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群落的演替 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3 群落的演替 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2-08 21:0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群落的演替》是必修三第四章第四节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分析群落的演替过程,引导学生比较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不同。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加深对优势物种、群落丰富度、群落结构和类型等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多样性作铺垫。此外,本节课还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优秀素材。
2.学情分析:
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基础知识,对群落演替的现象并不陌生。在能力储备上,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简单绘画能力。同时学生也存在不足,即由于生活经历的简单性和生活环境的差异对群落演替现象还仅停留在零散的、非系统的感性认识上。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要点:
1.帮助学生对群落演替建立规律的、系统的理性思维。
2.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与科学探究:(1)通过自主阅读-梳理网络-绘画涠洲岛形成过程的活动,能用共同进化的观点,阐明群落演替的概念和过程。
理性思维:(2)通过表格总结、比较归纳的方式,能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差别。
社会责任:(3)通过讨论涠洲岛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提高社会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涠洲岛演替的过程
难点:涠洲岛演替的过程;小组合作、绘画、展示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分析
情景式教学法:通过涠洲岛的形成认识群落演替的过程,通过解决涠洲岛现存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组指导法:通过小组指导,培养学生小组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任务驱动法:通过布置任务、完成任务、展示成果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综合素质。
学法分析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提炼知识的能力。
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涠洲岛是如何形成的? 播放涠洲岛的介绍视频 观看视频 引出本节课的任务:涠洲岛的形成是一种演替现象,那么它是如何从火山喷发之初一步步形成现在的美丽岛屿呢?
2.培养思维:涠洲岛的形成—初生演替的过程 提出问题,深入小组进行针对性指导,鼓励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一、自主阅读课本P79-P80相关内容,思考问题。包括: 1.涠洲岛的形成是哪种演替方式? 2.涠洲岛的演替过程大概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优势物种是什么?优势物种分别具有什么优势? 3.涠洲岛的形成受环境影响大吗?怎样的环境条件形成了现今的美丽岛屿? 4.涠洲岛的演替结果使得土壤有机物的种类、物种丰富度、群落空间结构的复杂程度、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有什么变化?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形成知识网络,并把涠洲岛的形成过程在卡片上画出来。 三、展示知识网络和卡片绘画的成果,组间交流。 通过涠洲岛的形成过程认识初生演替的过程,在小组解决问题、构建网络、动态绘画的活动中理解演替的概念及本质。
3.建构模型:演替的概念及本质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群落演替的概念及本质: 演替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 演替并不是将所有物种都代替的过程,而是优势物种的替代。 演替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4.模型迁移: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 在认识涠洲岛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总结、比较、归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差别。
5.实践应用:涠洲岛面临的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 出示涠洲岛面临的严峻问题,请学生提出解决涠洲岛环境问题的建议。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把组员的建议汇总并汇报。 通过讨论涠洲岛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提高社会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6.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就在身边,环境保护从小事做起 学生回想:身边有哪些破坏环境的现象?曾经有什么破坏环境的行为?并且思考未来该如何去保护环境?
作业布置 尝试课后写一份环境保护的倡议书或绘画一份宣传简报。
五、板书设计
1.创设情境:涠洲岛是如何形成的?
2.培养思维:涠洲岛的形成——初生演替的过程
3.建构模型:演替的概念及本质
4.模型迁移: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
5.实践应用:涠洲岛面临的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
6.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就在身边,环境保护从小事做起
六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涠洲岛形成过程和涠洲岛环境保护为情境,阐明群落演替的过程、概念和本质,注重培养理性思维和提升社会责任,开放性较强,增加了课堂的不确定性因素,对学生素质和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