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宋代历史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段特别的记忆。随着不同时期研究方法和观察视角的不同,人们对宋代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
②元朝对宋的盖棺之论主要有两点,一是对程朱理学高度肯定,这与元统治者将朱熹学说定为“国是”一脉相承。其二,元朝史臣在论宋代“其有弊”时指出,“大概声容盛而武备衰,论建多而成效少”。这两个方面也影响了明清的认识。
③明朝统治者特别强调对宋朝历史文化的认同和继承。重修《宋史》和重视研究宋史成为明代史学的一大特色。有明一代先后产生了123种宋史著述,现存62种。明人对宋文、宋诗、宋词、宋画的褒扬和批评,更是奠定了宋代文学艺术与汉唐并峙的地位。
④19和20世纪之交,中西学者均将宋代历史指向中国近世的开端。1922年,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发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系统阐述了宋朝是中国近世开端的假说。内藤的假说是建立在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历史分期方法基础之上的。而中国学者提出中国近世的文化主流源头起自宋,与日本学界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是从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来看。王国维说:“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近世学术,多发端于宋人。”最有代表性的是陈寅恪对赵宋文化的高度褒扬:“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⑤那么宋朝“积贫积弱”的帽子从何而来?其实,早在南宋后期,有识之士就说“民穷”“财匮”“兵弱”是当时的三大弊政,元明清人一致认为宋朝“武备不振”和“积弱”。20世纪50年代末漆侠先生在《王安石变法》一书中将“积贫积弱”连用来概括宋神宗实施变法的主要社会原因,1962年邓广铭先生将这一概括引入《中国史纲要》宋代历史部分的书写,遂使“积贫积弱”成为20世纪后半叶评价宋代历史的代名词。
⑥到底应该如何看待“积贫积弱”说呢?根据目前的研究,“积贫”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更正。从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的角度而言,宋仁宗朝形成的“财匮”延续到南宋,地方财政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窘境,“财匮”之说是有充分根据的。而从“民穷”的角度来说,宋代社会最底层的人民,与魏晋隋唐相比,不论是法律身份地位、迁徙自由以及谋生手段,都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加之宋朝的社会救济制度不仅汉唐难以企及,元明清也没有超过,而宋代大中城市里五万贯家财的富户人数众多,所以要辩证地看待宋朝的“积贫”。
⑦过去对宋朝积弱的认识有两层含义:一是国势弱,二是军事能力弱。对于后者虽有争论,但对于前者,大多数研究者都不能认同,因为宋朝的经济、科技整体发展水平远不是辽、西夏、金、元所能比拟。
⑧进入21世纪,国际上开始重新认识明清以来中国在世界历史的地位,这也使得国内学者把宋代置于当时的世界历史背景下给予新的评价。目前,宋代经济革命说、宋代是中国近世的开端、宋代是中国古代的文艺复兴时期等观点散见于各类宋史论著。可预见的是,宋代历史的形象仍将处于不断变化中,这也是宋代历史的魅力。
(李华瑞《对宋朝历史为何有多样解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宋代的“积贫积弱”说,可溯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漆侠先生《王安石变法》。
B.明朝统治者对宋代文化的认同和继承奠定了宋代文学艺术与汉唐并峙的地位。
C.元人对宋代“武备衰弱”“空言多实效少”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了明清两代。
D.中国学者和日本学者内藤湖南都认为宋是中国近世的开端,但研究方法有本质区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逐层深入从多层面探究了宋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力求客观公正。
B.文章从“积贫”“积弱”两个层面来评价宋朝“积贫积弱”这一说法。
C.文章第四段通过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证了宋代是中国近代文化主流的源头。
D.《中国史纲要》引入漆侠先生“积贫积弱”一词概括评价宋代历史,影响深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研究认为,宋朝富户众多,最底层人们的生活也更有保障,“积贫”说没有依据。
B.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需要结合宋代当时的世界历史背景给予宋代新的评价。
C.随着认识、研究的深入,宋代历史的形象还将持续不断地发生变化。
D.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宋朝的经济、科技整体发展水平远超辽、金、元,国势并不衰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十多家研究机构正在合作开展“人类泛基因组项目”,该项目旨在创建一个囊括全球各人种遗传多样性的参考基因组。
研究人员解释称,人类基因组由31亿个DNA分子组成,从总体上来看,人类的基因组非常相似,但基因组DNA序列的微小差异在决定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包括罹患某些疾病的风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参考基因组能通过绘制基因和基因组其他元素的位置来帮助描述这些差异。此外,科学家们也可以利用参考基因组识别新基因、已知基因的变体和其他功能组成成分。
