辩论稿写作要领(二)
优秀范例
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不算大材小用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近日,深圳某知名中学公布了2019年拟聘教师名单。35名新聘教师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20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1人毕业于哈佛大学。这份“豪华版”的新聘教师名单一经公布,立即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网友们纷纷发出“清华北大毕业生去哪儿了?原来是去深圳教书了”“本科毕业的我,看完瑟瑟发抖”之类的调侃。
某中学高三年级将以“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不算大材小用”为话题进行辩论比赛,请你为正方或者反方的一辩,写一篇辩论词。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得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此类型题源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表达交流部分:学会辩论——学会反驳。综观题目设计,该题紧扣时事,有意识地让考生思考社会问题。此外,题目采用辩论赛的形式,既能让教师注重对教材的研读,又能让考生在写作中提高核心素养。顶尖名校毕业生从事“普通职业”,本身就很容易引发社会关注,当年北大毕业生陈生卖猪肉的事件就曾引发全社会对职业选择的思考。在具体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及点:
1、要写成辩论稿(符合一辩要求),正方或反方均可。
2、因为是考场作文,所以应该有题目,不建议以“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不算大材小用”为标题,应该对此高度概括,凝炼有力。
3、不可写成一般议论文,要顶格写称谓语,可不用问候语,不要像书信一样写落款。
4、辩论的思路、语势、逻辑等一定要注意,要有对话感、代入感、现场感、说服力。
5、任务:对象任务为高三年级学生;文体任务为辩论词;话题任务为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不算大材小用;立场任务为站队反方还是站队正方。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从正方角度: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大材小用
2.从反方角度: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不算大材小用
偏题立意:(原因:没有领悟到材料任务的限制性)
1.顶尖名校毕业生从教中小学之我见。
2.名校毕业生应该干什么?
3.不能歧视教师职业。
4.选择不同,各尽其才。
5.高学历不代表高能力。
【反方作文】
1、高材生从教中小学,实乃大材大用
—生命影响生命,优秀传递优秀
(观点鲜明,铿锵有力)
各位观众,各位评委,各位辩友:
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辩。(亮明身份)我方认为,顶尖名校毕业生从教中小学,不是大材小用,实乃大材大用。(亮明观点)
我方认为,高材生从教中小学大材小用的论调,本身就带有一点职业歧视色彩。(分论点1,先指出对方的错误或遗漏的地方)
教师的职业很平凡,但教育又很伟大,平凡是因为没有轰轰烈烈、叱咤风云;伟大是因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一个生命影响一群生命,用优秀传递优秀,本应该受到尊重。因此,我方认为,名校高材生从教中小学不是屈才,而是一种正常的职业选择行为,他们为教育事业注入新活力,能够为祖国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者。传统观念认为,中小学老师由本科师范生担任已足够,顶尖人才就该进高校、搞科研,如果中小学教师让硕士、博士来担任,就是大材小用了。但实际上,如今名校毕业生从教中小学已非新鲜事,很多名校硕士、博士会选择一些发达城市重点中学从教,甚至从教小学。
我方认为,高材生从教,能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分论点2)
这些高学历老师就像放进水桶里的鲶鱼。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育事业也是如此。(学会这种引用方式:如何快速入题)长期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时,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可能会失去了继续上升的冲劲。但当一两条鲶鱼游了进来,竞争也跟着“游”了进来。高学历老师有学识,老教师有经验,中青结合,定能继往开来,开拓创新。(比喻论证)
名校硕士、博士生进入中学教书,会给教育带来新气象。(分论点3)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多方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师资力量是一个关键的方面。正所谓最优秀的人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真正的“大材”才能培养出“大才”。(学会这种引用方式:如何快速入题)名校的硕士、博士生们,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创新的精神,有积极投身教育改革的思想意识,尤其是他们有很高的人文素养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能带动整个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向纵深发展。这不是大材小用,而是大材大用。
我方一致认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顶尖人才当老师是大才大用。(分论点3)
教书育人是国之大事,是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教育要舍得投入才能出成果、出人才。生命影响生命,优秀传递优秀,一流的人才能培养更多一流的学生;阳光的心态才能培养具有阳光心灵的孩子。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一个见多识广、知识丰富、年轻幽默,一个心中有诗和远方的老师,或许更能让他们获益终生。因此,对高材生从教中小学不必大惊小怪,要抛开思维定式,欣然欢迎更多的硕士、博士成为我们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用他们的学识、思维和视野引领孩子走向美好未来。
高材生从教中学,实乃大材大用!(呼应标题)北大毕业生陈生“卖猪肉”能卖出北大水平,顶尖毕业生教书更能教出“清华才子”。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人才到哪里都大有作为。
【正方作文】
1、草率为师,大材小用
尊敬的反方辩手、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我方观点为: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非常不妥。草率为师,实属大材小用。
古人云:是金子总会发光。这话不假,但如果有更好的机会去雕刻,那金子的光彩岂不是更加耀眼?教师这一职位固然重要和神圣,但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任教,未免令人心寒:难道中国顶尖高校人才的地位竟已沦落至此?顶尖学子们几年的额外努力究竟有何重大作用了呢?
