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复习—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诗歌赏析材料汇编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中考复习—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诗歌赏析材料汇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11 21:3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4中考复习—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诗歌赏析材料汇编
响水县老舍中学 冯建明
一、《次北固山下》.王湾
诗 歌 大 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小船在山前的绿波上行驶。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顺风前进的白帆高高悬挂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蕴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闯入江南。我的家信该怎样寄回乡啊,北飞的鸿雁啊,给我带到洛阳吧。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这是一首五言_______,全诗表达了作者在旅途当中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体现这一主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中既是写景句,又富哲理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雁洛阳边”一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传说。
4、标题中的“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
(二)、名句赏析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赏析示例:诗句描绘了一幅非常精彩的画面:春潮涨平之后,江面十分开阔,一片白帆顺风而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称,以小景传出大景之神。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示例:诗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借景抒情,描绘了大雁北飞之景,引起作者对故乡洛阳的思念之情。同时又是诗歌的主旨句,深化了中心。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示例:诗句描绘蕴含着自然的理趣的画面: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蕴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闯入江南。描写时序交替中的自然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示例2:诗人善于锤炼字句,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富有生机,描写时序交替中的自然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三)、中考真题
1、《次北固山下》、《逢入京使》对比阅读(2012中考题)
《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诗人赴安西途中,此时诗人34岁,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
⑴、上述两首诗都写的是离乡远行,但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王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两首诗表达的感情基本相同,但语言风格却不尽相同,请具体说说。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中的哪两个字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描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不超过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下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6、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7、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 为什么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新题收集
二、《赤壁》.杜牧
诗 歌 大 意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断戟沉埋在泥沙中还没有烂掉,我捡起来磨洗之后认出它出自前朝。假若不是东风给予周瑜方便,春色幽深的曹操的铜雀台早就锁着大乔和小乔了。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杜牧,字________,________(时代)文学家。作品有《樊川文集》。
2、诗中的周郎指________,他生活在________时代。
3、这首一首七言______,诗歌借一件古物 “__________”写起,以两个美女“________”“________”象征国家的命运,运用了___________手法。
4、“东风不与周郎便”一句中的“东风”有两层含义:一指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句赏析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示例:这两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思路非常奇特,构思巧妙,诗人并没有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就不能纵火,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别出心裁地以两个美女来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
(三)、中考真题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杜牧和 ________合称“小李杜”。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 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新题收集
三、《浣溪沙》.苏轼
诗 歌 大 意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山脚下短短的兰草芽儿浸入小溪里,松林间的沙石小路干净得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霏霏,传来了杜鹃鸟的悲啼。谁说人老了就不能再焕发青春呢?门前的流水都能从东向西倒流呢!不要在老年的时候感叹时光流逝,而自伤衰老。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小知识:宋词,又称_________,是合乐的歌词,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盛于宋代,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宋词按创作风格分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流派,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和柳永、李清照(婉约派)等。词按字数大致可分为:_________ (58字以内)、_________ (59一90字以内)和_________(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2、《浣溪沙》是一首词,“浣溪沙”是__________。
3、写作背景: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而且疾病初愈,游清泉寺时,见溪水西流,有感而作。
4、 上阕侧重运用_________的表达方式,前两句描写早春时节,兰草初发,沙路洁净,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第三句以萧萧暮雨中的布谷鸟哀怨的啼声作结,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下阕侧重_________的表达方式,劝勉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全词体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5、重要注解:①、子规:杜鹃鸟的别名,又名布谷鸟。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②、“休将白发唱黄鸡”反用白居易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的诗原是感叹世事匆促、人生易老。 6、苏轼,字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名句赏析
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示例: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反用白居易诗句“听唱黄鸡与白日”,劝勉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热爱生活的性格。
(三)、中考真题
1、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2、“黄鸡”的本意是: ,诗中是指:
3、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
(四)、新题收集
四、《十五夜望月》.王建
诗 歌 大 意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皎洁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像铺上了一层霜,树上栖息的乌鸦也休息了。秋露无声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今夜人们仰望高悬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心中去。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此诗展现了一幅 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表达作者的思念之情。
(二)、名句赏析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示例1:这两句是诗歌的主旨句,深化了中心,而且点明题目,指出望月,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用一种委婉的语气表达作者的思念之情。(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自己在怀人,却说:“不知秋思落谁家?”)
