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授课对象 高一学生
适用教材 《中外历史纲要(上)》 学时 1学时(45分钟)
说教材 本课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变动。它在单元中上承夏商西周奴隶社会,下启秦汉大一统封建王朝,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过渡阶段。
说学情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学生已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相关史实,理性思维能力已经提升,能够对历史概念做出简要阐述。但是对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变动的内在联系缺乏认识 ,所以需要教师根据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教学目标 通过研读多种史料,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 运用时空定位,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特定的时空环境,提高对这一时期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的理解; 3、深化对百家争鸣的认识,提高对华夏民族的解释能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和华夏认同。
教学重点 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 多角度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史料分析法、讲解法 学法:自主归纳、问题探究、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本课的亮点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虚拟历史人物秦道、秦儒、秦墨、出发创设情景,用一代家庭的故事折射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动荡、大变化、大发展。 导入新课 秦道是春秋末期的奴隶主贵族,通过世袭将土地传给了他的儿子秦儒,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之后历史进入战国时期,秦儒却不能把土地传给他的儿子,这时我向学生提问,在春秋战国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样的社会变动。 课堂前测 用最简单的词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通过课堂前测了解学生的知识认知情况,进而调整课程内容的深度与进度。 展示学习目标 下一步我将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掌握明确的学习方向。 参与式学习 为了贯彻从做中学、做中教的教育理念,首先运用时间轴,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0页的史料阅读,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展示春秋牛尊图,引发学生对经济发展的思考,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为了使学生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的反映,向学生讲授百家争鸣,最后我会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商鞅变法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分析,主动探索,突破多角度认识春秋时期社会转型的难点。 通过感·诸侯纷争,听·百家争鸣,悟·商鞅变法,三个环节层层递进逐步化解难点,掌握重点。 课堂后测 完成相关课后练习,了解学生学习成效,是否达成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帮助学生整合学习、引导学生反思内容、强化新旧知识关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要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通过教学,联系生活与实际,将历史的育人功能落到实处。
环节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3分钟) 秦道是春秋末期的奴隶主贵族,通过世袭将土地传给了他的儿子秦儒,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之后历史进入战国时期,秦儒却不能把土地传给他的儿子,在春秋战国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社会变动呢? 学生听教师的情景导入,思考问题。 让学生调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并且将注意力快速的集中到课堂中来。
展示目标 (2分钟) 学生阅读。 通过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课堂前测 (5分钟) 用最简单的词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 回忆先前所学,回答问题。 通过课堂前测了解学生的知识认知情况,进而调整课程内容的深度与进度。
参与式学习 (25分钟) 一、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周天子地位衰落,分封制、井田制逐渐瓦解,奴隶制经济逐渐解体;通过分析这两则材料我们可以得出当时的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动。 没错,周天子已经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了,一些大的诸侯国扩张势力,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确立霸权地位,先后出现了五位霸主,观察PPT上的春秋列国形势图,同学们能否找到五霸的位置呢?分别是? 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得出结论:从“西周天子对诸侯有绝对的权威”到“周天子在与郑伯的矛盾冲突中处于下风”。 学生阅读地图,结合实际回答,可能出现两种答案:①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②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 通过引导学生可以较容易的得出结论,可以让基础一般的同学回答,增加其课堂参与性。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地图,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两位同学给出了不同答案,谁说的正确呢?其实关于“春秋五霸”,古书中有不同的版本。所以两位同学所说都有依据。 教师理答
诸侯争霸受苦的还是老百姓,所以秦道认为还是道家的思想好,道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君主无为了老百姓才能过好日子。同学们能向秦道介绍道家的其他代表人物和老子的其他思想吗? 学生通过已有基础进行回答。 学生一答:在哲学上老子揭示出事物存在着互相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 学生二答:道家的代表人物还有庄子,庄子逍遥自由的人生态度也可能是秦法所追求的。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同学们说的非常全面,道家是一种哲学流派,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及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教师理答。
二、诸侯纷争 秦法的爸爸和他的爷爷不一样,秦法的爸爸名秦儒,他生活在战国,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请同学们分析材料,谈谈你读出了什么?春秋战国的分界线又是什么? 学生通过分析史料得出结论。 学生一答:礼崩乐坏、政治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学生二答: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后历史进入了战国时代。 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逐渐掌握了实权,形成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教师理答
春秋战国是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秦儒想在这个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年代,孔子的克己复礼一定有用,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了孔子,接下来同学们各自向同桌讲述你记忆中孔子的代表思想,儒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有没有哪一位同学觉得自己的同桌讲得非常好? 学生互相推荐同桌。学生一:孔子认为在政治上应该①推行仁政②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③教育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可以提高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生生合作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认可他人,将历史的育人功能落到实处。
这位同学整体很全面,老师还是需要给你补充一下,①推行仁政,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②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但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在教育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教学相长。 教师理答
还有其他同学吗? 孟子认为明贵君轻、性善论、仁政、先义后利,荀子认为隆礼重法、君舟民水、性恶论、制天命而用之……
这位同学讲述的非常清楚,儒家学说整体主张施行仁政,以德治民,有积极入世的态度。 教师理答
除了儒家思想,秦儒觉得墨家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兵家推崇战争和阴阳家五行相生相胜的观点也有一定道理。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呀? 学生进过思考后回答:在这个大动荡大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学说、学派 注意观察学生是否更得上课程进度,关注学生。
是的,没错,而且他们都提出了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教师理答,总结。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使知识内容更加深刻。
也就是说秦法的爷爷和父亲那个时候王室衰微,分封制破坏,诸侯势力崛起,权力下移,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 学生跟着回忆、总结 教师引领学生总结,参与课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商鞅变法 秦法同样生活在战国时期,他们祖孙三代都是秦国人,但是秦法认为自己不仅仅是秦国人更是华夏人。同学们仔细观察PPT的图片,从春秋到战国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分析地图,得出结论:一些戎狄蛮夷减少了 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随后教师进行补充。
那么他们去哪了?哦,他们融入华夏族了,怪不得秦法说自己不仅是秦国人更是华夏人。 教师理答
战国兼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富国强兵,各国努力提高统治效率,各国国君先后开展了变法,先后建立了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郡县官僚制国家,其中商鞅变法最为彻底,效果最为显著。公元前356年的商鞅变法对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我们在初中也学习过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经济基础是? 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基础,思考总结后回答: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井田制瓦解,地主经济形成扩大。 了解学生的基础,方便后续关注不同程度的学生。
这体现了唯物史观的什么观点呢? 学生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那变法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呢?根据老师出示的三则材料,小组讨论、分析。 学生认真阅读材料,小组探究。 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接下来看经济方面的措施。 学生分析史料。 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
在那个战争频繁的年代,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就是战斗力,那我们来看看在军事方面的内容呢。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通过引导互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以上对商鞅变法内容的逐条分析,现在同学们能概括出商鞅变法最重要的作用吗? 学生自主思考。 引导学生思考。
课堂后测 (5分钟) 学生作答。 通过习题练习,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和反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教师通过落实”学-测-评“,实现教与学的平衡。
课堂小结 (5分钟) 浏览思维导图,跟随教师回顾所学。 展示思维导图,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促使他们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
板书设计 学生做好笔记,把握知识内容。 采用框架式板书对教学内容删繁就简,把教学重点、难点和知识点,串珠成线,结线成网,形成结构,使学生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