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读图阅史,把握时空。右图是新石器时代部分文化遗址分布,其中仰韶文化遗址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反映尚未产生贫富分化的母系氏族公社状况。它位于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故古者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作者还提“兼爱、非攻”和尚贤主张。他是
A.墨子 B.商鞅 C.庄子 D.孔子
3.许倬云先生认为,从三代经春秋战国,中华共同体的演变趋向“乃是从属人的族群转变为属地的共同体”,商鞅变法措施中能够直接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奖励军功 B.废井田开阡陌 C.推行县制 D.什伍连坐制
4.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有
①设立中朝 ②颁布推恩令 ③设立五经博士 ④设立刺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晋书·段灼传》中记载了段灼曾上表给晋武帝:“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注:当权者的亲属)也。”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
A.已成为了维护世家大族特权的工具 B.选拔官员非常重视品德与才能
C.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D.强化并完善了官员的考核制度
6.开凿于北魏晚期建成于唐朝武则天时期的洛阳龙门石窟药方窟,保存了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窟门两侧所刻之古代药方,共一百四十多个。药方中提到了治疗癌症的方法和治疗传染病的方法,体现了当时医家的临床经验总结。下列医学著作有可能借鉴这些石窟药方的是
①《伤寒杂病论》 ②《唐本草》 ③《千金方》 ④《本草纲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年代尺的空白处应填写
A.三国鼎立 B.西晋灭亡 C.东晋建立 D.前秦统一北方
8.唐朝均田制下实行的赋税制度称为租庸调制。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征纳,每年 ▲ 二石,
▲ 绢二丈及绵三两。服正役20日,可按每日折三尺纳绢替代,是为 ▲ 。横线处应填入
A.租 庸 调 B.调 租 庸 C.租 调 庸 D.庸 租 调
9.右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根据所示内容判断与他整理的
笔记直接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10.《资治通鉴》记载:“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据此判断,材料中两税法
A.推行以庸代役 B.扩大了收税对象
C.以人丁为主征税 D.加强了对农民人身控制
11.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所以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这反映了五代以来
A.学术传统正逐步丢失 B.婚姻受宗法观念影响深远
C.贵族政治开始瓦解 D.社会成员身份渐趋于平等
12.宋真宗景德二年,宋与辽签订协议,北宋每年送给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称为
A.岁赐 B.岁币 C.岁贡 D.纳贡
13.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经过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知活字印刷术的最早使用是在
A.西汉 B.唐代 C.北宋 D.元代
14.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③ D.①③④②
15.《元朝秘史》成书于13~14世纪,作为游牧民族自己撰写的历史,它在史学史上具有特殊价值。修撰这部史书使用的文字是
A.畏兀体蒙古文 B.藏文 C.契丹大字 D.女真文
16.有学者指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15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而王阳明的心学“是酱缸文化的最后一剂解药”。王阳明心学理论的核心是
A.格物致知 B.致良知 C.个性自由 D.反对专制
17.下列所示为中国古代西藏地区的形势图,按其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③②①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
18.“胤禛(雍正)以通政司职权太重,扼中外庶政之要……乃别设奏事处,命内外诸臣,有机密事,改用折奏,直达御前。”材料反映的是
A.奏折制度的形成 B.内阁制的建立 C.军机处的设立 D.文字狱的推行
19.中国古代农业技术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下农学成果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氾胜之书》 ②《农书》 ③《齐民要术》 ④《农政全书》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②① D.①②③④
① 总督、都察院、伊犁将军
② 丞相、太常、博士
③ 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④ 户部使司、通判、转运使
20.历代职官制度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四朝职官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②③④①
21.民国中学教材《评注国史读本》写道,“鸦片之战,为西力东渐之第一著,而同盟军之役次之”,并强调“鸦片之战”后的鸦片绝不是“辱国病民,不亦甚哉”,“同盟军之役”中的咸丰出逃、城下之盟,更是“辱国甚矣”。下列论述符合该书观点的是
①“鸦片之战”揭开了近代化序幕 ②将战败和国耻联系起来
③“同盟军之役”指第二次鸦片战争 ④“城下之盟”取得设厂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近代某督抚重臣在福建供职期间,广泛搜罗西人著作,五阅寒暑,十易其稿,撰成一书,并因此书跻身于放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之列。此书为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瀛寰志略》 D.《资政新篇》
23.“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这场革命”
A.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引起了清政府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C.拉开中国学习西方的序幕 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24.朝廷自经庚子之变,知内忧外患,相迫日急……故于西狩途中,太后首以自强为询。这次“自强”
A.开始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B.瓦解了清政府统治的政治基础
C.涉及到改官制、废科举等举措 D.打击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25.竹枝词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下面这首竹枝词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 “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
①皇帝制度结束 ②共和政体飘摇 ③政局更迭频繁 ④民权实现平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6.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不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下列项中,日本直接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有
①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②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③强迫北洋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④“九一八事变”爆发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7.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中共一大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8.有外国学者这样评价一件历史事件: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也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一事件是
A.红军长征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土地革命
29.1938 年 6 月,全国军民前仆后继、团结抗敌,打响了轰轰烈的武汉保卫战。以下对此战表述不准确的是
A.是抗战初期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B.中国军队共毙伤日军近四万人
C.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D.战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30.围绕“建设什么样的新中国和怎样建设新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曾召开过一次历时50天的会议,会议在“团结一致,争取胜利”的方针之下在延安隆重举行,开得既生动活泼,又团结有序。这次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31.右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一次重要战役的形势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基本上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D.打退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2.毛泽东同志曾在一次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此次站起来了。”这次会议
