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教 学 设 计1.通过学习,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变化主要表现,加深对资本主义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主要举措及变化的原因,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 通过学习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培养家国情怀。
重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难点: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导入新课】通过课前导读部分,导入本课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美英等国实行食品供应配给制度,保证民众的基本需要。随着二战的结束,国家政策进行调整,定量配给制度被取消。图为1945年,在美国一家肉店里,人们欢庆结束定量配给制度。图中的白色纸板上写着:明天结束定量配给。
【新课讲授】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宏观调控的背景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宏观调控的背景。
材料一:在二、三十年代的大危机中,由于没有制度性的协调平台,各国以邻为壑的危机对策不仅大大加深了危机,而且也成为导致新的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
——章百家《对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材料二:就在西方世界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新生国家苏联却是风景那边独好。从1928年到1932年,也就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的那几年,苏联实施了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从农业国一跃成为工业国,整个社会一派欣欣向荣。苏联五年建设计划的成功引起了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
——《大国崛起》
材料三:当商品供给大于需求时,政府就应当通过举办公共工程、降低利率等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就采取相反的措施。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这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背景
(1)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把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视为头等大事。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国家宏观调控为核心的调整,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
2、宏观调控的措施
(1)各国国内调控经济的主要措施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各国国内调控经济的主要措施以及其影响。
材料:1946年杜鲁门签署《1946年就业法》,调节就业和失业;削减军费支出和国家投资基本建设。二战后,英国通过法令把英格兰银行、民用航空、煤矿、铁路等8个部门收归国有。
戴高乐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强有力干预与管理,国有化重点是煤炭、电力、钢铁等六个基础部门,并为基础工业部门规定为期四年的生产指标,法国经济迎来“辉煌的30年”。
1955年,日本出台第一个长期发展经济《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60年日本政府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重点是充实社会资本,改善公共设施,社会保险“从救贫转向扶贫”,把人才培养纳入“计划”。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各国国内调控经济的主要措施:
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②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等等。
各国国内调控经济的主要措施的影响:
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涨”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2)各国国际上宏观调控的主要措施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各国国际上宏观调控的主要措施以及其影响。
材料:1943年4月,罗斯福授意雷斯特·戴维斯在《星期六晚邮报》上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对战后世界安排的设想。他要求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即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当代卷》
各国国际上宏观调控的主要措施:
在国际上,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
各国国际上宏观调控的主要措施的影响:
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背景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科学技术新发展的背景。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初,个人计算机的出现使工作条件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材料二:21世纪,信息革命和信息科技的发展将进一步拓展人的创造能力可以预见,随着量子电子、光量子技术和纳米科技的进展,微电子与光电子器件及其集成结构、功能和规模将取得新的革命性的进展。计算机结构和功能将向着微型化、超功能、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人机界面将更为友好。
材料三:通过信息科技与物质科技、生命科技乃至与社会人文科学的交叉与融合,分子设计、材料设计、虚拟实验、生物信息、数字地球、数字宇宙和数字生态等新的科学技术分支将得到发展,并表现出巨大的创新潜力。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背景:
(1)20世纪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例如:相对论的提出和的量子力学发展
(2)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
(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4)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技术革命提供理论支持
2、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的内容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16页第一段的内容,请同学们概括总结出有关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的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内容,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的内容
(1)原子能的开发利用、(2)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3)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4)各种新材料的出现、(5)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往,人们主要是依靠提高劳动强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条件下,主要是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材料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它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
(2)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1.背景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社会结构的新变化的背景。
材料:二战后发达国家出现的社会结构多层次化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
2、表现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社会结构新变化的表现。
材料: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表现:
(1)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
(2)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
(3)所谓“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他们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如住房、汽车、股票等。
【教师活动】知识拓展:中产阶层
中间阶层:是来自社会分层理论的一个概念。自20世纪40年代起,西方几个主要的现代化国家的社会分层结构中,均先后出现了以管理人员和公职人员为主的新中间阶层,亦称“中产阶层”、“新中产阶级”。20世纪80年代以来,稳定保持在发达国家人口比例的25%-30%左右,已成为推动现代化社会发展、引导社会消费、稳定社会形势、定型社会规范及主流社会价值观的主体力量。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一)“福利国家”