示例2:一个“落”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皎洁的月亮的清辉洒落人间的情景,新颖妥帖,不同凡响,把诗人对月怀人的情思表现得委婉深沉。
(三)、中考真题
(四)、新题收集
五、《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诗 歌 大 意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里,今晚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风回到天上,只怕玉经不住那月宫中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呢!月光转过朱红色的阁楼(表示时光流逝,夜已深),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不能安眠的人。月亮它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在离别时又亮又圆呢?人世间有离别的悲伤、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有阴、睛、圆、缺的时候,这些事自古以来难以圆满。但愿我们岁岁平安,共对这轮明月,互相祝福。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诗句“_____________, ___ ”。
2、写作背景:作者被贬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弟弟苏辙(子由)已经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中秋醉酒赏月写下此作。
3、婵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的上阕:作者心情经历变化:开始时,心情低落至极,幻想乘风归去—→思想产生矛盾:天上还是人间?—→留念人间,赞美和热爱人间生活。
下阕: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全词最后以美好的境界结束。
这首词反映了了作者政治失意的苦闷和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但积极的态度最终战胜了消极“遁世”的思想,表现了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胸襟和__________的情致。
(二)、名句赏析
1、【名句赏析】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示例:作者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表现作者领悟人生哲理的豁达胸襟。
2、【名句赏析】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示例:通过皎洁月色来传达一种美好祝愿,希望大家能一同忘却忧愁,共享这良辰美景,一句充分表露出作者在释怀后豁达胸襟和乐观的情致。
(三)、中考真题
1、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3、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新题收集
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 歌 大 意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京城的街道上空小雨纷纷,雨就像酥油般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又看不到什么颜色了。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远远地胜过了满城绿柳的长安城。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韩愈,字_____________,世称____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_家、哲学家。作品《昌黎先生集》。
2、天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前两句主要运用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突出___________季节的特点,后两句主要运用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以_________手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二)、名句赏析
1、【名句赏析】①“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示例:诗句描写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一场春雨之后,春草芽儿,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走近却又看不到什么颜色了。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中考真题
1、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至少找出两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烟柳满皇都”所表明的时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早春 B.仲春 C.暮春 D.初夏
(四)、新题收集
七、《西江月》.辛弃疾
诗 歌 大 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明亮的月光惊动喜鹊飞离树枝,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天边七八颗星星在闪烁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土地庙附近的树林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过了小溪上的小桥,茅店忽然出现在我的眼前。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辛弃疾,字_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的爱国词人。作品《稼轩长短句》。
2、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首以_______________的生活为题材的词,上阕下阕写的天气不同,上阕写______,下阕写________,从中流露出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
(二)、名句赏析
1、【名句赏析】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示例:诗句有现实的描写和作者的想象,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表达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三)、中考真题
(四)、新题收集
八、《秋词》.刘禹锡
诗 歌 大 意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以来,人们每遇到秋天都悲叹景象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初。晴朗的天空中一群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 引发我的诗兴也随它上了青天。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全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表达方式相结合,一反前人______的传统,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
2、刘禹锡,字____________,唐代____________家、哲学家。
(二)、名句赏析
1、【名句赏析】①“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示例:诗句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晴空中鹤飞冲天的动人图景,将传统的悲秋情绪一扫而空。那排云而上的白鹤,引发了诗人的无限情思,也激发了读者的凌云壮志,抒写了奋发进取的豪情。
(三)、中考真题
秋词 刘禹锡            秋思 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
                                         2、两首诗相比较,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四)、新题收集
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诗 歌 大 意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在柳絮落光,杜鹃悲啼的季节,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还要经过五溪。让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一同随着风儿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写作背景:天宝八年,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由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尉,十分同情和关切,写下了这首诗远道寄给他。
2、李白,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唐代诗人。作品有《李太白集》。王昌龄,唐代诗人。
3、诗歌首句运用___________表达方式,且点明时令是在___________时节。季节的选择和“子规”意象的使用,含有漂泊之感;次句运用___________表达方式,写作者闻讯—朋友已经被贬龙标,“过五溪”可以想见旅途艰难;三四句运用__________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感情。
