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说和做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 说和做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7 16:3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说和做》同步练习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西南师范学院的校园中有闻一多的全身石像,长髯飘飘,目光炯炯,很有神采。闻先生原来并不热zhōng于政治,他潜心治学,兀兀穷年,沥尽心血,锲而不舍地钻研古代典jí,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后来,闻先生走下“楼”来,献身民主运动,在李公朴同志的追悼会上,拍案而起,kāng慨淋漓地痛斥国民党特务,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目光炯炯 ( ) 兀兀穷年 ( ) 气冲斗牛 ( ) 热zhōng ( ) 典jí ( ) kāng ( ) 慨淋漓
(2) “锲而不舍”中“舍”的意思是 (  )
A .房屋 B .居住 C .放弃,停止 D .施舍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闻一多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 , 激起群众对特务的强烈愤慨。
B .全县教学教研大会召开以后,各学校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
C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凭着三十年的开车经验,果断采取措施,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
D .“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原创节目能否获得市场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到契合点。
B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C .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
D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可以捕捉到用户心情、体温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A .反语  排比  引用  对比
B .反复 对偶 对比 引用
C .反语 对偶 对比 对比
D .反复 排比 引用 引用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敝履,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是乐生的人。
②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
③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④这样深的爱!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耀。
⑤“生”的确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
A .①③④②⑤ B .①③②④⑤
C .⑤①③④② D .⑤②①③④
6. 学习了《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后,学校开展以“说和做”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 请你参照下面的示例,为本次活动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示例:举办以“说和做”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活动一:
活动二:
(2) 请选取一个你熟悉的名人,仿照下面的句式赞美他。
示例: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闻一多)
有人认为闻一多的“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的做法已经过时了。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学会“推销”自己,争取为社会做贡献的机会。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结构完整)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雷”闻一多
叶兆言
①郭沫若对闻一多先生有个很新奇的比喻,说他虽然在古典文献里游泳,但不是作为一条鱼,而是作为一枚鱼雷,目的是批判“古代”,钻进“古代”的肚子,将“古代”炸个稀巴烂。
②闻一多的著名,是因为写新诗,因为被特务暗杀,这两件事都具有轰动效应。而容易被人忽视的,却是他的做学问,是他对古典文献所做的考订工作。
③闻一多的有趣,在于他做学问的极端。大多数的时间里,他都是个地道的书虫,是在“故纸堆里讨生活”。抗战期间,西南联大的文学院落脚蒙自,闻一多在哥胪士洋行楼上埋头做学问,除了上课、吃饭,几乎不下楼,同事因此给他取名为“何妨一下楼主人”。按照我的想法,闻一多之所以会走做死学问这条路,多少和他赌气有关。
④闻一多显然想让那些老派的教授明白,新派出身的人研究古典文献不仅可能,而且会做得更出色。他身上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他认为中国的旧书中,压根儿就没有一点儿值得保留的东西,声称自己深入古典,是为了和革命的人里应外合,把传统杀个人仰马翻。但是,另一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是那样让他如痴如醉,其痴迷程度和任何有考据癖的学者相比毫不逊色。他走的是最正统的学术道路,从训诂和史料考订下手,为一个字、一个词大坐冷板凳。
