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以为吾中国……无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持这种观点的应是(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2.(2022·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据下图的漫画可知洋务运动( )
A.得到西方列强鼎力相助 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C.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统治 D.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3.(2022·山东青岛·统考二模)中国近代某一重要历史人物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面不必尽用其人。”据此可知,他主张( )
A.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 D.师夷长技以自强
4.(2022·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鸦片战争以来,西洋人步步紧逼而来,中国必须迎头抗御这一挑战,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据此判断,下列属于19世纪60年代中国“迎头抗御这一挑战”的措施是( )
A.创办近代军事企业 B.允许广大官民上书言事
C.建立起京师大学堂 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5.(2022·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观察目录。省略号代表的标题是( )
A.出超与入超 B.侵略与反抗 C.自强与求富 D.民主与科学
6.(2022·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福州船政局的前身是清末设立的总理船政、简称船政。1912年、民国北京政府成立,船政局收归海军部管辖,正式名称改为福州船政局。”下列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福州船政局是中国近代重要民用企业 B.福州船政局的前身是由洋务派创办的
C.图4中所示的建筑物建造于清朝晚期 D.“福州船政局”这一名称出自清政府
7.(2022·山东德州·模拟预测)小明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了如下资料。他要研究的主题是近代中国
①江南制造总局的创建②北洋舰队的兴衰③轮船招商局的发展
④京师同文馆的变迁⑤詹天佑等幼童留学纪要
A.民族经济的发展 B.教育近代化历程
C.近代化的第一步 D.军事变革的轨迹
8.(2022·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的纸条粘在墙上。该漫画讽喻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9.(2022·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清政府为追求富强,花费巨额资金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然而,由于整个官场吏治腐败得不到肃清……使企业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导致走向失败。”文中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武昌起义 D.新文化运动
10.(2022·山东滨州·校考一模)据统计,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共创办包括江南制造总局在内的近代军事工业19个,包括轮船招商局在内的近代民用企业近40个。这表明洋务运动
A.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B.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传播 D.扭转了清朝内部腐败的状况
11.(2022·山东临沂·统考二模)下图反映的措施起到的作用包括( )
①培养了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 ②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③传播了科学技术④传播了西方的民主思想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2022·山东临沂·统考二模)如图所示,这是光绪帝为一位民族英雄书写的一幅挽联。据此判断,这位民族英雄是( )
A.陈化成 B.林则徐 C.邓世昌 D.聂士成
13.(2022·山东临沂·统考模拟预测)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左宝贵率军援朝,中弹后仍死战不退,其后战死。左宝贵死后仅剩下清军士兵抢回的一件血衣和一只鞋子。清末民族英雄左宝贵牺牲于哪一次战役
A.平壤战役 B.汉城战役 C.旅顺战役 D.牙山战役
14.(2022·山东滨州·模拟预测)历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而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林则徐虎门销烟②郑成功收复台湾③邓世昌黄海激战壮烈殉国④戚继光抗倭
A.④②①③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近代中国有一地方官员上奏清廷“急挽英、俄为同盟,许其保辽、保台”。其背景应是( )
A.《南京条约》签订 B.《北京条约》签订
C.《马关条约》签订 D.《辛丑条约》签订
16.(2022·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下侧《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出现图中时局的国内外背景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和日本明治维新
B.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美国内战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马关条约》的签订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17.(2022·山东聊城·统考三模)表格的使用有助于同类问题的归纳总结。小刚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分类整理了三个条约的部分内容,见下表。由此可以看出,他分类的依据是,这些内容都破坏了中国的
条约 内容(部分)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北京条约》 割中国东北领土约40万平方千米给俄国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A.司法主权 B.领土主权 C.关税主权 D.贸易主权
