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NO:22
课 题 快乐的罗梭 授课时间
主备教师 课型 欣赏 课时 1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学会几个基本的彝族舞蹈动作,随音乐参与表现。初步认识月琴、琵琶,并了解其音色特点。
过程方法 初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欣赏为主线,通过欣赏与活动,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月琴、琵琶,并了解其音色特点。
难点关键 通过欣赏与活动,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学情分析 教师可以先介绍月琴、琵琶、扬琴几种乐器,聆听、了解他们的音色和演奏特点。通过视频或图片介绍彝族相关文化与音乐,教学生学会几个彝族舞蹈动作,随音乐参与表演。
教学准备课程资料 教材、多媒体教学资源
教 学 流 程 设计意图要求程度 动态调整
导入教师播放弹拨乐队演奏的图片或录像,让学生了解弹拨乐合奏这一形式。教师简单介绍弹拨乐这一表演形式。初步认识月琴与琵琶。要求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说出两种乐器的形状区别。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观察并记住这两种乐器,聆听它们的音色。聆听乐曲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教师提问:听到了什么?乐曲是什么情绪的?学生回答。教师:你感受到乐曲是什么样的情绪,再次聆听的时候就用身体的律动来表现出来。教师出示曲名《快乐的罗梭》,并解释“罗梭”是彝族语“彝族”的意思。教师再次播放乐曲,学生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并用律动表现。教师弹奏乐曲主题,学生随琴轻声哼唱主题旋律。复听乐曲《快乐的罗梭》。感受乐曲教师分段播放音乐。学生分段聆听、感受并讨论,可模仿月琴、琵琶的演奏姿势。教师完整播放音乐。学生聆听,教师提醒聆听的要求,以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表现乐曲教师展示彝族舞蹈图片或视频,学生观看。学生讨论,找出彝族舞蹈的特点,模仿几个基本动作。教师播放音乐,学生随音乐表演。加入声势。教师启发学生在适当的位置加进“嘿、嘿”等衬词烘托气氛。教师示范几个动作,教学生模仿。师生完整编创动作,随音乐完整表演。师生随音乐跳起彝族舞。拓展知识教师简要介绍彝族的民俗、服装等。播放课件学生观看,直观感受。引导学生说一说你对彝族哪些民俗或者服装印象比较深刻。教师: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彝族,我们今后还将了解更多民族的音乐,以及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通过观看图片或录像,直观感受,了解我国的民乐合奏以及几种弹拨乐器。在聆听中感受,并调动身体律动参与感受,这样习惯成自然,学生以后听到音乐就会自然而然地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动起来,一直是音乐课应该有的内容,音乐是由旋律、节奏等等因素组成的,把听觉与舞蹈动作结合起来,更充分体现音乐性。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快乐的罗梭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