该项目的长期目标是,有朝一日,任何人都能前往医院,对自己的DNA进行测序。然后,医生可将患者的测序结果与参考泛基因组进行比较,以确定患者的基因类型,从而提供有关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遗传风险的信息。
(摘编自刘霞《“人类泛基因组项目”将极大促进疾病防治》,《科技日报》2022年4月22日)
材料二:
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研制出一种能够快速检测新冠病毒的试剂盒。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这种新试剂盒不需要依赖专用检测设备,能够大大提高检测速度。这种试剂是在新型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12b”基础上研发成功的。CRISPR-Cas12b是我国拥有CRISPR系统发明专利的基因编辑工具。与其他基因编辑工具相比,CRISPR-Cas12b更精准,也更容易在生命体中递送基因治疗药物。
基因编辑技术是生命科学的底层技术,它仿佛一把有魔力的“剪刀”,不仅能“剪切”基因,还能用于“修补”基因。它的发现,推进了人类对生命的认知,也极大地改变了生命科学的研究形态和生命科技产业的发展。
(摘编自齐芳《基因编辑的精准“剪刀”》)
材料三:
基因组研究不断深入和基于大数据的新方法、新技术投入应用,将使医疗更加精准有效,人类有望进入精准医学时代。
精准医学使疾病诊断更加准确,也使治疗更加有效。例如“靶向药物”。当我们知道哪些基因序列变化会导致疾病,就可以通过测量局部基因序列来鉴定导致疾病的基因。比如,特定基因的突变可引起癌症,这些突变了的基因就是肿瘤治疗的目标,也就是“靶向”,针对这些靶向设计的药物就是靶向药物,靶向药物的治疗目标是具体的、精确的。
实现精准是目标,但我们现在离这一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存在多方面巨大挑战。比如人类基因组解译的挑战。人类基因组上编码蛋白质的区域只占一小部分,不超过整个基因组的3%,其余97%左右的DNA序列统称为非编码DNA。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占人类基因组97%的非编码序列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且与人类疾病直接相关。迄今为止,我们对这些非编码序列以及相关的非编码基因和非编码RNA的功能只有很少了解。
(摘编自陈润生《从基因组大数据到精准医学》)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人类泛基因组项目”是要创建一个人类所有人种遗传多样性的参考基因组,涉及区域广,数据量大,需要多家机构合作完成。
B.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对基因进行删除和修改,它的发现极大地改变了生命科学的研究形态,我国拥有该项技术的发明专利。
C. 有些癌症是由特定基因的突变引起的,肿瘤治疗的“靶向药物”就是以这些突变的基因为精确治疗的目标。
D. 人类基因组绝大部分DNA序列是非编码DNA,了解非编码序列以及相关的非编码基因和非编码RNA的功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人类泛基因组项目”完成后,医生将有办法确认患者的基因类型,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治疗具有遗传风险的糖尿病等疾病。
B. 中国能首先研制出不需要依赖专用检测设备的新冠病毒试剂盒,与我国拥有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12b”的发明专利有关。
C. 人类期待可以通过测量基因序列来鉴定导致疾病的基因,再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致病基因进行“剪切”“修补”,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目的。
D. 只要人类基因组被解译,人类的疾病诊断就一定会更加准确,治疗也将更加有效,人类也就会进入精准医学时代。
6.基因科学的发展对医学发展有何意义?基因科学和精准医学的发展对患者来说最有价值的前景是什么?请简要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保密
石磊
中午时分,一辆宝马车忽然停在我的牙馆门口,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贵妇人。这人住在我家楼上,叫尚海英。她一进来就嚷道:“王医生,我婆婆想镶一口牙,最好的多少钱?最差的多少钱?”
“好的有五千多元,差的一两百元。”我回答说。
“王医生,我想给她镶一两百元的,你当她的面说是五千多元的行吗?”海英对我说。
我看了看海英,非常不解地问:“海英,你家有的是钱,干吗这样节约?”
“节约是美德嘛,婆婆已经六十多岁了,镶那么好的牙干什么?说不定……”
我用鄙视的眼光看了她一眼,说:“好……吧!”
“王医生,咱们是好邻居,你可得替我保密哦,下午,我就带婆婆来做牙模。”海英说完,油门一踏就飞走了。
海英走了不久,住在我楼下的夏玉莹骑着一辆自行车来了。玉莹笑着问我说:“王医生,我想为我婆婆镶一口牙,最好的多少钱?最差的多少钱?”
我看了看玉莹,心想,莫非她也和海英一样,但我转念一想,玉莹夫妻都在劳务市场打零工,风里来雨里去,整天乐呵呵的,两个儿子都在读大学,日子过得很紧,于是,很和气地说:“最好的五千多元,差的一百来元。”
“婆婆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每次看到她吃东西艰难的样子,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你给她镶一口最好的吧。俺婆婆觉得俺两口子挣钱不容易,你跟她说是一百来元的,要不,她肯定不镶。”玉莹十分认真地对我说。
听到玉莹这话,我内心很感动,但故意用海英的语气对她说:“你婆婆七十多岁了,镶那么好的牙……”
玉莹用鄙夷的目光看着我,不满地说:“你说这话就不对了,婆婆越老,俺越珍惜,谁没有老的时候!”
我知道我说错了,歉意地对她说:“呵呵,我故意看看你是不是真心的,请不要见怪。”
玉莹走时,又郑重对我说:“王医生,这事就拜托你了,千万给我保密哦!”
几天后,尚海英带着婆婆来了,夏玉莹也带着婆婆来了。因为是同一栋楼,彼此都认识。尚婆婆问夏婆婆:“大姐,你准备镶多少钱的牙?”
