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时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时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7 15:0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导图】
【基础巩固】
1.与下面《梦溪笔谈》中所描述的发明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
A.蔡伦 B.毕昇 C.王祯 D.沈括
2.“毕昇泥活字(1041—1048年)→沈括知延州(1080—1082年)→西夏文活字(1080—1216年)→回鹘木活字(1300年前后)→欧洲木制活字(1420—1426年)”,该时序变化反映了活字印刷术的 (  )
A.印刷效率  B.排版方法 
C.传播历程   D.商业价值
3.(教材P61“材料研读”改编题)朱彧在1119年写成的《萍洲可谈》一书中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这是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针航海的最早记录。因此指南针用于航海大概始于 (  )
A.唐朝末年 B.北宋末年
C.南宋末年 D.元朝初年
4.中国很早就将火药运用到军事领域。请你推测一下,下列人物中可能最早使用火药武器的
是 (  )
A.蒙恬 B.岳飞 C.朱温 D.唐太宗
5.它传入欧洲,使冷兵器作战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使整个作战方式发生了变化,摧毁了贵族的城堡,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它”是指 (  )
A.火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造纸术
6.下列三幅图片所示的内容 (  )
A.都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B.都经蒙古人的西征传到欧洲
C.都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 D.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7.(教材P62“材料研读”改编题)《元史·地理志》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朝政府这样做的初衷是 (  )
A.便利赋税征收 B.改善民族关系
C.促进物资交流 D.加强各地联系
8.与前代相比,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范围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新局面。下列选项正确的
是 (  )
A.宋元时期海外航线可通往美洲
B.宋元时期驿站比较发达
C.宋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D.宋元时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1世纪中期,印刷技术出现了重大突破,匠人毕昇经过反复实验,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昇的这一发明,是印刷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文明的传播、交流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印刷技术出现重大突破的标志是什么。这一重大突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
A.实物资料 B.文献资料
(3)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海路交通发达的科技因素。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根据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除上述发明外的其余两项发明。请以图(d)为例,分析其对世界文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思维进阶】
1.《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上述材料给我们的信息是 (  )
A.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B.传说中的黄帝发明战车
C.鬼谷子代表道家学派
D.战国时期已使用指南工具
2.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了下面这张PPT,请你选出一条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  )
A.四大发明的对外传播
B.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
C.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D.开放平等的统治政策
3.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  )
A.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作的贡献是不同的
B.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C.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D.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答案
【导图】
隋唐 毕昇 转轮 人类文明的发展 13 丝绸之路 司南 罗盘 北宋末 阿拉伯商人 世界远洋航海 唐朝 唐朝末 宋元 阿拉伯人 欧洲社会的变革 海上贸易 陆上丝绸之路 驿站 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鼎盛
【基础巩固】
1.B 2.C 3.B
4.C 
5.A 6.D 
7.D 
8.B
9.(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交流和发展。
(2)A
(3)因素: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指南针的应用等。影响: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4)造纸术、火药。火药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思维进阶】
1.D
2.C 
3.D