我国以实施科教兴国为立国之基,教育是根本,但大学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其目的是培育高学历、高技能的知识分子,去进行更深层次的科学研究。顶尖大学毕业生们已经步入这扇大门,何必退而求其次,做后一代人的垫脚石而不去自行探索?如此下来,一代人的责任推给下一代人,这就陷入了死循环,科技水平何时会有大幅度提高?再者说,我国师范院校数不胜数,每年从事基础教育的师范类本科生、硕士生也比比皆是,为何需要高校其他专业的顶尖硕士、博士去从事基础阶段的教育工作?
究其根本,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与名校毕业生自身有很大的关系,也许他们想早日步入社会,获取薪资,忍受不了做学术研究的枯燥,但对于他们来说,既然自身教育已经达到这种程度,为什么不更进一步,探求更高深的学问,真正发挥自己的才能?
在教育的深层考量方面,其它名校毕业生未必会比师范专业毕业生更出色,有针对性的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不同领域的人才。每种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担当,也许有些名校毕业生因为对教师这份行业的热爱,想要自主选择,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但是,我们想说,他们完全可以继续深造,留在高等学府任教。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不断提升自我的一种途径。如果只是担任一名中小学教师,国家对高校精英学子的培育可以说就变成了一种浪费。试问:有多少所中小学的教育会涉及硕士及以上教育水平的知识储备呢?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顶尖名校毕业生也好,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生也罢,无论是谁,只有在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上,才能充分利用自身所学,发挥所长。如一味降低对自我的要求,为眼前的利益而放弃对自身的提升,只会是大材小用,埋没自己真正的才能。
综上,我方认为,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确实大材小用!
2、大材小用,学术损失
尊敬的反方辩友、各位评委:
我方本次辩论的观点是:大材小用,学术损失。
毕业于知名大学的优秀学子,毕业后却做了中小学的教师,这一现象,让人们纷纷热议,有人表示惊叹,还有的人表示可惜。而我方也认为:博士、硕士助力中小学教育实在是大材小用!
高学历的人降低就业标准,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也许是真心喜欢做教师,衷心愿意为中小学教育事业注入新力量,或许未来会创造教育的点点奇迹。
但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高学历任低职位,这不仅是大材小用,还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如果担任中小学教师仅是从个人角度考虑的话,这种选择未免有些“任性”和不负责任,虽说个人在面临选择时有自由权利,但这样的职业选择,还是应基于理性,理智思考自己的能力,定位好自己,既要让自己的价值充分发挥,也要让自己得到充分锻炼。况且,现在高科技的创新与实践正是中国社会的发展主题,此时,社会的发展正需要一些博士生、硕士生这样高学历的人才来助力,在自身研究领域进行深入发掘、研究,进行学术创造,以更好、更深入地造福社会。如果他们仅是因个人利益关系而弃社会利益于不顾,那么这样的选择不仅是学术界的一大损失,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种遗憾,这绝对不算是人尽其才,只能是才不得用。
例如:以上海交大工科博士身份毕业的李宏烨,就因为个人的爱好而“转行”做了一名相声演员。职业与身份落差之大,让人难以接受。为了梦想,勇于从零开始的胸怀固然令人佩服,但在此之余,我方辩手始终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理智的,过于感情用事,试问:人生有多少从头开始的机会,又有多少可以浪费的既得资源?不能始终如一,坚守本心,是助力了社会的发展,还是助长了社会的不良风气呢 如果有人纷纷效仿,从长远来看,深造多年之后,不从事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的职业,到底是落后还是进步呢?相信大家有目共睹!