⑤认真研究闻一多学术思想的人并不是很多,首先是个难度问题,没有点儿学问基础,根本不明白他说了些什么,考据文章对于外行来说犹如天书。今天的人性情大都浮躁,不可能像他那样陷进去。今天从事古典文献研究的人并不在少数,以研究条件而论,要比闻一多时代不知强多少倍。可惜多数人只是为研究而研究,为当教授而刻苦,学问成了吃饭的本钱,成了谋生的手段。
⑥闻一多对神话的研究,对《诗经》《楚辞》的研究,对唐诗尤其是杜甫诗的研究,都达到了前人所未至的境界。这也许和他曾留学接受西方教育有关。他似乎一直在努力寻找蕴藏在传统中的现代根源。他计划写一本具有独到见解的《中国文学史稿》,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留下了许多未完稿的笔记。文学发展中的民间影响和外来影响,是闻一多关注的焦点,他不但研究文化人类学,而且还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来研究中国的原始社会。在方法上,既有最地道的朴学传统,又不缺乏世界最新的人文研究成果。朱自清先生对闻一多的评价很高,认为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年龄相仿的专家学者,很少有人能与之相匹敌,可惜英年早逝,被暗杀时才48岁,正是最应该出成绩的年龄。
⑦说闻一多是一名学者,应该没有问题,但他同时也是一名斗士。他似乎对“死”有特殊的兴趣,做的是死学问,下的是死功夫,面对的是永恒的死亡。
⑧闻一多一定非常喜欢“涅槃”这个词,在此境界,贪、嗔、痴,与以经验为根据的自我,都已灭尽,不复存在,于是达到了寂静、安稳和常在的状态。正因为如此,他才能一头扎进古典文献,在绝望中获得永生,在枯燥里获得快乐。他写诗、做学问,后来投身民主运动,都是为了获得爆发的能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闻一多始终是一名斗士,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⑨李公朴被暗杀以后,很多人告诉闻一多,他已经被列入黑名单,形迹可疑的特务就在他家门前闲逛,而且派人送了恐吓信进来。闻一多如果理智些,就不会出席李公朴的追悼大会。但是他并不承认这就是中国的铁定现实,不愿意在独裁者面前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在李公朴的追悼大会上,闻一多定有一种寂寞之感,他没有料到偌大的昆明,只有他一个教授来出席这样的纪念活动。
⑩闻一多在会上的演讲成为民主的绝唱,他离开会场不久,就被暗杀在大街上。
闻一多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多年龄相仿的专家学者不能与之匹敌的成就,其成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结合全文,说说第⑦段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本文标题具有怎样的含义?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在谈及今天“认真研究闻一多学术思想的人并不是很多”时,作者深有感触:“今天的人性情大都浮躁,不可能像他那样陷进去。”请联系现实,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追念闻一多先生
冰心
①闻一多先生是我所敬佩的诗人,他的诗从《红烛》到《死水》,差不多每首我都读过。他学贯中西,对于中国的古诗和西洋诗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中西的诗的格律他都融会贯通,用起来流畅自如,得心应手。
②我不是诗人,我说不出评诗的内行话,作为一个诗的爱好者,联系到闻一多先生的一生,与其说是诗如其人,还不如说他自己就是一首诗——一首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诗,一首伟大的爱国诗篇!
③我和一多先生的晤面谈话,往多里说,也只有七八次。我记得第一次是在一九二五年春天,我们在美国波士顿的留学生演古典剧《琵琶记》,一多先生从纽约来波士顿过春假,因为他是学美术的,大家便请他替演员化装。剧后的第二天,一多先生又同几位同学来看我。那天人多话杂,也忘了都说些什么了。第二次我记得很清楚的见面,是一九三0年的夏天,他同梁实秋先生到我们的燕京大学的新居来看我们。他们一进门来,挥着扇子,满口嚷热。我赶紧给他们倒上两玻璃杯的凉水,他们没有坐下,先在每一间屋子里看了一遍,又在客室中间站了一会,一多先生忽然说:“我们出去一会就来。”我以为他们是到附近看别的朋友去了,也没有在意。可是不多一会,他们就回来了,一多先生拿出一包烟来,往茶几上一扔,笑说:“你们新居什么都好,就是没有茶烟待客,以后可记着点!”说得我又笑又窘!那时我们还不惯于喝茶,家里更没有准备待客的烟。一多先生给我们这个新成立的小家庭,建立了一条烟茶待客“风俗”。
④我虽然和一多先生见面的次数不多,但他在我的脑中是个很熟的熟人。吴文藻和他是清华同学,一多先生的同学和朋友,差不多我都认识。从他的和我的朋友的口中,我不断地听到他的名字,和他的名字一同提到的,往往是他的诗,更多的是他这个人!他正直,他热情,他豪放,他热爱他的祖国,热爱他的亲朋,热爱一切值得他爱的人和物。他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
