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课《写意蔬果》(教案)人教版 美术 五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课《写意蔬果》(教案)人教版 美术 五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02-07 10:2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 学 美 术
【课题与课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写意蔬果》 (1课时)
【课标要求】
课标对第三学段(5~6年级)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有的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写意画的艺术特色,并学习中国写意画的笔法、墨法。及“随类赋彩”的基本着色方法。
2.通过欣赏写意蔬果,学习写意蔬果的表现手法,感受中国画的墨、色变化韵味。
3.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赏析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体验笔墨变化,了解“随类赋彩”的蔬果着色法,在欣赏中体验探究学习写意蔬果的表现方法。
2..通过对不同作品和范作示例的理解,了解写意画法,能初步用写意表现蔬果的特点。
3.学生对中国画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
【资源与建议】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五年级下册中国画写意画法单元中的第一课。学生在之前学过的《鸟语花香》《诗情画意》等课中,对于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有一些基本尝试。而本课的学习主要通过对名家写意蔬果作品的欣赏、观察,让学生体验写意蔬果的用笔、用墨、用色的特点,为后面《写意动物》等课程做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设计意图:
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水墨画进行创作的课时比较少,学生不能熟练正确使用绘画工具,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训练。尤其是在笔墨水的调和比例上经常出现状况,比如水分太多就直接画在宣纸上,造成跑墨现象。或者使用颜色的时候,经常多种颜色调和在一起,最后颜色越调和越脏,最后就开始不耐烦地乱画了。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将采取演示—尝试—再演示的方法。相信,通过这节课教学的反复训练,学生能感受到水墨画带来的乐趣。
【学习过程】
任务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同学们,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我们在“水墨游戏”、“彩墨世界”、“鸟语花香”的课程学习中,了解了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你还记得哪些知识
“墨色——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笔法——主要有中锋、侧锋”……除了这些,还有哪些呢
(播放微视频)“从视频中,我们重温了中国写意画的用笔、用墨及破墨技法。”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运用这些表现方法来画‘写意蔬果’。”
(板书:写意蔬果)
[设计意图:学生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任务二:引导启发,探求新知
1.看视频
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发现在画写意画时,你感觉画家的用笔、用墨上怎么样
——“动作潇洒,奔放,寥寥几笔就把物体的形象特征表现出来了……”
(板书:简练豪放。)
刚才大家说了,寥寥几笔就把物体的形象特征表现出来,细看,它又没有表现得那么细腻。这又是写意画的另一个很突出的特征,介于似与不似之间。
(板书:似与不似)
这就是写意画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初步感受写意画给人们带来的独特艺术魅力]
2、欣赏名家名作
(1)虚谷《蔬果册》
看,这是虚谷的蔬果册里的作品,虚谷是清代著名花鸟画家,他与任伯年、蒲华、吴昌硕齐名为“清末海派四杰”。在画面中,作者描绘了生活中常见的蔬果,抓住了物象的造型特征,很好的体现了似与不似的艺术境界,(师出示图片),现在我们把它和实物相比较下,看看大师是怎么体现似与不似呢
——“形状特征相似,色彩相似……”
“同学们真有眼光,大师用简练的笔墨,取形传神,把物体的特征描绘的栩栩如生,而细看又没有那么细腻。”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丝瓜的作品,作者是怎么表现的呢 ”
师出示书中作品
“《丝瓜》——采用倒三角形式的布局,侧锋画叶片,浓墨勾叶脉,浓墨与淡墨的冲击就形成了浓破淡的效果。我们来看看丝瓜是怎么画的呢 ”
——“用色直接画的。”
“同学们真聪明,作者用水调藤黄加花青,没骨画丝瓜,用藤黄加花青调出的绿色勾丝瓜的沟纹。这就是中国画在表现物象颜色的时候,直接画其固有色,这种运用色彩的效果,表达物象的情境变化和韵味,叫做随类赋彩。
(板书:随类赋彩)
在藤蔓的表现上,作者怎么用笔的呢
——“一波三折。”
“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作者在用笔上讲求变化,有的地方流畅,有的充分体现了一波三折的节奏感。”
