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1839年,林则徐在这座城市开启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1911年,革命党人在这座城市高举义旗,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史称“黄花岗起义”。“这座城市”是(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武汉
2.(2022·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据此可知,这位历史人物是( )
1894年 1905年 1912年 1913年 1924年
创办兴中会 建立同盟会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发动二次革命 创办黄埔军校
A.孙中山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蒋介石
3.(2022·山东淄博·统考一模)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进步书籍报刊纷纷涌现,下图中著作宣传的主流观点应当是( )
A.有田同耕思想 B.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D.民主科学思想
4.(2022·山东德州·模拟预测)它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而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人们发现,既然两千多年来都被视为奉天承运的“天之子”不过是压在人们心灵上的土偶……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深入人心。下列持此思想有关的人物领导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
①筹备广州起义②成立中国同盟会③南昌起义④创办黄埔军校⑤就任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A.①②④⑤ B.⑤④③② C.⑤①③④ D.④③①②
5.(2022秋·山东济宁·九年级统考期末)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中国人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进行的三次艰辛探索。其共同点是
A.维护封建统治 B.挽救民族危机
C.推行君主立宪 D.建立民主共和
6.(2022·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清帝退位诏书,起草人为近代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张謇,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皇帝颁布的退位诏书,从此清朝正式灭亡。该退位诏书颁布的首要原因是( )
A.武昌起义及各省的响应 B.各地纷纷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
C.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7.(2022·山东青岛·统考二模)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响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已推倒,亦未可知也。”你认为日记所反映的重要事件发生在( )
A.1901年 B.1927年 C.1922年 D.1911年
8.(2022·山东淄博·统考二模)1911年10月9日,一位革命领导者发布了一则行动命令,其可用于研究( )
一、本军于今夜十二时举义,兴复汉族,驱除满虏。 ……工程八营,以占领楚望台军械库为目的。 …… 八、武昌弹药枪枝,暂由楚望台军械库接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9.(2022·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1913年,中华民国国歌中有这样的歌词:“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这反映了( )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护国战争取得了胜利
C.军阀割据社会动荡 D.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
10.(2022·山东临沂·统考模拟预测)“在礼炮声中,代表、来宾和海、陆军官高呼:‘中华共和国万岁!’这是一个值得人们永远记住的日子,在中国大地上统治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结束了,一个共和国在世界的东方诞生了。”这个“日子”值得人们永远记住是因为( )
A.辛亥革命已经取得胜利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1.(2022·山东临沂·统考三模)1912年的新年祝词中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材料中的“今日之新”主要是指( )
A.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 B.国民已接受民主科学新思想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12.(2022·山东临沂·统考模拟预测)下图是清帝退位诏书。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这标志着( )
A.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B.中国成为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C.中国封建制度的彻底终结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13.(2022·山东潍坊·统考二模)“1911日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 )
A.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内涵 B.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建立起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结束了封建帝制在中国的历史
14.(2022·山东济南·统考二模)杰出人物引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三位历史人物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
A.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B.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C.促进了中国工业化的实现 D.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作出了贡献
15.(2022·山东临沂·统考一模)英国《泰晤士报》某日报道:“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该报道评论了( )
A.洋务运动的背景 B.戊戌变法的内容 C.辛亥革命的影响 D.五四运动的成果
16.(2022·山东德州·模拟预测)2020年,武汉再次以“英雄的城市”而名扬天下。100多年前,“武汉义旗天下应”,这次革命之所以永载史册是因为
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④标志着民主革命的胜利结束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17.(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袁氏于22日申令取消帝制翌日他又告令曰:‘所有洪宪年号应即废止,仍以本年为中华民国五年’。”导致这一结果的历史事件是
