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怒江东面是碧罗雪山山脉,西面有高黎贡山山脉,怒江奔腾于这两山之间。两岸山势雄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谷幽深,河流落差大,水急滩高,形成长310公里、深2000—3000米的大峡谷地段。
溜 索
7
*
1.理解文章内容,找出行文线索;掌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及作用。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映衬等艺术手法,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感受文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学习他们乐观向上、勇于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学习目标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作者来到四川,由于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难以架设桥梁,更难以行舟摆渡过怒江大峡谷,居住在怒江大峡谷中的各族人民,依靠溜索来往和运送物资。作者目睹了我国西南地区交通落后的状况,亲历了马帮溜索过怒江的情景,遂以此为原型,写了小说《溜索》。
写作背景
溜索,是一种渡河工具,中国古代称为“撞”,它以一条钢索或粗绳,连接山谷两侧,一头高,一头低,人可由高向低溜过河谷。可分为平溜和陡溜等。常见于山地,如中国的横断山脉。除渡人外,亦可渡货物、牲畜等。溜索的产生,充分显示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勇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惊险的通过溜索渡河的经历。
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生于北京,中国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棋王》《孩子王》《遍地风流》等。其作品以白描淡彩的手法渲染民俗文化的氛围,善于用多个剪辑的小镜头来建构小说的背景图画。《溜索》选自《遍地风流》,《遍地风流》多写世俗社会的凡人小事。
文体知识 笔记小说
笔记小说是一种笔记式的短篇故事。其特点是篇幅短小、内容繁杂。学界一般均依鲁迅的观点概括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两种主要类型。广义上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代表作品有《搜神记》《世说新语》《太平广记》《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等。
读准字音
滇西( ) 腮( ) 锱铢( )
驮子( ) 呼哨( ) 脑髓( )
黏汗( ) 盘桓( ) 涓涓( )
顷刻( ) 蓦地( ) 扭绞( )
战战兢兢( ) 千钧之力( )
zī zhū
diān
sāi
duò
shào
suǐ
nián
huán
juān
qǐnɡ
mò dì
jiǎo
jīnɡ
jūn
掌握词义
涓涓:
蓦地:
盘桓:
锱铢:
细水慢流的样子。
出乎意料地,突然。
逗留,徘徊。回环旋绕。
比喻极微小的数量。锱和铢是古代重量单位。
战战兢兢:
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驮子:
牲口驮着的货物。
千钧之力:
形容力量很大。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
马帮
我
领队
过怒江
溜索
记叙了“我”跟随马帮汉子一起溜索过怒江大峡谷的过程。
小说三要素——情节
2、小说的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①开端(1~9段):
②发展(10~17段):
③高潮(18~22段):
④结局(23~26段):
马帮抵达怒江边,准备溜索过江。
马帮汉子溜索过江,将牲口物资运到对岸。
“我”在首领的指导下胆战心惊地过溜索。
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3、整体感知文章思路。
行至怒江,过溜索前
一个精瘦的汉子挑头过溜索
三个汉子过溜索
运送牛和驼子
余下的汉子过溜索
我过溜索
领队过溜索
驼队再次上路
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
小说三要素——人物
4、这篇小说写了哪些人物?你觉得文中着力描写的是谁?
文中着力描写的是马帮的首领。
写了马帮的首领、首先溜索的精瘦短小的汉子、马帮中的其他人。
5、首领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描写首领的语句,具体分析一下填表格。
描写语句
性格分析
①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稳稳”“笑一笑”,写出领队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性格。
②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
“敲一敲那索”,体现了他细心、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
③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带“我”溜索时提醒“我”不要看下面,体现了对他人的关爱。
④听得空中一声忽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最后一个溜索,表现领队身手非凡、粗犷、无畏的精神。
首领的形象:
从容不迫
谨慎细心
认真负责
关爱他人
身手不凡
粗狂豪迈
6、精瘦短小的马帮汉子的形象怎么样?
描写语句
性格分析
“只有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向峡下弹出一截纸烟,飘飘悠悠,不见去向。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顶。
“弹”、迈、扯、跃、飞身离岸”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写出了这个精瘦短小的马帮汉子敏捷矫健、溜索技术纯熟麻利、自信勇猛,无畏的性格。
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他是所有马帮汉子的缩影。
小说三要素——环境
(1)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
7、分析这一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来怒江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
“一派森气”“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充分抒发了
“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之情。也为为后文写牛马的
胆怯做了有力的铺垫。
(2)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
将远眺、俯瞰与听觉相结合,突出了怒江大峡谷环境的奇险,而马帮汉子们面临如此险境却能够谈笑自如、镇定自若。环境描写对马帮汉子群像起到了衬托作用。
8、文中是怎样描写牛过大峡谷时的惊恐状态?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分别有什么作用?
描写语句
作用
溜索前: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头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
溜索时: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
(2)反衬了首领及汉子的无畏勇猛。。
(1)从侧面表现了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9、小说从头到尾没有出现“我”字,,但“我” 无处不在,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文中的是“我”非“我”的“我”所起的作用。
①是这个故事的亲历者,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②是这个故事的叙述者,具有线索作用:用“我”的见闻感受串联故事,使情节更加集中、简练。
③是溜索的参与者,以“我”在溜索前的紧张畏惧和溜索时的“战战兢兢”,反衬出马帮首领及汉子们的勇敢无畏。
课文主旨
本文以“我”的情绪变化为线索,讲述了马帮飞渡怒江大峡谷的故事,渲染了怒江大峡谷的孤悬、高峻、险恶的环境之美,展现了马帮汉子沉着、冷静、从容的英雄生命之美。文章赞扬了马帮汉子粗犷豪迈、临危不惧、从容镇定、勇敢无畏的精神。
(1)赞美了人类原始无畏的阳刚之美;
(2)赞美了在自然面前,人类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拓展延伸
从本文中你学到了什么?
溜索课文告诉我们,人想要追求快乐,并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乐观的心态来自宽容,来自大度,来自善解人意,来自与世无争。人生本就没有完美,想开了就是完美。也许你的生活并不富裕;也许你的工作不够好人要学着去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