⑤他在留美时期,怀念乡土,怀念着朋友和亲人,他提早回国来了,他发现在他“尺方的墙内”并没有和平,中国有的是“战壕的痉挛,疯人咬着病榻,和各种惨剧在生活的磨子下”。他没有方法禁止自己的心跳。抗战时期,他兴奋地随着他教学的清华大学,辗转到了昆明,但是国民党政府的“抗战的成绩渐渐露出马脚”,他的兴奋情绪又因为冷酷的事实而渐渐低落下去。但是越到后来,更加冷酷的事实,使他更是站在进步的年轻人一边,使他觉悟到“真正的力量在人民,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知识配合他们的力量”。这个时期他没有写诗,但他说:“诗是负责的宣传。”他重视诗的社会价值。他把自己的诗人的力量,投入人民力量的大海怒涛之中。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五日,他终于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⑥作为一个诗人,一多先生写的诗并不比别人多,但是他的死是一首最伟大的诗!早在一九二六年四月,他在《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那篇文章里,他说:“我希望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热血要流在天安门,流在铁狮子胡同,但是也要流在笔尖,流在纸上。”“也许有时仅仅一点文字,上的表现还不够,那便非现身说法不可了。所以陆游一个七十衰翁要‘泪溅龙床请北征’,拜伦要战死在疆场上了。所以拜伦最完美、最伟大的一首诗,也便是这一死……”
⑦一多先生死去快三十三年了,今天我写这篇追1念我所敬佩的闻一多先生的文章,回顾过去的三十三年,真是想后思前,感慨无尽!毛主席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曾经是民主个人主义者,而首先是个爱国者的闻一多先生,一旦找到了和广大人民结合才能救国的真理,他就昂首挺胸、凛然不屈地迎着“黑暗的淫威”走去,他给我们留下了他的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选自《闻一多纪念文集》,有删改)
作者追念闻一多先生,为什么先由闻一多的诗人手?
细读第⑤段,说说闻一多先生回国后,他的心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他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
臧克家说,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是行的高标”;冰心先生说闻一多先生是“一首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诗”,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请你也用这样的语言,说一说你对闻一多先生的认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第1空】jiǒng 【第2空】wù【第3空】dǒu【第4空】衷【第5空】籍【第6空】慷
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义理解;常用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
【解析】 【分析】(1)目光炯炯: 两眼明亮有神。 兀兀穷年: 一年到头辛苦劳动,勤劳不懈。 气冲斗牛: 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热衷:(动)①急切盼望得到个人的地位或利益 。典籍:(名)1记载占代法制的图书。2)泛指古代重要文献。
慷慨淋漓 : 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注意“斗”是多音字,这里应读作“dǒu”,不要把“衷”写作“中”,把“籍”写作“藉”,把“慷”写作“康”等字。
锲而不舍:一直刻下去不半途而止。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故词语中“舍”的 意思是放弃,停止。
故答案为:(1)第1空、jiǒng第2空、wù第3空、dǒu第4空、衷第5空、籍第6空、慷(2)C
【点评】(1)本题考查对字形和字音的识记。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查字
曲,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的拼读和书写。
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九。词义的理解方法有:查字典据词定义;分解词素;以旧带新法;词义引由法;相象描述法;看图(画图、实物))理解法;联系上下文解词;联系生活实际解词法;找反义词比较理解法;做动作理解法;换词(找近义词)解词法;运用解词法。
2.【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答案】 D
【解析】
【分析】A 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B锲而不舍: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C千钧一发: 比喻情况万分危急。D“兀兀穷年”的意思是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3.【知识点】前后不一致;成分残缺;重复啰嗦
【答案】 B
【解析】 【分析】A前后不一致,前面“能否”是两个方面,后面“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到契合点”是一个方面,可以去
掉“否”。C语意重复,“第一趟”“首飞”意义重复,应删去一个。D成分残缺,这句话缺少主语 ,可以删去“在”“后”。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答题时应注意,辨析语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八种: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宙香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都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
4.【知识点】对比;反复;对偶
【答案】 B
