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复习—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诗歌赏析材料汇编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中考复习—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诗歌赏析材料汇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11 21:4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4中考复习—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诗歌赏析材料汇编
响水县老舍中学 冯建明
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诗 歌 大 意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一个个的昨天,弃我而去,已不可挽留;接踵而至的今天,多少烦恼忧愁涌上心头。遥望秋空,万里长风吹送鸿雁南飞,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您的文章建安派作品那样刚健遒劲的风格,而我的诗句,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发。我满怀豪情逸致,想要飞到天上,想要去摘取青天上那皎洁的明月。抽刀断水,水流得更湍急了,我举杯痛饮,本想借酒消去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啊!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还不我明天就散开头发,架一叶扁舟,归隐江湖。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思想内容】这首诗是诗人在宣州谢朓楼上的_____________之作,诗人既满怀________________,又掩抑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蓬莱文章”以____________为首的建安派作家,文章刚健清新,后代称“____________”;
②、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为“大谢”,谢眺为“小谢”。
③、“弄扁舟”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典故。
(二)、【名句赏析】
1、“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示例:两句借景抒情,目见风送秋雁之景,精神为之一振,烦忧一扫而空,感到十分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充分体现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示例:前句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后句道出作者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苦闷心情,两句真实的再现了作者怀才不遇却又无可奈何的境况。
(三)、中考真题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 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1分)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这两句诗好在何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新题收集
二、《渔家傲》·范仲淹
诗 歌 大 意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毫不留恋这个荒寒的地方。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遍地特色的各种声音四面响起。在像屏障一样的群山里,太阳西沉,暮霭苍苍,烟雾茫茫,孤零零的城门紧闭。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归去还没有日期。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月色如霜铺满大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反映北宋西北边境军旅生活的词,上阙______________,显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渲染战时的肃杀气氛);下阙是作者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复杂心情。
2、“燕然未勒”意思是还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涉及的典故: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句赏析】
1、“寨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示例:托物寄兴,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示例:一方面表现戍边将士归心似箭,另一方面表现将士们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的慨叹。
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示例:诗句呈现一幅悲凉的场面:在崇山峻岭之中,只见烽烟直上,夕阳残照,衬出一座早早闭门的孤城,萧瑟、悲凉、奇异的秋景隐隐透出军事态势的严重。
(三)、中考真题
1、上阕中塞下风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______”(限2个字)。
4、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一个“_________”字,概括了塞外景色的总体特征;“_______,___________”概括描写了边地荒凉冷落的景色。
(四)、新题收集
三、《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诗 歌 大 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思想内容】诗歌描绘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创造出一种________
____________的意境,用以衬托天涯游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二)、【名句赏析】
1、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呈现的色彩是灰暗的,创造的气氛是悲凉的,对游子的悲苦心情起到烘托作用。而“小桥流水人家”,印画出宁静幽美、安逸舒适的村落人家风光,反衬出游子思乡的愁绪。一幅秋郊夕照图渲染了悲凉气氛,烘托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三)、中考真题
1、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歌在充满萧瑟秋景的气氛中,联系全诗,谈谈为什么要写“小桥流水人家”这样温馨恬静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 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 。
6、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 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 , 写了十种景物 ,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
的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是 。
7、在这首小令中,作者借助于 、 、 、 、 等具有明显深秋色彩的事物,渲染了一种 的气氛,表达了天涯沦落人 的心情。(3分)
(四)、新题收集
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诗 歌 大 意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巴山楚水一带荒远凄凉,我被贬那儿二十三年。回到家乡后,只能哼唱着向秀《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已无人相识,自己认识的人也都已不在人世,真令人恍如隔世。在沉舟旁边有上千条船争相驶过,枯败的病树前万棵绿树生机勃发。今天听到你为我作的那一首诗,就借这杯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思想内容】这是刘禹锡写给______________回赠之作,诗歌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也表示了对生活、对未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
2、用典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①“闻笛赋”:指向秀作的《思旧赋》。向秀经过亡友嵇康、吕安的故居,听见邻人吹笛,想起来昔日与旧友的交往,作《思旧赋》。
②“烂柯人”:指传说中的人物王质。相传晋人王质进山砍柴,见两儿童在下棋、唱歌,停住听了一会儿,发现斧头的柄已经烂了,回到村子里,发现认识的人已经死尽,才知道时间已经过去百年。
(二)、【名句赏析】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示例:这两句诗描绘出富于生机的景象:一艘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病树的前头万木争春。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现在人们赋予它新的意义,常用它来说明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三)、中考真题
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找出这个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3分)
答:(1)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1)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烂柯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诗开始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后转化为_______。
(四)、新题收集
五、《无题》·李商隐
诗 歌 大 意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见面本来就很困难,分别时更是很难受,春风虽无力,但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子早晨照镜妆扮,只担忧鬓发改变颜色,容颜变得憔悴。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一下。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思想内容】诗歌描写就是恋人间的分离和相思。
2、解词:蓬山:原指蓬莱山,传说中海上的仙山。这里指:_______________。
青鸟:原指神话中的鸟,是女神西王母的信使。这里指:__________。
(二)、【名句赏析】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示例:诗人以“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了谐音的方法,以“丝”谐“思”。巧用比喻和谐音淋漓尽致地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精彩感人。今人常用来赞美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奉献精神。
