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观察生物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观察生物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2-06 18:4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试卷
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1.(3分)如图所示的四个成语事例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立竿见影B.坐井观天C.杯弓蛇影 D.五彩缤纷
2.(3分)茶花是我市的市花,如图是茶花的一种——状元红,阳光下花瓣呈鲜艳的红色。其原因是(  )
A.花瓣发出了红色光 B.花瓣反射了红色光
C.花瓣吸收了红色光 D.花瓣透过了红色光
3.(3分)下列有关“鸟语花香”这一成语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听到“鸟语”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B.接收到“鸟语”的感受器位于耳廓
C.闻到“花香”的感觉是在鼻腔中产生的
D.不同人对“花香”的敏感程度相同
4.(3分)下列现象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海市蜃楼 B.镜中的人像 C.耀眼的铁栏杆 D.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5.(3分)厘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科学。下列选项中的概念依次符合图中a,b,c三个圈所表示的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A.微生物、真菌、细菌 B.音调、音色、响度
C.弹力、摩擦力、重力 D.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6.(3分)如图所示,用硬纸片做成一个无盖的纸盒,罩住一只正在播节目的半导体收音机,在纸盒上放一只轻质“小老鼠”,将会看到“小老鼠”翩翩起舞,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传声不需要介质
C.响度与频率有关 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7.(3分)小明把四个数字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以此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B.C.D.
8.(3分)如图所示,EO、OF分别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为验证“光路可逆”的原理,则下一步实验中,入射光线的路径应为(  )
A.EO B.PO C.FO D.QO
9.(3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图:小明能听到桌面传来的敲击声,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B.乙图:笛子发声是靠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说明声源可以是气体
C.丙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见闹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丁图:手机声控密码解锁时,只能由设置语音密码的人说出密码才能打开手机,这一设置利用了不同的人音调不同
10.(3分)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cm),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凸度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短 B.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长
C.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短 D.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长
11.(3分)人站在岸边观察水中的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浅,下列图中能说明这一现象产生原因的是(  )
A. B. C. D.
12.(3分)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13.(3分)如图甲所示,有一个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的图示位置,它所成像的形状应该如图乙中的(  )
A.B.C.D.
14.(3分)某小组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在图所示光具座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他们把一个近视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他们想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下面是他们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左调
B.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右调
C.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左调
D.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右调
15.(3分)如图是一位同学眼球成像的示意图,他所患眼疾及矫正视力应配戴的透镜类型是(  )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二、填空题(共8题;共40分)
16.(4分)谷歌公司推出了一款“谷歌眼镜”,它是一个戴在眼睛上的微型电脑,如图所示,使用时要盯着眼前12mm处的镜片屏幕,上网阅读、观看视频等,它的推出让人惊叹科技的进步。但由于靠眼睛太近,长期使用易导致   (填“近视”或“远视”)眼,患这种眼病的人需要配戴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进行矫正。
17.(4分)跑操是各校大课间活动的主项目,同学们跑操训练时,步伐整齐、气势宏博。请回答:
(1)(2分)班级跑操训练时,同学们听到指挥员的指令,听觉是在   中形成的。
(2)(2分)跑到指定位置后,同学们利用了在同一均匀介质中   的原理,迅速排成整齐的队伍。
18.(4分)如图是去年元宵晚会王亚平在空间站弹奏《茉莉花》的情景,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人们只听琴声就能根据    (选填“音色”、“音调” 或“响度”)分辨出这是用我国传统乐器古筝弹奏的。
19.(8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爱护眼睛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请据图回答。
(1)(2分)图甲中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把来自物体的光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   的实像。
(2)(2分)近视的同学需要佩戴眼镜矫正。图乙中属于近视眼矫正的是    (选填 “①”或“②”)。
(3)(2分)长时间用眼后,会使眼睛干涩,有的同学喜欢用眼药水缓解。下 列不支持使用眼药水的是 。
A.有的眼药水,会使睫状肌继续工作,导致疲劳更难缓解。
B.有的眼药水主要成分与泪液成分相同,眼睛干涩时,可适当缓解症状。
C.眼药水中含有防腐剂,长期过度接触防腐剂,可能会对眼睛产生伤害。
20.(6分)某校双减课后服务的社团活动中,实践小组利用一根垂直插入水平地面的杆子,进行为期一年的“观竿测影”活动。2022年3月22日正午时刻杆子的杆影如图所示,并测得杆影OA长为55.7cm。
(1)(2分)图中杆影OA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杆影从O到A指向   方。
(2)(2分)今天正午,该校天气晴好,此杆影长度将比55.7cm   (填“长”、“短”、“一样长”或“无法判断”)。
21.(6分)2022年5月9日,北京天空出现日晕景观。
(1)(2分)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    、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光晕”。
(2)(2分)这种景象说明太阳光是    (选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3)(2分)日晕的形成与彩虹的形成原理相同,都是光的    现象
22.(4分)如图所示,MM为平面镜,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AON等于60%。已知∠NOB等于30°,∠NOC等于45°,∠NOD等于60°。
(1)(2分)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将沿着   方向射出;
(2)(2分)若AO沿顺时针方向转动30°,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度。
23.(4分)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我们要充分应用科学知识爱护好耳朵。
