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给出下列物理量:
①质量;②速度;③位移;④力;⑤加速度;⑥路程;⑦密度;⑧功;⑨时间.
其中不是向量的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2.设点是正三角形的中心,则向量,,是( )
A.相同的向量 B.模相等的向量 C.共起点的向量 D.共线向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零向量没有方向
B.若,则
C.长度相等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D.两个有共同起点而且相等的向量,其终点必相同
4.已知向量的夹角为,且,,则( )
A. B. C. D.1
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 )
A. B. C. D.
6.在中,记,,则( )
A. B. C. D.
7.已知向量,,,若,则实数( ).
A.1或 B.或4
C.0或8 D.0或
8.记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则的最大值为( )
A. B. C.1 D.2
二、多选题
9.下列各式中能化简为的有( )
A. B.
C. D.
10.已知向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B.向量在向量方向上的投影向量为
C.
D.若,则
11.在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内角A的平分线交BC于点D,,,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的面积为
12.已知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若,且,延长至.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若,则周长的最大值为
D.若,则面积的最大值为
三、填空题
13.设,是非零向量,则是成立的________条件.
14.已知单位向量,,满足,,则______.
15.已知是内部(不含边界)一点,若,,则__________.
16.如图所示,要在两山顶间建一索道,需测量两山顶间的距离.现选择与山脚在同一平面的点为观测点,从点测得点的仰角点的仰角以及,若米,米,则等于__________米.
四、解答题
17.在下图田字格中,以图中的结点为向量的起点或终点.
(1)写出与相等的向量;
(2)写出与平行的向量;
(3)写出的负向量.
18.已知向量与的夹角为,,.
(1)求;
(2)求与的夹角.
19.已知.
(1)当k为何值时,与共线;
(2)若且A,B,C三点共线,求m的值.
20.已知,,,,直线.
(1)求直线AB与直线l夹角的余弦值;
(2)若为锐角,求t的取值范围.
21.在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满足.
(1)求A;
(2)若,求的取值范围.
22.已知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在:①;②;③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的横线上,并加以解答.若______,且,.(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1)求B及a的值;
(2)若内角B的平分线交AC于点D,求的面积.
答案
1.C
2.B
3.D
4.A
5.B
6.D
7.D
8.C
9.BCD
10.ABD
11.ACD
12.ACD
13.必要不充分
14.
15.
16.
17.(1)如图①标出了与方向相同,大小相等的向量,是与相等的向量,有,,,,;
(2)与平行的向量是指与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故有,,,,,,,,,如图②所示;
(3)的负向量是指方向相反,长度相等的向量,故有,,,如图③所示.
18.(1)由,
得
(2)设与的夹角为,则,
又,
即.
19.(1),,
,,
又与共线,
,即;
(2),,
、、三点共线,
,即.
20.(1)由题意,设直线AB与直线l的夹角为θ,由直线,
所以.
(2),,为锐角,则有,解得,
又与同向时,有,得,所以且.
综上,t的范围是.
21.(1)由结合正弦定理可得,
因为,所以,
所以,即
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
(2)由正弦定理可得
所以,
因为,所以,所以
22.(1)选条件①:因为,所以,
代入,解得:,所以
因为,所以
选条件②:对于,利用正弦定理得:,
所以,即
在中,因为,所以,即.
因为,所以,所以.
因为,所以.
选条件③:对于,利用正弦定理得:.
利用余弦定理得:
因为,所以.
在中,,,,
由余弦定理得:,即,解得:(舍去).
(2)在中,,,,.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
因为AD为内角B的平分线,所以
所以,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