A.二次革命 B.护法运动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
18.(2022·山东济宁·统考一模)下图是民国时期的一幅漫画《刀大杀人多,老猿百态》,漫画主要描写( )
A.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复辟帝制
B.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19.(2022·山东枣庄·统考三模)以下是某班同学在学习“民国初年维护共和的斗争”时所做的学习卡片。请你帮助该同学把卡片中标注序号的空项准确补充完整
北洋军阀 革命党人
刺杀宋教仁 1913年,①
② 1915年,护国战争
拒绝恢复③ 1917 年,护法运动
A.①武昌起义 ②清帝退位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①二次革命 ②清帝退位 ③《中华民国约法》
C.①武昌起义 ②复辟帝制 ③《中华民国约法》
D.①二次革命 ②复辟帝制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0.(2022·山东东营·统考一模)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B.尊孔复古卷土重来
C.军阀混战割据,政局混乱 D.复辟帝制不断重演
21.(2022·山东滨州·统考模拟预测)小唐同学在整理档案时,摘抄如下案件资料。这一案件
时间:1913年3月20日 被害人:宋教仁 经过:被害人于上海火车站遭暴徒枪击,之后不治身亡 涉案人:袁世凯亲信及本人
A.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 B.反映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
C.说明袁世凯复辟了帝制 D.导致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出现
二、填空题
22.(2022·山东聊城·统考一模)公元前_______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_______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三、综合题
23.(2022·山东济南·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事件
图片 事件或影响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左图中的林则徐领导了①成为英国发动侵略中国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左图是洪秀全在②运动中颁布的革命纲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但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左图是③中李鸿章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该运动在当时的口号是“自强”。
左图中康有为、梁启超所领导的④虽然运动失败了,但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左图是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 京宣布就职,宣告⑤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1)结合所学,在表格①②③④⑤处填写相应内容。
(2)请将以上历史事件进行分类整理,并写出你的理由。
24.(2022·山东德州·模拟预测)民生问题是每一个历史时期都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阅读下列关于民生问题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序号 史料内容 史料作者或出处
①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②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③ 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湖湘以竹车激水诗序》
④ (明)太祖设养济院收无告者(有疾苦而无处管理的人),月给粮;设漏泽园(公共墓地)葬贫民 《明史食货志》
⑤ 太子与竟陵王子良俱好释氏(佛教),立六疾馆以养穷民 《南齐书列传》
⑥ 按秧马制甚有理,今农家拔秧时宜用之。可省足力,兼可载秧,供拔莳者甚便。 《思辨录》
材料二 (汉高祖五年)夏五月,兵皆罢归家。诏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租十五税一。——摘自班固《汉书高帝纪》
材料三 “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唐太宗
材料四 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在社会主义为归宿,俾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
——孙中山(1924年)
材料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单位:亿吨)
——整理自陈海秋《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材料六 过去的一年,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极不平凡。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摘自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被采访者 采访记录 被采访者 采访记录
35年前,我们村的人均收入在160多元。随着政府的扶贫力度不断增大,我们村现在的人均收入大概每个人都能达到18000多元。 1998年福建省给我们派来了种蘑菇的专家教授。当时我们搭蘑菇棚都不会搭,他们给我们手把手的教。
扶贫干部制度把党员派到农村,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我们所有的资源和力量带领群众致富,改变农村面貌。 中国民主建国会确立了以黔西作为重点帮扶贫困县。应该说用这个实际行动践行和宣传了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1)将材料一的内容与以下观点相对应(填序号即可)。
古代思想家关注社会民生问题:________。
农业工具、技术革新能推动农业的发展:________。
古代统治者采取措施救助贫困: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汉唐统治者的治国方略的共同点。在这种治国方略下,形成哪些盛世局面?
(3)据材料四,指出孙中山对民生主义的理解,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认为实现民生主义的方式途径。
(4)依据材料五,概括图表反映的共同现象。任选两张,分别运用相关的农业政策解释图表反映的现象。
(5)依据材料六,分析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原因。
25.(2022·山东德州·模拟预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假设孙中山发朋友圈:
请回答:
(1)分析孙中山先生的第一条“朋友圈”,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什么新团体?该团体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这个团体的性质是什么?
(2)分析孙中山先生的第二条“朋友圈”,1912年1月1日,他在南京宣告了哪一个政府的成立?该政府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哪一部法律?
(3)分析孙中山先生的第三条“朋友圈”,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是什么态度?蔡锷说大家伙一起讨伐袁贼指的是什么事件?
