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7 09:1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山东临沂·统考一模)“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纪念林则徐这一伟大的民族英雄,中国政府于1957年在销烟池旧址上建立了林则徐纪念馆,竖起了林则徐纪念碑。”“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是指(  )
A.力主禁烟 B.缉拿烟贩 C.收缴鸦片 D.虎门销烟
2.(2022·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
A.西欧手工工场兴起 B.世界贸易总额骤减
C.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2022·山东临沂·统考三模)英国汉学家蓝诗玲认为:“19世纪,英国主张的国际系统和清朝所主张的对外系统,都有非常强大的自我中心主义,英国不愿意从清朝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清朝不愿意从英国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加速了战争的爆发。”据此可知,她认为( )
A.英国欲打开中国市场加速鸦片战争爆发 B.两国的不同理解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C.林则徐虎门销烟促使中英鸦片战争爆发 D.战争源于清朝统治者的自我中心主义
4.(2022·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在“强国追梦”演讲活动中,有同学说“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材料所说的“西方列强一巴掌”指的是( )
A.沙俄入侵东北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2022·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龚书铎在《鸦片战争与中国半殖民地化》中说:“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使中国历史发生了转折。”这里“转折”指的是( )
A.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2022·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北京大学教授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甲午战争 B.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7.(2022·山东菏泽·统考一模)“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2022·山东临沂·统考二模)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英国割取香港,意味着获得了经营中国的基地;而五口开放则提供了由沿海推向内地的孔道。”英国获得这些权益始于同中国签订(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2022·山东滨州·统考模拟预测)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攻陷厦门,当地民众袭击英军,迫使英军退守鼓浪屿;入侵浙江后,浙江人民组织“黑水党”,狠狠地打击了英军;进犯长江后,沿江人民以多种方式袭击英军,阻止其舰队前进。这说明当时民众( )
A.对政府妥协表示不满 B.出现与政府结盟倾向
C.有自发的反侵略意识 D.成为反侵略的主力军
10.(2022·山东烟台·模拟预测)据统计,1843年前每担棉花的进口税率为24.19%,其后新税率降到5.56%,新税率校旧税率减少77.02%;头等白洋布每担进口税率也由29.93%降到6.95%,新税率较旧税率减少76.78%.新旧税率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我国(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领土主权受到侵犯
C.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D.关税主权遭到破坏
11.(2022·山东临沂·统考二模)“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该文字所出自的条约签订之前,镇守长江门户并战死的是
A.关天培 B.陈化成 C.林则徐 D.琦善
12.(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1856年10月,英国发动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下面关于这次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A.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B.目的: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
C.借口: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D.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2022·山东潍坊·统考二模)有人说,《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 )
A.再次挑起侵略战争 B.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要求中国门户开放 D.扶植清朝傀儡政权
14.(2022·山东聊城·统考三模)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增开营口、烟台、镇江、南京、九江、汉口、淡水、台南、汕头、琼州十处通商口岸。藉此,外国侵略势力得以( )
A.打开中国门户 B.渗透到南部沿海广大区域
C.开始染指台湾 D.波及东部沿海并深入内地
15.(2022·山东滨州·模拟预测)近代史上,中国的国都北京数次遭到外国军队入侵。其中首次入侵北京的是(  )
A.八国联军 B.英法联军 C.英国军队 D.日本军队
16.(2022·山东济宁·统考一模)某条约第四款内容:“续增条约画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均照经准各条所开各口章程比例,画一无别。”由此判断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7.(2022·山东泰安·统考二模)近代西方列强在一次打劫中国时,英法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结满果实的“晚清”大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人给拾走了。材料中“被拾走的果子”最有可能指的是( )
A.洗劫焚毁皇家园林圆明园 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 D.抢夺福州船政局等中国近代企业
18.(2022·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载体。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B.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D.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于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9.(2022·山东菏泽·统考中考真题)“东交民巷从1860年开始就是外国使馆所在地,几个大国的使馆都在这里……(大学士)徐桐居于东交民巷,并在自家大门上贴了这样一副对联:‘望洋兴叹,与鬼为邻’。”与之相关的侵华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022·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综合下表信息,得出的结论符合这一时期史实的是( )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南京条约》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 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天津条约》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 为通商口岸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瑷珲条约》 沙俄割占中国领土60多 万平千米
A.清朝主动开放力度加强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清朝通商口岸日益减少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2022·山东济宁·统考模拟预测)“曾国藩对洪秀全采取大包围的战略,同时,英美法三国也给了曾、李、左不少的帮助。同治三年,湘军在曾国藩领导之下打进南京,洪秀全自杀,太平天国就此亡了。”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A.领导集团的腐败和内讧 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C.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D.革命纲领不切合中国实际
22.(2022·山东济南·统考一模)太平天国运动中,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的纲领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劝世良言》 D.《海国图志》
23.(2022·山东滨州·统考模拟预测)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石达开意气用事 B.杨秀清野心膨胀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洋枪队的“助剿”
24.(2022·山东济宁·统考二模)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凶恶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失败。该观点旨在说明太平天国( )
A.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B.肩负反帝反封双重使命
C.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D.失败的原因是内外夹击
二、综合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在陆上则有恰克图与外国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1)请指出,材料一中是如何评价“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的?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上述两段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D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被誉为是“中国禁烟第一人”。故“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是指虎门销烟。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2.C