【解析】 【分析】(1)“你们站出来”这句话反复使用,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2)“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上下句字数相同,结构相同,内容相关,构成对偶。
(3)这句话把人家和闻一多进行对比,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4)这句话引用杜甫的名言,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
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
5.【知识点】句子排序
【答案】 C
【解析】 【分析】第①句中的“他们倒是乐生的人”承接第⑤句中的“乐'生’是人的本分”,并且第⑤句概括了整个语段的内容,其中有两个关键词“美丽”“乐生”,故第⑤句在第①句之前;第③句中的“他们”指的是“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土”,故第③句紧承第①句;第④句中的“这样深的爱!”是对第③句中的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行为的评价,故紧承第③句;第②句是总结句。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句子的排序题,第一,要明确中心话题。第二要理清句子的思路。第三,组合、整合句子单元。将初步排成的语段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如有不对的地方,再进行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1)【第1空】活动一:举办以“说和做”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
【第2空】活动二:举办以“说和做”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2)(示例)他,是音乐的先锋。他,是灵魂的先驱。(贝多芬)
(3)(示例)“做了也不一定说”体现的是闻一多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这种精神和美德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现在的年轻人“推销”自己,也应在“做”的基础上再“说”;否则就是吹嘘,这样的人是不可能为社会做多大贡献的。
【知识点】见解表述;活动设计;衔接仿写
【解析】 【分析】(1)本题考查设计活动形式,遇到这种类型题,可以从演讲比赛、辩论会、朗诵会、故事会、知识讲座、猜灯谜、读
书报告会、征文比赛、名著推荐会等中选择合适的写上去即可。(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选择自己熟悉的名人,按照“他,是…...的…………。 他,是……的……”的句式仿写,内容一定要是赞美性质的。(3)本题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应围绕“为社会做贡献”这一中心,从辩证的角度谈自己的看法,观点明确,论证合理,结构完整即可。
故答案为:(1)活动一:举办以“说和做”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
活动二:举办以“说和做”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2) 他,是音乐的先锋。他,是灵魂的先驱。(贝多芬)
(3)“做了也不一定说”体现的是闻一多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这种精神和美德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现在的年轻人“推销”自己,也应在“做”的基础上再“说”;否则就是吹嘘,这样的人是不可能为社会做多大贡献的。
7.(1)【答案】 ①对神话和《诗经》《楚辞》的研究,对唐诗尤其是杜甫诗的研究,都达到了前人所未至的境界;②关注文学发展中的民间影响和外来影响;③不但研究文化人类学,还能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来研究中国的原始社会。
(2)【答案】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含义:既点明了闻一多先生做学问是为了深入古典,和革命的人里应外合,把传统杀个人仰马翻,又揭示了闻一多是一个革命斗士。作用:总领全文,揭示主旨;概括了闻一多的精神品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4) 示例:闻一多先生最初研究古典文献是为了推翻传统,开展革命,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让他如痴如醉,所以他为了研究古典文献甘坐冷板凳,进而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是一个真正的学问家。而当今社会,由于受到名利的诱惑和大环境的影响,浮躁之风盛行,像闻一多这样真正的学问家非常少,大多数人只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但同时,我们又能从众多投身航天事业,国防事业的科学家身上看到希望,相信看了他们的引领,浮遇之风会诼渐减弱,直正的学问家会越来越多。
8.(1)因为闻一多先生具有诗一样的性格和那比诗情更炽热/更浓烈/更豪放的情绪。
(2)失望——兴奋——低落——奋起。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闻一多的热情、豪放、易感,表达了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之情。
(4)他,是中华学者的典范:他,是民主革命者的代表;他,精忠报国,为祖国沥尽心血:他,历经沧桑,为人民痴心不改。他是一轮璀璨的朝阳,他是一朵傲霜的菊花,他是一支永不熄灭的红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