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哦,香雪》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2《哦,香雪》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7 11:0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哦,香雪》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品析香雪的形象,感受香雪身上的美;
2.通过比较阅读完善主题理解,自我心灵觉醒;
3.联系现实生活,树立高远的人生追求。
二、教学重点
通过比较阅读完善主题理解,感悟香雪的自我心灵觉醒。
三、教学难点
联系现实生活,树立高远的人生追求,反思人类文明进程中的进取和保留。
四、学习方式
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五、学习过程
(一)导入
导语:
中华民族文化深深根植于每个华夏儿女的心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语言文字作为载体,千变万化内涵丰富,每一个读音都有不同的情感表达。请同学们读小说标题《哦,香雪》,品出感情韵味。
知人论世:铁凝,原名屈铁扬,女,汉族,1957年9月生,生于北京,籍贯河北省赵县,四岁回保定,后在古城保定度过了童年和少年;1975年高中毕业,因酷爱文学,放弃留城、参军,自愿赴河北博野县农村插队。同年《会飞的镰刀》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集。1982年夏,参加《青年文学》编辑部在青岛举办的笔会,会间写出短篇小说《哦,香雪》。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擅长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人称文坛“美女作家”,也有人称她是“女性主义”作家。铁凝曾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6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铁凝的短篇小说《哦,香雪》,最初刊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后来《小说月报》1983年第1期、《文艺报》1983年第1期、《新华文摘》1983年第5期转载,并获1982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与首届(1982-1983)“青年文学创作奖”。
火车没在台儿沟设下站点之前,台儿沟在一座深山里,没有石油,也没有金矿,几乎没有人能进来,也鲜少有人能出去。台儿沟没法与外界沟通,这样的台儿沟就是封闭而停滞的。而一旦火车能在台儿沟停下,外面的人能带来新的消息,里面的人能走出去,闭塞与蒙昧就能走向开放与文明,文中让火车在台儿沟停下,相当于打开了台儿沟走向开放与文明的大门呢。
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唯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二)探讨小说的人物美:
1、《哦,香雪》塑造的正是一群生活在北方小山村台儿沟的少女,她们有着自己的梦想,她们美吗?她们的梦想是什么?
明确:闭塞的台儿沟因为火车的经过而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少女们的内心也因为火车每天一分钟的停留而有了波动。她们以极其浓重的方式迎接这一分钟的到来,她们对火车带来的外面世界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和美妙的遐想。纯真、率直、清丽、自尊、自爱的山村女孩们充满了对新生活的热切的梦想和追求。(语言描写)
2、在这一群女孩中有一个作者着墨较多她是香雪,香雪是这群女孩中的一员,她有同伴们的纯真、率直、清丽、自尊、自爱,但又有同其他姑娘不同的地方,香雪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明确: ①香雪的外表是美丽清纯的。“咱们的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在乘客的眼里,香雪的眼睛是“洁如水晶的”, “令人信任的”,面孔是“洁净的”,嘴唇是“柔软的宛若红缎子似的”。人们看到香雪不但“心中马上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觉,而且不忍心跟她耍滑头,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外貌描写)
②香雪的内心是纯真美好的。
她纯真无邪:看火车时,她跑在最前面;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头。别的姑娘可以就“小白脸儿”、“北京话”调笑,香雪却不但不敢搭腔,甚至听了就脸红。(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她渴求进取:她是台儿沟唯一上初中的人;别的姑娘注意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而香雪注意的则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姑娘们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丝巾和尼龙袜,而香雪则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自动铅笔盒。
她淳朴自尊:女同学们对她的嘲笑,使她意识到贫穷是不光彩的;听“北京话”说他爱人有个亲戚住在西山口的站上时,她替凤娇感到委屈、替台儿沟委屈(因为凤娇好像有点单恋着“北京话”);得到了铅笔盒,她执意将那一篮鸡蛋留下;她认为台儿沟应该是这样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会求上门,火车会停得久一些,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 香雪是多么渴望台儿沟改变现状,变得富足、进步啊!(心理描写刻画)她坚毅执着:为了换取铅笔盒,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这对一个平时说话不多,胆子又小的山村少女来说,需要多大的勇气!(心理描写刻画、环境描写烘托)
3、总结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技巧: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通过人物描写来刻画人物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
(三)探讨小说的主题:
1、小说定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本篇小说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生活?
