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科学试卷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科学入门 练习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试卷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科学入门 练习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2-03 13:06:16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试卷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科学入门 练习卷
一、单选题
1.(2022七上·义乌期中)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
A.雨后彩虹
B.“神舟十三号”上天
C.流星划破夜空
D.大雁南飞
2.(2022七上·义乌期中)俗话说“八月桂花香” ,可今年的桂花直到 10 月中旬的持续降温才开放,是什么原因导致 桂花迟开呢?小明查阅了近几年挂花开放时义乌市的气温,并对种植在校园不同位置的挂花进行观察,对于划线部分你觉得应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部分 (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段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3.(2022七上·永嘉月考)酒精容易燃烧,它的标签上应贴上的标志是(  )
A. B.
C. D.
4.量筒做成细而高,而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主要原因是细高的量筒(  )
A.便于操作,而且美观
B.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与粗矮的相比,相邻的刻度间隔较大,能较准确地读数
D.口较小,倾倒液体时,不易把液体倒在外面
5.(2022七上·义乌期中)“一张纸折叠103次后厚度将超过宇宙边界”这一视频标题引发了小兰的思考。为测量参考书中一张纸的厚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分度值是0.5毫米的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
B.此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
C.数出参考书共200页,测出整本书总厚度记为L,然后再用总厚度L除以纸的页数200,则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l=L/200
D.测量厚度时,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
6.(2022七上·义乌期中)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并形成菌落(如图)。某实验小组欲检测A、B 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 ,下列实验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7.(2022七上·义乌期中)体温计的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一段管径更细的弯管,可以让体温计离开人体,但读数保持不变,在每次测量前必须将毛细管中的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开始已甩过的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人体温都是 39 .5℃
B.甲的体温一定是 39 .5℃
C.乙 、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 39.5℃
D.乙 、丙两人的体温都高于 39.5℃
8.(2022七上·义乌期中)义乌市区全面推广彩虹标尺,来调整课桌椅的高度,从而预防学生近视。小科利用“彩虹标尺”测自己的身高,四次结果分别为165.2cm,165.0cm,166.2cm,165.1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彩虹标尺的最小刻度是 1mm
B.165.0cm 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没有意义的
C.几次结果有差异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D.最终的测量结果应记作 165. 1cm
9.(2022七上·义乌期中)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
A.2.8 米=2.8×1000=2800 毫米
B.3.4 千克=3.4 千克×1000=3400 克
C.4.5 升=4.5 升×1000 毫升=4500 毫升
D.2.6 小时=2.6×3600 秒=9360 秒
10.(2022七上·义乌期中)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同学们做好个人防护至关重要。下列关于预防新 冠肺炎措施中某些事物说法不合理的是 (  )
A.“测体温”:用测温枪测得某同学的体温为 36.5℃
B.“戴口罩”:一只长方形口罩的面积约为 180cm2
C.“要消毒”:一张消毒湿巾的厚度约为 20mm
D.“勤洗手”:一瓶家用洗手液的体积约为 500mL
11.(2022七上·衢州期中)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明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 35 毫升,然后倒出部分液体后,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 20 毫升,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
A.小于 15 毫升 B.大于 15 毫升
C.等于 15 毫升 D.都有可能
12.(2022七上·余姚竞赛)下列几种测量方法:①为了测1张纸的厚度,先用刻度尺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 1张纸的厚度;②为了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先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然后算出小石块的体积;③为了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先用天平称出50枚大头量,然后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和②方法同类的有(  )
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①和③都是 D.都不是
13.(2022七上·慈溪期中)一支未标刻度的温度计,将它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度为4cm,放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24cm,若将它放入40℃的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是(  )
A.12cm B.9.6cm C.13.6cm D.8cm
14.(2022七上·慈溪期中)使用容量规格为XmL的量筒量取液体,如图为量取时的实际情景(只画出有关片段),则所量取的液体体积读数应为(  )
A.(b+0.1)mL B.(b+)mL
C.()mL D.(b+0.2)mL
15.(2022七上·桐乡期中)用体温计测得小科的体温为37.3℃,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去依次测量其他三位同学的体温,如三位同学的实际体温为37.1℃、38.4℃、37.6℃,那三次测量结果应是(  )
A.37.1℃、37.3℃、37.3℃ B.37.1℃、38.4℃、37.6℃
C.37.3℃、37.3℃、37.3℃ D.37.3℃、38.4℃、38.4℃
16.(2022七上·桐乡期中)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各选项中正确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大
B 测量细铁丝直径时,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C 用温度计测量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D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 偏大
A.A B.B C.C D.D
17.(2022七上·瑞安期中)小海发现很多食品包装袋设计成“锯齿’形状,他猜想袋口做成“锯齿”形状可减小撕开时力的大小,为验证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
A.撕开多种不同“锯齿”状包装袋,比较所用力大小
B.多位同学在包装袋任意位置撕开,交流比较用力的大小
C.先后在“锯齿”状位置和平边位置撕开包装袋,比较用力大小
D.多位同学分别撕开“平边”状和“锯齿”状的包装袋,比较用力大小
18.(2022七上·余杭月考)小金买了一杯330mL的珍珠奶茶,为了测量奶茶中“珍珠”占了多少体积,小金拿1个500mL的烧杯,3个100mL的量筒。先将珍珠奶茶全部倒入烧杯中,再把烧杯里的奶茶全部倒入三个量筒中,直到液体全部倒完,结果如图所示,则“珍珠”的体积约为(  )
A.260cm3 B.70cm3 C.170cm3 D.240cm3
19.(2022七上·余杭月考)下列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A.烧杯 B.试管
C.蒸发皿 D.燃烧匙
20.在用量筒和细线测量一块小石块的体积时,先往量筒里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俯视量筒读数为V1,再放入小石块,然后蹲下身去仰视读数为V2,则小刚测量的小石块的实际体积为(  )
A.等于V2-V1 B.小于V2-V1 C.大于V2-V1 D.无法判断
21.(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 第4节 第3课时 实验: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格法”测树叶的面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占有小方格就应算入该树叶面积
B.若不占有整个小方格就不算入该树叶的面积
C.方格越小测出的面积越接近真实值,误差越小
D.用这种方法可以测出树叶的准确面积
22.(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 第4节第2课时 体积的测量)一量筒中原有50 mL水,现在往里面放入一干燥的木块,木块同时从量筒中吸收了四分之一木块体积的水,假设木块吸收了水后体积不膨胀,木块静止时有二分之一体积浸入水中,量筒中水位上升到56 mL,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
A.6 cm3 B.18 cm3 C.12 cm3 D.24 cm3
23.(2022七上·义乌期中)小兰同学用家里的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发现,放进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4℃;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4℃。测保温杯中的水温时示数为49℃,则保温杯里水温实际上为 (  )
A.47℃ B.48℃ C.49℃ D.50℃
二、填空题
24.(2022七上·义乌期中)在下面填上合适的单位 (请用有关符号表示)及进行单位换算:
(1)乙同学的身高 154   。
(2)一位同学买了一瓶矿泉水标有
550   。
(3)0.65 米=   微米。
(4)75000 立方厘米=   立方米。
25.(2022七上·瑞安期中)下列仪器中,用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请写出工具C的名称   ,请写出工具F的名称   。(填序号)
26.(2022七上·义乌期中)
(1)如图甲所示的体温计的示数是    ℃。
(2)如图乙所示,木块的测量值是    cm ,最小刻度是   mm。
(3)用10mL量筒量取液体如图丙所示,请读出所量液体的体积数为   mL 。 然后从中倒出一部分液体后,把量筒放平稳,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8mL,则从量筒内倒出液体的体积    4mL (选填“<” 、“=”或“>”)。
27.(2022七上·东阳期中)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是在我国南极“中山站”某次观测到的温度计的示意图,此时温度计指示的“中山站”的气温是    ℃。
(2)要量取 45 毫升水时用到的仪器是 。
A.50 毫升量筒 B.100 毫升量筒
C.滴管 D.试管
28.(2022·余姚期中)如图所示,用甲、乙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测量结果分别为:用甲测量的结果是   ;用乙测量的结果是   。
小柯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桌子的边长为0.980m,后来将此尺与标准米尺对照,发现此米尺实际长度有1.002m,则桌子边的实际长度为   。
29.(2022七上·杭州期中)为了较准确测出金属丝的直径,可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由图可知,金属线圈的总长度是   , 若一共绕了 36
匝,
计算得金属丝直径是   mm(保留一位小数)。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将偏   (填“大”或“小”); 若金属丝没缠绕紧密, 匝与匝之间有空隙, 则测量值将偏   (填 “大”或“小”) 。
30.(2022七上·海曙期中)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冬春季节最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人与人的接触传播,儿童易感染,学校易聚集暴发。流感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伴畏寒、乏力、头痛、全身酸痛,常有咽痛、鼻塞、流涕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发热时,一般采用体温计给患者测量体温,体温计利用   原理制成。
(2)以下是小科同学在给班上其他同学测体温时的场景:在未甩的情况下,测得甲同学体温为37.5℃,意识到错误后,将温度计中液柱内的水银甩回玻璃泡,再测得乙同学体温也为37.5℃,然后又不注意直接测得丙同学体温38.5℃。则小科测得的三位同学的体温中一定正确的是   。
31.(2022七上·海曙月考)如图所示是小宁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若将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在A处,则A处的温度是   ;在大气压不变的情况下,B处的温度比C处   (高/低)。
(3)在大气压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使读数更精确,可采取哪些措施?(答出2点)答:   ;   。
32.(2022七上·浦江期中)甲、乙两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π取3)
(1)甲同学的方法是:首先从卷筒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0.04厘米,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r为2厘米,外半径R为6厘米,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   
(2)乙同学的方法是:首先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为2厘米,外半径为R为6厘米,然后拉开部分卷筒纸测出它的长度为L0为7.7米,此时卷筒纸的外半径减小到R0(R0=5厘米),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   
三、实验探究题
33.(2023七上·金华期末)2022 年 12 月,金华对疫情防控措施做出优化调整,优化调整并非全面放开,在校的青 少年绝不能放松警惕。很多人一只口罩连续使用多天,医务人员指出:一次性防护口罩 最多只能连续使用4 个小时,4 小时后口罩中细菌含量会大量增加; 口罩的过滤效果也 会大大减弱,起不到防护效果,还会影响健康。某班同学想探究口罩使用4 小时后细菌 真的会大量增加吗?进行了下面探究实验。步骤如下表所示:
步骤 甲组 乙组
Ⅰ 将等量牛肉汁培养基装入4套培养皿中并消毒,编号1、2、3、4。 将等量牛肉汁培养基装入4套培养皿中并消毒,编号5、6、7、8。
Ⅱ 在连续使用4小时的口罩中部剪取四块面积相同的样本,分别置于1~4号培养皿中,盖好封严。 在同品牌新口罩中部剪取四块面积相同的样本,分别置于5~8号培养皿中,盖好封严。
Ⅲ 把培养皿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Ⅳ 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请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1)对装有牛肉汁培养基进行消毒的目的是   。
(2)如果观察到    现象,说明口罩佩戴最好不要超过4个小时。
(3)对普通居民使用过的废弃口罩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   。
34.(2022七上·义乌期中)抗生素在现代畜牧业中被广泛应用,不可避免地造成牛奶中抗生素残留。若长期饮用含 有抗生素的牛奶,会影响人体健康。为了寻找合适的奶源制作酸奶,某科研小组进行了相关 实验:将编号甲、乙、丙的三张灭菌滤纸圆片,分别浸润右表各检测样品后,放置在涂布了 细菌的培养基上,在 37℃环境下培养 24小时,结果如图所示:
组别 检测样品
甲 含抗生素的鲜牛奶
乙 待测牛奶
丙 不含抗生素的鲜牛奶
丁 ?
