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新课导入
有人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则把苏联改死了!”你认为是吗?列宁和斯大林造就的政治大国怎么就让这三给败没了?
赫鲁晓夫改病
勃列日涅夫改残
戈尔巴乔夫改死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戈尔巴乔夫
勃列日涅夫
赫鲁晓夫
斯大林
列宁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1. 知道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八一九事件、苏联的解体
2. 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分析,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曲折的。
3. 掌握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及它们的改革情况
4. 了解苏联在东欧国家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东欧剧变的过程。
学习目标
1、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东欧八国: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民主德国
亚洲六国:中国、老挝、越南、朝鲜、蒙古、柬埔寨
拉丁美洲一国:古巴
二战前后,世界各地纷纷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从而形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
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面对以美国为首资本主义阵营的威胁,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加强。
只要你反对美国,我们就是一辈子朋友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2、苏联模式的推广
经济上:成立经互会 政治上: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时间 1949年 1947年
目的 适应冷战需要,应对马歇尔计划 加强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苏联模式全方位改造。
作用/实质 ①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 ②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实质:是按照苏联模式在东欧各国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模式的推广。
苏军坦克进入布拉格
经互会徽标
苏联模式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3、中苏关系
1949年12月21日,毛泽东访问苏联时在莫斯科出席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大会
(1)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2)1950年,中苏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影响: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斯大林逝世与苏联模式的弊端
1953年斯大林逝世
1953年,斯大林逝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但苏联模式下的经济,轻、重工业发展比例严重失调,严重影响苏联社会发展。改革迫在眉睫。
漫画:跛脚的巨人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2、苏联的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时间:
重点:
内容:
1953年-1964年
经济改革,核心在农业
①政治上: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赫鲁晓夫严厉批评已故斯大林
苏共二十大《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赫鲁晓夫
②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1)赫鲁晓夫改革
内容:
玉米狂人
材料一:由于开垦前对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未进行科学的分析,大规模的开垦破坏了广阔草原上的植被,1962年夏季东部干旱,风化侵蚀波及了几百万公顷。仅在巴夫洛达州一地就有150万公顷土地被风“刮走了”。
材料二:1953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仅350万公顷,1960年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2800万公顷,但是苏联大部分地区的地理条件不具备美国那样的“玉米带”。因此,不少地方农民播种的玉米一无所获,连人的口粮都受到威胁。
赫鲁晓夫时期宣传种植玉米广告
(1)赫鲁晓夫改革
结果: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毛泽东评价赫鲁晓夫:
“一是揭了盖子,
二是捅了娄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尼克松
1964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2)勃烈日涅夫改革
勃烈日涅夫改革
时间 1964-1982
重点 重工业
措施 ①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②军事上: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科技进步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结果 重工业发达,但轻工业农业落后,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呈现畸形发展状态。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失败原因 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勃列日涅夫
跛脚的巨人
苏联发达的重工业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
(1) 经济改革,总体效果不佳,经济出现负增长。
时间:
内容:
1985—1991
戈尔巴乔夫
(2)政治改革
内容 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影响 使人们的思想混乱,局势迅速失控……引发八一九事件,加速苏联解体。
背离了社会主义
“东欧” ,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它们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南斯拉夫。
2、东欧剧变
(1)东欧地理概念
东欧剧变
背景 (1)20世纪60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了严重问题;
(2)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
时间 20世纪80年代末
表现 (1)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导致东欧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
(2)经济上:实行私有化的市场经济。
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2、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罗马尼亚
东欧剧变:波兰
注解:“和平演变”。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等各种手段诱压社会主义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3、苏联解体
(1)1990年3月,立陶宛宣布独立。
(2)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挽救苏联,遭到失败,戈尔巴乔夫辞职,叶利钦掌握政权。1991年底,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在辞职书上签字
八一九事件
首任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
末代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历史。这意味着什么?
3、苏联解体
首任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
末代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
①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
②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③冷战结束,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3苏联解体的结果/影响
3、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的解体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变化,由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分析解体的原因。
苏联(社会主义)
俄罗斯(资本主义)
(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
(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有人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则把苏联改死了!”;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简要说明;从他们改革结果中吸取什么教训?
戈尔巴乔夫
勃列日涅夫
赫鲁晓夫
四、合作探究
改病
改残
改死
同意,他们改革没有结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从苏联的国情出发等,最后都失败了。
1.经济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4.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冲击斯大林模式
四、合作探究
勃列日涅夫改革—体制更加僵化
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解体
八一九事件—加速解体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运动受挫折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与发展
理论创立
尝试
现实
发展
《共产党宣言》发表
巴黎公社
建立
俄国十月革命
形成社会主义阵营
挫折
东欧巨变 苏联解体
曲折中发展
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合作探究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运动受挫
苏联的发
展与改革
东欧剧变与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力
量的壮大
1949年,经互会成立
1950年,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东欧剧变
失败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社会主义国家增多
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课堂总结
改乱(病)
改死
改垮(残)
课堂练习
1.1991年6月28日,在布达佩斯举行的经济互助委员会第46次会议上,经济互助委员会正式宣布解散。下列国家不属于该组织成员国的是: ( )
A.苏联 B.匈牙利 C.罗马尼亚 D.中国
2.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对苏联进行了漫长的访问,一个新生的农业大国,给一个天寒地冻的工业大国,送了一份非常特别的见面礼。这次访问: ( )
A.削弱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B.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C.表明中国加入了“经互会” D.使中国开始受到了苏联的控制
课堂练习
3、赫鲁晓夫想做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却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改革冲击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未从根本上摆脱这种体制的束缚
D、坚持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愿进行改革
课堂练习
4、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太冷了,本想弄点木材烤烤火,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给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改革 是
A、列宁新经济政策 B、戈尔巴乔夫改革
C、赫鲁晓夫改革 D、罗斯福新政
5、对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评价不正确的是( )
A.使苏联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B.使国家权力分散
C.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
D.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