“我……我……我…本来不想镶牙的,都七十多了,还镶什么牙呀,可玉莹就是不肯,非要给俺镶牙不可。”夏婆婆回答说。
“我是问你镶多少钱的!”夏婆婆又问了她一句。
“一……一百多块的就行了,都这把年纪了。”夏婆婆不好意思地回答。
“什么?一百多块的!一百多块的还不跟纸糊的一样!我儿媳妇给我镶五千多的!”尚婆婆颇为得意地说。
海英用质问的口气对玉莹说:“莹姐,你婆婆哪能镶这种牙!你要是没钱,跟我说一声,王医生,你说是不是?”
海英的话,我装作没有听见。玉莹理了理头发,尴尬地说:“呵呵,其实先将……就一下,等日子过好了,再换好的。”
我心里嘀咕道:“真做假时假若真。”
海英婆媳走了,夏婆婆安慰儿媳说:“玉莹,她们的话,你别往心里去。她家有的是钱,咱们一百元的牙,比她们一百万的还值钱啊!”
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对她们婆媳说什么好。我精神十分集中,想把这口牙镶好,不然,就对不起玉莹的那份孝心了。
一个星期天的中午,天下着雨,我在家休班。尚婆婆和夏婆婆到我家跟我妈聊天。聊来聊去,就聊到了牙上。尚婆婆问夏婆婆说:“大姐,你的牙好使吗?”
“哎呀,我的牙好得很,跟年轻时牙齿一样。”夏婆婆喜形于色地说。
“我真是不给孩子们弄脸啊,五千多的牙却不咋的,这不,有半边已经快掉下来了。”尚婆婆有点自责地说。
“来,我给看看,镶牙这活儿虽然好几年不干了,但什么毛病我还是能看出来的。”妈妈对尚婆婆说。
妈妈一看尚婆婆的那口牙,脸色顿时铁青起来,自言自语道:“这牙是最差的那种牙,臭小子,良心被狗吃了,这么好的邻居也敢坑,你看我怎么收拾你!”
妈妈又看了夏婆婆的牙,满脸堆满惊愕,心里嘀咕道:“这是口五千多块的牙,莫非儿子搞错了?”
妈妈走进我的房里,气呼呼地把我拉了出来,当着二位邻居的面厉声呵斥道:“你看看,这两位婆婆的牙,到底是怎么回事,要是说不清楚,明天我就把门给你关了,这么多年,我白教你了不成!”
我本想继续为她们保密,看到妈妈气愤的样子,无奈地说:“这事要问海英和玉莹,是她们让我这样做的,我答应为她们保密的。”
大家听后面面相觑,都说玉莹是个好媳妇。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开宝马车的尚海英给婆婆镶一百多元的牙,骑自行车的夏玉莹却给婆婆镶五千多元的牙,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现越有钱的人越吝啬。
B.“我”作为一名牙科医生,明知道尚海英和夏玉莹都在婆婆面前撒谎,不但不加制止,反而为她们“保密”,表现了唯利是图的一面。
C.“莹姐,你婆婆哪能镶这种牙!你要是没钱,跟我说一声,王医生,你说是不是?”这句话,表现了尚海英假装正人君子的丑恶面目。
D.小说通过描写两位儿媳分别为婆婆镶牙这一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刻画出了对待老人态度的种种世象,在啼笑皆非中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8.作品中的夏玉莹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是运用怎样的手法来叙述“保密”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故易曰:“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赵襄子见围于晋阳,罢围,赏有功之臣五人,高赫无功而受上赏,五人皆怒,张孟谈谓襄子曰:“晋阳之中,赫无大功,今与之上赏,何也?”襄子曰:“吾在拘厄之中,不失臣主之礼唯赫也。子虽有功皆骄,寡人与赫上赏,不亦可乎?”仲尼闻之曰:“赵襄子可谓善赏士乎!赏一人而天下之人臣,莫敢失君臣之礼矣。”
楚魏会于晋阳,将以伐齐,齐王患之,使人召淳于髡曰:“楚魏谋欲伐齐。愿先生与寡人共忧之。”淳于髡大笑而不应,王后问之,又复大笑而不应,三问而不应,王怫然作色曰:“先生以寡人国为戏乎?”淳于髡对曰:“臣不敢以王国为戏也,臣笑臣邻之祠田也,以奁饭与一鲋鱼。其祝曰:‘下田洿邪,得谷百车,蟹堁者宜禾。’臣笑其所以祠者少而所求者多。”王曰:“善。”赐之千金,革车百乘,立为上卿。
阳虎得罪于卫,北见简子曰:“自今以来,不复树人矣。”简子曰:“何哉?”阳虎对曰:“夫堂上之人,臣所树者过半矣。今夫堂上之人,亲郄臣于君。”简子曰:“唯贤者为能报恩,不肖者不能。夫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焉。树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今子之所树者,蒺藜也,自今以来,择人而树,毋已树而择之。”
东闾子尝富贵而后乞,人问之,曰:“公何为如是?”曰:“吾自知吾尝相六七年未尝荐一人也,吾尝富三千万者再,未尝富一人,不知士出身之咎然也孔子曰物之难矣小大多少各有怨恶数之理也人而得之在于外假之也
(节选自《说苑·复恩》)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不知士出身之咎然也/孔子曰/物之难矣/小大多少各有怨恶/数之理也/人而得之/在于外假之也/
B. 不知士出/身之咎然也/孔子曰/物之难矣/小大多少各有怨恶数之理也/人而得之/在于外假之也/
C. 不知士出身之咎然也/孔子曰/物之难矣小大多少/各有怨恶/数之理也/人而得之在于外/假之也/
D. 不知士出/身之咎然也/孔子曰/物之难矣/小大多少各有怨恶/数之理也/人而得之在于外假之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厚之至也”与“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厚”字含义不同。
B. “使人召淳于髡曰”与“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两句中的“使”字含义相同。
C. “王怫然作色曰”与“舍瑟而作”(《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作”字含义不同。
D. “吾尝富三千万者再”与“一鼓作气,再而衰”(《曹刿论战》)两句中“再”字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大臣要做到勤勉劳苦来为君主效力而不贪求君主的赏赐,君主要通过掌控施恩来驾驭臣下而不求回报。
B. 赵襄子以自己被围困在晋阳时,只有高赫能够对他恪守君臣之礼为由,在事后重赏高赫,这件事得到孔子的高度评价。