(1)通过甲、丙两组实验结果的对比 ,可得出的结论是    。
(2)乙组实验结果表明,此待测牛奶    (填“合适”“不合适”)用于制作酸奶。
(3)有人提出,经过消毒可使牛奶中抗生素失效。为了验证这一说法,科研小组在原实验 基础上设置丁组,若丁组实验结果形成抑菌圈。则说明消毒不能使牛奶中的抗生素失效。则 丁检测样品为 。
A.含抗生素不消毒的鲜牛奶 B.不含抗生素并消毒的鲜牛奶
C.含有抗生素并消毒的鲜牛奶 D.不含抗生素并不消毒的鲜牛奶
35.(2022七上·义乌期中)小寒同学为了测出会吸水的粉笔的体积,进行了以 下的实验;
⑴量筒中装人适量的水,并测出水的体积为V1(如图甲)
⑵把干粉笔用细线吊起来浸没在水中,等液面不再下降为止,此时水面到达体积为V2(如图乙)
⑶然后把粉笔从量筒中取出,并测出剩余水的体积为V3(如图丙)
问题:
(1)根据以上实验,则这根粉笔的体积为    。 (用 V1、V2、V3 来表示)
(2)如果读取V2时为俯视读数,读取V1、V3为平视,则所测粉笔的体积将   。
(3)实验结束后该同学把所测粉笔掰断,发现粉笔内部还有部分没有被水浸透,针对此现 象对所测粉笔体积的影响将    。 (变大 、变小 、没有影响)
36.(2022七上·义乌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进行了探究,探究过程如下,请完成实验报告 中的空缺。
(1)矿石的体积怎么测量?
因矿石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小芳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体积,矿石体积为    cm3,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矿石体积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 变”)。
(2)一枚一元硬币的体积多大?
小明进行了探究,他能用的器材有烧杯、足量的水、细线、一元硬币 n 枚、量筒。实验 过程如下:
①估计所选硬币的体积,观察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最小刻度,选择量筒。
②将量筒放在水平的工作台上。
③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V 水。
④   。
⑤计算一枚一元硬币的体积。
37.(2022七上·温州期中)小鹤发现电脑是利用风扇来降温的,他想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可能与风扇的扇叶宽度、扇叶长度、扇叶倾斜角度都有关系。为此他制作了几不同的小风扇,并用一个转速为300转/分的电动机分别带动这几个风扇转动,去吹动同一位置的同一纸片(如图所示)。下表为实验记录的数据:
序号 扇叶宽度/cm 扇叶长度/cm 扇叶倾斜的角度θ 纸片被吹起的角度α
1 3 7 30° 30°
2 2 7 30° 20°
3 3 4 30° 20°
4 3 7 45° 40°
(1)实验中,小鹤是通过观察   来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的。
(2)他在分析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长度的关系时,应选用序号为   的两次实验数据。
(3)根据序号为1、2的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   有关。
(4)小鹤的父亲对他说:“生活中电风扇转动的速度都比较快,因此空气流动强度应与风扇的转动速度有关。”针对这个猜想,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
38.(2022七上·浦江期中)某中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个体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醋、洗涤剂、氨水作为污染物,在培养皿中进行实验观察。
①在3个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1、2、3;再分别加入上述等质量的污染物;
②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培养皿中,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③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
④为什么每个培养皿中要加100粒青蛙受精卵而不是加1粒来完成实验   ?
⑤青蛙爱生活在水池中的主要原因是   。
A.容易捕捉食物
B.容易逃避敌害
C.受精卵需在水中发育
D.体表皮肤需经常保持湿润
⑥他们的实验方案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请写出一条改进建议:    。
四、解答题
39.(2022七上·衢州期中)如图所示,有一个带有盖子的透明薄小饮料瓶,要求同学们用两种方法测量小饮料瓶的体积。请根据题目给出的测量工具,完成方法一的设计方案和方法二的计算。
方法一:使用量筒和水   
方法二:使用刻度尺和水
①用刻度尺测出饮料瓶底部的直径d=6厘米,算出半径r,则瓶子的底面积S=πr2;
②在饮料瓶中倒入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水的高度为 l1=6厘米;
③然后拧紧盖子,将瓶子倒置,测出水面离瓶底的高度为 l2=4厘米
④计算饮料瓶的容积V=   毫升。(保留1位小数)
40.(2022七上·衢州期中)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请分析上述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   相平。
(2)如果两位同学读数都正确,测出石块的体积,较接近真实值的是   (填“甲”或“乙”)。另一同学的测量结果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3)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 B.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 D.改用粗线拴住石块
(4)若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右图一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是   。
41.(2021七上·武义期中)伽利略曾经设计过一种温度计:一根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 璃泡相连,另一端插入水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高度 的变化可测出环境温度的变化。为了研究伽利略温度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 按照资料中的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 A 为一小塑料瓶,B 为一 透明玻璃管并通过橡皮塞与 A 相连,管的下端竖直插在大水槽中,使管内外 水面有一高度差 h,然后进行实验探究:
改变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水柱高度 h,
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量次序 1 2 3 4 5 6
温度t(℃) 17 19 21 23 25 27
水柱高度h(厘米) 30.2 25.0 19.8 14.6 9.4 4.2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温度升高,管内水柱高度将   ;
(2)伽利略温度计的刻度值是 。
A.上大下小 B.上小下大 C.A、B 都有可能
(3)兴趣小组制作的测温装置,是利用   性质原理工作的;
(4)要提高“伽利略温度计”的精确度,对该装置有何要求?答:   。(写出一点即可)
42.(2020七上·下城期中)七年级(2)班的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的脉搏与运动有什么关系?”针对这一问题,他们提出两种猜想:A,脉搏快慢与运动有关;B.脉搏快慢与运动无关。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对4位同学在安静状态、跳绳后、100米跑步后,分别测定他们在1分钟内的脉搏次救,测得数据如右上表。
姓名 安静状态 跳绳后 100米跑步后
小媚 82 123 138
小亚 80 127 142
小文 77 124 136
小亭 78 121 134
(1)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你支持哪一种猜想?   (填“A”或“B”)
(2)通过实验,若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不符合时,则应该(  )
A.修改结果,使结果与假设相符
B.修改假设,重新进行实验
C.修改实验过程,使结果与假设相符
43.(2020七上·秀洲月考)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瓶底直径为 D,瓶口朝上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面高度为
L1,然后再堵住瓶口,将酒瓶倒置测出水面离瓶底高度为 L2,则可得出瓶的容积
V 约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自然现象是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的影响。
【解答】有选项可以看出来不是自然现象的是”神舟十三号上天“。
故答案为:B.
2.【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和交流。
【解答】从题目中可以体会出小明查阅了近几年桂花开放时义务市的气温,并对种植在校园不同位置的规划进行观察属于收集证据。
故答案为:C.
3.【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各个标志的含义分析判断。
【解答】A为剧毒品标志,B为易燃品标志,C为爆炸品标志,D为腐蚀品标志。
因为酒精容易染上,属于易燃品,因此应该贴的标志为B。
故选B。
4.【答案】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V=Sh可知,当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则液柱高度越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量筒做成细而高,而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主要原因是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相比,相邻的刻度间隔较大,能较准确地读数,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5.【答案】D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长度测量以及“累积法”测微小长度的方法判断。
【解答】A.一张纸的厚度远远小于0.5毫米,则用分度值为0.5毫米的刻度尺不能直接测量,故A错误;
B.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只能减小,不能消除,故B错误;
C.200页的书,纸的张数为100,则一张纸的厚度为:,故C错误;
D.测量厚度时,不一定从零刻线开始,只要对准一个整刻度即可,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实验设计的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的因素都处于才能共同,派出其他因素对本实验的干扰。对照实验实质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的条件都相同的实验。C选项中,只有细菌的为对照组,抗生素A加细菌和抗生素B加细菌为实验组。
【解答】 某实验小组欲检测A、B 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 ,世纪实验时,应该遵循对照原则,设计一组只有细菌的空白对照组,与含有抗生素A或B的实验组进行对比;还应该遵循控制单一变量的原则,如抗生素的有无,抗生素的种类。
故答案为:C.