(1)“福利国家”的含义与实质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福利国家的含义与实质的相关内容。
材料一: 70年代的瑞典,几乎100%家庭生活富裕;高收入者纳税高达80%,低收入者免税,人人享受医疗保险、失业救济、住房补贴等;每年享受2个月假期,近100天的休假;新生婴儿的父亲有权9个月不上班;母亲可以领全薪在家看管孩子。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社会福利开支占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为维持高福利制度,希腊的财政赤字增加到144.9%。
——选自《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通过了《社会保障法案》,实行老年保险和失业保险,并对无生活能力者提供救助。
只有通过社会保险并根据家庭需要进行双重收入再分配才能摆脱贫困。
——福利国家之父:贝弗里奇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含义:所谓“福利国家”,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再分配
(2)建立“福利国家”的目的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建立“福利国家”的目的的相关内容。
材料一:(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材料二: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美国总统肯尼迪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目的:
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维护资本主义统治。
(3)评价“福利国家”政策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对于“福利国家”政策的评价。
材料一: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一系列抑制贫富差距的税收政策、扶贫计划以及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通过对国民收入再分配,引起西方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化,工人的生活早已不再是“贫困的积累”,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在当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大都在0.4以下。
——《从混合经济形成看两大经济思想体系融合》蔡继明
材料二:(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评价“福利国家”政策
积极:“福利国家”的建立,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消极:这些社会福利毕竟由国家财政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的负担,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4)后期调整
当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减少福利就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80年代,美、英、法等国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二)社会运动
(1)美国黑人人权运动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美国黑人人权运动的相关内容。
材料一:1963年8月28日,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 路德 金(1929—1968)在林肯纪念堂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材料二:1955 年,黑人民权行动主义者帕克斯在蒙哥马利乘坐公共汽车时,拒绝给白人让座,被警察以蔑视种族隔离法令逮捕。当地5万多名黑人开展了长达一年多的“罢乘公共汽车”运动,迫使地方当局废除了公共汽车上的隔离制度。后来,帕克斯被称为“现代民权运动之母”。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①背景:美国早在内战时就基本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如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用文化测验的办法剥夺黑人的选举权等。
②概况:为了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美国黑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1955年的黑人“罢乘公共汽车”运动。1963年8月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前,发表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成为美国民权运动史的关键事件。
③结果: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为非法。
(2)妇女运动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历史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妇女运动的相关内容。
材料一:这一时期女权运动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希望突破传统家庭中妻子角色的束缚,伏波娃在其代表作《第二性》中更是振聋发聩地提出了“女人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造就的”(Women Are Not Born, But Made)的观点。
材料二:
女子手中举的牌子上写着“judge women as people not as wives”,意思是要把女性当人看而不是当妻子看或女性不仅是妻子,还是人;女子希望女性能够摆脱传统角色的束缚或女子希望社会改变对女性的刻板印象;说明当时社会对女性存在刻板印象;画面上女子的支持者不多,反映女权运动前路坎坷,当时的社会影响仍然较小。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①背景: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也长期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妇女运动兴起。
②概况:其目的是争取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1992年,美国“全国妇女协会”的成员在华盛顿举行示威游行,争取权利平等
③结果:在妇女运动的推动下,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3)学生运动和美国反越战运动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学生运动和美国反越战运动的相关内容。
材料:1961年,美国卷入越南战争后,随着越战的深入,战争的残酷与非正义性,民众反战情绪高涨。
1969年5月22日,美国爆发反越战运动从纽约到加利福尼亚,学生们占领了大学校园,抗议进行越南战争。1970年5月,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学生总罢课爆发,多所大专院校的师生罢课罢教参加反战运动10多万学生涌人华盛顿进行抗议。直到1973年美军全部撤出越南,反越战运动最终结束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①背景:越南战争爆发后,1961—1973年,美国直接派地面部队作战,支持南越政权。
②概况: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生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美国侵略越南的运动。
③结果:1973年,巴黎停战协定签署,美国停止侵略越南。
(三)影响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影响。
材料: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
——马克思1859年撰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影响: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这些变化,所触及的主要是统治手段和方法,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008爆发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
本节课重点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通过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引发学生思考,把握重点和难点,对国家宏观调控、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福利国家”进行透彻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识记。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宏观调控的背景
2、宏观调控的措施
(1)各国国内调控经济的主要措施
(2)各国国际上宏观调控的主要措施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背景
2、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的内容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1.背景
2、表现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一)“福利国家”
(1)“福利国家”的含义与实质
(2)建立“福利国家”的目的
(3)评价“福利国家”政策
(4)后期调整
(二)社会运动
(1)美国黑人人权运动
(2)妇女运动
(3)学生运动和美国反越战运动
(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