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第四单元
13.植树的牧羊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微薄.( bó ) chuō( 戳 )穿
kāng kǎi( 慷慨 ) 废 xū( 墟 )
tān( 坍 )塌 呼 xiào( 啸 )
liū( 溜 )达 zhuó( 琢 )磨
chóu( 酬 )劳 水 qú( 渠 )
不 máo( 毛 )之地 流 tǎng( 淌 )
bó
戳
慷慨
墟
坍
啸
溜
琢
酬
渠
毛
淌
páo( 刨 )根问底
刨
干 hé( 涸 ) 沉默 guǎ( 寡 )言
涸
寡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 戳 了一个坑。(戳 挖 捣)
(2)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 涌 出的神秘泉水。(流 淌 涌)
(3)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 造就 的。
(完成 造就 竣工)
戳
涌
造就
3.小语同学从课文中摘录了三处人物描写,请你告诉他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只选做两小题)
序号 摘 录 分 析
(1) 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外貌描写。可以看出牧羊人是一个干净利索、做事认真的人。
外貌描写。可以
看出牧羊人是一
个干净利索、做
事认真的人。
(2) 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 动作描写。可以看出牧羊人做事一丝不苟,态度十分虔诚、认真。
动作描写。可以
看出牧羊人做事
一丝不苟,态度
十分虔诚、认真。
(3) 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语言描写。虽不是自家的地,却种得十分坚决,可以看出牧羊人是一个无私的人。
语言描写。虽不是
自家的地,却种得
十分坚决,可以看
出牧羊人是一个无
私的人。
4.在“探寻西行之路”的名著阅读专题活动中,大家就小西的提问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请你结合《西游记》的具体情节,补全他们的对话。
5.综合性学习。
我们的美好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点点绿色的衬托,离不开大树的荫护。人类诞生于森林,绿化孕育了文明。为此,某班同学组织了一次以“关注绿化,珍爱绿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妙对下联】班长搜集了下面材料,依据材料确定了对联的上半句,请你续写下半句。
材料: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北京市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消费,以建设生态城市为核心的“绿色北京”战略。为了解决当今世界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生态文明的观念正在逐步形成,其核心内容是人要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建设“绿色北京”的行动中,不断弘扬这些理念是我们青年的重要任务。
上联:建设绿色北京
下联: 弘扬生态文明
弘扬生态文明
(2)【任务二:图片解读】右图是中国植树节节徽,请写出它的寓意。(至少写出两点)
示例:①树形,表示全民义务植树三至五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②“中国植树节”和“3·12”字样,既让人们牢记植树节的日期,又寓含中国人民年年植树、坚忍不拔的决心。③五棵树可会意为“森林”,由此延伸连接着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写出两点即可)
示例:①树形,表示全民义务植树三至五棵,
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②“中国植树节”和
“3·12”字样,既让人们牢记植树节的日期,又寓
含中国人民年年植树、坚忍不拔的决心。③五棵
树可会意为“森林”,由此延伸连接着外圈,显示
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
的良性循环。(写出两点即可)
(一)爷爷变成了幽灵
[丹麦]金·弗珀兹·艾克松
有一个小男孩叫艾斯本。艾斯本最喜欢的人,就是他的爷爷霍尔格了。可是,他再也没有爷爷了。
爷爷突然倒在了大街上,死于心脏病发作。那天晚上,妈妈坐在艾斯本的床上说:“爷爷去天堂了。”“天堂?”艾斯本努力想象着天堂的样子。
在教堂里,举行了爷爷的葬礼。“霍尔格是一个很爱家的人……”身穿黑色长袍的牧师讲了很长的一段话。爷爷睡在地上的棺材里,四周摆满了鲜花。“他们要把爷爷送到哪里去?” 艾斯本小声地问。“爷爷要到地下去了,”爸爸搂着他说,“爷爷会变成泥土,然后就消失了。” 可是,艾斯本怎么也想象不出来爷爷变成泥土的样子。
艾斯本不相信妈妈的话,也不相信爸爸的话,爷爷既不会变成天使,也不会变成泥土。
这天晚上,爷爷回来了。爷爷突然就回来了。爷爷坐在艾斯本的橱柜上,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爷爷?”艾斯本招呼道,“你在干什么?你不是死了吗?”没有人告诉过他,爷爷会回来,会坐在他的橱柜上。“我也以为我死了。”爷爷说。
“噢,我知道了,”艾斯本说,“你变成了幽灵!”“是吗?”爷爷摇了摇头,“我本不该在这里,却又在这里,这种感觉真让人心神不定呢!我不能总是当一个幽灵啊。”这天晚上,艾斯本根本就没有睡觉。天快亮的时候,爷爷消失了。
早上,他才闭上眼睛,就被妈妈和爸爸给叫醒了。“爷爷变成幽灵了,他整个晚上都和我在一起。”艾斯本告诉他们。“噢,宝贝儿,”爸爸和妈妈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发,担心地说,“今天你别去幼儿园了,呆在家里吧。”艾斯本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但他很乐意呆在家里。
他入迷地读着那本关于幽灵的书,书上说,如果一个人在世的时候忘了做一件事,他就会变成幽灵。“忘记了什么事呢?会不会是忘记了爷爷家里的事?”艾斯本想。
到了晚上,爷爷又来了,就像说好了的一样。艾斯本从窗口爬了出去。爷爷嘛,当然是从墙壁里穿出去的了。他们一路踮着脚尖,走到了爷爷过去的家。门,当然是锁着的了,可是他们知道钥匙就放在门边的花盆下面,这和过去一样。“你想起来了吗?”他们在屋子里转来转去的时候,艾斯本问,“你想起来忘记了什么事吗?”