7.【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体温计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从而导致水银柱不能流回液泡,即体温计的示数要么增大,要么不变,肯定不会下降。在测量甲的体温之前,体温计已经甩过,则甲的体温准确,应该为39.5℃。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时,体温计没有甩过,因此他们的体温不准确,要么低于39.5℃,要么等于39.5℃。
故选B。
8.【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2)长度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一个数字为估读数字,倒数第二个数字所在的单位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2)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判断;
(3)计算所有数据的平均值即可。
【解答】根据165.0cm可知,“0”为估读数字,而“5”所在的单位cm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故A、B错误;
几次测量的结果有差异,是由测量人的经验和熟练程度引起,故C错误;
最终的测量结果为:,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D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在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即换算成的单位,要写在进率的后面。
【解答】A.换算过程中没有单位,故A错误;
B.换算过程中的单位应该是克,故B错误;
C.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故C错误;
D.小时化秒,为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3600,将换算成的单位“秒”写在进率的后面,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C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温度、面积、长度和体积的认识判断。
【解答】A.人的正常体温大约在37℃左右,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长方形口罩的长度和宽度大约为18cm、9cm,则它的面积大约S=ab=18cm×9cm=162cm2,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一张消毒纸巾的厚度大约0.1mm,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一瓶家用洗手液的体积大约为500mL,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B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明采用仰视读数,则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的体积V1大于35 毫升。然后倒出部分液体后,采用俯视读数,则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剩余液体的体积V2小于20毫升。根据V=V1-V2可知,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于15毫升。
故选B。
12.【答案】D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解答。
【解答】①为了测1张纸的厚度,先用刻度尺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 1张纸的厚度,使用了“累积法”;
②为了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先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然后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使用了“等效替代法”;
③为了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先用天平称出50枚大头量,然后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使用了“累积法”。
则方法①③相同,而②则方法不同。
故选D。
13.【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则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温度为t,液柱长度为L,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解答】当t=40℃时,根据得到:

解得:L=12cm。
故选A。
14.【答案】B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图片计算出量筒的分度值,再根据凹形液面的最低处所对的刻度值读出示数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amL和bmL之间有5个小格,则量筒的分度值为:;
此时凹形液面的最低处对准刻度b上面一个小刻度,
那么液体体积的读数为:.
故选B。
15.【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这导致温度降低时水银柱不能从此流回液泡,因此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由此可知,当测量体温高于体温计的示数时,水银柱升高,则测量结果准确;当测量体温等于或低于体温计的示数时,水银柱不变,此时测量结果不准确,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因为37.1℃<37.3℃,所以体温计的示数不变,则第一位同学的体温为37.3℃。
因为38.4℃>37.3℃,所以体温计的示数变大,显示为38.4℃,即第二位同学的示数为38.4℃。
因为37.6℃<38.4℃,所以体温计示数不变,显示为38.4℃。
故选D。
16.【答案】B
【知识点】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1)长度的测量结果=;
(2)注意铁丝之间的缝隙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判断;
(4)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A.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时,皮尺会被拉长,即长度标准变大,根据“长度的测量结果=”可知,测量结果偏小,故A错误;
B.测量细铁丝直径时,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则实际测出的长度为直径和中间的缝隙之和,那么测量结果偏大,故B正确;
C.用温度计测量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由于沸水的温度远远高于室温,因此示数会迅速降低,即测量结果偏小,故C错误;
D.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时,根据“俯视大仰视小”可知,读出的示数偏小,故D错误。
故选B。
17.【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从生活中发现了问题,提出了实验的猜想,他猜想袋口做成“锯齿”形状可减小撕开时用力的大小,验证猜想需进行实验分析,再通过实验设置变量,得出结论,进行交流。
【解答】撕开袋口的力可能与袋的材料、厚度及袋口的形状等因素有关,为验证猜想袋口做成“锯齿”形状可减小撕开时用力的大小,要控制使用同一种材料的袋口(则厚度也相同),只改变袋口的形状(“平边”状和“锯齿“状),比较在“锯齿”状位置和平边位置撕开时所用力的大小,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8.【答案】B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珍珠的体积与奶茶的体积之和等于珍珠奶茶的总体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奶茶的体积为:V茶=100mL+100mL+60mL=260mL;
则珍珠的体积为:V珍珠=V总-V茶=330mL-260mL=70mL=70cm3。
故选B。
19.【答案】B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判断。
【解答】试管、蒸发皿和燃烧匙,都是可以直接进行加热的仪器,但是只有试管是玻璃仪器;烧杯不能直接加热,故B符合题意,而A、C、D不合题意。
故选B。
20.【答案】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先往量筒里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俯视量筒读数为V1,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此时的示数偏大,即水的实际体积小于V1。再放入小石块,然后蹲下身去仰视读数为V2,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大于V2。根据V=V2-V1可知,小刚测量的小石块的实际体积大于V2-V1。
故选C。
21.【答案】C
【知识点】面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对“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面积的认识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只要大于半个方格的就要记作1个方格,而不足半个方格的忽略不计,用一个方格的面积×方格数得到测量物体的面积,故A、B错误;
方格越小测出的面积越接近真实值,误差越小,故C正确;
用这种方法不能准确测出树叶的面积,故D错误。
故选C。
22.【答案】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找到量筒内水的体积和木块体积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列出方程计算即可。
【解答】分析可知,量筒中原来水的体积-木块吸收的水的体积+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量筒中后来水的体积,
即50mL-=56mL;
解得:V=24mL=24cm3。
故选D。
23.【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即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显示温度为t',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据此分析计算。
【解答】当t'=49℃时,根据得到:;
解得:t=50℃。
故选D。
24.【答案】(1)cm
(2)mL
(3)6.5×105
(4)0.075
【知识点】单位换算;物理量的单位
【解析】【分析】(1)长度的国际单位为m,比它大的单位为km,比它小的单位为dm、cm、mm、μm和nm;
(2)容积的常用单位为L和mL;
(3)(4)单位换算时,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乙同学的身高 154cm。
(2)一位同学买了一瓶矿泉水标有 550mL。
(3)0065m=0.65×106μm=6.5×105μm;
(4)75000cm3=75000×10-6m3=0.075m3。
25.【答案】A;C;胶头滴管;铁架台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器材的名称和用途解答。
【解答】下列仪器中,用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故选A;滴加少量液体的是胶头滴管,故选C;工具C的名称是胶头滴管,工具F的名称是铁架台。
26.【答案】(1)37.7
(2)1.75;1
(3)6.8;>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再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
(2)根据乙图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所对的两个刻度值,最后相减即可。
(3)根据丙图确定量筒的分度值,然后根据凹形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则示数为:37℃+0.1℃×7=37.7℃;
(2)根据乙图可知,刻度尺上一个大格表示1cm,中间有10个小格,则分度值:1cm÷10=0.1cm=1mm。那么木块的长度:7.75cm-6.00cm=1.75cm。
(3)根据丙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0.2mL,则液体的体积6.8mL。倒出液体后俯视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此时读数偏大,而实际剩余的液体体积偏小,因此倒出液体的体积>4mL。
27.【答案】(1)-30
(2)A;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再根据刻度增大的方向确定在0℃以上还是以下,最后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
(2)根据液体体积的测量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刻度向下增大,则实际温度在0℃以下,那么气温为-30℃。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要大于45毫升,而最大测量值太大会导致测量精度减小,因此选择50毫升的量筒。为了精确调整液面,还需要滴管。
故选AC。
28.【答案】2.3cm;2.30cm(左右);0.982m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所对的两个刻度值,最后相减即可。
(2)刻度尺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则测量值与真实值成正比。设实际长度为L,测量长度为L',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甲的分度值为1cm,则结果为:5.0cm-2.7cm=2.3cm;
刻度尺乙的分度值为0.1cm,则结果为:5.30cm-3.00cm=2.30cm。
(2)当桌子的测量长度L'=0.980m时,根据得到:

解得:L=0.982m。
29.【答案】4.50 cm(或 45.0 mm);1.3;大;大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所对的两个刻度值,最后相减得到金属线圈的总长度,然后除以线圈匝数得到金属丝的直径;
(2)根据“金属丝直径=”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金属丝线圈的总长度为:6.00cm-1.50cm=4.50cm,那么金属丝的直径为:;
(2)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根据“金属丝直径=”可知,则测量值将偏小。 若金属丝没缠绕紧密, 匝与匝之间有空隙, 那么测出金属丝的直径和会偏大,根据“金属丝直径=” 可知,则测量值将偏大。
30.【答案】(1)液体(水银)的热胀冷缩
(2)乙丙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体温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2)根据体温计的结构特点分析即可。
【解答】(1)发热时,一般采用体温计给患者测量体温,体温计利用液体(水银)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