大山――象征封闭落后
火车――象征开放现代
铅笔盒――象征文化知识
小说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宁静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自尊自爱的山村姑娘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落后贫困的迫切心情,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摆脱封闭、落后走向开放、进步的开始。
(四)自选学习任务,合作探究并展示
环节一 梳理情节,整体感知
导入:给你一分钟时间能够做什么?一分钟很短,短到写不完一道题,看不完一页书。然而,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小说《哦,香雪》中,短短的一分钟却让一座小山村不再平静,也让一个年轻的姑娘香雪作出巨大的改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座小山村台儿沟以及台儿沟的人们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快速阅读小说;概括主要情节,每一处情节不超过10个字。
明确:①火车来到台儿沟②姑娘们看火车、做生意③香雪被同学嘲讽④香雪上火车换铅笔盒⑤香雪夜归台儿沟
环节二 对比人物,分析形象
香雪是主要人物,姑娘们以凤娇为代表,是次要人物。香雪与凤娇之间有什么不同?
预设回答:(1)性格特点不同(学生简要分析两人性格):香雪胆小害羞,纯洁朴实,自尊心强;凤娇大胆泼辣、热情直率。(2)追求不同:当火车来到台儿沟时,凤娇最先看见的是金圈圈、手表、首饰一类的物品,香雪看到的是皮书包、铅笔盒等物品,这说明以凤娇为代表的台儿沟姑娘们更多的追求的是一种物质层面的东西,而香雪追求的是代表了知识文化的精神层面的东西,两者对比就凸显出香雪的不同。所以凤娇作为一个次要人物首先起到的作用是反衬主要人物香雪,突出香雪的与众不同。同时凤娇身上也折射出了台儿沟的姑娘们普遍的生存状态,我们看到当时山里人对“山外”的物质文明的向往。
过渡:同样的年纪、同样是生长在台儿沟这个封闭的小山村,是什么造成了香雪与凤娇追求的不同?难道香雪她天生就这么不食人间烟火吗?预设:香雪受过教育。明确:香雪受过嘲讽。(定位情节③,学生齐读。)1. 这一段属于什么记叙顺序?插叙。2. 从时间来看发生在火车开进台儿沟之前,能否放在最前面呢?(为什么使用插叙?)不能。①中间还隔了“火车开进台儿沟”与“姑娘们看火车、做生意”的情节,会造成情节上衔接不够流畅。②避免情节上平铺直叙,揭示了前文设下的悬念,为香雪上火车换铅笔盒做铺垫。③体现香雪强烈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香雪原本有一只铅笔盒,是她“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为什么香雪还想要一只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是虚荣吗?明确:“铅笔盒”代表的不是物质上的富足,而是现代的精神文明的象征,也是知识与文化的象征。同学的嘲讽让香雪认识到台儿沟的贫穷与落后,她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所以不再甘心处于这样落后的状态。所以从这一处插叙中也能看出香雪是一个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上进心的姑娘。
3环节三 鉴赏心理和环境
过渡:铅笔盒给它给香雪带来的改变是多方面的,阅读香雪夜归台儿沟的情节。
1. 概括香雪的心理变化。害怕-满意(不怕)-犹豫-坚定
2. 什么让香雪的心理发生变化,从害怕到不怕?手里的铅笔盒。
为什么她不打算用凤娇的办法骗父母?
①说明香雪的诚实、淳朴;②想让父母也知道这个“宝盒子”蕴含的巨大价值。
4. 香雪为什么会从眼前的风景想到台儿沟?这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情,与香雪的心理变化起伏是一致的。②塑造人物和推动情节的作用,说明香雪不仅在性格/心理上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在思想上也发生了改变,想到了台儿沟的未来,思考更加深远开阔。
4、环节四 结合背景,理解意象
1. “火车开进台儿沟”这一部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背景,暗示了社会背景(改革开放之初),台儿沟的落后与封闭和台儿沟之外的现代文明。②为后文台儿沟的变化以及香雪追求铅笔盒做铺垫。
2. “火车”换成“汽车”“公交车”这样的现代事物可以吗?为什么?
明确:①意象本身特点更加巨大,更具一种强势的、不可抗拒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来自外界的现代文明,暗示了现代文明对传统文明的巨大冲击。②火车承载的东西更多,满载了一车山外的人和新鲜的事物,让人目不暇接,正如现代文明的蓬勃发展,日新月异,让人眼花缭乱。③同时火车还具有一种连接性,沟通了台儿沟与山外的现代文明。
3. 火车与铅笔盒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
明确:①铅笔盒和火车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铅笔盒之于香雪正如火车之于台儿沟,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发生改变。②铅笔盒象征着现代文明的知识文化,给香雪带来了一种积极向上改变的力量。而火车是更加广泛的整个现代文明,它能带给台儿沟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可能有积极的,也可能有消极的。作者在赞美这种现代文明能带来的进步与幸福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其影响力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