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健康快速发展是在何时? ( )
A.新中国成立后 B.中共八大后 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D.十二大后
2.在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最高机关是 ( )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3.我国的权力机构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 B.政治协商会议 C.各级政府机关 D.各级监察机关
4.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哪次会议 ( )
A.五届四次 B.五届五次 C.四届五次 D.四届四次
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首先报告:“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回答5—6题。
5.总理请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制
6.我国根本政治制度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核心是 ( )
A.人民当家作主 B.全体公民当家作主
C.共产党员当家作主 D.人民代表当家作主
7.我国基本形成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核心是 ( )
A. 民法 B.刑法 C.宪法 D.经济法
8.因贪污受贿受到法律严惩的原北京市委书记是 ( )
A.成克杰 B.陈希同 C.胡长青 D.陈跃南
9.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各级司法部门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 )
A.执法必严 B.违法必究 C.有法必依 D.因人而异
二、非选择题
10.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
(2)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什么?
(3)写出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修订通过的时间和会议。
(4)构成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主要法律文件有哪些?
(5)假若你的知识产权、人身权等合法权利被侵犯,你讨回这种权利的法律依据是1986年颁布的什么法律文件?
11.请将左右两边相关的内容一一划上连线(如示例)
三、拓展探究题
12.某初级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同学
们的讨论。 并写出你的看法和想法。
(1)有个别同学认为,以法治国是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无关。对此你有何看法?
(2)更多的同学在探究中得出了一个结论:1954年是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史上关键性的一年。1982年也是具有深远影响的一年。请你结合有关史实进行说明。
(3)同学们开展“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探究活动对认识新中国的历史有何意义
你准备通过什么方式展示同学们的探究成果
13.阅读下列材料:
中共十四大以后,作为依法治国基本前提的立法工作取得显著成果,被世人称为“立法驶入快车道”。自1993年3月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至中共十五大前夕,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了近百个法律及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框架已初具规模,为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杨先材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1)在推进依法治国中,为什么要高度重视立法工作
(2)我国的立法机构是什么
(3)自中共十四大以来,我国立法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果是什么 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C 2.B 3.A 4.B 5.B 6.A 7.C 8.B 9.D
10.(1)《共同纲领》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4)《民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学生任答一项即可。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1.
12. (1) 全体公民只有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才能自觉守法、维权,同违法犯罪分子斗争,全社会才能形成人人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风尚。
(2) 1954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有利于中国现在的民主政治改革进程可以通过图片展览或者手抄报以及课件展示大家的研究成果。
13.(1)立法的重要:立法工作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只有加强立法,才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做到有法可依。
(2)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3)显著成果:制定了近百个法律及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框架已初具规模。作用:为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