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
音乐课《剪羊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甚广的歌曲,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剪羊毛”这一劳动情景,以“白云”“冬雪”“丝绵”等歌词夸张地形容了工人们劳动而剪下的遍地羊毛,把“皮袄”比作羊儿身上的绒毛,富有想象,很有童趣。歌曲为四四拍,大调式,由4个方整的乐句组成,旋律以分解的主和弦音进行,使得曲调色彩十分明亮。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四年级10班的学生,本班学生课堂表现比较活跃,大部分同学们能唱准基本音阶,小部分同学存在音准问题,对音的高低认知不深。班级稳定拍感较好,基本能边打手势边唱歌谱,但音准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1.能用诙谐、活泼的声音演唱《剪羊毛》;
2.能分析四个乐句的异同。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附点节奏。
教学难点:能用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记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四四拍的歌曲吗?
学生:《大风车》
老师: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请同学们边挥拍边唱。
老师: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四四拍的歌曲,它是来自哪里的歌曲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视频)
老师:看来同学们都了解澳大利亚,这里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是世界上绵羊最多的地方,它也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因此剪羊毛就成为了澳大利亚很常见的工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叫做《剪羊毛》。
【设计意图】复习《大风车》,引出新课。
三、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
老师:大家一起来听一听吧,请同学们边挥拍边小声哼唱。
2.再听歌曲
老师:很好,我们再听一遍,这次呢,请同学们边哼唱边思考工人们在剪羊毛时侯心情的怎么样的?
3.按节奏读歌词
老师:刚刚我们都说到了从音乐中感受到工人们剪羊毛时候快乐活泼的心情,那就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按节奏读一读歌词一起感受一下吧。(双响筒:请你跟我一起读,我一句,你一句,准备开始)
4.歌曲结构
老师:同学们来观察一下这首歌曲一共有多少个乐句呢?
学生:四个。
老师:那有没有哪些乐句是相同或者相似的呢?
学生:一二四相似的。
5.学唱歌曲
老师:对了,请同学们先跟老师唱一唱第一个乐句。(学生跟唱,教师调整错误)
老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尝试一下跟琴演唱第二句和第四句。
老师:我们再来看一看第三句,它和其他乐句是相同还是不同呢?
学生:不同。
老师:对了,请同学们跟唱一下第三句。
老师:第三句演唱前面要连贯,后面出现了三个什么符号?
学生:休止符。
老师:对了,所以唱的时候不要拖,要果断,你们来模仿一下老师是怎么唱的。
老师:嗯同学们唱得不错,你们一起来跟琴尝试一下唱第二段。
老师:嗯同学们唱的不错,只是呢要再注意一下,这首歌曲是什么拍子啊?
学生:四四拍。
老师:那强弱规律呢?
学生:强弱次强弱。
老师:请同学们再唱一次,这一次要带上强弱次强弱的感觉演唱歌曲。
老师:这一次同学们唱的感觉好多了,同学们来看看黑板上这个音程,它的跨度比较大,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中间隔了多少个音?
学生:七个音。
老师:对了,他们中间隔了七个音,所以这是个下行七度音程,让我们拿出双手边做手号边唱准确吧。
学生:1 2
6.接龙演唱
老师:嗯同学们唱的很好,老师也想加入你们,让我们一起来接龙演唱吧。老师唱前半句,你们唱后半句。
老师:嗯同学们接的真好,现在请一二三组同学唱前半句,四五六组同学唱后半句,看看你们合作的会不会更好。
老师:嗯很好。我们反过来也试试看。
老师:很好,看来同学们之间也是很有默契的。
7.完整演唱
老师:好,现在难度要加大啦,请同学们边挥拍边演唱歌曲,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吧。
8.音乐拓展
老师:老师还带来了北京竹乐团演奏的《剪羊毛》,里面使用的乐器都是由竹子做成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老师:对于剪羊毛呢,有人会觉得这很残忍,其实啊澳大利亚工人们是在八月到十月这个时间剪羊毛的,这个时间呢正好是当地冬季末的时候,每年的这个时间剪去浓密的羊毛,可以使绵羊凉爽地度过夏天,刚好到下一年秋天的时候呢,羊毛又可以长出来,绵羊就可以度过温暖的冬季。
老师:那哪位同学知道剪下来的羊毛可以做什么呢?
学生:毛衣,外套,帽子,袜子......
老师:对了,羊毛剪下来可以有这么多的作用,我们能够在冬天穿上温暖的羊毛衣服,都是有赖于工人们的辛勤劳动。
三、师生总结
(一)学生谈收获。
老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内容,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学会唱《剪羊毛》
学生:学会了附点节奏。
老师:很好,看来同学们都有不少的收获。
(二)教师总结。
老师:劳动创造生活,劳动创造幸福,希望同学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我们美好的明天!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