(2)体温计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因此水银柱不会自己流回液泡,只能依靠外力的甩动。在不甩动的情况下,体温计内的液柱要么不变,要么升高,肯定不会降低。测量甲的体温时,没有甩动,则甲同学的体温可能低于或等于37.5℃。测量乙的体温时,体温计甩动,则乙的体温正确。再测量丙的体温时,虽然没有甩动,但是液柱升高了,因此丙是正确。
31.【答案】(1)热胀冷缩
(2)0℃;低
(3)减小玻璃管内径;增大玻璃瓶容积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当外界温度升高时,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于是液柱向左移动;同理,当外界温度降低时,液柱向右移动。
(2)根据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解答。根据液柱移动的方向确定气体体积的变化,再分析温度的变化。
(3)当温度变化量相同时,液柱移动的距离越大,则测量灵敏度越高。根据V=SL可知,要增大L,可以增大气体的体积,也可以减小玻璃管的横截面积,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则若将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在A处,则A处的温度是0℃。在气压不变的情况下,B处液柱移动的距离小于C处,则此时气体体积小,温度比C处低。
(3)在大气压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使读数更精确,可采取哪措施:减小玻璃管内径或增大玻璃瓶容积。
32.【答案】(1)2400cm
(2)2240cm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因为纸很薄且卷绕得很紧,所以从紧密地卷成筒状纸的横截面积的形成来分析,应是由纸的厚度和长度叠加而成的。【解答】①甲同学的方法:
根据图片可知,则圆环部分横截面积的大小为:π(R2 -r2);
因为纸的厚度为d=0.04cm;卷筒纸内半径r=2cm,卷筒纸外半径R=6cm,
所以纸的总长度;
②乙同学的方法:
卷筒纸的横截面积的大小为:π(R2 -r2);被拉开的部分卷筒纸横截面积的大小为:π(R2 -R02);
因为纸的厚度为;
因为卷筒纸内半径为r=2厘米,外半径为R=6厘米,
拉开部分卷筒纸测出它的长度为L0=7.7米=770厘米,此时卷筒纸的外半径减小到R0=5厘米,
所以纸的总长度(L)的计算表达式L=。
33.【答案】(1)杀死培养皿中原有的细菌或真菌
(2)甲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量远大于乙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量(填“菌落面积”、“细菌数量”均可)
(3)放入专用垃圾桶,集中处理(合理即可)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解答】(1) 对装有牛肉汁培养基进行消毒的目的是杀死培养皿中原有的细菌或真菌;
(2)甲中的口罩使用时间超过4小时,乙中不足4小时,如果观察到甲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量远大于乙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量 现象,说明口罩佩戴最好不要超过4个小时。
(3)提出的建议可以是放入专用垃圾桶,集中处理(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杀死培养皿中原有的细菌或真菌(2)甲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量远大于乙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量 (3) 放入专用垃圾桶,集中处理(合理即可)
34.【答案】(1)抗生素会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2)不合适
(3)C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学会对题干信息的分析十分重要,此题目考查科学探究的综合探究能力。
【解答】(1)通过甲、丙两组实验结果对比,可得出结论是抗生素会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2)从图中看出来乙中的牛奶是含有抗生素的,但是题干中讲到若长期饮用含 有抗生素的牛奶,会影响人体健康。 所以此待测牛奶不适合用于制作酸奶;
(3) 若丁组实验结果形成抑菌圈。则说明消毒不能使牛奶中的抗生素失效。 根据对照实验的原理 , 丁检测样品为含抗生素并消毒的鲜牛奶。
故答案为:(1) 抗生素会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2) 不合适 (3) 含抗生素并消毒的鲜牛奶
35.【答案】(1)V2-V3
(2)偏大
(3)无影响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误差分析;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排水法测物体的体积时,浸没时。物体的体积等于物体和水的总体积-水的体积;体积读数时,应该平视液面;俯视读数会偏大;仰视读数会偏小;
【解答】(1) 根据以上实验,则这根粉笔的体积为V2 - V3 ;
(2) 如果读取V2时为俯视读数,V2 是偏大的,所以V2 - V3 是偏大的;
(3) 实验结束后该同学把所测粉笔掰断,发现粉笔内部还有部分没有被水浸透,针对此现 象对所测粉笔体积的影响将 无影响;因为没有被水浸透,V2 偏大, V3偏大,V2 - V3的差值不变;
故答案为:(1) V2-V3 (2) 偏大 (3) 无影响
36.【答案】(1)60;偏大
(2)将n枚硬币投入量筒中,浸没后读出量筒内液面体积为V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矿石的体积等于前后两个量筒的示数之差。将矿石从烧杯中取出时,肯定会带出部分水,据此分析测出矿石体积的变化。
(2)一枚硬币的体积偏小,不能直接测量,此时可以同时测出n枚硬币的总体积,然后再除以n,这样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解答】(1)量筒的分度值为10mL,则矿石的体积为:V=V1-V2=160mL-100mL=60mL=60cm3。将矿石从烧杯中取出时,肯定会带出部分水,从而使测出的矿石体积偏大。
(2)步骤③已经记录水的体积,只需将n枚硬币同时放入量筒,前后体积之差就是n枚硬币的总体积,即步骤④为:将矿石从烧杯中取出时,肯定会带出部分水,从而使测出的矿石体积偏大。
37.【答案】(1)纸片被吹起的角度
(2)1和3
(3)扇叶宽度
(4)利用同一个扇叶,使其几次转动的速度不同,观察纸片被吹起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果相同说明与转速无关,如果不同,说明与转速有关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纸片受到风吹后会被吹起一个角度,且这个角度越大,空气流动越强。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3)分析实验1、2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4)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空气流动强度与风扇转动速度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扇叶的宽度、长度、倾斜角度相同,只改变转速,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实验中,小鹤是通过观察纸片被吹起的角度来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的。
(2)探究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长度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扇叶宽度和倾斜角度相同,而改变扇叶长度,故选实验1和3。
(3)在实验1、2中只有扇叶宽度不同,因此得到结论: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速度与扇叶宽度有关。
(4)实验方案为:利用同一个扇叶,使其几次转动的速度不同,观察纸片被吹起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果相同说明与转速无关,如果不同,说明与转速有关。
38.【答案】青蛙受精卵孵化数量;排除偶然性, 增加实验的可靠性;CD;增加一个只放置清水的对照组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控制变量法;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③该兴趣小组的探究的是“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实验,因此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受精卵孵化成透蚁的数目。
④1粒青蛙的受精卵数量太少,偶然性较大,难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因此每个培养皿中要加100粒青蛙受精卵而不是加l粒来完成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⑤青蛙爱生活在水池中的主要原因是受精卵需在水中发育、体表皮肤需经常保持湿润,故选C、D。
⑥ 生物探究实验一般都是对照试验,需要设置对照组,因此改进建议是:实验中增加对照组,如增加4号培养皿,加入等量的清水。分别与1、2、3号培养皿形成对照试验。
故答案为:受精卵孵化成虾蚁的数目;避免实验的偶然性;C、D;实验中增加对照组
39.【答案】①用水装满小饮料瓶②将瓶中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水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282.6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方法一:可以使用等效替代法,将瓶子装满水后,水的体积等于瓶子的溶剂,再利用量筒测出瓶内水的体积即可。
方法二:根据V=SL分别计算出水的体积和空白部分体积,然后相加得到瓶子的溶剂。
【解答】方法一:使用量筒和水
步骤为:①用水装满小饮料瓶;②将瓶中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水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
方法二:瓶子的底面积S=πr2=3.14×()2=28.26cm2;
水的体积为:V水=Sl1=28.26cm2×6cm=169.56cm3;
空白不同的体积:V空=Sl2=28.26cm2×4cm=113.04cm3;
那么瓶子的容积为:V=V水+V空=169.56cm3+113.04cm3=282.6cm3。
40.【答案】(1)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
(2)甲;偏大
(3)B;C
(4)20 cm3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解答;
(2)注意从量筒中拿出石块时会带出部分水;
(3)根据排水法测固体体积的实验过程判断;
(4)根据V=V2-V1计算小石块的体积。
【解答】(1)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2)在乙同学的方法中,将石块从量筒中拿出时会带出部分水,因此测出的是石块与带出水的总体积,导致测出石块的体积偏大,那么比较接近真实值的方法是甲。
(3)A.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对体积的测量没有影响,故A不合题意;
B.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则读出的示数V2偏小,根据V=V2-V1可知,测出石块的体积偏小,故B符合题意;
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也会导致示数V2偏小,根据V=V2-V1可知,测出石块的体积偏小,故C符合题意;
D.改用粗线拴住石块,则测出的体积是石块和粗线的总体积,那么测量结果偏大,故D不合题意。
故选BC。
(4)根据图片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0mL,则石块的体积为:V=V2-V1=130cm3-110cm3=20cm3。
41.【答案】(1)减小
(2)B
(3)气体的热胀冷缩
(4)增大塑料瓶的容积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水柱高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2)根据(1)中得到的规律判断;
(3)根据图片分析这个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4)当变化相同的温度时,水柱的高度差越大,则精确度越高,根据V=Sh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温度升高时,管内水柱高度将减小。
(2)在伽利略温度计上,水柱液面所对的刻度就是当时的温度值,因为温度越高,水柱的高度越小,而液面越低,所以这个刻度的位置越低,即刻度值上面小下面大,故选B。
(3)当温度升高时,塑料瓶内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于是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减小;反之,空气温度降低而体积缩小,于是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增大,因此这个测温装置的工作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
(4)根据V=Sh可知,要增大h,要么增大V,要么减小S;
则提高精确度的方法:①增大塑料瓶的容积;
②减小玻璃管的横截面积。
42.【答案】(1)A
(2)B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如果运动后人的脉搏与未运动时相同,那么脉搏快慢与运动无关;否则,就有关;
(2)实验数据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我们不能为了得到某个结论,就对实验数据进行修改。我们只能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修正,然后精心设计实验,再次实验结论进行分析。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人运动后,脉搏都变快了,因此得到结论:脉搏的快慢与运动有关,因此我支持猜想A。
(2)通过实验,若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不符合时,则应该修改假设,重新进行实验,故选B。
43.【答案】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同样的瓶子装入同样的水,无论正放还是倒放,空白部分的体积是相同的,因此将甲中水的体积和乙中空白部分的体积相加即可。
【解答】甲图中水的体积为:V水=Sh水=;
乙图中空白部分的体积:V空=Sh空=;
那么瓶子容积为:V=V水+V空=+= 。
1 / 1初中科学试卷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科学入门 练习卷
一、单选题
1.(2022七上·义乌期中)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
A.雨后彩虹
B.“神舟十三号”上天
C.流星划破夜空
D.大雁南飞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自然现象是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的影响。
【解答】有选项可以看出来不是自然现象的是”神舟十三号上天“。
故答案为:B.
