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土壤的形成 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2土壤的形成 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07 23:0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soil
土壤的形成
Soil formation
课程标准 考情统计 命题分析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 2019·课标Ⅰ,37题 2018·课标Ⅱ,9~11题 2017·课标Ⅰ,8题 2016·课标Ⅰ,37(2)(3)题 2016·课标Ⅱ,6~7题 2016·课标Ⅲ,7~9题 2015·四川,11~12题 2015·江苏,6题 1.以区域图、关联图、示意图为背景,考查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2.以景观图、区域图、地理统计图表、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
01概念
03土壤剖面
02成土因素
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1.概念
2.作用
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的体积组成
空气
20%-30%
矿物质
45%
水分
20%-30%
有机质
5%
土壤的物质基础,构成土壤的“骨骼”
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和肥力因素
土壤空隙中存在的各种空气混合物
3.组成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人类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气候
地形
生物
时间
成土母质
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
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这些风化物逐步发育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
一、成土母质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在气候与生物的长期作用下,成土母质逐渐转变成可生长植物的土壤。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气候
生物
成土母质
土壤
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较粗,含沙粒较多。
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较细,含粉粒较多。
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较细,含黏粒较多。
砂土
壤土
黏土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人类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气候
地形
生物
时间
成土母质
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二.气候
气温对土壤的影响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也就是化合物的分解速率和微生物活动。
温度低
温度低分解速率慢,土壤积累的有机质多,土壤肥力较高。
温度高
温度高分解速率快,
土壤积累的有机质少,
土壤肥力较低;
气温对土壤的影响
气温对土壤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温度每增加10℃,化学反应速率平均增加1-2倍。
温度从0℃增加到50℃,化合物的分解速率约增加7倍。
整体热带地区土壤肥力较低,温带地区土壤肥力较高。
降水对土壤的影响
主要通过降水的淋溶、侵蚀作用影响
降水多地区,淋溶作用、侵蚀作用强,土壤肥力较低。
降水适中地区,淋溶作用、侵蚀作用适中,土壤肥力较高。
风对土壤的影响
主要通过风蚀、蒸发影响
土壤的有机质
有机质
生物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土壤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三、生物


决定
土壤的有机质
有机质
生物对岩石进行化学、生物风化,促进土壤形成
植物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地表,植被类型直接影响土壤形成方向。
动物除以排泄物、分泌物和残体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还有动物如蚯蚓、白蚁等,通过对土体的搅动,改变土壤结构和孔隙度。微生物主要通过对有机残体的分解、转化以及腐殖质的合成,来促进成土过程。
①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率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在山区,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物理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
②在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成土母质能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四、地形
五、时间
时间作为一个重要的成土因素,反映的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历史动态过程。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就越成熟。
积极的影响如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以水稻土为代表。
01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导致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
02
六、人类活动
小结:成土母质
成土母质:土壤的初始状态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
生物: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地形:影响组成成分、理化性质和厚度等
时间: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
人类活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土壤
黄壤指亚热带常年湿润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各省区的山地或高原。位于湖南浏阳市东北部的大围山,海拔1608米,土壤垂直分层典型,植被种类繁多,下表是湖南大围山不同坡向土壤垂直分布状况(单位:m)。完成下面小题。
考点训练
1.造成大围山西北坡与西南坡黄壤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西南坡雨热同期,侵蚀明显
B.西南坡水热丰富,风化强烈
C.西北坡水热偏少,沉积缓慢
D.西北坡阴凉湿润,植被茂盛
2.关于大围山植被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被覆盖率高,落叶林分布最密集 B.山顶地势险峻,出现荒漠植被景观
C.常绿阔叶林植被在西北坡分布更高 D.黄红壤发育区形成阔叶林植被景观
B
D
土壤剖面
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
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最为复杂。
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的土层垂直序列
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层
土壤剖面的土层垂直序列
土壤剖面
有机层
有机层一般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主要组成为枯枝落叶层和部分分解的有机碎屑层。
腐殖质层
土壤腐殖质累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
土壤剖面的土层垂直序列
土壤剖面
淋溶层
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色泽较淡。
淀积层
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土壤剖面的土层垂直序列
土壤剖面
母质层
母岩层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坚硬的岩石
森林土壤剖面: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棕壤发育在温带落叶阔叶林下,剖面具有鲜棕色的淀积层,土层较厚,质地黏重,表层有机质含量高,自然肥力较高。
红壤发育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有机质分解快、流水多,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肥力较低。