4、诗中“夜郎”和成语“夜郎自大”中古代夜郎国不是同一个地方。
(二)、名句赏析
1、【名句赏析】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示例:诗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人格化,让它把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把明月变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寄情于景,表达作者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三)、中考真题
1、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
达了作者 的心情。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4、细读下列两首诗,完成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淮上与友人别
       李白                郑谷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⑴.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 ,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 ,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⑵.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
⑶.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诗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5、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列举一句你所读过的相关月亮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新题收集
十、《迢迢牵牛星》
诗 歌 大 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间,脉脉不得语。 看那遥远的牵牛星,光亮洁净的织女星。(织女)伸出细长而洁白的手 ,摆弄着织机(织着布),梭子发出札札的织布声。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六句诗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使用这些叠词的好处:使这首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质朴、清丽,情趣盎然,读来琅琅上口,而且增加了全诗缠绵的情调。
2、“盈盈一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间,脉脉不得语。”两句,刻画了一个饱含离愁哀伤的少妇形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3、这首诗中的织女形象:哀伤不幸。(传统的织女形象:美丽、勤劳、善良)
(二)、名句赏析
1、【名句赏析】①、“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示例:诗句运用对偶的修辞,句式工整,一个“弄”字有玩、戏的意思,织女虽然伸出素手,但无心于机织,只是抚弄着机杼,刻画的是织女哀伤不幸的一面。
(三)、中考真题
(四)、新题收集
一《次北固山下》参考答案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律诗 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古代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4、旅途或行军途中停留。
(二)、名句赏析
(三)、中考真题
1、⑴、王诗侧重写景抒情;岑诗侧重叙事。⑵、相同:都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不同点:王诗语言重凝练,富有哲理。岑诗:语言朴素自然,,通俗易懂,充满浓郁的边塞气息。
2、生 入
3、潮水涌涨起来,两岸相距更显宽阔,风正好吹在高高悬挂着的船帆之上。
4、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蕴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闯入江南。
5、D
6、D
7、“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入旧年”;回答中要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赤壁》参考答案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牧之 晚唐
2、周瑜 三国
3、绝句 折戟 “大乔” “二乔” 以小见大
4、一指自然界的东风,二指赤壁之战。
5、官渡之战、淝水之战 长勺之战等
(二)、名句赏析
(三)、中考真题
1、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李商隐
2、假若不是东风给予周瑜方便,春色幽深的曹操的铜雀台早就锁着大乔和小乔了。
3、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4、“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答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等也可。)
5、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6、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7、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浣溪沙》参考答案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长短句 豪放派 和 婉约派 小令、中调、长调
2、词牌名
4、描写 抒情 热爱生活、旷达乐观
5、听唱黄鸡与白日
(二)、名句赏析
(三)、中考真题
1、C
2、指黄鸡报晓。代指时间,时光流逝。
3、略
《十五夜望月》参考答案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寂寥、冷清、寂静
(二)、名句赏析
(三)、中考真题
《水调歌头》参考答案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3、月亮
4、旷达 乐观
(二)、名句赏析
(三)、中考真题
1、人有……古难全
2、B
3、如李白的《静夜思》。古代诗人常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参考答案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退之 韩昌黎 唐代 文学家
2、京城中的街道
3、描写 早春 议论 对比
(二)、名句赏析
(三)、中考真题
1、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2、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3、小雨、小草(答出两景给1分,仅答小草或小雨或烟柳不给分)
4、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突出早春
景色最可爱。
5、C
《西江月》参考答案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幼安 稼轩 南宋
2、土地庙
3、农村生活 晴 雨 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二)、名句赏析
(三)、中考真题
《秋词》参考答案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议论 抒情 描写(写景) 奋发进取
2、梦得 文学家
(二)、名句赏析
(三)、中考真题
1、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的心境;马致远的《秋思》是悲秋,表达的是失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
2、可以从写法、语言、主旨、情感等方面选择一点或多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参考答案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2、太白 青莲居士
3、描写 暮春 记叙 抒情 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二)、名句赏析
(三)、中考真题
1、悲苦哀怨 (悲伤)
2、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3、B C
4、⑴、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⑵、杨花落尽子规啼 ⑶、B
5、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明月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诗人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
6、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
7、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8、示例: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同,愿逐月华流照君。”
苏轼《水调歌头》: ①、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②、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