(1)(2分)当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嘴。这是因为鼓室通过咽鼓管连通咽部,张嘴可使鼓室与外耳道的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   能正常振动。
(2)(2分)预防疫情,有效的方法是佩戴口罩,但口罩戴久了会勒痛耳朵。这是因为较细的口罩绳使耳朵的受力面积减小,从而增大了对耳朵的   。
三、实验探究题(共6题;共54分)
24.(9分)小南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3分)如果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比较合适;
(2)(3分)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   (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
(3)(3分)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2,那么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
25.(9分)如图为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
①把一面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硬纸板 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可以绕ON折转的A、B两块板组成。
②使A、B两板面处于同一平面内,让-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过平面镜的反射,沿着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红色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轨迹。
③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两次。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3分)步骤①中“ ”处应填    。
(2)(3分)小科发现描反射光线非常不方便,思考后,认为只要在反射光的路径上标记一个合适的点就能确定反射光线,则他用到的光学知识是   。
(3)(3分)小科把纸板B向后折转,观察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则小科的操作基于的猜想是   。
26.(9分)小应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先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0cm处,然后将F形光源从透镜左侧20cm处逐渐向透镜靠近,移动光屏A,观察到清晰的像,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别 1 2 3 4 5
F形光源所在刻度/cm 20 15 10 7.5 3
像所在刻度/cm 6.7 7.5 10 15
 
(1)(3分)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3分)在进行第5组实验时,人在光屏一侧透过透镜观察到的像应是下列选项中的   。(选填字母)
(3)(3分)将光源、凸透镜、光屏 A放在如图所示位置,在不改变光源、凸透镜位置情况下,要想在光屏 A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A 应如何移动   。
27.(9分)小金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根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然后在白纸上沿蜡烛A和B的边缘画圆(如图乙),分别测量A到玻璃板的距离L,B到玻璃板的距离LB,多次改变A的位置,得到三组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 1 2 3 平均值
LA/cm 4.00 5.00 6.00 5.00
LB/cm 4.00 5.00 6.00 5.00
(1)(3分)小金应在   (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2)(3分)小金仅将图甲中玻璃板从M位置水平向右移至N位置时,蜡烛A的像   (选填“会”或“不会))随之移动
(3)(3分)小金将三组数据取平均值,得到LB和LA的平均值相等,由此得出结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请判断该数据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8.(9分)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图中甲、乙是直径为10cm的去底塑料筒,在每个筒的一侧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装置固定在两张桌面上。
[实验1]:调节两个塑料筒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开口对齐且相距5cm,用手往外拉开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听到声音并观察到图乙处的乒乓球被弹开。
(1)(3分)此实验说明了: (填字母,多选)
A.声音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由振动产生
(2)(3分)实验1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
(3)(3分)[实验2]分栏筒了进一步探究响度和距离的关系,小组成员将甲、乙两筒的距离s分别调节到10cm、15cm、20cm,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逐渐减小。
根据实验2: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9.(9分)某学校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在黑暗的实验室里,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先后用不同颜色的膜对着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
照射光的颜色 绿色 红色 红色 绿色 白光
膜的颜色 绿色 红色 蓝色 红色 黄色
观察到的颜色 绿色 红色 黑色 黑色 黄色
(1)(3分)由表一可以得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
(2)(3分)【实验二】:用不同的颜色膜材料ETFE做大棚实验
表二
大棚外膜的颜色 蓝色 无色 紫色
一天中棚外的最高温度 36℃ 36℃ 36℃
一天中棚内的最低温度 38℃ 50℃ 30℃
光的通过量 90% 98% 50%
综合上述信息,你认为膜的颜色用   色更好。
(3)(3分)请你根据上述结论解释,水果店卖西瓜(红瓤)时,总喜欢撑一顶红色半透明的遮阳伞是因为   。
四、解答题(共2题;共11分)
30.(6分)作图:
(1)(3分)请完成作图的光路图
(2)(3分)如图所示,由点光源 S 发出的某一条光线射到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上,同时发声反射和折射,其反射光线过点P,折射光线过点Q,试在图中按题意画出光路图。
31.(5分)坐在门边第一小组的小王同学发现,在晴朗的正午不拉窗帘情况下,坐在位置上时(如图点A),常常会看不清靠窗黑板上的粉笔字,为了探究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她查阅资料发现:“在明亮环境中,当进入人眼的光线较少时,会使得人的视觉感觉较暗。”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在A位置看不清靠窗黑板上的粉笔字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C2.B3.A4.D5.A6.D7.A8.C9.D10.A11.D12.D13.D14.B15.D
16.【答案】近视;凹透镜
17.【答案】(1)大脑皮层(2)沿直线传播
18.【答案】振动;音色
19.【答案】(1)凸透;倒立缩小(2)②(3)A;C
20.【答案】(1)直线;北(2)短
21.【答案】(1)蓝(2)复色光(3)色散
22.【答案】(1)OD(2)60
23.【答案】(1)鼓膜(2)压强
24.【答案】(1)2(2)不能(3)不管怎么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之与蜡烛A的像重合
25.【答案】(1)垂直(或竖直)(2)光的直线传播
(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6.【答案】(1)5
(2)D
(3)向左移动
27.【答案】(1)A
(2)不会
(3)不正确,因为探究了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只能比较每组中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不能比较平均值
28.【答案】(1)A;B;D
(2)放大实验现象
(3)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29.【答案】(1)透过的色光
(2)蓝色
(3)红色半透明伞可以透过红光
30.【答案】(1)
(2)
31.【答案】从南面窗户射进来的光在黑板上发生镜面反射,而A点正好在反射光的范围内,此时镜面反射光的强度远远大于黑板上粉笔字发生漫反射的反射光线强度,因此只能看到一片明亮,而看不清黑板上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