2.(2022七上·义乌期中)俗话说“八月桂花香” ,可今年的桂花直到 10 月中旬的持续降温才开放,是什么原因导致 桂花迟开呢?小明查阅了近几年挂花开放时义乌市的气温,并对种植在校园不同位置的挂花进行观察,对于划线部分你觉得应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部分 (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段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和交流。
【解答】从题目中可以体会出小明查阅了近几年桂花开放时义务市的气温,并对种植在校园不同位置的规划进行观察属于收集证据。
故答案为:C.
3.(2022七上·永嘉月考)酒精容易燃烧,它的标签上应贴上的标志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各个标志的含义分析判断。
【解答】A为剧毒品标志,B为易燃品标志,C为爆炸品标志,D为腐蚀品标志。
因为酒精容易染上,属于易燃品,因此应该贴的标志为B。
故选B。
4.量筒做成细而高,而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主要原因是细高的量筒(  )
A.便于操作,而且美观
B.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与粗矮的相比,相邻的刻度间隔较大,能较准确地读数
D.口较小,倾倒液体时,不易把液体倒在外面
【答案】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V=Sh可知,当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则液柱高度越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量筒做成细而高,而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主要原因是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相比,相邻的刻度间隔较大,能较准确地读数,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5.(2022七上·义乌期中)“一张纸折叠103次后厚度将超过宇宙边界”这一视频标题引发了小兰的思考。为测量参考书中一张纸的厚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分度值是0.5毫米的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
B.此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
C.数出参考书共200页,测出整本书总厚度记为L,然后再用总厚度L除以纸的页数200,则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l=L/200
D.测量厚度时,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
【答案】D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长度测量以及“累积法”测微小长度的方法判断。
【解答】A.一张纸的厚度远远小于0.5毫米,则用分度值为0.5毫米的刻度尺不能直接测量,故A错误;
B.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只能减小,不能消除,故B错误;
C.200页的书,纸的张数为100,则一张纸的厚度为:,故C错误;
D.测量厚度时,不一定从零刻线开始,只要对准一个整刻度即可,故D正确。
故选D。
6.(2022七上·义乌期中)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并形成菌落(如图)。某实验小组欲检测A、B 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 ,下列实验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实验设计的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的因素都处于才能共同,派出其他因素对本实验的干扰。对照实验实质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的条件都相同的实验。C选项中,只有细菌的为对照组,抗生素A加细菌和抗生素B加细菌为实验组。
【解答】 某实验小组欲检测A、B 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 ,世纪实验时,应该遵循对照原则,设计一组只有细菌的空白对照组,与含有抗生素A或B的实验组进行对比;还应该遵循控制单一变量的原则,如抗生素的有无,抗生素的种类。
故答案为:C.
7.(2022七上·义乌期中)体温计的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一段管径更细的弯管,可以让体温计离开人体,但读数保持不变,在每次测量前必须将毛细管中的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开始已甩过的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人体温都是 39 .5℃
B.甲的体温一定是 39 .5℃
C.乙 、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 39.5℃
D.乙 、丙两人的体温都高于 39.5℃
【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体温计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从而导致水银柱不能流回液泡,即体温计的示数要么增大,要么不变,肯定不会下降。在测量甲的体温之前,体温计已经甩过,则甲的体温准确,应该为39.5℃。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时,体温计没有甩过,因此他们的体温不准确,要么低于39.5℃,要么等于39.5℃。
故选B。
8.(2022七上·义乌期中)义乌市区全面推广彩虹标尺,来调整课桌椅的高度,从而预防学生近视。小科利用“彩虹标尺”测自己的身高,四次结果分别为165.2cm,165.0cm,166.2cm,165.1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彩虹标尺的最小刻度是 1mm
B.165.0cm 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没有意义的
C.几次结果有差异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D.最终的测量结果应记作 165. 1cm
【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2)长度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一个数字为估读数字,倒数第二个数字所在的单位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2)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判断;
(3)计算所有数据的平均值即可。
【解答】根据165.0cm可知,“0”为估读数字,而“5”所在的单位cm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故A、B错误;
几次测量的结果有差异,是由测量人的经验和熟练程度引起,故C错误;
最终的测量结果为:,故D正确。
故选D。
9.(2022七上·义乌期中)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
A.2.8 米=2.8×1000=2800 毫米
B.3.4 千克=3.4 千克×1000=3400 克
C.4.5 升=4.5 升×1000 毫升=4500 毫升
D.2.6 小时=2.6×3600 秒=9360 秒
【答案】D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在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即换算成的单位,要写在进率的后面。
【解答】A.换算过程中没有单位,故A错误;
B.换算过程中的单位应该是克,故B错误;
C.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故C错误;
D.小时化秒,为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3600,将换算成的单位“秒”写在进率的后面,故D正确。
故选D。
10.(2022七上·义乌期中)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同学们做好个人防护至关重要。下列关于预防新 冠肺炎措施中某些事物说法不合理的是 (  )
A.“测体温”:用测温枪测得某同学的体温为 36.5℃
B.“戴口罩”:一只长方形口罩的面积约为 180cm2
C.“要消毒”:一张消毒湿巾的厚度约为 20mm
D.“勤洗手”:一瓶家用洗手液的体积约为 500mL
【答案】C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温度、面积、长度和体积的认识判断。
【解答】A.人的正常体温大约在37℃左右,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长方形口罩的长度和宽度大约为18cm、9cm,则它的面积大约S=ab=18cm×9cm=162cm2,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一张消毒纸巾的厚度大约0.1mm,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一瓶家用洗手液的体积大约为500mL,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1.(2022七上·衢州期中)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明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 35 毫升,然后倒出部分液体后,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 20 毫升,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
A.小于 15 毫升 B.大于 15 毫升
C.等于 15 毫升 D.都有可能
【答案】B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明采用仰视读数,则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的体积V1大于35 毫升。然后倒出部分液体后,采用俯视读数,则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剩余液体的体积V2小于20毫升。根据V=V1-V2可知,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于15毫升。
故选B。
12.(2022七上·余姚竞赛)下列几种测量方法:①为了测1张纸的厚度,先用刻度尺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 1张纸的厚度;②为了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先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然后算出小石块的体积;③为了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先用天平称出50枚大头量,然后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和②方法同类的有(  )
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①和③都是 D.都不是
【答案】D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解答。
【解答】①为了测1张纸的厚度,先用刻度尺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 1张纸的厚度,使用了“累积法”;
②为了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先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然后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使用了“等效替代法”;
③为了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先用天平称出50枚大头量,然后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使用了“累积法”。
则方法①③相同,而②则方法不同。
故选D。
13.(2022七上·慈溪期中)一支未标刻度的温度计,将它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度为4cm,放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24cm,若将它放入40℃的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是(  )
A.12cm B.9.6cm C.13.6cm D.8cm
【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则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温度为t,液柱长度为L,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解答】当t=40℃时,根据得到:

解得:L=12cm。
故选A。
14.(2022七上·慈溪期中)使用容量规格为XmL的量筒量取液体,如图为量取时的实际情景(只画出有关片段),则所量取的液体体积读数应为(  )
A.(b+0.1)mL B.(b+)mL
C.()mL D.(b+0.2)mL
【答案】B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图片计算出量筒的分度值,再根据凹形液面的最低处所对的刻度值读出示数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amL和bmL之间有5个小格,则量筒的分度值为:;
此时凹形液面的最低处对准刻度b上面一个小刻度,
那么液体体积的读数为:.