参考答案:
1.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虎门进行了禁烟运动;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1911年4月,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前举事,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也被称为黄花岗起义。C项正确;北京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上海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武汉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宋教仁案”发生后,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1924年创建黄埔军校,A项正确;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排除B项;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排除C项;蒋介石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及军事人物,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中华民国总统等职,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根据题干中“历史进入20世纪”《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遗著《革命军》、《警世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迅速传播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产物,C项正确;ABD项与题干著作无关,排除。故选C项。
4.A
【详解】根据题干“它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而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是中华民国,由孙中山建立。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一生致力于中国的革命事业,筹备了广州起义,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创办黄埔军校,就任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等。因此,①②④⑤符合题意,A项正确;南昌起义时,孙中山已离世,排除含③的BC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清政府极端腐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都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难探索,B正确;维护封建统治的是洋务运动,排除A;推行君主立宪的是戊戌变法,排除C;建立民主共和的是辛亥革命,排除D。故选B。
6.A
【详解】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宜布独立,支持革命。这是清帝退位诏书颁布的首要原因,A项正确;各地纷纷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与清帝退位诏书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是清帝退位诏书颁布的原因,但不是首要原因,排除C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在清帝退位诏书颁布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依据材料“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响应”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D项正确;A、B和C与武昌起义时间不符合,排除。故选D项。
8.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的起义,且与武昌有关的是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属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首义,C项正确;洋务运动的时间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排除A项;戊戌变法的时间是1898年,排除B项;五四运动的时间是1919年,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根据材料中,“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可以分析出,封建帝制已经不得人心,民主共和思想已经传播,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中华民国国歌无关,排除A项;护国战争尚未开始,排除B项;军阀割据尚未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在中国大地上统治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结束了,一个共和国在世界的东方诞生了”指的是辛亥革推翻清政府统治,结束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B项正确;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只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但不能说明辛亥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排除A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是新中国成立,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后建立的,中华共和国不能等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根据材料“1912年,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C项正确;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是在1911年12月,与主旨无关,排除A项;“国民已接受民主科学新思想”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择C项。
12.A
【详解】根据材料“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表明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A项正确;兰芳共和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排除B项;清朝统治结束只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不代表封建制度的终结,封建制度还包括封建经济制度和封建思想制度,排除C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是1912年1月1日,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详解】从“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中可分析得出,习近平强调的是辛亥革命承担的革命任务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A项正确;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建立起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结束了封建帝制在中国的历史,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李鸿章学习西方的器物,康有为、孙中山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均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A项正确;他们均没有让中国实现独立,中国工业化的实现是2049年,李鸿章是地主阶级代表而不是资产阶级代表,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5.C
【详解】根据材料“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结合所学可知是辛亥革命胜利,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中华民国的建立,因此材料评论了辛亥革命的影响,故选C;AB属于清朝末年发生的运动,与“天子已退位”不符,排除;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清朝灭亡于1912年,D错误。
16.B
【详解】“武汉义旗天下应”反映的是辛亥革命。依据所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①②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③排除;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革命没有胜利结束,④排除。所以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择B。
17.C
【详解】依据“袁氏于22日申令取消帝制……仍以本年为中华民国五年”,中华民国五年为1916年,可知导致这一结果的历史事件是护国战争,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称帝,举国哗然,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最终在绝望中死去,C项正确;1913年孙中山等人发动反袁的二次革命,但是迅速归于失败,排除A项;1917年,孙中山等人又发动了反对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的护法运动,排除B项;1926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北伐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
18.A
【详解】 根据漫画《到达杀人多,老袁百态》结合所学知识,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讽刺袁世凯实行专制统治,袁世凯上台之后一再破坏共和,甚至公然复辟帝制,A项正确;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袁世凯解散国会 、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与题干漫画反映内容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19.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刺杀宋教仁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他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故①是二月革命。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全国哗然,1915年,蔡锷、李钧烈、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故②是复辟帝制。袁世凯死后,继任的北洋统治者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认为,约法和国会是共和国的象征,为了维护共和制度,1917年秋,还是开展护法运动,故③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项正确;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与1913年不符,排除AC项;清帝退位是在1912年,与1915年不符,排除B项。故选D项。
20.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这使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中国政治发展出现军阀混战割据、政局混乱的局面,C项正确;辛亥革命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洪宪帝制使尊孔复古卷土重来, 复辟帝制不断重演是重要特点,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21.B
【详解】由材料"宋教仁""不治身亡"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宋教仁被刺案,当时宋教仁主持对国民党的改组工作,并在国会选举中取得成功,这对袁世凯独裁统治产生了一定的威胁,故遭到袁世凯亲信暗杀,因此宋教仁被刺案充分反映了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B项符合题意;宋教仁被刺案是二次革命的导火索,而不是辛亥革命终结的标志,排除A;袁世凯复辟帝制发生于1915年,这与材料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由宋教仁案引发的二次革命并未让袁世凯下台,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还未形成,排除D.