A.出台了新中国建国纲领 B.标志着新中国成立
C.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明确了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33.1949年,一些国家的外长(下表)纷纷致电周恩来总理,承认新中国。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时间 国别
10月3日 保加利亚外长、罗马尼亚外长
10月4日 匈牙利外长、朝鲜外相
10月5日 捷克斯洛伐克副总理代外长、波兰副外长
10月6日 蒙古人民共和国外长
A.“一边倒”方针的实施 B.“求同存异”方针的实施
C.“另起炉灶”方针的实施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推行
34.1964年4月,军委总参谋部提交给党中央一份重要报告,其中列举出了当时我国在应对战争威胁方面存在的诸多隐患(如下所示)。党和政府对此采取了重大举措,主要是
工业过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大城市人口多,防空问题尚无有效措施; 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多在大城市附近,缺乏应付敌人突然袭击的措施; 所有水库的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一旦遭到破坏,将酿成巨大灾害。
A.实行抗美援朝战争 B.实施一五计划
C.开展“大跃进”运动 D.实施三线建设
35.下图是某同学以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为主题制作的时间轴,图中留白框内应填的是
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提出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中英联合声明》签署
D.《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发表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6.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交流互鉴,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北朝时期,原先属于放牧游猎经济的西北地区,已经出现了半农半牧的演变。北方少数民族男子原来是披发左衽、窄袖、长领长袍,女子是冠帽夹领,小袖短袄。民族杂居相处后,胡人穿上了宽大飘逸的汉服。蒸馍、烙饼、馅饼、面条、油炸饼等少数民族的食物,中原的汉族也普遍使用,且逐渐传到南方,成为很受欢迎的饮食时尚。
——摘编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国朝(元朝)土宇旷远,诸民相杂,俗既不同,论难遽定。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国家仍处远漠,无事论此,必如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宜也。
——许衡《许文正公遗书》卷7《时务五事·立国规模》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为解决“土宇旷远,诸民相杂”问题提出的主张,以辽、西夏、金统治的史实简要加以说明。简述元朝行省制度对加强边疆地区治理的意义。(6分)
37.近代前期,中国社会从经济到政治层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随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1864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随后在中国许多城市开设分支机构。1897年盛宣怀奉旨在上海创办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先后在北京、天津、重庆等地设立分行。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民营股份制企业的出现,股票开始走向市场,其中较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的股票。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的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之后在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材料二 南京《临时约法》,是在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取得胜利而又迅速丧权的历史条件下制定的;约法的内容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但又缺乏足以付诸实施的种种保证;它堂而皇之地悬为国典,但从它公布的第一天起就不断遭到袁世凯的践踏,并最后被废弃。《临时约法》的命运,随着辛亥革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它没有能够挽救革命,更未能救中国。但是,《临时约法》仍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部革命的宪法,也是资产阶级绝无仅有的一部民主的宪法,因此,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
——刘望龄《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商业领域出现的新现象,结合所学分析推动这些新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一度取得胜利而又迅速丧权”的含义。依据《临时约法》的内容,从民主的角度,阐释其“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5分)
38.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创造了举世罕见的经济社会发展奇迹。
材料一 1929年,上海《生活周刊》刊登了一篇《十问未来之中国》——吾国何时可稻产自丰、谷产自足,不忧饥馑?吾国何时可自产水笔、灯罩、自行表、人工车等物什,供国人生存之需?吾国何时可行义务之初级教育、兴十万之中级学堂、育百万之高级学子?吾国何时可参与寰宇诸强国之角逐?……此文的编者按语说,“此十问俱实现,则中国富强矣,国人安乐矣!”
材料二 以邓小平南方讲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讲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简表(部分)
国内生产总值 由1978年的3679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100万亿元。
对外贸易 从1978年到2004年中国为世界贸易增长做出了12%的贡献。2013年至201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
加入WTO的3年里,中国进口了大约1.2万亿美元的商品。
——据吴恩远等《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整理
(1)材料一中的作者生活在哪一政府统治时期?根据材料一的信息说说当时中国的社会面貌。(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事件是什么。(2分)
据材料三,归纳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主要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就中获得的启示。(4分)
高一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C 4.D 5.A 6.B 7.C 8.C 9.C 10.B
11.D 12.B 13.C 14.D 15.A 16.B 17.A 18.A 19.A 20.D
21.B 22.C 23.B 24.C 25.A 26.D 27.B 28.A 29.A 30.B
31.D 32.A 33.A 34.D 35.B
二、非选择题
36.(10分)
(1)主要表现:半农半牧、胡人汉服、汉人胡食。(3分)发展趋势: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1分)
(2)主张:少数民族统治者应推行汉法。(1分)说明:辽设置南、北面官制度,西夏制度基本模仿北宋,金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等。(3分)意义: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促进了边疆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2分)
37.(10分)
(1)新现象:银行出现;股票市场兴起;百货公司出现。(3分)因素:西方列强的入侵,近代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洋务运动的开展和近代工业的兴起。(2分)
(2)含义: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中华民国建立;辛亥革命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 2 分)历史意义:确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1 分);国民有诸多自由和权利(1 分);实行三权分立原则(1 分);实行责任内阁制(1 分)。(3 分,4 点任意选 3 点)
38.(10分)
(1)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政治分裂,人民生活痛苦;工业基础薄弱;教育落后;外交屈辱。(4分)
(2)内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事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分)
(3)主要成就: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2分)启示:改革开放需要解放思想,需要制度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