(2)齐白石《蔬果》
“让我们再来看看齐白石的,瞧,这就是齐白石,(师出示齐白石像)他是近现代著名的中国画家,他画什么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
——“虾。”(出示虾作品)
“他不仅虾画的好,其他也画的非常棒。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幅《蔬果》。谁来说,这幅画是怎么画出来的 ”
(师出示齐白石作品)
“《蔬果》——在叶片的表现上,墨色由浓到淡,侧锋用笔,同时讲究笔的提按和转折,淡墨中锋画梗,浓墨勾根茎,表现时以简笔取形传神,用笔简练豪放,署红没骨画萝卜,随类赋彩,深浅变化丰富。画面中水墨为主,色彩次之,运用的是斜线式布局。”
(3)来楚生《琵琶麻雀图》
“现在让我们来看这幅《枇杷麻雀图》,它是现代画家来楚生的作品,来楚生是诗、书、画、印四绝的著名艺术家。也就是说他在诗词、书法、绘画和篆刻在这四个方面造诣都很深。一幅完整的中国画作品通常由这四部分组成。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谁来说说,画面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 ”
——“左密右疏。”
“作品采用斜线式构图。画面左密右疏,密的部分通常做到密不透风,而疏的部分甚至采用留白的形式,让人有无尽的空间想象。
“在笔墨色彩的运用上,作者又是怎么表现的呢 ”
——“侧锋画叶片……”
“观察的真仔细,侧锋画叶片,浓墨勾叶脉,用水调藤黄加赭石没骨画枇杷。讲究浓淡深浅变化。这是一幅小品,作者最后只落了名章,没有落款。”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通过欣赏分析,学生获得了艺术再现的生活的方法及艺术家的创作思路]
任务三:指导创作,实践体验
1.师示范一笔或两笔成型:枇杷
运用这种笔法,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色彩,画出樱桃、葡萄等圆的水果。
两笔成型:丝瓜
多笔成型:萝卜
2、学生体验,寻找不足
刚刚老师画了几种不同的蔬果,现在请大家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试着自己动手画一画。”
生练习
“刚才大家都试着画了蔬果,谁来说说,你在画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有遇到什么问题吗 ”
——“用水控制不好……”
师小结:(1)调色时水分的控制要恰到好处,画面中要有水墨的韵味
(2)用笔要依形变化,落笔成形,在行笔过程中,讲究提按、转折、徐疾等表现形态。
3、教师示范
(1)引导学生欣赏结构
A.想——枇杷的结构、画面的构图
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枇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长什么样 有什么特点
——“近似圆形,顶部有蒂……”
“同学们观察的真细致,一下子就抓住了枇杷的造型,枇杷为橙黄色,近似圆形或椭圆形,顶部有蒂连着枝干,尾部有形似肚脐状的点,又叫鄂齿,叶子大而长,呈长椭圆形。认识了结构特征,我们就来画一画它。”
B.画
画枇杷—画叶片—勾盘子——勾叶脉和蒂—画枝干
C.提款
D.印章
(2)欣赏其他写意蔬果的作品
4、临摹一幅写意蔬果作品。
“看了这么多作品,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临摹一幅写意蔬果作品。” (1)呈现评价任务、评价标准
(2)教师读评价任务、评价标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评价任务是什么?最好的作品是什么
3.学生自由创作
任务四:展示作品,激励评价
1.呈现评价任务、评价标准
(1)教师读,评价任务、评价标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评价任务是什么?最好的作品是什么样的
(2)展示学生作品,
作品粘贴在黑板上,每组选一名学生上台展示并介绍自己组的作品。
学生从写意画的特点等方面进行评价作为检测.依据评价标准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
老师点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
需根据评价标准讲出好在何处。如果得不到五颗星,作品如何改进。
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有进步我们就提升表扬鼓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评价中取长补短,以促进今后的学习,同时使学生学会正确的评价他人的作品。]
任务五: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学生回顾,随机教师出示课件归纳知识点:写意画不仅有蔬果题材,还可以有花鸟、山水、人物等题材。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多去观察,发现身边的写意画作品。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大师们喜欢画蔬果呢 那是因为它们都寄托了美好的寓意,如:白菜——清清白白做人,南瓜——多子多福,桃子——象征长寿;除了蔬果,我们还可以运用写意来画山水、人物和可爱的动物等题材,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把它们表现在我们的画面中。
[设计意图:延伸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去观察、思考、发现、尝试、实现与创造。培养审美判断,美术表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