故选B。
15.(2022七上·桐乡期中)用体温计测得小科的体温为37.3℃,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去依次测量其他三位同学的体温,如三位同学的实际体温为37.1℃、38.4℃、37.6℃,那三次测量结果应是(  )
A.37.1℃、37.3℃、37.3℃ B.37.1℃、38.4℃、37.6℃
C.37.3℃、37.3℃、37.3℃ D.37.3℃、38.4℃、38.4℃
【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这导致温度降低时水银柱不能从此流回液泡,因此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由此可知,当测量体温高于体温计的示数时,水银柱升高,则测量结果准确;当测量体温等于或低于体温计的示数时,水银柱不变,此时测量结果不准确,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因为37.1℃<37.3℃,所以体温计的示数不变,则第一位同学的体温为37.3℃。
因为38.4℃>37.3℃,所以体温计的示数变大,显示为38.4℃,即第二位同学的示数为38.4℃。
因为37.6℃<38.4℃,所以体温计示数不变,显示为38.4℃。
故选D。
16.(2022七上·桐乡期中)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各选项中正确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大
B 测量细铁丝直径时,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C 用温度计测量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D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 偏大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1)长度的测量结果=;
(2)注意铁丝之间的缝隙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判断;
(4)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A.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时,皮尺会被拉长,即长度标准变大,根据“长度的测量结果=”可知,测量结果偏小,故A错误;
B.测量细铁丝直径时,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则实际测出的长度为直径和中间的缝隙之和,那么测量结果偏大,故B正确;
C.用温度计测量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由于沸水的温度远远高于室温,因此示数会迅速降低,即测量结果偏小,故C错误;
D.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时,根据“俯视大仰视小”可知,读出的示数偏小,故D错误。
故选B。
17.(2022七上·瑞安期中)小海发现很多食品包装袋设计成“锯齿’形状,他猜想袋口做成“锯齿”形状可减小撕开时力的大小,为验证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
A.撕开多种不同“锯齿”状包装袋,比较所用力大小
B.多位同学在包装袋任意位置撕开,交流比较用力的大小
C.先后在“锯齿”状位置和平边位置撕开包装袋,比较用力大小
D.多位同学分别撕开“平边”状和“锯齿”状的包装袋,比较用力大小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从生活中发现了问题,提出了实验的猜想,他猜想袋口做成“锯齿”形状可减小撕开时用力的大小,验证猜想需进行实验分析,再通过实验设置变量,得出结论,进行交流。
【解答】撕开袋口的力可能与袋的材料、厚度及袋口的形状等因素有关,为验证猜想袋口做成“锯齿”形状可减小撕开时用力的大小,要控制使用同一种材料的袋口(则厚度也相同),只改变袋口的形状(“平边”状和“锯齿“状),比较在“锯齿”状位置和平边位置撕开时所用力的大小,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8.(2022七上·余杭月考)小金买了一杯330mL的珍珠奶茶,为了测量奶茶中“珍珠”占了多少体积,小金拿1个500mL的烧杯,3个100mL的量筒。先将珍珠奶茶全部倒入烧杯中,再把烧杯里的奶茶全部倒入三个量筒中,直到液体全部倒完,结果如图所示,则“珍珠”的体积约为(  )
A.260cm3 B.70cm3 C.170cm3 D.240cm3
【答案】B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珍珠的体积与奶茶的体积之和等于珍珠奶茶的总体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奶茶的体积为:V茶=100mL+100mL+60mL=260mL;
则珍珠的体积为:V珍珠=V总-V茶=330mL-260mL=70mL=70cm3。
故选B。
19.(2022七上·余杭月考)下列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A.烧杯 B.试管
C.蒸发皿 D.燃烧匙
【答案】B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判断。
【解答】试管、蒸发皿和燃烧匙,都是可以直接进行加热的仪器,但是只有试管是玻璃仪器;烧杯不能直接加热,故B符合题意,而A、C、D不合题意。
故选B。
20.在用量筒和细线测量一块小石块的体积时,先往量筒里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俯视量筒读数为V1,再放入小石块,然后蹲下身去仰视读数为V2,则小刚测量的小石块的实际体积为(  )
A.等于V2-V1 B.小于V2-V1 C.大于V2-V1 D.无法判断
【答案】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先往量筒里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俯视量筒读数为V1,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此时的示数偏大,即水的实际体积小于V1。再放入小石块,然后蹲下身去仰视读数为V2,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大于V2。根据V=V2-V1可知,小刚测量的小石块的实际体积大于V2-V1。
故选C。
21.(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 第4节 第3课时 实验: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格法”测树叶的面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占有小方格就应算入该树叶面积
B.若不占有整个小方格就不算入该树叶的面积
C.方格越小测出的面积越接近真实值,误差越小
D.用这种方法可以测出树叶的准确面积
【答案】C
【知识点】面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对“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面积的认识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只要大于半个方格的就要记作1个方格,而不足半个方格的忽略不计,用一个方格的面积×方格数得到测量物体的面积,故A、B错误;
方格越小测出的面积越接近真实值,误差越小,故C正确;
用这种方法不能准确测出树叶的面积,故D错误。
故选C。
22.(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 第4节第2课时 体积的测量)一量筒中原有50 mL水,现在往里面放入一干燥的木块,木块同时从量筒中吸收了四分之一木块体积的水,假设木块吸收了水后体积不膨胀,木块静止时有二分之一体积浸入水中,量筒中水位上升到56 mL,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
A.6 cm3 B.18 cm3 C.12 cm3 D.24 cm3
【答案】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找到量筒内水的体积和木块体积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列出方程计算即可。
【解答】分析可知,量筒中原来水的体积-木块吸收的水的体积+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量筒中后来水的体积,
即50mL-=56mL;
解得:V=24mL=24cm3。
故选D。
23.(2022七上·义乌期中)小兰同学用家里的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发现,放进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4℃;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4℃。测保温杯中的水温时示数为49℃,则保温杯里水温实际上为 (  )
A.47℃ B.48℃ C.49℃ D.50℃
【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即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显示温度为t',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据此分析计算。
【解答】当t'=49℃时,根据得到:;
解得:t=50℃。
故选D。
二、填空题
24.(2022七上·义乌期中)在下面填上合适的单位 (请用有关符号表示)及进行单位换算:
(1)乙同学的身高 154   。
(2)一位同学买了一瓶矿泉水标有
550   。
(3)0.65 米=   微米。
(4)75000 立方厘米=   立方米。
【答案】(1)cm
(2)mL
(3)6.5×105
(4)0.075
【知识点】单位换算;物理量的单位
【解析】【分析】(1)长度的国际单位为m,比它大的单位为km,比它小的单位为dm、cm、mm、μm和nm;
(2)容积的常用单位为L和mL;
(3)(4)单位换算时,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乙同学的身高 154cm。
(2)一位同学买了一瓶矿泉水标有 550mL。
(3)0065m=0.65×106μm=6.5×105μm;
(4)75000cm3=75000×10-6m3=0.075m3。
25.(2022七上·瑞安期中)下列仪器中,用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请写出工具C的名称   ,请写出工具F的名称   。(填序号)
【答案】A;C;胶头滴管;铁架台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器材的名称和用途解答。
【解答】下列仪器中,用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故选A;滴加少量液体的是胶头滴管,故选C;工具C的名称是胶头滴管,工具F的名称是铁架台。
26.(2022七上·义乌期中)
(1)如图甲所示的体温计的示数是    ℃。
(2)如图乙所示,木块的测量值是    cm ,最小刻度是   mm。
(3)用10mL量筒量取液体如图丙所示,请读出所量液体的体积数为   mL 。 然后从中倒出一部分液体后,把量筒放平稳,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8mL,则从量筒内倒出液体的体积    4mL (选填“<” 、“=”或“>”)。
【答案】(1)37.7
(2)1.75;1
(3)6.8;>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再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
(2)根据乙图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所对的两个刻度值,最后相减即可。
(3)根据丙图确定量筒的分度值,然后根据凹形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则示数为:37℃+0.1℃×7=37.7℃;
(2)根据乙图可知,刻度尺上一个大格表示1cm,中间有10个小格,则分度值:1cm÷10=0.1cm=1mm。那么木块的长度:7.75cm-6.00cm=1.75cm。
(3)根据丙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0.2mL,则液体的体积6.8mL。倒出液体后俯视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此时读数偏大,而实际剩余的液体体积偏小,因此倒出液体的体积>4mL。
27.(2022七上·东阳期中)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是在我国南极“中山站”某次观测到的温度计的示意图,此时温度计指示的“中山站”的气温是    ℃。
(2)要量取 45 毫升水时用到的仪器是 。
A.50 毫升量筒 B.100 毫升量筒
C.滴管 D.试管
【答案】(1)-30
(2)A;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再根据刻度增大的方向确定在0℃以上还是以下,最后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
(2)根据液体体积的测量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刻度向下增大,则实际温度在0℃以下,那么气温为-30℃。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要大于45毫升,而最大测量值太大会导致测量精度减小,因此选择50毫升的量筒。为了精确调整液面,还需要滴管。
故选AC。
28.(2022·余姚期中)如图所示,用甲、乙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测量结果分别为:用甲测量的结果是   ;用乙测量的结果是   。
小柯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桌子的边长为0.980m,后来将此尺与标准米尺对照,发现此米尺实际长度有1.002m,则桌子边的实际长度为   。