再看,大到国家或小到父母,为了培养一个博士生或硕士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更何况那些出身于名牌大学的人,他们又被寄予多少希望,又有多少更加重要的领域期待着他们的加入 更严重的是,从社会层面上看,高学历的人任低职,挤掉了本应在那个职位上工作的人,而真正需要他们的地方却长期虚位以待,这是社会的悲哀,也必然造成某种程度上的混乱。
林则徐曾说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或许可以告诫那些浪费优势资源的高学历者——担当精神,不可或缺!
所以,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学术研究,为社会做贡献,人尽其用,才是最好的选择!
实战训练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雪后
王统照
北京附近有个村庄,离铁道不远。十二月某日下了一天的雪,到下午才止住。第二天天色虽还没明,全镇的房舍、树木,在白色积雪中映着,破晓的时候格外清显。
晨鸡喔喔地啼了几声,接连着引起了镇里的犬吠。正在这时,村庄的前面,忽然起了一个沉重响亮的声音,接着就是枪声、马蹄践在雪上的声、呼喊的声,还央杂着一些细小声响。这等声响约停了二十分钟,又复大作起来。
破茅屋中,被雪光映着,靠北墙一张床上躺着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身旁有个五六岁的男孩子。他们盖着薄薄絮被,冷风从沉黑的窗中穿进,使他们几乎不敢露出头来。
重大可惊的声响,从冷厉空气里传到他们的耳膜来。那个妇人也早已醒了,然而她的心,正悬在辽远的地方,和不可思议的事上去,没说话。小孩子正盼着天明,好继续游戏。他也不怕冷,时时爬起来,瞧瞧窗户,只见很白亮的,却也不知天明没有。看看母亲,正睡得熟,不过看她的头发,时时有些松动,又听着从她喉里,发出一种轻细像是哭的微声来,和平日抱着他,在她膝上,看一封信时发出来的声息一样。
这时村前的响声正砰砰拍拍大作起来,他不知怎的一回事,但是觉得耳朵里几乎装不下了。他没听过这种声响,更不知是什么声响。因为他自下生以后,所听见的鸡鸣声、簸谷声、春鸟的歌声、田圃里的桔槔放水声、母亲拍着他睡唱儿歌的声,这些声都是他很注意的,再大一点而可怕的声响,就是村中的群狗互相打架的声了。这雪后的早上忽有这种狂轰的大声响,他一向没曾听过。他小而冻破的手也有些颤动,似乎觉得窗隔一动一动地也将倒下来了,他于是滚到母亲怀里道:
“什么?……什么?我的耳朵……”
他母亲用枯瘦的手腕将他搂住道:“不要怕,是军队打野操的声响。……”
“什么军队?……”他很疑惑地这样问。
“军队是肩着枪刀打仗的……”
“就和李文子拿的那个用纸糊的枪一样吗……他说是他父亲给他买的……”
她却没即时回答他,这时窗外的炮声又作,她便含糊着道:
“不!……不!……”
他便不再问了,害怕的心也减去了一些,但是在他母亲怀里很注意地听那忽轻忽骤断续的声响。她一手搂着这个可怜的孩子,一手把披下来的乱发慢慢拢上额角。室中已甚明亮,然而却觉得越发沉静,风声吹着落在地上的雪花,沙沙地打在纸窗上响。半昀,那孩子忽然问道:
“母亲,……我父亲,……你说也有枪,他现在哪里?也在黑夜里做这种事吗?……”
她听他这句幼小而痴想的话,却没的什么说,只是从眼角里流下了一颗泪珠,滴在孩子的短发上。
天明了,村前的声响也停止了。冬晨的空气非常清冷,似乎也从长眠中醒悟过来一般,而村中的人都拿这早上的事作谈料。