爷爷看着墙上的照片说:“我想起来了很多事。”
“当我还是一个小男孩时,哥哥把他的自行车送给了我。和你奶奶约会时得到的那个吻。我们有了你爸爸,他尿了我一身的尿。我还想起来从院子里采来的草莓的味道。”“这很好,” 艾斯本说,“你还没想起来你忘记的事吗?”“没有。”爷爷不停地游荡,不停地叹息说。
第二天早上,艾斯本困得都睁不开眼睛了,爸爸和妈妈互相对视了一眼,他们认为艾斯本今天最好还是待在家里,不去幼儿园。
到了夜里,艾斯本和爷爷在镇子上转来转去,看着爷爷能不能想出来他忘记了什么。“你现在想起来什么事了吗?”“太多啦。”爷爷说,“我想起来博物馆有一个大象标本。在体育场看过一场激烈的拳击赛。有一回和好朋友卡尔喝醉了,头钻到了水桶里。总是幻想着从飞机上跳伞,可是一次也没敢跳。
为了听回声,对着山谷大喊大叫。”“真是太多了。”艾斯本说,“不过,这里头没有你忘记的事吧?”爷爷摇了摇头。
第三天早上吃早饭时,艾斯本更困了,趴在桌子上就快要睡着了。爸爸和妈妈只好又一次打消了送他去幼儿园的念头。“这样下去,爷爷只能一直当一个幽灵了……”他揉着眼睛,不停地打哈欠,他睡着了。
这天晚上,艾斯本一直在等着爷爷,可是爷爷没有来。他从窗户爬了出去,悄悄地围着房子找了一圈,呼唤道:“爷爷,爷爷,你在哪儿呢?”他又去了爷爷家,又去了镇子上,一边走一边喊,可是没有找到。
后来,他疲惫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想不到爷爷正坐在橱柜上,冲着他咯咯地笑呢。“有什么好笑的?”艾斯本问,他有点生气了。“那件事就在我们的鼻子底下。”爷爷说,“是和你我有关的一件事。”“是吗?”“想想看。”爷爷说,“一切和你我有关的事。”
艾斯本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好多事。你带我去游乐场,我坐过山车时差点吐了。我们在你的花园里挖了一个大坑种树。我的球踢坏了你的郁金香,你冲我大吼大叫。我们在看一场无聊的电影时呼呼地睡着了。”
“你总是把糖放在橱柜最上面的抽屉里。你帮我堆沙堡。奶奶烧猪肝时,我们在一边扮鬼脸。我们在她听不到的地方讲粗话。我们去钓鱼,可是一条也没钓上来。你使劲地挠我痒痒,我差一点没被一根棒棒糖被憋死。你有时候身上会有一股烟草味,你还会唱一首好玩的关于女人屁股的歌。”
“啊,对了。”爷爷说,“是这件事。”“什么事?”“我想起来了,我想起来我忘记什么事了。”爷爷说,他不再笑了,“我忘记对你说再见了,我的小艾斯本!”
爷爷和艾斯本都哭了。爷爷对艾斯本说,你要乖一点(但也不用太乖),他们还说好了要时不时地想着对方(不过,不用一直想着)。当艾斯本说要把爷爷的照片挂到墙上去时,爷爷开心极了。
最后,爷爷穿过墙壁走了,走进花园,走到了马路上。艾斯本站在窗口挥着手。他目送着爷爷消失在了黑暗中,不见了。“好了,”他舒了口气,爬到了床上,“我想明天我可以去幼儿园了。”(有删改)
6.阅读全文,梳理故事情节,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4 分)
7.巧合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构思情节的一种方法,它是对生活偶然性的巧妙运用。请指出这个故事围绕哪一个“巧合”展开叙述的,并结合下面的“知识小卡片”点出它的类型和作用。(4 分)
知识小卡片
文学作品中构成巧合的因素有很多,它基本有以下几种类型:时间的巧合,时机的巧合,天气的巧合,地点的巧合,事件的巧合和性格的巧合。
巧合借助误会、突转等意外事件,促使人物性格的发展,促成事件情节的展开,使其跌宕起伏。
艾斯本想念爷爷,想见到爷爷;爷爷忘了跟艾斯本道别,变成幽灵回来寻找记忆。
艾斯本想念爷爷,想见到爷爷;爷爷忘了跟艾斯本道别,变成幽灵回来寻找记忆。
(1 分)这个“巧合”属于事件的巧合,(1 分)因为艾斯本对爷爷想念,而爷爷又因突发心脏病去世来不及和艾斯本说再见,才会有爷爷变成幽灵回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寻找记忆的过程中,艾斯本和爷爷一起回想起以往美好的过往,感受到爷孙俩浓浓的情意。(2 分)
(1 分)这个“巧合”属于事件的巧合,(1 分)因为艾斯本对爷爷想念,而爷爷又因突发心脏病去世来不及和艾斯本说再见,才会有爷爷变成幽灵回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寻找记忆的过程中,艾斯本和爷爷一起回想起以往美好的过往,感受到爷孙俩浓浓的情意。(2 分)
8.读下面的句子,结合加点词(句),任选一句揣摩人物的情感。(3 分)
(1)这天晚上,爷爷回来了。爷爷突然就.回来了。
(2)爷爷对艾斯本说你.要.乖.一.点.(但.也.不.用.太.乖.),他们还说好了要.时.不.时.地.想.着.对.方. (不.过.,不.用.
