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中隋朝和秦朝的相似之处有 ( )
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 ②都留下了伟大的工程 ③存在时间都很短暂 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⑤取得政权的方式 ⑥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
2.隋唐时期,江都(今扬州)发展较快,经济地位日益重要。据右图可知,江都地位的上升得益于 ( )
A.其为隋朝都城之一
B.大运河以其为中心
C.位于大运河与长江交汇之地
D.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
3.史书记载的唐朝830名进士的分布来源如右图所示(注:士族指世家大族或豪门望族;寒门即庶族,指一般的中小地主;小姓指二者之间的阶层),由图示可知 ( )
A.唐朝延续了隋唐之前的选官制度
B.唐朝时所有的人都可以参加进士考试
C.士族、小姓与寒门子弟考中进士人数一样多
D.唐朝科举考试进士分布来源很不平衡
4.一位同学以“我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为主题整理课堂笔记,做出了如下表格,表中③处应填写 ( )
朝代 皇帝 盛世名称
西汉 汉文帝、汉景帝 ①
东汉 光武帝 ②
唐朝 唐太宗 ③
唐玄宗前期 ④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5.唐太宗说:“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如其有才,虽仇不弃。”这体现了他( )
A.虚心纳谏 B.注重文教
C.裁减冗官 D.广纳贤才
6.隋唐时期,李进告别父母,赶赴洛阳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科举面试。李进最有可能生活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 )
A.隋炀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7.下面是根据胡凡主编的《简明中国通史》制作的《唐朝前期户口统计表》(单位:万户)。该表反映了唐朝前期 ( )
唐初 太宗贞观十三年 高宗永徽元年 武周神龙元年 玄宗开元二十八年 玄宗天宝十三年
200 304 380 615 841 906.9
A.社会风气开放 B.民族交融
C.中外交往频繁 D.经济发展
8.假如你生活在唐朝,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 )
①农民用曲辕犁耕地 ②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商业繁荣 ③唐三彩用于陪葬
④农民用筒车灌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据统计,唐朝宰相共有36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士为24人,占6%,这在历代汉人建立的王朝中是较为罕见的。这说明唐朝 ( )
A.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避免了民族间的战争
C.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D.致力于商业贸易发展
10.某地要举办唐朝书画展,下列哪些作品可以参展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小组合作是一种学习历史的切实有效的方法。某合作小组在探究我国古代一项政策时,搜集到下列资料,该小组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 )
资料 ①日本曾多次派遣使节到达中国。 ②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贡献。 ③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④玄奘西行天竺,回国后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A.对外关系 B.社会风貌
C.经济繁荣 D.民族关系
12.下面《主要外国使团来唐概况表》说明 ( )
国家 大食 新罗 波斯 天竺 日本 百济 高丽 拂菻
次数(次) 37 26 26 25 13 8 7 7
A.唐朝对天竺的影响最大
B.唐朝与周边国家交往频繁
C.与唐朝交往的都是欧洲国家
D.唐朝完全模仿周边国家
13.“它结束了盛唐的神话,强大的帝国从此走下坡路,一去不回头,往昔的繁华,成为回忆。”下列有关“它”的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B.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C.此后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D.瓦解了唐朝的统治
14.“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一位反抗唐朝腐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所作的诗。此次农民起义的影响是 ( )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D.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15.“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与十国的合称。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五代十国是北方的五个政权加上南方的十个政权的合称
B.五代十国是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C.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D.五代十国时期,统一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时间较短,只经历了两个皇帝、37年,比之唐朝280多年的辉煌历史,总让人们感到隋朝的地位远不如唐朝。但实际上,隋朝结束了魏晋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开创了自秦汉以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的局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隋朝在历史上有哪些明显的特点 隋朝有哪些开创性的成就 (8分)
材料二 唐朝历时较久,前期统一,国力强盛,疆域辽阔,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高水平的文化使周边各族增强了向心力,于是国内各民族间的接触和交往空前发展,民族关系进一步密切。因此,唐代是继汉代之后,中国多民族国家壮大、发展的第二个历史阶段。
(2)“唐朝……使周边各族增强了向心力”的表现有哪些 结合学过的知识,分析这种“向心力”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3)隋唐的发展历史给后世留下了哪些经验 (4分)
1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担任官职,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或地方担任官职。
依据材料一,指出魏晋时期的政府官员主要来自哪个阶层。(2分)
材料二 这种制度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2)材料二中“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选官制度 “这种制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与材料一中的制度相比,“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 (8分)
材料三 (唐太宗)尝……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3)从材料三看,材料二中的“这种制度”获益最大的是谁 (2分)
材料四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据材料四,分析科举考试发挥的积极作用。(4分)
18.(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我国当时至少能读到2000多位诗人的近5万首诗歌。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
材料一中图(a)和图(b)分别反映了唐朝哪两个行业的进步 此外唐朝出现的新的灌溉工具是什么 (6分)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材料一图(c)中获取什么信息 (2分)
材料二中图(d)反映了唐蕃和亲这一历史事件,其作者是谁 写出与这一事件相关的两个重要历史人物。(3分)
请结合材料三,写出唐朝的三位著名诗人。(6分)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能在以上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主要原因。(4分)
答案
1.A
2.C
3.D 4.C 5.D 6.D 7.D 8.D
9.A
10.D
11.A
12.B
13.D 14.A 15.A
16.(1)存在时间短;结束了分裂局面,重新实现大一统;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创立三省六部制;创立科举制。
(2)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如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原因: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3)要采取对人民有利的政策;大力发展经济;要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等等。
17.(1)世家大族(或高门权贵)。
(2)科举制。进士科的创立。前者依靠出身,后者是政府招生、自由报考、平等公开。
(3)封建统治者。
(4)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18.(1)农业;手工业。 筒车。
(2)唐朝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
(3)阎立本。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4)李白、杜甫、白居易。
(5)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经济文化繁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开明正确的治国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