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答好“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题
基本 信息 名称 如何答好“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题
所属学段 高三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教材 分析 本选题属于高三一轮复习的“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古代诗歌鉴赏的高考考点包含“形象”“语言”“技巧”和“内容感情”四个方面,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中的表达方式。抒情是古代诗歌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鉴于以上重要性,诗歌的抒情方式题也必须是高三一轮复习要解决的知识点。
学情 分析 目前一轮复习的内容是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学生已经复习过了古代诗歌鉴赏的“形象”和“语言”两个考点,最近正在复习诗歌的表达技巧。最近进行了一次阶段性检测,古代诗歌鉴赏题正好考的是“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我从学生交上来的电子答题卡中发现学生在“抒情方式”的答题上还存在知识点不明、诗歌理解不准确、答题不规范等问题。因而本节课立足于学生在 “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答题中暴露出来的不足,着重解决“如何答好‘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题”这个实用性的问题。
教学 目标 1.通过分析最近一次考试古代诗歌答题中学生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解决“诗歌的抒情方式”这个考点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梳理诗歌抒情方式的知识点,掌握答题中的注意事项,规范答题,帮助学生提高“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题的得分。
核心 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本课内容时,通过教师引导,激发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让学生在一轮复习时锤炼语言,不断提升答题语言的组织和运用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具体的诗歌例子,引导体味诗歌语言,读懂诗歌,训练学生在作答诗歌抒情方式类题时的思维,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学生的互动参与,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 4.文化传承与理解:在解读诗歌抒情方式时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语言的美,感悟中华诗词的语言之美和人文情怀。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理清诗歌抒情方式上的相关知识点,掌握答题规范,学会如何答好“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题。
难点 如何在实际的诗歌抒情方式答题中用对方法,提高得分。
教学 准备 1.教师下载钉钉,调试好线上教学设备。 2.教师提前下载学生的电子答题卡,制作符合课堂教学内容的课件,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3.教师督促学生调试听课设备,提醒学生按时进入线上课堂。 4.学生提前做好预习,保证课堂学习的效率。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1.制作多媒体课件,结合学生答题卡找出学生在诗歌抒情方式的答题上还存在的问题。 2.课堂采用随机提问法、专人连线法进行师生互动,展开课堂教学。 3.内容上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 预习 预习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这个表达技巧,梳理相关知识体系,并整理成笔记。整理自己本次考试的答题卡,找出自己在“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列清楚自己希望在那些方面的到提升。 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做好课前准备。 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找出对应问题,使课堂要达成的目标更清楚。
导入 新课 学生根据课件上展示的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抒情方式”考题的答题卡,对应找出答题上存在的不足,总结共性问题。 以本次阶段性考试中学生的古代诗歌答题情况导入。 导入的内容和学生考试答题息息相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 过程 教学 过程 教学 过程 教学 过程 1.对应查找问题 学生根据引导找出代表答题卡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共性问题总结出来: (1)知识点不明 (2)对诗歌理解不准 (3)答题思路不清 (4)不会组织语言、不分点、书写不整齐…… 2.针对答题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明确自己需要提升的方面。 3.课堂边听讲边整理笔记。 (1)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是古代诗歌创作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可以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2)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举例: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抒蔑视权贵的情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直抒依依不舍的情感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直抒自己忧愁苦闷的情感 (3)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就是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是。包括借景抒情、用典抒情、托物言志和借史抒情等。(重点掌握借景抒情和用典抒情) 借景抒情 举例分析: 姑苏①怀古 许浑 宫馆余基②倚棹过,黍苗③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注】①姑苏,即姑苏山,春秋吴王阖闾于山上建台,人称姑苏台。此诗为许浑舟行经过姑苏,登台吊古所作。②宫馆余基:指姑苏陈迹。③黍苗:禾黍,语出《诗经·黍离》④忠臣:指伍子胥。 用典抒情 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内容和思想。包括事典和语典。 事典: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 语典: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文名句,目的是丰富诗词中的意蕴,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实操练习】区分下面两首诗是哪一首是事典,哪一首是语典? 送杨山人归嵩阳(选) 高 适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②。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注] ② 传说尧时有老人击壤于道,歌曰:“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老人所唱的歌,后人称“击壤歌”。 菊(选) 罗隐 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 青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② 。 [注] ②行藏:出处或行止。《论语·述而》:“用之则行,处之则藏。” ③了解用典抒情和借史抒情的基本区分标准。 4.明确答好“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题的必备条件: (1)完善知识体系 (2)好方法助力读懂诗歌 (3)答题思路——技巧、内容、感情 (4)分点作答、书写美观 5.随堂练习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① 李 纲②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③何曾专美。 [注] ①晋师胜淝上: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以九十万大军犯晋,东晋谢安指挥数万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②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③周雅:《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 问题:前人评这首词:“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写“淝水之战”有何用意。 6.点评“完美答案” ①借古讽今 ②本词讲述了淝水之战中东晋凭借长江天险的地理优势和任用有才能的将士谋划作战,最终以少胜多,击退敌人的史实。 ③作者借这首词意在讽喻宋朝统治者以古为鉴,痛下决心,北伐中原,收复失地。 1.课件展示答题卡,引导学生查找问题。 (1)师问:同学们看看这些答题卡各自存在什么问呢? (2)师问:对照反思自己在答这个题时存在哪些问题? 2.和学生一起归纳答题存在的问题。 3.帮助学生诗歌抒情方式的知识体系。 (1)教师限定高考必背诗歌篇目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区分直接抒情。 (2)插入典型题让学生练习巩固相关知识。 随时提问,保持师生互动,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①师问:《姑苏怀古》这首诗中那些诗句用到了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 师问:本诗颔联 和颈联从景与情的角度看属于哪一种?为什么? (3)举例分析用典抒情。并展示具体诗歌让学生分析事典和语典。 提问题,让学生在评论区互动。 (4)区别用典抒情和借史抒情,并举例让学生简单判断。 4.对答题技巧做简单说明。 (1)教师展示自己的做卷方法,并教会学生在考场做诗歌鉴赏题时用好第一印象。 (2)展示优秀的答题模式。 5.布置随堂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根据情况提问,让学生口头陈述思路和答案,教师要及时点评。 6.呈现“完美答案”,为学生提供可到到的样本。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调动学习积极性。 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这个知识点上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梳理知识体系,加深印象。 知识和练习有机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随时和学生互动,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也能让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展示自己的做卷方法,能够让学生充分信任老师,学以致用。 展示优秀同学的答题卡可以起到榜样作用。 连线学生提问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展示“完美答案”可以让学生答诗歌抒情方式题时有“迹”可循,有样可依。
课堂 小结 再现知识体系,强调答好“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题需要的素养。 指出知识技能要活学活用。 通过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
课后 作业 布置 比较阅读以下两首诗的抒情方式。 咏 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①客思深。 不堪玄鬓②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③,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及时布置作业,检测学生课堂知识的的运用情况。 通过课后练习,巩固“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题的答题技巧。
板书 设计 如何答好“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题 1.完善的知识体系 2.好方法助力读懂诗歌 3.答题思路——技巧、内容、感情 4.分点作答、书写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