22. 221 1911
【详解】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它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3.(1)①虎门销烟②太平天国③洋务运动④戊戌变法⑤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2)地主阶级①③农民阶级②资产阶级④⑤
【详解】(1)内容:根据所学可知,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成为英国发动侵略中国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洪秀全在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纲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但在实践中难以施行。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该运动在当时的口号是“自强”。康有为、梁启超所领导的戊戌变法虽然运动失败了,但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2)按照领导阶级分类可分为:地主阶级领导的虎门销烟和洋务运动;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和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24.(1)①②;③⑥;④⑤
(2)共同点:以民为本;重视农业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
(3)全体国民安享幸福方式:平均地权
(4)共同现象:粮食产量提高。
农业政策:
图一实施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图二开展农业合作化,适合当时中国国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图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5)原因:政府扶持;制度优势;党员奉献;个人努力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1)
关注民生思想家:据材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并结合所学可知,儒家思想家孟子、荀子的民本思想,是关注民生的具体表现,故①②。
农业工具、技术革新能推动农业的发展:据材料“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可知,③描绘的是唐朝的灌溉工具筒车;据材料“按秧马制甚有理,今农家拔秧时宜用之。可省足力,兼可载秧,供拔莳者甚便。”并结合所学可知,⑥描绘的是插秧工具“秧马”。
古代统治者采取措施救助贫困:据材料“(明)太祖设养济院收无告者(有疾苦而无处管理的人),月给粮;设漏泽园(公共墓地)葬贫民”可知,材料④反映的是明朝设“养济院“收留无家可归的人;材料⑤“太子与竟陵王子良俱好释氏(佛教),立六疾馆以养穷民”可知,统治者信奉佛教,设立六疾馆以养穷民。
(2)
共同点:据材料“汉高祖五年)夏五月……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租十五税一”可知,汉高祖刘邦采取与民休息政策;据材料“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可知,唐太宗关心人民疾苦。故其共同点是以民为本;重视农业。
盛世:据所学可知,汉朝时期有“文景之治”;唐太宗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
(3)
理解:据材料“……俾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可知,孙中山对民生主义的理解是全体国民安享幸福。
方式:据所学可知,孙中山认为实现民生主义的方式途径是平均地权
(4)
共同现象: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可知,各个时期粮食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农业政策:图一:据材料“1949---1952年”可知,我国实施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图二:据材料“1953---1956年”可知,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展农业合作化,适合当时中国国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图三:据材料“1978年---1984年”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5)
原因:据材料“1998年福建省给我们派来了种蘑菇的专家教授”可知,政府扶持,技术指导;据材料“扶贫干部制度把党员派到农村,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我们所有的资源和力量带领群众致富,改变农村面貌。”可知,扶贫制度优势;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并勇于奉献;据材料“随着政府的扶贫力度不断增大,我们村现在的人均收入大概每个人都能达到18000多元。”可知,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个人努力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5.(1)①同盟会②三民主义③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①中华民国②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共和制度。②护国战争。
【详解】(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把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革命目标。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同盟会是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帝制,孙中山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共和制度;蔡锷为“戮此民贼”发动了护国战争。1915年底,袁世凯准备元旦登极,复辟帝制。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群豪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南下,筹划讨袁。1915年底,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1916年3月,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之下被迫宣布取消。6月,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