(三)、中考真题
1【诗句默写】
①、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
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起笔不落俗套,从相见之难落笔来衬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诗人借窗外百花凋零的景象抒发 之情。
5、诗中有一句诗用的是比喻手法,而且其中一字用了谐音,以表达情感的执著深切。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字是__________,以________谐__________,使这句诗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6、本诗尾联运用了典故,请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何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字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新题收集
六、《夜雨寄北》·李商隐
诗 歌 大 意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思想内容】通过在巴山夜雨时思念朋友(一说妻子)并想象重逢时的情景,抒发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_______________”已作为思念朋友,渴望欢聚的成语。
3、“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前一句是写实,后句是想象会面时对当时情景的描述,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
4、解词:寄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句赏析】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示例: 这句诗从眼前遥想异日重逢,西窗剪烛,重话巴山夜雨情景,以未来的欢聚反衬今夜的愁苦,造成缠绵曲折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三)、中考真题
1、“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诗意,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四两句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诗人想象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情景,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四)、新题收集
七、《论诗》·赵翼
诗 歌 大 意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万人传颂,经久不衰。现在读起来已经觉得不新鲜。 每个时代都有才华的诗人出现,他们各自领导诗坛,开一代诗风,影响几百年。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
1、【思想内容】诗歌创作要有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反对刻意模仿。惟有____________,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二)、【名句赏析】
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示例:两句诗指出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只有几百年而已。作者旨在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也在告诫人们诗歌创作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八下“鸟”专题中的诗歌:
一、《闻雁》·韦应物
诗歌: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思想内容】诗人通过“归思”“闻雁”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__________之情,也蕴涵着诗人对动乱年代的苦闷感受。
二、《池鹤》·【唐】白居易
诗歌: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1、【思想内容】诗人用群鸡、鹦鹉等禽鸟______________丹顶鹤孤高的品格和超凡的风姿,本诗_____________,以囚鹤自喻,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字,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迎燕》·【宋】葛天民
诗歌: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1、【思想内容】燕子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燕子之乐,足见诗人之乐。诗歌生动的描绘了燕子的生活习性,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
2、“寻常百姓家”即借鉴刘禹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燕子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品格,主人 “不下旧时帘”,热情的迎接燕子的归来。
三十五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1、饯别之作 豪情逸致 郁闷与不平
2、曹操父子 建安风骨 春秋时期,范蠡辞别越王勾践,归隐江湖
(三)、中考真题
1.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虫下”构成对偶,句式工整。以“明镜”喻“两水”,写出秋水的清澈、品莹;以“彩虹”喻“敬桥”,写出双桥之美。一个“夹”字,写出二溪合流绕城的情景:双桥好似彩虹,这“彩虹”的影子落入了“明镜”之中,一个“落”字,将天上与水中联系起米。
3、诗人政治欠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
三十六、《渔家傲》·范仲淹
1、描写边塞荒凉之景 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抒情言志 功业未立,壮志未酬的悲愤和思念家乡
2、汉代大将窦宪大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三)、中考真题
1、“异”在(1)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飞向衡阳,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实际上写塞下极寒,与家乡吴地大不相同。(2)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构成塞下特异的“边声”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闭城门,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
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渴望建立军功的思想感情,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2、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3、雁去。
4、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5、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6、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
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7、异;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三十七、《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秋郊夕照图 悲凉、萧瑟 思乡、孤寂、凄苦
(三)、中考真题
1、断肠人在天涯 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 (意思对即可)
2、写出了家庭的温暖,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深秋晚景图
4、结尾卒章显志,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5、寓情于景 断肠
6、思乡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古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 (2分) 悲凉 凄苦
三十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白居易 愤懑(悲愤) 积极乐观
(三)、中考真题
1、诗人远离京城,被贬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3、(1)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意思对即可)(2)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如回答“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规律”亦可)
4、 ①怀念故友;②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5、凄凉伤感 积极乐观(或:慷慨激昂)
三十九、《无题》·李商隐
2、对方的住处 传递消息的人
(三)、中考真题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2、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
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
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成”、“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
3、别离时的痛苦。
4、凄凉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丝、思
6、 希望能够再与意中人(亲人)相见的情感。
7、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等)
8、第一个“难”指困难,第二个“难”指难受
四十、《夜雨寄北》·李商隐
对友人的思念
剪烛西窗
3、寄给住在北方的妻子或友人。
(三)、中考真题
1、“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2、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3、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似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4、前一句是写实,后句是想象会面时对当时情景的描述,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
5、与友人团聚;渴望与友人离别重逢。
四十一、《论诗》·赵翼
1、时代精神和个人创新 创新
八下“鸟”专题中的诗歌:
一、《闻雁》·韦应物
1、思乡
二、《池鹤》·【唐】白居易
1、衬托 接物抒怀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无奈,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三、《迎燕》·【宋】葛天民
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