一.直.想.着.)。
示例一:选(1)句,这句话用了反复手法,“就”字强调艾斯本看到去世的爷爷回来的惊讶和欣喜。
示例一:选(1)句,这句话用了反复手法,“就”字强调艾斯本看到去世的爷爷回来的惊讶和欣喜。
示例二:选(2)句,这是爷爷和艾斯本道别的情景。“但也不用太乖”,爷爷对孙子的期望和宠爱,“要时不时地想着对方(不过,不用一直想着)”,爷爷与艾斯本既表现对对方的不舍,又不想对方过于思念自己而伤心的心理。(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二:选(2)句,这是爷爷和艾斯本道别的情
景。“但也不用太乖”,爷爷对孙子的期望和宠爱,
“要时不时地想着对方(不过,不用一直想着)”,
爷爷与艾斯本既表现对对方的不舍,又不想对方
过于思念自己而伤心的心理。(言之有理即可)
9.有人说:《爷爷变成了幽灵》是一个既沉重又温馨的故事。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内容阐述。(5 分)
同意。《爷爷变成了幽灵》呈现了难以言表的生死离别,蕴含了对死亡的解释,教给孩子的是对死亡的态度。但是故事语言诙谐,尤其是爷爷与艾斯本回忆的内容愉悦风趣,使读者感受到祖孙深情的同时,又领悟到“原来,生命无常,重要的是经历生命的丰富过程;面对死亡的别离,重要的是珍存美好的情感记忆”。
同意。《爷爷变成了幽灵》呈现了难以言表的生死离别,蕴含了对死亡的解释,教给孩子的是对死亡的态度。但是故事语言诙谐,尤其是爷爷与艾斯本回忆的内容愉悦风趣,使读者感受到祖孙深情的同时,又领悟到“原来,生命无常,重要的是经历生命的丰富过程;面对死亡的别离,重要的是珍存美好的情感记忆”。
因此,这是一个既沉重又温馨的故事。(意思相符即可)
因此,这是一个既沉重又温馨的故事。(意思相符即可)
(二)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先种梓漆,时人嗤之。春来秋去积以岁月梓漆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10.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春 来 秋 去 / 积 以 岁 月 / 梓 漆 皆 得 其 用。
/
/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樊重欲作.器( 制作 )
(2)时人嗤.之 ( 讥笑 )
(3)向.之笑者 ( 先前 )
(4)咸来求假.焉( 借 )
制作
讥笑
先前
借
12.写出下列句中“之”的意思。
(1)向之.笑者( 音节助词,无实义 )
(2)时人嗤之.( 代词,代他的做法 )
(3)一年之.计( 助词,的 )
(4)此之.谓也(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
音节助词,无实义
代词,代他的做法
助词,的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
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都反过来向(他)借这些东西。
14.“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早做准备,有长远打算。
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都反过来向(他)借这些东西。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早做准备,有长远打算。
【参考译文】樊重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树和漆树,当时的人们讥笑他。春天到来,秋天过去,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都反过来向(他) 借这些东西。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一年的计划,不如种谷子;十年的计划,不如种树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呀!
15.下面是两则 2019 年“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辞,请你仿照其中的一个示例,为牧羊人艾力泽·布菲写一则颁奖辞。
王继才、王仕花夫妇
——守岛 32 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颁奖辞:
王继才、王仕花夫妇有浪的执着,礁的顽强,民的本分,兵的责任。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三十二年驻守,三代人无言付出,两百面旗帜收藏了太多风雨。涛拍孤岛岸,风颂赤子心。
张玉滚
——守望乡村教育,一干17年
颁奖辞:
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
鞭上课,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纹。有人看到你的沧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轻的心。
艾力泽·布菲
—— 种树多年,让荒漠变成了绿洲
颁奖辞:
一个孤独的牧羊人,数十年如一日,干着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不断地挑选分开种子,翻山越岭种下种子,靠着一个人的体力和毅力,把荒漠变成了绿洲,他让人无比敬佩,因为他做到了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种树多年,让荒漠变成了绿洲
一个孤独的牧羊人,数十年如一日,干着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不断地挑选分开种子,翻山越岭种下种子,靠着一个人的体力和毅力,把荒漠变成了绿洲,他让人无比敬佩,因为他做到了上天才能做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