C. 淳于髡面对齐王希望他与自己分担齐国面临楚、魏两国合力围攻之忧,巧作譬喻,使齐王赐其重金,赠其兵车,授其高位。
D. 针对阳虎遭到自己培养的人的排斥而感到委屈一事,赵简子形象地指出根本原因在于阳虎对培养对象选择不当。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笑其所以祠者少而所求者多。王曰:“善。”(5分)
(2)人问之,曰:“公何为如是?”曰:“吾自知吾尝相六七年未尝荐一人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l4~15题。
宴西楼①
南宋 陆游
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
万里因循②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烛光低映珠鞴③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④上月方中。
【注】①陆游因为主张抗金,不合当权者心意而被一迁再迁,赶到川蜀,这首诗即写于此时。西楼:成都府治西侧有筹边楼,唐李德裕建,曾与熟悉边事者在此共议抗御吐蕃等族侵扰事。又《蜀中名胜记》谓“转运司园亦称西园,园中有西楼”。②因循:随意、轻率、怠惰。③珠鞴(bèi):绣着珠饰的单衣,代指歌舞女子。④摩诃池:摩诃池即汗池,在锦城西。为隋将军萧摩诃所开,因是得名。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首句紧扣题目,从宴饮的场所——西楼着笔。先以“豪雄”二字虚点一笔,引出次句进一步的着意渲染。
B.第二句中“锦绣笙箫”描绘了豪华壮美、歌管竞逐的景象,暗藏题内“宴”字;“在半空”则突出了西楼耸立天半的形象。
C.“烛光低映珠鞴丽,酒晕徐添玉颊红”两句,不仅描绘了宴饮之上歌女的俏丽,而且突出了宴饮场面的热闹。
D.诗歌尾联以景作结,描写宴罢归途,夜凉迎面,摩诃池上明月方中的景象,对此佳景,诗人愁苦之情更浓。
15.古人评此诗颔联“语轻而感深”,你认为此联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情景交融,意境空旷,描写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2)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央视《经典咏流传》这个__________的节目推动了多首歌曲的广泛传播。不同于以往以诗词入歌的碎片化做法,该节目的每首原创歌曲都蕴含一首中华经典诗词,同时融入词曲作者对诗词的体悟及对时代的思考,通过精彩演绎和阐释,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与当代思想气质__________,使这一文化瑰宝以接地气的形式更好地流传。听众在熟记歌词、演唱歌曲的同时,便等于背诵了一首诗或词,对青少年听众__________。总的来说,此类流行音乐,人们既接受了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又受到美妙旋律的洗礼,“鱼”与“熊掌”可以兼得。在流行音乐阐扬西方文学经典方面,近来也有一些创作上的新尝试。创作者从西方文学经典中获得灵感,试图把一部文学作品的整体思想、情绪融合在一首歌里,赋予流行音乐创作以文学意义,抽取文学经典中蕴含着的描摹人性、精神等有价值元素,使其以今日流行的形式仍能__________。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标新立异 水乳交融 大有裨益 熠熠生辉
B.标新立异 融为一体 获益匪浅 美轮美奂
C.独具匠心 水乳交融 获益匪浅 美轮美奂
D.独具匠心 融为一体 大有裨益 熠熠生辉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此类流行音乐,人们既受到美妙旋律的洗礼,又接受了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
B.此类流行音乐,使人们既接受了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又受到美妙旋律的洗礼
C.此类流行音乐,让人们既受到美妙旋律的洗礼,又接受了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
D.此类流行音乐,既使人们接受了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又受到美妙旋律的洗礼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B.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C.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D.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人身体的健康状况在25岁时达到顶峰。这也就意味着,从25岁开始, ① 。衰老是一种自然规律,如同花开花谢,日出日落,不可避免。就像一部机器运转时间长了, ② ,人的各个器官使用多年以后,也会出现老化。
最容易被注意到的衰老的地方就是皮肤。人们25岁以后皮肤的新陈代谢开始减缓,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超量紫外线照射,皮肤中胶原蛋白含量每年以约1%的速度递减。35-45岁时,皮肤会明显出现衰老的迹象,皮肤的代谢能力会衰退,代谢的速度也会减缓,皮肤的自我修复与再生能力也大不如前,皮肤的张力开始明显下降。45岁之后, ③ 。皮下脂肪萎缩,弹性组织减少,皮肤开始松垂、出现皱纹,皮肤的红润丧失而变苍白,由于皮脂腺萎缩而使皮肤和毛发失去光泽、易裂,细胞和汗腺数目的减少致使皮肤干燥易痒,排汗能力下降。
20.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1. 请指出文中画线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胡适在他的《人生有何意义》一书中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其实,岂止追求真理应当如此,做人做事又何尝不应如此!
