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NO:23
课 题 勇敢的鄂伦春 授课时间
主备教师 课型 唱歌 课时 1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与旋律特点,并能用自豪、爽朗的声音演唱歌曲。
过程方法 运用渐强、渐弱等力度变化表现歌曲;能用简单的律动动作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增加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能用自豪、爽朗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关键 运用渐强、渐弱等力度变化表现歌曲;能用简单的律动动作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学情分析 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使学生初步了解鄂伦春族的风俗人情。指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特别是“一片大森林”这句,音程跨度大,要注意呼吸提前和吸气的运用。
教学准备课程资料 教材、多媒体教学资源
教 学 流 程 设计意图要求程度 动态调整
导入新课简介鄂伦春族教师提问:在我国东北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居住者这样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不惧严寒、不怕困难,世世代代以打猎、捕鱼为生,你们知道是哪个少数民族吗?教师播放歌曲《勇敢的鄂伦春》,学生聆听歌曲寻找答案。教师板书并简要介绍鄂伦春族。学唱歌曲教师再次播放歌曲范唱,学生聆听。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再听范唱,学生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教师钢琴伴奏,学生随琴轻声学唱歌词。找出歌曲难点,单独练习。比如 5 1 6 5 | 5 —|一片 大森 林音程跨度较大,提醒学生注意演唱时的气息运用,还有3 2 1 1 | 2 — |勇敢的 鄂伦 春节奏不好掌握。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教师采用多种演唱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唱好歌曲。可男女分组唱、小组唱、独唱、师生接龙唱等。表现歌曲出示歌谱,教师运用力度变化范唱歌曲。提示学生注意老师刚才的演唱有什么变化,在哪里变化的?启发学生说出力度变化,能更好地表现鄂伦春人的勇敢与自豪。学生模仿老师的力度演唱歌曲。学生讨论,自主探究,设计表现歌曲情绪的力度变化。教师启发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鄂伦春人骑马巡逻的时候,有什么声音?我们用什么乐器来表现这些声音?(用碰铃表现马脖子上的铃铛声,用响板表现马蹄的声音)碰铃 2/4 X - | X — |响板 2/4 0 XX |0 XX |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演奏碰铃,一组演奏响板。学生分声部练习,然后两个声部合奏。学生分组,边唱歌曲边用打击乐器碰铃、响板演奏。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跟大家分享一下。 对于鄂伦春族的了解是学生的盲区,所以教师开门见山直接介绍,引入本课的学习内容。学唱歌曲的过程聆听感受在先,熟悉旋律后再细致地指导纠正,达到准确演唱的目的。在聆听中对比,然后结合歌曲、歌词加上自己的力度处理意见,这是鼓励学生进行二度创作,自主探究,逐步过渡到用打击乐器伴奏,增加歌曲表现的丰富性。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勇敢的鄂伦春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