【详解】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获得市场和原料,发动对外战争,因此鸦片战争具有不可避免性,C项正确;手工工场兴起仅仅是工业革命的前奏,排除A项;世界贸易总额骤减,不符合事实,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根据“都有非常强大的自我中心主义,英国不愿意从清朝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清朝不愿意从英国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加速了战争的爆发”可知蓝诗玲认为中英两国都以自我为中心,这加速了鸦片战争的爆发,B项正确;蓝诗玲认为是中英双方的不同理解加速了鸦片战争爆发,而不是中国或英国单方面的责任,排除AC项;D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根据题干中“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B项正确;沙俄入侵东北在康熙帝时期,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后,签订《尼布楚条约》解决东北边界问题,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根据材料“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使中国历史发生了转折”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正确;B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C项是《马关条约》的影响,排除;D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排除。故选A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可知,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屈辱历史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排除A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依据“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可知“这场战争”是指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项正确;1856年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年列强联合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都与题干“最初的一步”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8.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签订《北京条约》,与“英国割取香港”无关,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签订《马关条约》,与“英国割取香港”无关,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签订《辛丑条约》,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详解】根据题干“当地民众袭击英军”“狠狠地打击了英军”“沿江人民以多种方式袭击英军”可知:英军在鸦片战争期间进犯浙江、长江均遭到民众的阻击,体现了民众自发的抗敌意识,C项正确;题干未体现民众对政府的态度,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民众抵抗与政府抵抗相配合,排除B项;鸦片战争时政府军队抵抗为主力,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1843年前每担棉花的进口税率为24.19%,其后新税率降到5.56%,新税率较旧税率减少77.02%;头等白洋布每担进口税率也由29.93%降到6.95%,新税率较旧税率减少76.78%”可知,1843年后新税率降低,使大量英国商品运销内地,此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D正确;ABC项在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项。
11.B
【详解】1842 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江南提督陈化成率众抵抗,力竭牺牲,B项正确;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战死,排除A项;林则徐没有在鸦片战争中战死,排除C项;琦善是鸦片战争时主和派的代表人物,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于1856年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A项正确;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是通过甲午中日战争,排除B项;林则徐虎门销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排除C项;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辛丑条约》的后果,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详解】根据材料“有人说,《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以后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A项正确;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在《马关条约》之后,排除B项;要求中国门户开放是1899年的,排除C项;扶植清朝傀儡政权是1932年的抗日战争期间,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增开的通商口岸已遍布东部、南部沿海地区还有内地,相比《南京条约》通商口岸都位于东南沿海来说,这反映了外国侵略势力波及东部沿海并深入内地,D项正确。打开中国门户从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就开始了,排除A项;题干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不仅仅在南部沿海,排除B项;开始染指台湾早在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就开始了,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分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首次入侵北京的外国军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放火焚烧,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被付之一炬。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6.C
【详解】依据题干“画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均照经准各条所开各口章程比例,画一无别。”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56年,中英《北京条约》签订,开天津为商埠,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签订《天津条约》,与材料反映的开天津为商埠无关,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
17.B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打劫中国”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直接出兵侵略中国,而沙俄却趁火打劫,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成为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B项正确;洗劫焚毁皇家园林圆明园是英法联军的暴行,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1895年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划分势力范围,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内部李鸿章、曾国藩等洋务派官员掀起洋务运动,创办福州船政局等中国近代企业,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8.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总结性认识,所以“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是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总结性认识,属于历史结论,B项正确;ACD项都是对历史史实的叙述,不是历史结论,排除。故选B项。
19.B
【详解】根据题干中“从1860年开始就是外国使馆所在地,几个大国的使馆都在这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国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并将东交民巷更名为使馆街,B项正确;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1842年,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1894——1895年,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东交民巷被划为使馆界,不允许中国人居住,排除D项。故选B项。
20.B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B项正确 ;清朝是被迫开放的,排除A项;格努表格信息可以看到清朝通商口岸日益增多,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后中国才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
21.B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曾国藩对洪秀全采取大包围的战略”,“湘军在曾国藩领导之下打进南京”,“英美法三国也给了曾、李、左不少的帮助。”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的,B项正确;ACD项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但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CD项。故选B项。
22.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是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排除;C项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排除;D项是魏源所写,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排除。故选A。
23.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主要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大多迫于生计,希望改变贫穷的经济地位。C项正确;石达开意气用事、杨秀清野心膨胀、洋枪队的“助剿”,都不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排除ABD项。故选C项。
24.D
【详解】根据材料“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比较顽强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再失败”可分析得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与列强和封建势力内外夹击有关,该观点旨在说明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内外夹击,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突出强调太平天国运动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排除A项;材料分析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而不是侧重他肩负的双重使命,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太平天国运动缺乏更正确的理论指导,排除C项。故选D项。
25.(1)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2)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清政府闭关锁国;综合国力的衰弱;外国列强的侵略等(答出两点即可)
(3)不能固步自封;坚持改革开放;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落后就要挨打,加强国防建设等。(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
根据材料“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可知材料一的作者认为清朝实行限制贸易的政策,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2)
根据材料“‘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当时是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根据材料“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得出清政府闭关锁国;根据材料“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得出综合国力的衰弱,外国列强的侵略等。
(3)
根据材料“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并结合所学得出启示:不能固步自封,要坚持改革开放;根据材料“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并结合所学得出启示: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根据材料“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并结合所学得出启示: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落后就要挨打,加强国防建设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