【答案】2.3cm;2.30cm(左右);0.982m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所对的两个刻度值,最后相减即可。
(2)刻度尺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则测量值与真实值成正比。设实际长度为L,测量长度为L',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甲的分度值为1cm,则结果为:5.0cm-2.7cm=2.3cm;
刻度尺乙的分度值为0.1cm,则结果为:5.30cm-3.00cm=2.30cm。
(2)当桌子的测量长度L'=0.980m时,根据得到:

解得:L=0.982m。
29.(2022七上·杭州期中)为了较准确测出金属丝的直径,可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由图可知,金属线圈的总长度是   , 若一共绕了 36
匝,
计算得金属丝直径是   mm(保留一位小数)。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将偏   (填“大”或“小”); 若金属丝没缠绕紧密, 匝与匝之间有空隙, 则测量值将偏   (填 “大”或“小”) 。
【答案】4.50 cm(或 45.0 mm);1.3;大;大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所对的两个刻度值,最后相减得到金属线圈的总长度,然后除以线圈匝数得到金属丝的直径;
(2)根据“金属丝直径=”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金属丝线圈的总长度为:6.00cm-1.50cm=4.50cm,那么金属丝的直径为:;
(2)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根据“金属丝直径=”可知,则测量值将偏小。 若金属丝没缠绕紧密, 匝与匝之间有空隙, 那么测出金属丝的直径和会偏大,根据“金属丝直径=” 可知,则测量值将偏大。
30.(2022七上·海曙期中)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冬春季节最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人与人的接触传播,儿童易感染,学校易聚集暴发。流感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伴畏寒、乏力、头痛、全身酸痛,常有咽痛、鼻塞、流涕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发热时,一般采用体温计给患者测量体温,体温计利用   原理制成。
(2)以下是小科同学在给班上其他同学测体温时的场景:在未甩的情况下,测得甲同学体温为37.5℃,意识到错误后,将温度计中液柱内的水银甩回玻璃泡,再测得乙同学体温也为37.5℃,然后又不注意直接测得丙同学体温38.5℃。则小科测得的三位同学的体温中一定正确的是   。
【答案】(1)液体(水银)的热胀冷缩
(2)乙丙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体温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2)根据体温计的结构特点分析即可。
【解答】(1)发热时,一般采用体温计给患者测量体温,体温计利用液体(水银)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
(2)体温计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因此水银柱不会自己流回液泡,只能依靠外力的甩动。在不甩动的情况下,体温计内的液柱要么不变,要么升高,肯定不会降低。测量甲的体温时,没有甩动,则甲同学的体温可能低于或等于37.5℃。测量乙的体温时,体温计甩动,则乙的体温正确。再测量丙的体温时,虽然没有甩动,但是液柱升高了,因此丙是正确。
31.(2022七上·海曙月考)如图所示是小宁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若将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在A处,则A处的温度是   ;在大气压不变的情况下,B处的温度比C处   (高/低)。
(3)在大气压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使读数更精确,可采取哪些措施?(答出2点)答:   ;   。
【答案】(1)热胀冷缩
(2)0℃;低
(3)减小玻璃管内径;增大玻璃瓶容积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当外界温度升高时,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于是液柱向左移动;同理,当外界温度降低时,液柱向右移动。
(2)根据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解答。根据液柱移动的方向确定气体体积的变化,再分析温度的变化。
(3)当温度变化量相同时,液柱移动的距离越大,则测量灵敏度越高。根据V=SL可知,要增大L,可以增大气体的体积,也可以减小玻璃管的横截面积,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则若将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在A处,则A处的温度是0℃。在气压不变的情况下,B处液柱移动的距离小于C处,则此时气体体积小,温度比C处低。
(3)在大气压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使读数更精确,可采取哪措施:减小玻璃管内径或增大玻璃瓶容积。
32.(2022七上·浦江期中)甲、乙两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π取3)
(1)甲同学的方法是:首先从卷筒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0.04厘米,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r为2厘米,外半径R为6厘米,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   
(2)乙同学的方法是:首先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为2厘米,外半径为R为6厘米,然后拉开部分卷筒纸测出它的长度为L0为7.7米,此时卷筒纸的外半径减小到R0(R0=5厘米),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   
【答案】(1)2400cm
(2)2240cm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因为纸很薄且卷绕得很紧,所以从紧密地卷成筒状纸的横截面积的形成来分析,应是由纸的厚度和长度叠加而成的。【解答】①甲同学的方法:
根据图片可知,则圆环部分横截面积的大小为:π(R2 -r2);
因为纸的厚度为d=0.04cm;卷筒纸内半径r=2cm,卷筒纸外半径R=6cm,
所以纸的总长度;
②乙同学的方法:
卷筒纸的横截面积的大小为:π(R2 -r2);被拉开的部分卷筒纸横截面积的大小为:π(R2 -R02);
因为纸的厚度为;
因为卷筒纸内半径为r=2厘米,外半径为R=6厘米,
拉开部分卷筒纸测出它的长度为L0=7.7米=770厘米,此时卷筒纸的外半径减小到R0=5厘米,
所以纸的总长度(L)的计算表达式L=。
三、实验探究题
33.(2023七上·金华期末)2022 年 12 月,金华对疫情防控措施做出优化调整,优化调整并非全面放开,在校的青 少年绝不能放松警惕。很多人一只口罩连续使用多天,医务人员指出:一次性防护口罩 最多只能连续使用4 个小时,4 小时后口罩中细菌含量会大量增加; 口罩的过滤效果也 会大大减弱,起不到防护效果,还会影响健康。某班同学想探究口罩使用4 小时后细菌 真的会大量增加吗?进行了下面探究实验。步骤如下表所示:
步骤 甲组 乙组
Ⅰ 将等量牛肉汁培养基装入4套培养皿中并消毒,编号1、2、3、4。 将等量牛肉汁培养基装入4套培养皿中并消毒,编号5、6、7、8。
Ⅱ 在连续使用4小时的口罩中部剪取四块面积相同的样本,分别置于1~4号培养皿中,盖好封严。 在同品牌新口罩中部剪取四块面积相同的样本,分别置于5~8号培养皿中,盖好封严。
Ⅲ 把培养皿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Ⅳ 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请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1)对装有牛肉汁培养基进行消毒的目的是   。
(2)如果观察到    现象,说明口罩佩戴最好不要超过4个小时。
(3)对普通居民使用过的废弃口罩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   。
【答案】(1)杀死培养皿中原有的细菌或真菌
(2)甲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量远大于乙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量(填“菌落面积”、“细菌数量”均可)
(3)放入专用垃圾桶,集中处理(合理即可)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解答】(1) 对装有牛肉汁培养基进行消毒的目的是杀死培养皿中原有的细菌或真菌;
(2)甲中的口罩使用时间超过4小时,乙中不足4小时,如果观察到甲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量远大于乙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量 现象,说明口罩佩戴最好不要超过4个小时。
(3)提出的建议可以是放入专用垃圾桶,集中处理(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杀死培养皿中原有的细菌或真菌(2)甲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量远大于乙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量 (3) 放入专用垃圾桶,集中处理(合理即可)
34.(2022七上·义乌期中)抗生素在现代畜牧业中被广泛应用,不可避免地造成牛奶中抗生素残留。若长期饮用含 有抗生素的牛奶,会影响人体健康。为了寻找合适的奶源制作酸奶,某科研小组进行了相关 实验:将编号甲、乙、丙的三张灭菌滤纸圆片,分别浸润右表各检测样品后,放置在涂布了 细菌的培养基上,在 37℃环境下培养 24小时,结果如图所示:
组别 检测样品
甲 含抗生素的鲜牛奶
乙 待测牛奶
丙 不含抗生素的鲜牛奶
丁 ?
(1)通过甲、丙两组实验结果的对比 ,可得出的结论是    。
(2)乙组实验结果表明,此待测牛奶    (填“合适”“不合适”)用于制作酸奶。
(3)有人提出,经过消毒可使牛奶中抗生素失效。为了验证这一说法,科研小组在原实验 基础上设置丁组,若丁组实验结果形成抑菌圈。则说明消毒不能使牛奶中的抗生素失效。则 丁检测样品为 。
A.含抗生素不消毒的鲜牛奶 B.不含抗生素并消毒的鲜牛奶
C.含有抗生素并消毒的鲜牛奶 D.不含抗生素并不消毒的鲜牛奶
【答案】(1)抗生素会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2)不合适
(3)C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学会对题干信息的分析十分重要,此题目考查科学探究的综合探究能力。
【解答】(1)通过甲、丙两组实验结果对比,可得出结论是抗生素会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2)从图中看出来乙中的牛奶是含有抗生素的,但是题干中讲到若长期饮用含 有抗生素的牛奶,会影响人体健康。 所以此待测牛奶不适合用于制作酸奶;
(3) 若丁组实验结果形成抑菌圈。则说明消毒不能使牛奶中的抗生素失效。 根据对照实验的原理 , 丁检测样品为含抗生素并消毒的鲜牛奶。
故答案为:(1) 抗生素会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2) 不合适 (3) 含抗生素并消毒的鲜牛奶
35.(2022七上·义乌期中)小寒同学为了测出会吸水的粉笔的体积,进行了以 下的实验;
⑴量筒中装人适量的水,并测出水的体积为V1(如图甲)
⑵把干粉笔用细线吊起来浸没在水中,等液面不再下降为止,此时水面到达体积为V2(如图乙)
⑶然后把粉笔从量筒中取出,并测出剩余水的体积为V3(如图丙)
问题:
(1)根据以上实验,则这根粉笔的体积为    。 (用 V1、V2、V3 来表示)
(2)如果读取V2时为俯视读数,读取V1、V3为平视,则所测粉笔的体积将   。
(3)实验结束后该同学把所测粉笔掰断,发现粉笔内部还有部分没有被水浸透,针对此现 象对所测粉笔体积的影响将    。 (变大 、变小 、没有影响)
【答案】(1)V2-V3
(2)偏大
(3)无影响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误差分析;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排水法测物体的体积时,浸没时。物体的体积等于物体和水的总体积-水的体积;体积读数时,应该平视液面;俯视读数会偏大;仰视读数会偏小;
【解答】(1) 根据以上实验,则这根粉笔的体积为V2 - V3 ;
(2) 如果读取V2时为俯视读数,V2 是偏大的,所以V2 - V3 是偏大的;
(3) 实验结束后该同学把所测粉笔掰断,发现粉笔内部还有部分没有被水浸透,针对此现 象对所测粉笔体积的影响将 无影响;因为没有被水浸透,V2 偏大, V3偏大,V2 - V3的差值不变;
故答案为:(1) V2-V3 (2) 偏大 (3) 无影响
36.(2022七上·义乌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进行了探究,探究过程如下,请完成实验报告 中的空缺。
(1)矿石的体积怎么测量?
因矿石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小芳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体积,矿石体积为    cm3,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矿石体积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 变”)。
(2)一枚一元硬币的体积多大?