18.(2022·山东德州·统考模拟预测)漫画往往用夸张手法,针砭时弊,反映社会现实。右图漫画反映的社会现实发生在哪一侵华战争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2022·山东淄博·统考二模)梁启超提出:“三代(夏商周)以后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其主要政治意图是( )
A.主张自强求富 B.倡导维新变法 C.宣扬三民主义 D.鼓吹民主科学
20.(2022·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这些报刊的主旋律是( )
A.有田同耕 B.变法图强 C.民主科学 D.驱除鞑虏
21.(2022·山东东营·统考二模)甲午一战,日本以彻底的西学打败了中国不彻底的西学。在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日本的榜样被有志于改良的人们放大了。这里提及的有志于改良的人们( )
A.康有为、梁启超 B.李鸿章、左宗棠
C.孙中山、黄兴 D.陈独秀、李大钊
22.(2022·山东济宁·统考一模)了解历史人物,一定要探究相关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下列人物对应项对其贡献的概括有待考证的是( )
A.兴办洋务,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
B.把“启蒙之水”(指民主与科学)洒向“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C.希望在中国完成从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转变,掀起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D.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使民主主义成了正统
23.(2022·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据此可知,戊戌变法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
A.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 B.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
C.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24.(2022·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甲午战争,我们被日本一举打败,这个刺激才真正刺痛了中国的士大夫,以高级官僚和士大夫为代表的中国社会精英阶层,一边在应付来自外来的挑战,另一边也逐渐缓慢地开始反思。”19世纪末,这种“反思”演化成的实际行动是(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武昌起义 D.新文化运动
25.(2022·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甲午中日战争后,深受刺激的章太炎由专意治学走向参与政治。首先( )
A.宣传维新变法 B.投身辛亥革命 C.鼓吹政党政治 D.组织武装起义
26.(2022·山东东营·统考二模)庚子年(1900年),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时序中,旧式小农发起的一场爱国反帝的狂飙让帝国主义惊叹:“中国尚含有无限勃勃生气”。这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黄花岗起义
27.(2022·山东济南·统考一模)“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该揭帖描写的是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
28.(2022·山东潍坊·统考二模)下图是1901年发表于西方杂志的一幅漫画《亚洲的潜在忧患》,画中:悬在列强头顶一把刀,刀上文字是“Awakening of china(中国的觉醒)”,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列强组建起联军入侵中国 B.中国的民族意识完全觉醒
C.清政府已成为列强的工具 D.列强希望清政府保持落后
29.(2022·山东·统考三模)如图为《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海外史料看庚子事变》中的一幅漫画,它反映了列强
A.合谋中国门户开放 B.既合作又各谋私利
C.争先恐后瓜分中国 D.大力扶植清朝政府
30.(2022·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此番言论是在哪个条约签订后(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1.(2022·山东聊城·统考三模)“巨额赔款,按当时中国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摊一两银子。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赔款,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空前大规模的勒索。一纸条约等于一张卖身契,中国人民从此陷入了无休止的还债深渊。”这纸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二、填空题
32.(2022·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1895年,《__________》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1年,《__________》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三、综合题
33.振兴中华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主旋律。几代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救亡图存、使中国走向近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写出年代尺中A处条约的名称及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通过什么运动去实现的?请列举这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各一例。洋务派创办这些企业在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三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梁启超
(3)为实现材料三“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这个运动是通过哪个历史事件揭开序幕的?
材料四 翻开鸦片战争后几十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整个社会却依然笼罩在传统文化氛围中。
(4)材料四中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在哪次革命后建立的?孙中山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5)你从中国艰难曲折的近代化历程中得到了什么认识?