主要分布于东部广大地区,西部山地一定高度也有分布。
草原土壤剖面: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在草甸草原植被下发育,具有深厚而肥沃黑土层的土壤。黑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肥力高。表层疏松,通气透水;底土黏重,保水保肥。
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暗黑色土壤。剖面上部具有深厚的腐殖质层,自然肥力较高,结构良好。
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的大陆内部,我国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广大地区。
黄土高原的黄土
江南丘陵的红壤
四川盆地紫色土
东北黑土
土壤概念及组成
土壤成土因素
土壤剖面
土壤
有机质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岩层
母质层
成土母质
气候
生物
地形
人类活动
时间
本课小结
基础过关
土壤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理想的土壤不仅通气、透水性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强。读理想土壤组成物质百分比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
B.矿物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
C.水分和空气不影响土壤的热量状况
D.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有机质的成分和养分
(2)从土壤质地看,下列属于农业生产的理想土壤的是( )
A.沙土 B.壤土 C.黏土 D.沙土和壤土
A
B
(2022·沈阳实验中学月考)
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多,保肥、保水性强,是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肥沃土壤。20世纪50年代以来,黑土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4~5题。
4.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微生物分解活跃B.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建设人工水渠C.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 D.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5.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  )
A.实现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B.发展畜牧业,压缩耕作业规模C.大力植树造林 D.完善水利设施
C
A
(2021秋·河南平顶山·高一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伊犁河谷位于我国天山山脉西部,北、东、南三面环山,素有新疆的“湿岛”之称,享有“塞外江南”的美誉。由于地形海拔的差异,水热分布不均,区内植被带呈垂直分布。伊犁河谷畜牧业发达,四季游牧,山麓地带的荒漠草原和草原作为冬季牧场,山腰的草甸草原是良好的春秋牧场和割草场,海拔2700m以上的高寒草甸是优良的夏季牧场。下图分别示意6—7月伊犁河谷南坡土壤有机质的分布变化和植被带的垂直分布。
(1)说出土壤有机质的来源。(6分)
地面植被残落物和根系;
作物的根茎,还田的秸秆;
土壤微生物;
动物的遗体及分泌物、排泄物等。
(2021秋·河南平顶山·高一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伊犁河谷位于我国天山山脉西部,北、东、南三面环山,素有新疆的“湿岛”之称,享有“塞外江南”的美誉。由于地形海拔的差异,水热分布不均,区内植被带呈垂直分布。伊犁河谷畜牧业发达,四季游牧,山麓地带的荒漠草原和草原作为冬季牧场,山腰的草甸草原是良好的春秋牧场和割草场,海拔2700m以上的高寒草甸是优良的夏季牧场。下图分别示意6—7月伊犁河谷南坡土壤有机质的分布变化和植被带的垂直分布。
(2)分析低海拔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原因。(4分)
降水较少,植被较稀疏,地表植被覆盖较少;
气温较高,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快,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
进阶提升
【湖南高考】
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五个方位的土壤(如下图)。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8.与青壤相比,白壤的显著特点是( )
A.枯枝落叶层厚 B.腐殖质层薄
C.淋溶层显著 D.土壤厚度大
29.黄色为中华文化中的高贵颜色,这与中华文明源地是
黄色土壤相关,与黑色和红色土壤相比,黄色土壤最显著的优势是( )
A.有机质含量高 B.水分条件好
C.透水透气性好 D.土壤紧实度高
B
C
【2020年广东高考】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磷高累积区是 ( )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A
C
(2020·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下列成土因素,比较活跃的是( )
A.气候和地形 B.气候和生物
C.母质和生物 D.地形和母质
21.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 )
A.自然植被茂密 B.有机质积累多
C.生物残体分解快 D.矿物养分流失快
B
B
【2020年全国一卷】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成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9~11题。
9.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
A.幼树 B.中龄结实树 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
10.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11.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
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 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
A
C
D
[2022秋·海南海口·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是“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黑土地被称为我国耕地中的大熊猫,形成的时间漫长,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2021年国务院一号文件提出了黑土地保护性开发的问题,我国土地养护中最有效的措施是秸秆还田,或者增施有机肥。下图示意东北地区某冲沟景观。
(1)分析东北地区黑土地被称为土壤中的大熊猫的原因。(4分)
(2)结合材料,推测东北黑土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原因。(6分)
黑土流失、肥力下降。原因∶夏季降水多,沟壑及坡地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植被破坏严重,保水能力下降;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影响土壤结构;
过度开垦,破坏土壤结构,削弱其厚度。
面积小,形成时间漫长,破坏后很难恢复;
腐殖质厚,养分多,土壤肥沃盛产优质农产品,
具有发展高效农业、绿色农业的有利自然土壤条件。
(2021春·全国·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深耕是把田地深层的土壤翻上来,浅层的土壤覆下去,一般深度在20~30厘米,甚至更深。连续耕种几年的农田土壤会出现一些“生病”现象,如病虫害加重、土地硬化等,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因此我国农村某些地区每隔几年就进行一次深耕。如图是农田深耕景观图。
分析深耕对农田土地的有利影响。(10分)
深耕破坏虫卵的生存环境,减少病虫影响,从而
减少农药使用,减轻土壤污染;草籽被翻到深层
土壤中难以破土生长,减少杂草,从而减少化学
除草剂的使用,减轻土壤污染;秸秆被翻到深层
土壤中加速分解,增加土壤肥力,防止土地退化;
疏松土层,增加土壤通气性,防止土地硬化,增强农作物呼吸作用,促进作物生长;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耕地质量,增加作物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