读了上述材料,你受到怎样的启发?又有什么感受?请你联系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藤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3分)C【解析】A项溯源于南宋后期。B项原文是“明人对宋文、宋诗,宋词、宋画的褒扬和批评,更是奠定了宋代文学艺术与汉唐并峙的地位”。D项19 和20 世纪之交的中西学者认为宋是中国近世的开端。
2.(3分)C【解析】第四段论证的观点是 “19和20世紀之交,中西学者均将宋代历史指向中国近世开端”
3.(3分)A【解析】需要辩证看。宋代的确“财匮”,“‘积贫’”,没有依据” 错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3分)B【解析】(扩大范围,我国拥有发明专利的是基因编辑工具中的“CRISPR-Cas12b”。)
5.(3分)C【解析】(A项,“从根本上治疗具有遗传风险的糖尿病等疾病”于文无据;B项,文中并没有提到我国“首先”研制出;D项,实现精准医学存在多方面挑战,人类基因组解译只是挑战之一,所以人类基因组被解译不是实现精准医学的充分条件。)
6.(6分)
意义:①可确定患者的基因类型,从而提供有关疾病的遗传风险的信息;②可提供新的诊断方法,使诊断更为准确;③使治疗更加有效。(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最有价值前景:与基因关联的癌症、心血管病、糖尿病等能得到治疗。(2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3分)C【解析】(A项,“是为了表现越有钱的人越吝啬”分析不当。作者这样写,是通过二者的对比,突出玉莹的高尚品德,鞭挞海英的卑琐心灵。B项,“表现了唯利是图的一面”分析不当。这里只能表现“我”顾面子的性格特点。C项正确。D项,“种种世象”分析不当,只有两个人两种不同情况,应为“不同世象”。故选C)
8.(6分)①勤劳乐观。②富有孝心。③心地善良。
【解析】①根据"夏玉莹骑着一辆自行车来了。玉莹笑着问我”“玉莹夫妻都在劳务市场打零工,风里来雨里去,整天乐呵呵的,两个儿子都在读大学,日子过得很紧”可见,她勤劳乐观,尽管打零工十分辛苦,但却整天乐呵呵的。②从“婆婆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每次看到她吃东西艰难的样子,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你给她镶一口最好的吧”“婆婆越老,俺越珍惜,谁没有老的时候”可见,她富有孝心,不因为贫穷而亏待老人,要给老人镶最好的牙。③“你给她镶一口最好的吧。俺婆婆觉得俺两口子挣钱不容易,你跟她说是一百来元的,要不,她肯定不镶〞可见,她心地善良,为了让婆婆答应镶牙,让医生说假牙只有一百多块。(6分,答对一个要点给2分,给满 6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9.(6分)①用第一人称叙述“保密”的故事,使故事更加真实,情感表达更加细腻。②通过人物对话叙述“保密”的故事,使人物的心灵得到充分展示,形象更加鲜明。③运用对比手法叙述“保密”的故事,有力地鞭挞了假尽孝、真自私的卑劣行径,弘扬了正能量。④以“镶牙"为线索叙述“保密”的故事,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6分,答对一个要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3分) A 【解析】“士出身之咎然”作为"知”的宾语,“咎然”修饰“出身”,不能断开,排除BD;“人而得之”主谓宾俱全,宾语“之〞后面需要断开,排除C。故选:A。句意:“我也不懂得士人品行的优劣。”孔子说:“万物难以区处,无论大小多少,各有其值得怨恨憎恶的地方,这是它们的命数。人们如果了解了这一点,就在于他们善于外假于物了。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虛词和结构判断。
11. (3分)D【解析】“含义相同”错误。“吾尝富三千万者再”中的“再”是“两次”的意思。句意:我曾经两次拥有三千万的财富。“一鼓作气,再而衰”中的“再”是“第二次”的意思,句意: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两个“再”字含义不相同。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12. A(3分)【解析】“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大臣……下而不求回报"错误。结合“孔子日:'德不孤,必有邻。'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分析,“大臣要做到勤勉劳苦来为君主效力而不贪求君主的赏赐,君主要通过掌控施恩来驾驭臣下而不求回报"的见解是编者的观点,而非孔子的见解。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13(1)我笑话他用来祭祀的供品少而希求的东西多啊。齐王说:“你讲得好。”
(2)有人问他说:“先生为何沦落到如此地步?”这人回答说:“我自己知道我曾任国相六七年,却未曾举荐一个人。”
