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七下第一单元第2课时《渴望春天》《春之声》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七下第一单元第2课时《渴望春天》《春之声》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2-07 09:5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
《渴望春天》《春之声》教学设计
课题 《渴望春天》《春之声》 单元 1 学科 音乐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渴望春天》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91年创作的一首深受儿童喜爱的抒情歌曲。歌曲为C大调、曲式结构为再现单二部曲式。全曲以分解三和弦与级进音调交替进行的旋律为基础,配合活泼、跳跃,表现了少年儿童渴望春天到来的愉悦心情,音乐流畅清晰、优美洗练,充满着青春的气息和活力。《春之声》即《春之声圆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代表作。这首作品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充满着无限的活力。
学习目标 1、能够积极地感受、理解两首作品表现的对春天和生活的赞美之情,并用优美的歌声加以表现。感受莫扎特在人生最困苦之时,仍能用孩童般天真、美妙的旋律表现对生命、春天渴望之情的精神。2、结合《春之声》主题的欣赏、分析和辨听,初步感受维也纳圆舞曲的节拍特点。在不断聆听和思考中熟悉歌曲《渴望春天》的旋律,分析歌曲音乐要素,理解、表现歌曲的情感。结合教师讲解和自主演唱后的思考,关注作品的创作背景,更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3、学习用流畅的声音表现《渴望春天》的风格与意蕴。了解作曲家生平及贡献。
核心素养描述 审美感知: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艺术表现:通过对渴望春天的学唱,学习用相应的指挥图示辅助歌曲的准确学唱。在聆听《春之声》的过程中,能够以摆色块的方式感受了解回旋曲式。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文化理解: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
重点 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表现歌曲《渴望春天》的风格与意蕴。
难点 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来用语言描绘你对春天的感受。 根据你的细心观察和生活经验,你能用语言描述你心中的春天吗?请谈一谈你对春天的感受。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渴望春天》 作品欣赏:教师播放歌曲视频并讲解——作品写于1791年,以少年儿童纯真稚气、活泼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孩子们渴望满目绿色、鲜花盛开、小鸟歌唱的春天到来时的心情。作者介绍: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3岁起显露音乐才能,被称为“神童”。莫扎特的主要作品有《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数十部交响乐曲。歌曲背景: 这首歌曲作于1791年1月14日,这时的莫扎特已疾病缠身,贫病交加,可令人惊叹的是这首歌曲中没有丝毫伤感和绝望,整个旋律清新欢快,充满天真和童趣。复听歌曲:教师播放歌曲音频并讲解——歌曲的演唱形式:童声合唱 歌曲情绪:欢快、明亮、活泼、流畅 描绘的画面:春天到来、鲜花开放、小鸟歌唱。歌曲的节拍:6/8 拍——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六拍。强弱规律:强 弱 弱 次强 弱 弱指挥图示:旋律学唱:教师伴奏,按6/8的节拍特点,唱一唱歌曲的旋律。歌词学唱:教师伴奏,指导学生唱一唱歌词并讲解——由两个乐段构成的乐曲形式称“单二部曲式”,也叫“二段体”,用A+B图示表示。乐理知识:“单二部曲式”在歌曲创作中广泛应用。单二部曲式的第一个乐段在音乐上具有鲜明的初步陈述性质,材料简单,结构方整,情绪稳定,具有进一步展开的要求和发展的可能性。第二个乐段可以是再现性,也可以是对比性,分为有再现性的单二部曲式和没有再现性的单二部曲式两种。演唱歌曲:教师播放伴奏音频指导学生演唱歌曲并讲解——力度:上行渐强、下行渐弱速度:中速节奏:疏密适中10、歌曲主题思想:歌曲让听者深深感受到莫扎特在人生最困苦之时,仍能用孩童般天真美妙的旋律表现对生命、春天渴望之情的可贵精神。 1、学生欣赏歌曲视频电并听教师介绍歌曲。学生听老师对作者进行介绍了,了解作者生平并掌握作者代表作。学生听老师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进一步了解歌曲。学生再次欣赏歌曲并回答: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的情绪?歌曲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回答歌的节拍是怎样的、这种节拍的强弱规律和指挥图示你知道吗?学生跟着教师伴奏视唱旋律。学生根着教师的伴奏试着自己填入歌词唱一唱。试着说一说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学生听老师讲解单部曲式中每个乐段的特点。别生跟着伴奏音频带着正确的情感完整的演唱歌曲并感受作品力度、速度、节奏。10、学生思考:你如何理解莫扎特在历经生活磨难、身体每况愈下之时却还在谱写如此美好、充满童真的歌曲? 1、对作品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积累外国音乐家莫扎特相关知识。会更好的理解歌曲的内涵学习歌曲打下基础。再次欣赏,加深主题旋旋律印象。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和体会歌曲的情绪。5、掌握八六拍的含义、强弱规律和指挥图示。6、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7、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积累“单二部曲式”相关知识。9、感受力度、速度、节奏特点,带入情感更好的表现歌曲。10、理解歌曲深刻内涵。
新课讲授《春之声》 作品介绍:《春之声》带有明显的回旋曲的特点,旋律清新活泼、流畅动听,充满了朝气和青春的活力。圆舞曲: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曲,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和弦,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复听乐曲:师播放乐曲音频并讲解——油画的风格。因为这首作品是由西洋乐器演奏的。教师再次播放乐曲音频,引导学生体会乐曲中春天带给人们的意境。5、作者介绍: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老约翰·施特劳斯长子,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施特劳斯家族的杰出代表。出生在维也纳一个音乐世家家庭,与父亲同名。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 学生欣赏乐曲视频并说说乐曲带来什么样的情绪和感受 学生判断这首歌曲的节拍(四三拍),听老师介绍什么是圆舞曲。学生欣赏乐曲,选择与乐曲片段更为接近的绘画风格,并简述判断的理由。学生听着音乐闭上眼感受一下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在听到乐曲主旋律的时候可以动一动,一起哼唱主旋律,感受乐曲意境。体会春天带给我们的活泼、欢快、充满朝气的感觉,感受乐曲意境。学生光看图片,认识作者约翰施特劳斯,听老师对作者进行介绍。 初次欣赏,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积累圆舞曲相关知识。再次欣赏加深主题旋律印象感,感乐曲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分析作品的能力。5、积累音乐家相关知识。
课堂小结 拨动青春的琴弦,奏响青春的乐章,唱响青春的歌谣,旋转青春的旋律,让每一天都青春飞扬、充实饱满,让每一个你都超越自我、与众不同!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 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