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复习—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诗歌赏析材料汇编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中考复习—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诗歌赏析材料汇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11 21:4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4中考复习—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诗歌赏析材料汇编
响水县老舍中学 冯建明
一、《饮酒》陶渊明
诗 歌 诗歌大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在人世间建造房屋,却没有车马的喧闹。试问我怎么能这样呢?心远离了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常)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抬头悠闲地看看南山。山上的云气傍晚时很美,飞鸟也结伴而归。这里面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说出来却忘记要说的话了。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本诗歌描写了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
(二)、名句赏析
1、“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示例:诗句蕴含哲理:思想决定了人的行为和感受,诗人身居人境,思想上丢弃了荣华富贵之念,远离官场的黑暗,而获得精神上的宁静和自由,表达了作者的旷达之心。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示例:诗句呈现一幅作者归隐之后,悠闲自得的生活画面: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悠闲地抬头欣赏南山美景,表现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三)、中考真题
1、名句默写 ①、蕴涵哲理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南山晚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悠闲生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放路实验中学中考复习卷
①、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心境。
②、前人评论这首诗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了,你说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9年云南卷
①、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新题收集
二、《行路难》李白
诗 歌 诗歌大意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价值万钱。我放下杯子和筷子,吃不下; 拔出剑看看四周,我内心茫然。 想渡黄河,黄河封冻; 要登太行山,雪早已封山。 (想)象姜太公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想)象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叉这么多,我该向何方?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到达沧海彼岸。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诗歌中典故:
、闲来垂钓碧溪上(姜太公年老垂钓于渭水边,后遇周文王而得重用。)
②、忽复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梦见乘船经过日月边,后受到成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作者运用这两个典故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风破浪会有时”中“长风破浪”出自宗悫(què)语:“_________________。”
3、“冰塞川”“雪满山”象征(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句赏析
1、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示例:此句化用宗悫语: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传达出作者坚信自己的理想总会有实现的一天的信念,表达了作者的乐观和自信,突出了作者豁达的胸襟。
后人常用它来表达美好祝愿:终有一天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三)、中考真题
1、名句默写:①、用典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喻指世路不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充满乐观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9年《盐城中考题例》综合卷五
①、“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是作者想象离开长安后渡黄河和登太行山的情景,是以__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_。
②、“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解放路实验中学中考复习卷
①、“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诗歌中,诗人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新题收集
三、《游山西村》·陆游
诗 歌 诗歌大意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不够清醇,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箫鼓声起,结春社祭日已临近,衣帽简朴,远古风俗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有空闲,我会随时乘着月色,拄着拐杖,来串门。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二)、名句赏析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示例:这两句诗歌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后来常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教育人们遇到困难时,不能选择放弃,而要积极乐观,持之以恒。
(三)、中考真题
1、2008盐城卷
①、品读诗歌,展开想象,描绘诗人初来到农家见到的情景。(不多于10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歌的颔联流传成千古名句,请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8年广州卷
①、请找出诗歌中赞美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新题收集
四、《观沧海》曹操
诗歌 诗歌大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浩荡啊,碣石山高高耸立。
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出自这浩淼的海洋中。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出自这浩淼的海洋中。幸运极了,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人。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2、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_______景,后四句写的是____景。这首诗__________________,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
(二)、名句赏析
1、【名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示例:诗句运用想象和夸张,描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象,突出了大海的的博大,用以衬托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三)、中考真题
1、这首诗以“ ”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是_________________。
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动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静景。
5、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描写了大海的辽阔壮美,具体描绘了哪些所见实景和所想虚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这些山水景物的描绘中,你感觉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新题收集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诗 歌 诗歌大意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华山的峰峦相连,如同聚拢而来,黄河的波涛如雄狮怒吼,震地撼天,凶险的潼关要道就在华山黄河之间。遥望古都长安城,思绪万千,心绪纷乱。经过秦汉遗址令人伤心万千,无数宫殿都化作了废墟和泥土。一朝兴起,百姓要受苦。一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四一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末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写作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句赏析
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示例:两句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指出历代王朝或兴或亡,带给老百姓的都是灾祸、苦难,观点精辟,点明主旨,表达了作者对人民在动乱中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
(三)、中考真题
1、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新题收集
六、《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诗 歌 诗歌大意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豪情,左手牵着黄狗,右肩架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锦缎的帽子,身穿貂皮猎装,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替我告诉全城的百姓,追随太守我,看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老虎。喝酒喝得尽兴,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大了。鬓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像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赦免我呢?将会把雕花的良弓拉得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方向,射杀天狼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思想内容】这首词上片用_________表达方式,描写出猎场景,下片用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词中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愿望,并委婉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想法。
2、文中两句倒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苏轼自比两位历史英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片描写出猎场景,实则体现了作者的政治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句赏析
1、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示例:此句塑造了一个力挽雕弓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的愿望,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中考真题
1、自己语言描绘“太守狩猎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不服老精神”的诗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江城子”是这首词的_______,“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
6、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哪句?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用典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_______________;下阕重在_______。
8、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________”。(1分)
9、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13、这首词用一个“________”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________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________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______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___。
(四)、新题收集
四十七、《饮酒》陶渊明
(三)、中考真题
1、略
2-3 答案略
四十八、《行路难》李白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诗人暗示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
2、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3、世路艰难(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三)、中考真题
答案略
四十九、《游山西村》·陆游
(三)、中考真题
答案略
五十、《观沧海》曹操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实景 虚景 借景抒情
(三)、中考真题
1、观;“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
2、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3、表现出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4、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5、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6、海水、山岛、树木、秋风、洪波、日月星辰等
7、表现了一位胸怀宽广、踌躇满志、建功立业、抱负远大的诗人形象
五十一、《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第二层(四一七句):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第三层(末四句):写作者沉痛的感慨。
2、借古讽今
(三)、中考真题
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五十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描写 抒情言志 杀敌报国的决心和爱国思想
2、亲射虎,看孙郎”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孙权 、 魏尚
3、以打猎的方式进行武装演习,增强民众保卫国土的意识和能力。
(三)、中考真题
1、示例:凛冽的寒风中,一位两鬓斑白的太守,左手牵着黄色猎犬,右臂上立着一只苍鹰,从密州城中跃马而出,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头戴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山冈上席卷而过,烟尘腾空而起,声响惊天动地,飞鸟野兽争相逃匿。
2、:①、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4、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5、词牌名 题目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用典的作用是:委婉含蓄。
7、叙事(描写)、抒情
8、倾城
9、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10、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
11、狂 豪放 举止神态 胸怀 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