【解析】①所以:用来…的;祠者:祭祀的供品。善:好的。句子翻译为:我笑话他用来祭祀的供品少而希求的东西多啊。齐王说:“你讲得好。”
②公何为如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公为何如是”;是:如此,这样;相:名词作动词,当国相。句子翻译为:有人问他说:“先生为何沦落到如此地步?”这人回答说:“我自己知道我曾任国相六七年,却未曾举荐一个人。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虛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么删”调么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施予德泽的人崇尚不求回报,承受德泽的人崇尚必求报答。因此,大臣勤勉劳苦来为君主效力而不贪求君主的赏赐,君主掌控施恩来驾驭臣下而不求回报,所以《易经》上说:“当政者使民勤劳而民无埋怨,对国家立了大功,但不认为自己应该得到别人的感激、赞扬,这是敦厚之至的表现。”
赵襄子被包围在晋阳,战争结束、包围撤去后,奖赏五位有功之臣,高赫没有功劳却受到上等的赏赐,五位有功之臣都很愤怒,张孟谈对赵襄子说:“晋阳之役,高赫没有建立大的功劳,现在您却给予他上等的赏赐,这是为什么呢?“赵襄子说:“当我受困遭难时,不偏离(恪守)君臣之礼的只有高赫一人,你们虽然建立了功劳,却很骄纵放任,我给高赫上等的赏赐.不也是应当的吗?”孔子听闻此事后说:“赵襄子可以说是善于奖赏士人的君主啊!奖赏(高赫)一人,而使全天下做臣子的,没有谁敢有违君臣的礼数。”
楚王、魏王在晋阳会盟,打算攻打齐国,齐王忧虑这件事,派人召来淳于髡并对他说:“楚、魏两国合谋,想要攻打我们齐国。希望先生与我一起分担其忧。“淳于髡听后大笑而没有回应,过了会儿齐王再次问他,淳于髡又一次大笑而不应,第三次问他还是没有回应,齐王脸上现出愤怒之色,对他说:“先生拿我的国家当儿戏吗?”淳于髡回答说:“我不敢拿大王的国家当儿戏,我笑我的邻居用一盒饭和一条鲜鱼祭祀田神。他祷告说:‘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劣田,(让我)收获百车谷子,高地也适宜种植庄稼。’我笑话他用来祭祀的供品少而希求的东西多啊。”齐王说:“你讲得好。”赏赐淳于髡一千金、一百辆兵车确立他为上卿。
阳虎在卫国获罪,向北朝见赵简子,说:“从今往后,我不再培养人了。“赵简子问他说:“这是为什么呢?阳虎回答说:“朝堂的人,我所培养的超过半数了。如今这些人却亲自在国君面前排斥我。”赵简子说:“只有贤能的人能够做到知恩图报,品行不正的是不会知恩图报的。种植桃树与李树的人,夏天能够在树下休息,秋天能够收获果实;栽种蒺藜的人,夏天无法在其下休息,秋天也只能收获其刺。如今,先生所培植的,都是蒺藜啊,从今往后,先生所培植的,都是蒺藜啊,从今往后,先生选对人再加以培养,不要等到已经栽种了再去挑选合适的。
齐国都城东门有个人曾经富贵一时,而后以行乞为生,有人问他说:“先生为何沦落到如此地步?”这人回答说:“我自己知道我曾任国相六七年却末曾举荐一个人.我曾经两次拥有三千万的财富.却从未使(帮助)一个人致富,我也不懂得士人品行的优劣。”孔子说:“万物难以区处,无论大小多少,各有其值得怨恨憎恶的地方,这是它们的命数。人们如果了解了这一点,就在于他们善于外假于物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3分)D【解析】“诗人更生愁苦之情”分析有误,尾联“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上月方中。”诗人迎着秋风转回驿舍,更觉归路越发地可爱,明月高悬,应是更胜赏爱之情而非愁苦之情。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15.(6分)①时日蹉跎、光阴虚度、年华老去的感慨。②万里作客、久离家乡的愁苦。③一事无成、壮志未酬的无可奈何的悲凉。
【解析】“语轻而感深”是说用语较轻而情感深刻。这第联两句诗意思是当时远行万里并末认真考虑,谁知竟成了久客;一年年飘忽而去,如今楼头又刮起了秋风。这里硕大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漂泊了许久,这里有对年华逝去,光阴虚度,岁月虚掷的感慨。“万里”指离家遥远,不仅是“客”而且是“久客”,说明漂泊异乡已经许久,神似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说的是自己万里作客,长期在外漂泊的愁苦。诗人生为国为民,主张积极回复中原,但主张与当权之人相违,不受重用,此时更是被贬川蜀,自然生发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凉。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分析时不能笼统的答表达了作者或感伤或愉悦的感情,要说具体再结合所涉及到表达思想感情的诗句作具体的分析。
笞题方法
1、捕捉信息
把握诗歌基本信息的要素
(1)诗歌的吟咏对象及特点——对象就是人、事、物、景
(2)作者借助吟咏对象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
(3)作者表现吟咏对象及抒情言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列清单)
2、抓住关键词语
如何捕捉有效信息,方法是抓关键词语。什么是关键词语?
