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三至四年级 300-400米耐久跑 说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体育三至四年级 300-400米耐久跑 说课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3-02-06 19:2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00-400米耐久跑说课稿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与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指导思想,结合教材特点和初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充分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讨、互相合作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田径是由走、跑、跳、投这些基本技能构成的一项运动,具有参与性强、竞争激烈、客观条件限制小等特点,300-400米耐久跑是田径田赛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学习耐久跑能够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心肺能力等,能够培养出果敢、拼搏、顽强的心理品质,体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快乐。
三、学情分析
水平二的学生其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在观察时往往也只注意事物较突出的特征,缺乏顺序性。独立意识也开始增强,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地听老师的话,希望能够得到自主思考的空间。其神经系统发展较快,兴奋和抑制的机能有所增强,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提高较明显,对运动技术的学习开始提高细节要求。
四、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发展跑的能力和一般耐力,了解耐久跑的动作方法和呼吸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游戏、分组练习,学练结合的过程,发展耐力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练习过程中感受运动的乐趣,培养持之以恒、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为了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最优化,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
动作轻松、协调,呼吸节奏、方法和体力分配。
【难点】
呼吸节奏与跑的节奏配合。
六、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的教法为:讲解示范法、情景教学法、纠正错误法,学法为观察法,分组练习法。
七、教学过程
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开始部分
首先我会进行课堂常规,内容如下: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简要介绍教学内容,在导入部分我会采用情景导入:同学们,大家都知道红军长征吧?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来源于红军的艰苦奋斗,当年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翻雪山、越草地,这种坚强的意志品质是不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呀?今天,你们每个人都是小红军,我们也学习老前辈,在田径场上也来进行一次长征。
然后我会进行队列队形练习,原地的三面转法,齐步走立定等内容,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的课程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准备部分
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准备活动我将徒手操和慢跑专项练习。
首先是徒手操练习,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边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通过徒手操练习促进体温升高,提高机体兴奋性与灵活性,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是慢跑的专项练习,学生成两路纵队绕田径场慢跑,教师带队指导提示,提醒学生体会呼吸节奏,通过专项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降低肌肉的粘滞性,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同时为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做铺垫。
(三)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是一堂课的关键环节,接下来我说说这部分的设计:
1.示范
首先,我会采用双轨形进行示范,学生站在两侧观察,并提问学生老师在耐久跑时上肢和下肢的动作各是什么?呼吸与步伐又是怎样配合的呢?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回答出是步法均匀,摆臂自然,重心平稳;两三步一吸,两三步一呼。一次好的示范会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还会在脑海里建立初步的动作表象,在观察中让学生思考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体现学社的主体地位,对动作技能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2.讲解
示范结束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我会将动作要领按照上肢动作、下肢动作、上下肢的配合、呼吸和运动的配合的顺序进行详细讲解,如:采用站立式起跑,用较快速度跑20-30米之后,以匀速进入途中跑。途中跑的动作方法与快速跑基本相同,但是动作的幅度较小,要求动作轻快、协调,步幅均匀,并有节奏地呼吸,合理控制跑速和分配体力,快到终点时努力用较快的速度冲过终点,跑完全程。切中要点的讲解可以加深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为学生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练习
为了将动作表象回归到实际的动作技术上我设置了以下的练习环节:
(1)站立式起跑接100米跑步练习,我的组织形式为通过异质分组形式将学生分为4组,在组内由小组长带领练习站立式起跑接30米跑步,由组长发令或自发口令进行起跑练习,要求步法均匀,摆臂自然,重心平稳,其目的为了培养学生合作与自主学练的意识和能力,建立跑的动作的初步表象。
(2)站立式起跑接200米跑步练习。组织形式不变,在弯道跑时要求学生动作协调,位于弯道外侧的上肢摆臂幅度大于内侧。其目的为了让学生能学会正确的弯道跑技术动作。
(3)站立式起跑接400米跑步练习,全班每个同学依次相隔3米起跑,由教师发令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老师要通过语言提醒学生,针对学生在练习中的易犯错误及时纠正,强调呼吸节奏与运动节奏搭配协调,2—3步一呼气、2—3步一吸气等。
4.检验—优生展示
在检验优生展示环节,让各小组成员自己推选出完成动作较好者进行动作演练,教师加以鼓励性评价,让学生自由推选代表可以培养学生间团结互助的意识,同时更加突出我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该环节也能够检验我的教学成果。
5.“对对碰”游戏
最后进行“对对碰”游戏,全班每2位同学一组,进行pk,一人左腿弯曲,左脚置于右膝盖,右手扶住左脚腕,右脚单脚落地支撑控制平衡,两人跳跃、互相pk,谁先双脚落地则为失败,坚持时间较长的同学为胜者。通过“对对碰”游戏,可以加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更有利于动作技能的掌握,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结束部分
本堂课的最后部分是结束部分,包含的内容有:
1.放松活动:随音乐的拉伸练习。
2.教师小结:梳理归纳课堂教学内容,对教学过程、情义与合作进行评价。
3.回收整理器材、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这样的安排的目的是通过放松环节帮助学生恢复疲劳,为下节课做好身心准备。教师对学练情况进行针对性总结,给予学生鼓励、肯定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并为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要求。
八、预计负荷
本课的练习密度:35%~40%;平均心率:130~140次/分;运动强度:大。;学生表现良好,积极主动参与,达成我的教学目标。
九、场地器材
本课所采用的场地是:录音机1台、磁带1盒、口哨4个、田径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