小明进行了探究,他能用的器材有烧杯、足量的水、细线、一元硬币 n 枚、量筒。实验 过程如下:
①估计所选硬币的体积,观察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最小刻度,选择量筒。
②将量筒放在水平的工作台上。
③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V 水。
④   。
⑤计算一枚一元硬币的体积。
【答案】(1)60;偏大
(2)将n枚硬币投入量筒中,浸没后读出量筒内液面体积为V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矿石的体积等于前后两个量筒的示数之差。将矿石从烧杯中取出时,肯定会带出部分水,据此分析测出矿石体积的变化。
(2)一枚硬币的体积偏小,不能直接测量,此时可以同时测出n枚硬币的总体积,然后再除以n,这样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解答】(1)量筒的分度值为10mL,则矿石的体积为:V=V1-V2=160mL-100mL=60mL=60cm3。将矿石从烧杯中取出时,肯定会带出部分水,从而使测出的矿石体积偏大。
(2)步骤③已经记录水的体积,只需将n枚硬币同时放入量筒,前后体积之差就是n枚硬币的总体积,即步骤④为:将矿石从烧杯中取出时,肯定会带出部分水,从而使测出的矿石体积偏大。
37.(2022七上·温州期中)小鹤发现电脑是利用风扇来降温的,他想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可能与风扇的扇叶宽度、扇叶长度、扇叶倾斜角度都有关系。为此他制作了几不同的小风扇,并用一个转速为300转/分的电动机分别带动这几个风扇转动,去吹动同一位置的同一纸片(如图所示)。下表为实验记录的数据:
序号 扇叶宽度/cm 扇叶长度/cm 扇叶倾斜的角度θ 纸片被吹起的角度α
1 3 7 30° 30°
2 2 7 30° 20°
3 3 4 30° 20°
4 3 7 45° 40°
(1)实验中,小鹤是通过观察   来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的。
(2)他在分析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长度的关系时,应选用序号为   的两次实验数据。
(3)根据序号为1、2的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   有关。
(4)小鹤的父亲对他说:“生活中电风扇转动的速度都比较快,因此空气流动强度应与风扇的转动速度有关。”针对这个猜想,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
【答案】(1)纸片被吹起的角度
(2)1和3
(3)扇叶宽度
(4)利用同一个扇叶,使其几次转动的速度不同,观察纸片被吹起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果相同说明与转速无关,如果不同,说明与转速有关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纸片受到风吹后会被吹起一个角度,且这个角度越大,空气流动越强。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3)分析实验1、2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4)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空气流动强度与风扇转动速度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扇叶的宽度、长度、倾斜角度相同,只改变转速,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实验中,小鹤是通过观察纸片被吹起的角度来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的。
(2)探究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长度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扇叶宽度和倾斜角度相同,而改变扇叶长度,故选实验1和3。
(3)在实验1、2中只有扇叶宽度不同,因此得到结论: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速度与扇叶宽度有关。
(4)实验方案为:利用同一个扇叶,使其几次转动的速度不同,观察纸片被吹起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果相同说明与转速无关,如果不同,说明与转速有关。
38.(2022七上·浦江期中)某中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个体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醋、洗涤剂、氨水作为污染物,在培养皿中进行实验观察。
①在3个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1、2、3;再分别加入上述等质量的污染物;
②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培养皿中,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③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
④为什么每个培养皿中要加100粒青蛙受精卵而不是加1粒来完成实验   ?
⑤青蛙爱生活在水池中的主要原因是   。
A.容易捕捉食物
B.容易逃避敌害
C.受精卵需在水中发育
D.体表皮肤需经常保持湿润
⑥他们的实验方案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请写出一条改进建议:    。
【答案】青蛙受精卵孵化数量;排除偶然性, 增加实验的可靠性;CD;增加一个只放置清水的对照组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控制变量法;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③该兴趣小组的探究的是“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实验,因此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受精卵孵化成透蚁的数目。
④1粒青蛙的受精卵数量太少,偶然性较大,难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因此每个培养皿中要加100粒青蛙受精卵而不是加l粒来完成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⑤青蛙爱生活在水池中的主要原因是受精卵需在水中发育、体表皮肤需经常保持湿润,故选C、D。
⑥ 生物探究实验一般都是对照试验,需要设置对照组,因此改进建议是:实验中增加对照组,如增加4号培养皿,加入等量的清水。分别与1、2、3号培养皿形成对照试验。
故答案为:受精卵孵化成虾蚁的数目;避免实验的偶然性;C、D;实验中增加对照组
四、解答题
39.(2022七上·衢州期中)如图所示,有一个带有盖子的透明薄小饮料瓶,要求同学们用两种方法测量小饮料瓶的体积。请根据题目给出的测量工具,完成方法一的设计方案和方法二的计算。
方法一:使用量筒和水   
方法二:使用刻度尺和水
①用刻度尺测出饮料瓶底部的直径d=6厘米,算出半径r,则瓶子的底面积S=πr2;
②在饮料瓶中倒入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水的高度为 l1=6厘米;
③然后拧紧盖子,将瓶子倒置,测出水面离瓶底的高度为 l2=4厘米
④计算饮料瓶的容积V=   毫升。(保留1位小数)
【答案】①用水装满小饮料瓶②将瓶中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水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282.6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方法一:可以使用等效替代法,将瓶子装满水后,水的体积等于瓶子的溶剂,再利用量筒测出瓶内水的体积即可。
方法二:根据V=SL分别计算出水的体积和空白部分体积,然后相加得到瓶子的溶剂。
【解答】方法一:使用量筒和水
步骤为:①用水装满小饮料瓶;②将瓶中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水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
方法二:瓶子的底面积S=πr2=3.14×()2=28.26cm2;
水的体积为:V水=Sl1=28.26cm2×6cm=169.56cm3;
空白不同的体积:V空=Sl2=28.26cm2×4cm=113.04cm3;
那么瓶子的容积为:V=V水+V空=169.56cm3+113.04cm3=282.6cm3。
40.(2022七上·衢州期中)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请分析上述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   相平。
(2)如果两位同学读数都正确,测出石块的体积,较接近真实值的是   (填“甲”或“乙”)。另一同学的测量结果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3)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 B.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 D.改用粗线拴住石块
(4)若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右图一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是   。
【答案】(1)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
(2)甲;偏大
(3)B;C
(4)20 cm3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解答;
(2)注意从量筒中拿出石块时会带出部分水;
(3)根据排水法测固体体积的实验过程判断;
(4)根据V=V2-V1计算小石块的体积。
【解答】(1)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2)在乙同学的方法中,将石块从量筒中拿出时会带出部分水,因此测出的是石块与带出水的总体积,导致测出石块的体积偏大,那么比较接近真实值的方法是甲。
(3)A.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对体积的测量没有影响,故A不合题意;
B.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则读出的示数V2偏小,根据V=V2-V1可知,测出石块的体积偏小,故B符合题意;
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也会导致示数V2偏小,根据V=V2-V1可知,测出石块的体积偏小,故C符合题意;
D.改用粗线拴住石块,则测出的体积是石块和粗线的总体积,那么测量结果偏大,故D不合题意。
故选BC。
(4)根据图片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0mL,则石块的体积为:V=V2-V1=130cm3-110cm3=20cm3。
41.(2021七上·武义期中)伽利略曾经设计过一种温度计:一根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 璃泡相连,另一端插入水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高度 的变化可测出环境温度的变化。为了研究伽利略温度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 按照资料中的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 A 为一小塑料瓶,B 为一 透明玻璃管并通过橡皮塞与 A 相连,管的下端竖直插在大水槽中,使管内外 水面有一高度差 h,然后进行实验探究:
改变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水柱高度 h,
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量次序 1 2 3 4 5 6
温度t(℃) 17 19 21 23 25 27
水柱高度h(厘米) 30.2 25.0 19.8 14.6 9.4 4.2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温度升高,管内水柱高度将   ;
(2)伽利略温度计的刻度值是 。
A.上大下小 B.上小下大 C.A、B 都有可能
(3)兴趣小组制作的测温装置,是利用   性质原理工作的;
(4)要提高“伽利略温度计”的精确度,对该装置有何要求?答: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减小
(2)B
(3)气体的热胀冷缩
(4)增大塑料瓶的容积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水柱高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2)根据(1)中得到的规律判断;
(3)根据图片分析这个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4)当变化相同的温度时,水柱的高度差越大,则精确度越高,根据V=Sh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温度升高时,管内水柱高度将减小。
(2)在伽利略温度计上,水柱液面所对的刻度就是当时的温度值,因为温度越高,水柱的高度越小,而液面越低,所以这个刻度的位置越低,即刻度值上面小下面大,故选B。
(3)当温度升高时,塑料瓶内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于是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减小;反之,空气温度降低而体积缩小,于是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增大,因此这个测温装置的工作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
(4)根据V=Sh可知,要增大h,要么增大V,要么减小S;
则提高精确度的方法:①增大塑料瓶的容积;
②减小玻璃管的横截面积。
42.(2020七上·下城期中)七年级(2)班的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的脉搏与运动有什么关系?”针对这一问题,他们提出两种猜想:A,脉搏快慢与运动有关;B.脉搏快慢与运动无关。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对4位同学在安静状态、跳绳后、100米跑步后,分别测定他们在1分钟内的脉搏次救,测得数据如右上表。
姓名 安静状态 跳绳后 100米跑步后
小媚 82 123 138
小亚 80 127 142
小文 77 124 136
小亭 78 121 134
(1)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你支持哪一种猜想?   (填“A”或“B”)
(2)通过实验,若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不符合时,则应该(  )
A.修改结果,使结果与假设相符
B.修改假设,重新进行实验
C.修改实验过程,使结果与假设相符
【答案】(1)A
(2)B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如果运动后人的脉搏与未运动时相同,那么脉搏快慢与运动无关;否则,就有关;
(2)实验数据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我们不能为了得到某个结论,就对实验数据进行修改。我们只能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修正,然后精心设计实验,再次实验结论进行分析。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人运动后,脉搏都变快了,因此得到结论:脉搏的快慢与运动有关,因此我支持猜想A。
(2)通过实验,若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不符合时,则应该修改假设,重新进行实验,故选B。
43.(2020七上·秀洲月考)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瓶底直径为 D,瓶口朝上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面高度为
L1,然后再堵住瓶口,将酒瓶倒置测出水面离瓶底高度为 L2,则可得出瓶的容积
V 约为多少?
【答案】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同样的瓶子装入同样的水,无论正放还是倒放,空白部分的体积是相同的,因此将甲中水的体积和乙中空白部分的体积相加即可。
【解答】甲图中水的体积为:V水=Sh水=;
乙图中空白部分的体积:V空=Sh空=;
那么瓶子容积为:V=V水+V空=+=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