诗中的名词(写景、写物、写人),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么。
【白话译文】
西楼上前人的遗迹依然是那样地豪雄,锦锈般华美的笙箫声声缭绕在空中。
当时远行万里并未认真考虑,谁知竟成了久客;一年年飘忽而去,如今楼头又刮起了秋风。
烛光低照着珍珠帘幕,显得特别华美;酒后慢慢泛出醉晕,舞女的双颊更加润红。
迎着秋风转回驿舍,归路越发地可爱;隋将军的摩诃池上,明月正挂在高空。
【诗歌赏析】
前四句通过描写当年由蜀入陕路途中的所见所感,回忆自己从军南郑的光荣历史。对仗俱极工稳,描绘有声有色,情景历历如在眼前。后四句表达自己不甘老死乡里的悲愤心情。写得十分凄壮感人。尤其是颈联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强烈的失落感表现得很充分。
“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萧在半空”。首联紧扣题目,从宴饮的场所--西楼着笔。首句先以“豪雄”二字虚点一笔,次句进一步就此着意渲染:“锦绣笙箫。”描绘其豪华壮美、歌管竞逐,暗藏题内“宴”字;句末缀以“在半空”三字,则西楼耸立天半的形象宛然在目。
“万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颔联从宴饮现境触发诗人久客无成的感慨。因循,这里有时日蹉跎一 事无成的意思。万里作客,光阴虚度,忽然又到了秋风萧飒的季节。陆游从1170年(乾道六年)入川,到写这首诗时,首尾已达五年,已是“万里”、“久客”了。这一联从表面看,只是抒写留滞异乡的客愁和时序更迭的悲叹,实际上所包蕴的内容要深广得多。陆游怀着报国的雄心壮志,到了南郑前线,但未到就因王炎去职而离幕入川。此后几年,一直无所作为。蹉跎岁月,壮志销磨,这对于像他这样的爱国志土,精神上是最大的折磨。“因循”“容易”“成”又’感叹成分很浓。
“烛光低映珠鞴丽,酒晕徐添玉颊红。”颈联折归现境续写西楼宴饮:烛光低低地映照着穿着盛装的女子讨托得她们更加俏丽;酒晕渐渐扩散加深,使得她们的玉颊更加红艳。两句意境温馨旖旎。由于有颔联饱含悲慨的抒情在前,这一联所透露的便不是单纯的沉醉享乐,而是透出了无可奈何的悲凉颓放情绪。诗人醉宴西楼,置身衣香鬓影之中,只不过是为了缓和精神的苦闷而已。
“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上月方中。”宴罢归途,夜凉迎面,摩诃池上,明月方中。宴饮笙歌,驱散了心头的愁云惨雾,对此佳景,更生赏爱之情。至此,诗情振起,以写景作结。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17.(3分)D【解析】第一处,标新立异: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独具匠心:多指技术或艺术方面有创造性。文中指节目有特色,故选用“独具匠心”更贴切。
第二处,水乳交融: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很紧密。融为一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句中强调用音乐形式传承经典诗词,使之如同一个和谐的整体,故选用“融为一体”更恰当。第三处,大有裨益:形容益处很大。获益匪浅:形容受到很大的益处和启迪。句中是说对青少年听众有很大好处,故选用“大有裨益”更妥当。
第四处,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句中陈述的对象是文学经典,而非建筑或雕刻,故选用“熠熠生辉”更怡当。
故选D
18.(3分)C 【解析】原句存在结构混乱和不合逻辑的语病。修改后,A项仍存在结构混乱的问题,前面主语是“音乐”却没有下文,后面又冒出一个新的主语“人们”,在“人们”前加“让”;B项仍存在不合逻辑的问题,应该先欣赏美妙音乐后受到文化熏陶;D项仍存在不合逻辑的问题,反而新增了语序不当的问题,“既”字要移到“人们”后,且先欣赏美妙音乐后受到文化熏陶。故选C
19.(3分)B【解析】文中的“鱼”和“熊掌”是比喻音乐和诗词文化,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A.“日落余音"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指英国人在降旗仪式上演奏的一种乐曲。
B.“招牌”的引号也是表示特殊含义的,比喻天气的预兆。
C.“正人君子”的引号表示否定讽刺。
D“秋”的引号表示强调突出。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20. (6分)①人就开始衰老了。②会出现老化一样。③皮肤衰老速度大大加快
【解析】第一空,由下句“衰老是一种自然规律,如同花开花谢,日出日落,不可避免”可知,是在讲衰老,再结合上文“—个人身体的健康状况在25岁时达到顶峰可知,25岁时达到顶峰,那么25岁以后人就开始衰老,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人就开始衰老了”。
第二空,由下句“人的各个器官使用多年以后,也会出现老化”可知,人的西官会出现老化,再结合上句
“就像一部机器运转时间长了”可知,用机器比喻人的老化,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会出现老化一样”。
第三空,由下句“皮下脂肪萎缩,弹性组织减少,皮肤开始松垂、出现皱纹,皮肤的红润丧失而变苍白,
由于皮脂腺蒌糖而使皮肤和毛发失去光泽、易裂,细胞和汗腺数目的减少致使皮肤干燥易痒,排汗能力下
降"可知,45岁之后,比45岁之前皮肤衰老速度大大加快,所以此处应该填写“皮肤衰老速度大大加快”。
21. (5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花开花谢、日出日落的自然现象比喻人的衰老现象,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的衰老是一种自然规律,通俗易懂。
【解析】句子“衰老是一种自然规律,如同花开花谢,日出日落,不可避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人的衰老,喻体是“花开花谢,日出日落”的自然现象。这里用“花开花谢、日出日落的自然现象”喻“人的衰老现象”,生动形象她说明了人的衰老是一种自然规律,通俗易懂。
四、写作(60分)
