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3-13 08:4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一、选择题
1.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 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2.“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对这一史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秦始皇以“凌迟”等手段残害群臣 B.唐太宗设立三省六部制以取代丞相制
C.宋太祖意在杜绝武将做丞相的现象 D.明太祖废除丞相以确保皇权高枕无忧
3.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
C.皇权不断加强 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
4.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行省制的推行 B.丞相制度的废除
C.内阁地位的上升 D.军机处的设立
5.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哉,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 )
A.秦代的三公 B.唐代的三省长官
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 D.清代的军机大臣
6.清朝由军机处直接寄发的有关机密重务的皇帝谕旨称为“廷寄”。下图是清代“廷寄”图,对此正确的说法是( )
A.这张廷寄出现于康熙年间
B.廷寄的内容是由军机处决策的
C.廷寄的出现是专制皇权加强的表现
D.为了保密廷寄只能用满文书写
7.西汉汉成帝在诏书中以“辅翼国家,典领百僚”来概括丞相的权力,丞相一方面要辅佐天子,另一方面还要统领百官。下列朝代未曾设立过宰相(丞相)的是( )
①秦朝 ②唐朝 ③明朝 ④清朝
A.①② B.③④ C.③ D.④
8.下列有关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重用身边的近臣参与政事,以削弱相权
C.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
9.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工部尽速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部门执行。这种制度最可能出现在( )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0.下列有关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秦朝的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主要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元朝的行省制巩固了统一的多年民族封建国家
D.明朝的内阁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
时期 代表人物 命运
秦国 吕不韦 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
东汉末年 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
材料二: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时期 职位 所享有权力范围
明代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
清代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
材料三: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请回答: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明代废除丞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2)请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大循环,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
(3)你同意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第1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一、选择题
1. 【解析】D。图片中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应是明代废除丞相后。
2. 【解析】D。本题材料中提到以后“不许立丞相”,联系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历史事实可知,答案为D。
3. 【解析】C。从上述材料的君臣关系看,大臣的地位是越来越低,表明了皇权的不断加强。
4.D 解析:注意材料的时间信息,“朝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反映君权空前加强,应为军机处的设立,因此,正确选项为D;A、B、C三个选项的时间上与题意不符,A选项为元代,B、C两个选项为明代。
5.【解析】C。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票拟”,明代内阁大学士后来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6.【解析】C。军机处是在雍正时期设置的;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决策权完全在皇上,图中有两种文字其中有汉文。
7.【解析】D。明朝初年,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清沿明制。故选D。
8.【解析】D。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比较大,削弱了皇权,不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表现,所以D是错误的。
9.【解析】D。明朝废除了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10.【解析】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B错误。
二、材料解析题
11. (1)丞相位高权重。明代废除丞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丞相制度已经成为皇权专制加强的阻碍。
(2)明朝废除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事,并形成内阁制,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清增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专制皇权逐步加强,发展到了高峰。
(3)同意。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采用高压独裁手段维护统治,显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轻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