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总结复习
【知识梳理】
要点一 隋朝的历史贡献
实现统一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创立新的政治制度 创立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王朝产生重要影响
开通大运河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感悟:隋王朝是富强而短暂的,存在了三十多年,却演绎了一段富于开拓创新、精彩纷呈的历史,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富而影响深远的历史财富,它所奏响的历史乐章,堪称中国历史的最强音。
要点二 唐朝盛世
皇帝 措施 局面
唐太宗 任用贤才,虚心纳谏;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贞观之治”
武则天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唐玄宗 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开元盛世”
启示:①国家统一、政局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改革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②要重视改革,任人唯贤,发展经济,注重民生。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④必须树立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⑤执政者的励精图治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要点三 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人物 贡献 阶段
隋文帝 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产生阶段
隋炀帝 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唐太宗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发展阶段
武则天 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启示: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官僚选拔制度中延续最久的一项制度,被誉为中国古代除四大发明外的“第五大发明”,对后世影响甚大,其影响力超出国界,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极大的影响。
要点四 唐朝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
类别 代表
物质生活 农业 曲辕犁、筒车
手工业 蜀锦
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秘色瓷
商业 都城长安
精神文化生活 精神风貌 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
文学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
书法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
绘画 阎立本、吴道子
要点五 唐朝时期的民族交往与对外交流
类别 典型史实 影响
民族 交往 民族政策开明,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 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唐穆宗长庆年间,立“唐蕃会盟碑” 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对外 交流 唐朝时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先进文化 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唐太宗时期玄奘前往天竺取经;根据他的口述,其弟子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 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2022福建中考)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冲破我国东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其卓越运能的实现,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和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这体现了 ( )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运输工具的改进
C.劳动人民的智慧 D.计算能力的提高
2.(2022成都中考)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其中,与史书上“开皇中,明经举”“开皇末,举秀才”的记载相符的是( )
A.禅让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3.(2022北京朝阳区二模)下表内容表现的是 ( )
贞观时期 武则天统治时期 开元前期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大力发展科举制;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注重文教
A.唐朝兴盛的原因 B.对外交往的发展
C.文学艺术的繁荣 D.安史之乱的影响
4.(2022晋中中考)“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了右图工具,其好处是 ( )
A.节省人力,利于灌溉
B.排水泄洪
C.省时省力,利于耕作
D.便于开沟
5.(2022广东汕头龙湖区期末)以下面的历史图片为素材,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你认为这篇历史小论文的题目最恰当的是 ( )
A.经济繁荣 B.民族交融 C.社会开放 D.盛唐气象
6.(2022雅安中考)唐代进士科的考试着重于文学写作,也要考帖经(儒家经典基础知识测验)。唐玄宗统治时期,允许考生以作诗代替考帖经。唐代的这种做法 ( )
A.推动了经济繁荣
B.有利于尚武风气的形成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有利于文学艺术的发展
7.(2022江苏徐州期中)诗人余光中曾这样描写一位浪漫主义诗人:“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位诗人应是 ( )
A.白居易 B.李白 C.杜甫 D.王维
8.(2022河南中考)盛唐诗人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阊阖chānghé:宫门)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旒liú:天子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诗句主要描绘了唐朝的( )
A.政治制度 B.经济状况
C.对外关系 D.社会风气
9.(2022宿迁中考)唐朝前期的中外交流达到了20世纪之前中国对外交流的最高峰。下列对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 )
A.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B.开辟了通往西域之路
C.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D.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友好往来
10.(2022广东佛山期末)下面是五代更替时间轴。据此可知,五代时期 ( )
A.经济发展迅速 B.藩镇割据加剧
C.政权更替频繁 D.国家疆域扩大
11.(2022福建三明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盛唐气象
史实 影响
唐朝前期曲辕犁出现 曲辕犁特别适宜在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可节省劳力,提高耕作效率
贞观年间文成公主入藏 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历法等,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开元年间遣唐使来华 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中日两国之间的联系
——改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南北朝以来,一些书法家融合北方碑版体方严遒劲的风骨和南方书简体疏放妍妙的气韵,探索创造出新的书写体。唐代大兴尚法之风,除了书法自律性历程进入特定阶段外,还吸取了历代重视书法的传统,又予以推广而以书为教,以书取士,建立法式,制定规矩推出典范。唐承隋制,树碑立志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书法名家辈出,留世作品众多。
——摘编自董明辉、吴慧平《试论古代中国书法与地理环境》
(1)指出材料一中涉及的唐朝治世局面的名称。并说明盛唐气象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书法得以发展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
答案
1.C
2.D
3.A
4.A
5.D
6.D
7.B
8.C
9.C
10.C
11.(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表现:农业经济发展,民族关系和睦,对外政策开放。
(2)对前代书法的继承与创新;书法家自身的努力;唐代崇尚书法并进行推广;书法成为科举取士的方式之一。
(3)唐朝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开放包容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