3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做担保,本息共计9.8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材料一是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什么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是清政府派谁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此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3)材料三出自什么条约?它是清政府在哪场战争之后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了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清政府在近代一系列的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题干“以为吾中国……无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可知,该言论认为中国的各项制度都强于他国,只有机器铁路等方面落后,因此只需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即可,只学习西方技术,不进行制度变革是洋务派的观点,B项正确;顽固派、 维新派、 革命派的观点与此不同,排除AC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根据漫画可以看出,洋务运动植根于封建主义,说明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由于顽固派的阻挠和西方列强的阻碍,导致洋务运动这株植物营养不良。C项正确;漫画说明洋务运动遭到西方列强的阻碍,排除A项;洋务运动没有使走上富强道路,排除B项;漫画与民族工业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面不必尽用其人”可知,材料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A项;甲午战后,出现的实业救国的思想,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出现的新思想,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根据“西洋人步步紧逼而来,中国必须迎头抗御这一挑战,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可知,该观点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这正是洋务运动的目的,创办近代军事企业是洋务运动的内容之一,A项正确;允许广大官民上书言事是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的内容,排除B项;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运动时期建立的,排除C项;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是戊戌变法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据材料“总理衙门……近代教育、近代化一小步”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化的过程,而此时期洋务运动(口号是自强、求富)是中国近代经济近代化的开端,C项正确;A项属于外贸状况,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排除B项;D项是新文化运动,属于思想领域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洋务派在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就是这期间创办的,B项正确;福州船政局是中国近代重要军事工业,排除A项;图4中所示的建筑物钟楼建造于1926年,排除C项;题干“1912年、民国北京政府成立,船政局收归海军部管辖,正式名称改为福州船政局”可知,“福州船政局”这一名称出自民国北京政府,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进行了洋务运动。这场运动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军事企业、发展了近代海军事业,同时发展了新式教育。①、②、④、⑤等展现了这一内容。七十年代开始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近代民用企业。③展现了这一内容。因此五个材料综合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C正确;ABC都只能概括材料中的几项,不能完全涵盖。ABC错误。综上故选C。
8.B
【详解】根据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封建统治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挽救民族危机,但洋务派没有认识到不触动封建制度,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是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排除A项;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清政府为追求富强,花费巨额资金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可知与洋务运动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其中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等。洋务运动后期人“求富”为口号,主要创办了民用工业,其中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A项正确;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排除B项;武昌起义,又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根据材料“洋务派共创办……近代军事工业19个……近代民用企业近40个”,可知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选项B正确;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并没有实现富国强兵,选项A排除;材料主旨不是说洋务运动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传播,选项C排除;选项D“扭转了清朝内部腐败的状况”与题意无关且夸大了,排除。
1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同文馆培养了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传播了科学技术,C项正确;A项不全面,排除A项;传播西方民主思想的是新文化运动,④错误。排除C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根据题干挽联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甲午中日战争的著名战役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率领舰队直冲向敌舰,最终以身殉国,光绪帝写下了“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C项正确;陈化成,林则徐和聂士成与题干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A项正确;清军将领左宝贵牺牲于平壤战役,而非汉城战役和旅顺战役,排除B项、C项;清军将领左宝贵牺牲于平壤战役,而非牙山战役,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①林则徐虎门销烟是在1939年;②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在1662年;③邓世昌黄海激战壮烈殉国是在1894年;④戚继光抗倭是在1561年。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④②①③,故选A。
15.C
【详解】材料“急挽英、俄为同盟,许其保辽、保台”表达了官员寄希望于英俄等国的干涉,以保住辽东、台湾等领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此背景下,出现了材料所述现象,C项正确;《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一区给英国,《辛丑条约》没有割地条款,三者与“保辽、保台”不符,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6.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以干涉还辽为契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题干的漫画《时局图》反映的是《马关条约》签约之后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的情景,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是在19世纪末,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就是在这个时期,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7.B
【详解】依据材料中“割香港岛给英国”“割中国东北领土约40万平方千米给俄国”“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信息可知,这些内容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B项正确;材料中内容没有涉及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ACD项错误。故选B项。
18.C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漫画《时局图》把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示钟的作用,漫画中熊代表俄罗斯,犬代表英国,蛤蟆代表法国,鹰(即鶧)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香肠代表德国,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的历史现实,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9.B
【详解】梁启超是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和平改良,实行君主立宪。材料“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意思是:君主权力过于集中是中国落后的根源,这是为通过维新变法以伸张民权寻找依据,故B符合题意;洋务派主张自强求富,排除A项;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暴力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C项;资产阶级激进派鼓吹民主科学,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20.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等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上书皇帝,宣传变法图强,B项正确;有田同耕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关,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口号,排除C项;驱除鞑虏与辛亥革命相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1.A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一战”后,清政府战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日本的榜样被有志于改良的人们放大了。这里提及的有志于改良的人们康有为、梁启超。他们发动“公车上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他们推动的戊戌变法是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榜样”的。A项正确;B项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C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D项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排除BCD项。故选A项。