村前,雪后的一片田野里,白茫茫的雪光有许多凌乱杂沓、泥土交融的痕迹。田野旁一条小河,也全结了冰。惨淡的日光映在冰上,也不见得有些融化。北风奇冷,吹着树枝上的雪堕落在河冰上,发出轻清的声响。一望无际的雪,地上不见有一个行人。
独有在被中惊怕的孩子,这时他却不怕冷,远远地领了四五个小伙伴,冒着咽人的寒风,从镇中跑出。
他像首领似的,要表示他的功绩,脸上虽是冻得发了紫,他却是一边跑着,一边鼓起勇气,和他那些小同伴断断续续地说道:“宝云……和妞姐儿,……你们看看我昨儿用雪盖的小楼啊!……我和吴妹妹盖的。……就在河边上,……就在河边上,管许你们一瞧就乐了。”……走!……看小楼去。……”他不等说完就跑到河边,那些小孩子也咭咭呱呱地随在他身后乱说。
可是,河水仍然全冻着,树枝堕雪仍然时时掉在冰上,一望无的田野里,仍然是白光幻耀,但他沿着河岸,跑来跑去,就是没有了他与他的吴妹妹昨晚很辛苦用雪堆成的小楼。河岸上只有纵横的马蹄和无数皮靴的痕迹,就是昨天晚上很平的雪地上,也忽地扫去一道,堆起一片,完全不是昨天那个样子。
他急得乱说也说不清楚,别的孩子,也看得呆了!那个戴绿绒花结帽的小姑娘,却眼包着幼稚而可怜的泪痕道:“瞧咧!……没有了!谁给我们毁坏了!.....你们瞧我的手咧。…她伸出小手来给这些孩子看,白而嫩的皮肤上已红了几块,且肿得裂破了。
他们看看河水、地上的痕迹,都不说一句话,静悄悄地从雪道上回村里去。那位小姑娘跟在一群小孩子后面时时回头,从包着泪的眼光中望望河岸的残雪。她头上的花结,也被风吹着飘飘地微动。
一九二〇年十一月
(节选自《春雨之夜》,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晨孩子听到从母亲喉里“发出一种轻细像是哭的微声”,这一细节主要表现了妇人对此时此刻枪声的恐惧,害怕失去自己和孩子的生命。
B.枪声过后,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来到河岸,看到河岸上只剩下马蹄和皮靴的痕迹,而没有了辛苦用雪堆成的小楼,突出了孩子们的伤心失望。
C.虽然外面有着声响,孩子滚到母亲怀里,害怕的心也减去了一些,一是因为年幼,他对于枪声不理解,二是因为母亲的怀抱带给了他安全感。
D.小说前半部分着重描写破晓时听到枪声后母子的心理,后半部分转而描写天亮后孩子们寻找雪盖的小楼的情形,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2.分析文中画线句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3.小说中有多处关于雪的描写,请分析其作用。
答案与解析篇
1.A“这一细节主要表现了妇人对此时此刻枪声的恐惧,害怕失去自己和孩子的生命”说法错误。母亲的哭声是因为枪响勾起她对丈夫生死的担心。
2.①听到孩子的话留下眼泪,表现对丈夫的牵挂;②她什么也没有说,表明她不想让孩子明白父亲的处境,不愿刺痛孩子的心灵:③表现她担惊受怕的痛苦和独自承担苦痛的无奈。
3.①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自然的背景;②以大雪天的严寒烘托主人公生活的冷清、凄苦;以雪花落在纸窗上的声响烘托妇人内心的凄凉。③孩子雪盖的小楼象征宁静美好的生活,雪屋最后被践踏象征战争对美好生活的破坏,升华了小说的主旨;④纯净的雪和恐怖的枪声形成强烈反差,增强了小说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