22.(60分)【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由“追求真理"而及“做人做事”为人处世)。胡适的话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通过一个问句,说明“真理无穷”,言外之意,对"真理”的追求,需要有执着的信念、坚定的行动、无所畏惧的勇气。二是用一个肯定的句子回答了前句的疑问,只要永不懈念、永无止境地追求“真理”,总会获得真理的“青睞”,并且积少成多;与此同时,你的心灵也会得到安慰与鼓励,生命也会因此而绽放精彩。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心态浮躁,这则材料就是在引导我们由追求“高大上”的“真理”进而思考如何做人、人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有执着的信念、坚定的行动、无所畏惧的勇气。而不能因害怕失败而“躺平”。否则,不仅对个人成长、家庭幸福不利,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更十分有害。这篇作文不能只就“追求真理"来谈,必须要从追求真理”延伸出去,从做事和为人的角度进行分析,深入挖掘。
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面对横亘前面的高峰,唯有冲破束缚、直面人生方能有成功的机会。首先,可以列举画家米勒、作家莫言等例子论证在困难与挫折面前,摆正心态,正视困难,方能破茧成蝶、涅槃成凰;紧接着结合个人实际进行论证,成长路上,困难与挫折时常与我们相伴,我们不应逃避,而要迎难而上;最后结合新时代,总结升华,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任务,我们应热情似火,充满希望,斗志昂扬,在困难中绝处逢生,不断培养我们的坚强意志,提升我们自身的整体素质,直面新时代的各种风险挑战,推动社会进步,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青年。
参考立意:
1.做人做事,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
2.不懈追求的人终将痛饮成功美酒。
3.坚定的行动奠定成功的基础。
例文:
无惧困难险阻,求索复兴长路
胡适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追求真理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需要我们有矢志不渝、孜孜以求的精神。同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我党、我国选择的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独特之路。这条路更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我辈青年无惧困难险阻,求索复兴长路。
在追求复兴的道路上,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这条正确的路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征程上,诚如总书记所言,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又承载着时代使命,我们必须认清的事实是,此路充满艰难困苦。但纵使路途遥远,荆棘遍布,我们仍要像不屈的斗士,劈波斩浪,迎难而上,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孜孜以求地探索复兴之路。
无惧无悔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新青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而拼搏奋斗,舍己为人。
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全面小康,为此有不胜枚举的杰出青年前仆后继,勇于担当。广西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奋战在脱贫前线,为父老乡亲奔波忙碌,不幸因公殉职,魂归洪流。青山有幸埋英烈,虽然她遗憾地离去了,但这种无惧困难险阻,勇挑使命重担的操行鼓舞着代代青年不懈前进。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陈贝儿,历经艰险与其团队拍摄《无穷之路》,向全球观众真实地展现我国来之不易的攻坚成果,如若配上云朵一曲高亢嘹亮的《蜀道向天开》,不正唱出百姓心中对全面小康伟业的赞颂吗?
坚定不移地走在百年奋斗的时代征程上,大青年要牢牢树立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理想信念事实证明,科学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近来我国航天技术发展迅猛,就在今年“天宫空间站”将完成组建,这是献给共青团百年华诞的又一重礼。青年榜样王亚平老师就曾两次于空间站开讲授课,传播精彩纷呈的太空宇航知识,让学子在心中埋下了科教兴国的种子。此外在火星探测工程中,“天问”团队多是80乃至90后的科研人员。他们为中国航天事业添砖加瓦贡献力量。无疑,这为人才强国引擎注入了强劲动力。位卑未敢忘忧国,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暂居何职,都应努力提升科学素养,争取成为多功能复合型人才。"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当响起振奋人心的旋律时,我不禁吟咏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句。在可预见的将来,我国还要建造种种超级工程助力国家富强,而这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困难重重。我们必须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行路难?何足道!肩负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使命,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只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吾辈青年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