22.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曾国藩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他在洋务运动期间,兴办洋务,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故A人物和对应项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故B人物和对应项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康有为主张学习君主立宪制,他领导的戊戌变法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希望在中国完成从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转变,掀起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与康有为对应是否正确,还有待考证。故C符合题意;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主义成了正统。故D人物和对应项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23.D
【详解】根据材料“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D项正确;“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与“社会文化运动”关联不大,排除A项;戊戌变法并未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排除B项;维新派颠覆了儒家的正统经学史学,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24.B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到火烧圆明园,一系列的这种丧权辱国的条约签订,其实并没有真正从文化和精神的层面触动中国士大夫,甲午战争,我们是被日本一举打败,这个刺激才真正刺痛了中国的士大夫,《马关条约》给士大夫所带来的震动,在几年内逐渐演化成实际而有效的行动,康有为连续八次上书光绪皇帝,恳求朝廷效法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的模式进行一场制度性变革,公元1898年六月十一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这便是维新变法的开始,B项正确;洋务运动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排除A项;武昌起义发生在20世纪,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25.A
【详解】据材料“甲午中日战争后,深受刺激的章太炎由专意治学走向参与政治”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章太炎宣传维新变法,失败后转而宣传革命思想,A项正确;B项不符史实,章太炎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排除B项;C项属于辛亥革命后,排除C项;D项不符史实,章太炎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排除D项。故选A项。
26.C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尚含有无限勃勃生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义和团运动。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C项正确;三元里人民抗英是在鸦片战争期间,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1964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黄花岗起义是在1911年,排除D项。故选C项。
27.D
【详解】根据材料“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华北地区爆发了义和团爱国运动,他们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拆除和捣毁洋人的铁路、电报等交通与通讯设施,虽然具有一定的落后性,但展现了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性,D项正确;虎门销烟是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销毁英商鸦片的爱国运动,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反对的是清政府,而不是帮助“大清一统靖江山”,排除B项;洋务运动是清政府主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
28.B
【详解】依据“1901年”“中国的觉醒”可知民族危机的加深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B项正确;早在1900年,列强就组建起联军入侵中国,排除A项;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沦为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列强希望清政府保持落后,排除D项。故选B项。
29.B
【详解】从画面的场景可得出,西方列强共同拉扯中国,反映出他们合作侵华。但是从“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可得出列强之间也有各自的利益,因此反映出列强既合作又各谋私利,B项正确;庚子事变时,门户开放政策已经推行,排除A项;CD项不符合材料中的场景分析,排除CD项。故选B项。
30.D
【详解】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故D符合题意;《南京条约》签订时期皇帝是道光帝,排除A;《北京条约》时期不是慈禧太后,排除B;《马关条约》签订时期没有涉及惩办中国反帝活动的条款,排除C;故选D。
31.D
【详解】根据材料“巨额赔款,按当时中国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摊一两银子。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赔款,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空前大规模的勒索”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逼迫赔款最多的条约是《辛丑条约》,D项正确;ABC项赔款不是最大的赔款,排除。故选D项。
32.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3.(1)《马关条约》。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2)洋务运动。军用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
作用: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外国资本入侵起到了一定的弟子规作用。
(3)维新变法。公车上书。
(4)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5)中国近代各阶层不断探索,探索艰难曲折。
【解析】(1)
根据所学知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该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2)
根据材料信息,“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并结合所学知识,“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通过洋务运动实现。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祝党向西方学习技术,开办近代工业,如军事工业有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民用企业又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这次自救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外国资本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
根据所学知识,为了实现材料三“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维新变法运动。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义愤填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即“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4)
根据所学知识,材料四中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在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孙中山领导这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5)
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围绕近代以来不同阶层进行艰难曲折的近代化探索谈认识即可。
34.(1)《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李鸿章;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4)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或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分析】(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因此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往日本马关议和,双方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此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人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 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因此材料出自《辛丑条约》;它是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条约中的“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这一条款充分说明了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在近代一系列的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朽,政治腐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